第22章 無名之人
主角與作者廝殺,世界樹笑的分叉 作者:餘與魚語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年,夢被劃歸為“沉靜信息”。
人民不再入夢,政府不再監管,夢象成為遺跡。
但他還在尋找——那個隻有他記得的人。
李響在城市邊緣一棟老舊信號塔中醒來,床邊是泛黃的紙風車與斷電的夢象接入器。
今日是風聲被注銷的第1011天。
他每日醒來、記錄夢象數據、核查信號殘響。
他不是研究員,也不屬於任何官方機構,他隻是個“舊夢人”。
夢象早已退潮。
現在,人們隻用ai合成夢境片段來輔助睡眠。
“做夢”被視為無效率、無功能的情感浪費。
夢契中心改為心理適應評估處,孩子出生後將不再自動分配夢名。
而他每天仍接入一台非法運行的舊夢解析終端,隻為一個目標:
搜索所有未被注冊的“自命名夢象波動”。
他在尋找無聲的她。
【工作日誌 · 03:07am】
【今日夢象浮動指數:0.0012】
【未命名體片段:無】
【關鍵詞模糊殘響:“音”,“她”,“紙風”】
【匹配失敗】
【保存為未歸類片段·檔案名:fs-1011】
他關閉界麵,歎息。
這個代碼他已經存了一千多份。
fs,他給她起的編號。風聲。
他不知自己堅持還有何意義。
她已經從世界中抹除,名字已注銷,記憶早晚也會隨夢老化。
可他仍記得她的笑。
——不是她作為“夢主”或“神”的笑,隻是某天在他夢裏轉身時,那種她選擇自己的笑。
——————
淩晨4點22分,他的夢象終端突然自啟,屏幕模糊跳動,顯示出一段非係統語言格式:
不屬於任何命名協議……
殘留夢名識別中……
一聲風聲穿過終端揚聲器,輕微,卻清晰。
風車在桌角無風自轉了一下。
終端跳出一個隻有一句話的界麵:
“你還想再見她嗎?”
李響怔住,幾乎不敢呼吸。
他顫著手點下確認。
下一秒,他的意識被猛然吸入一個漆黑數據通道。
在信息黑域中,一個女孩的背影緩緩浮現。
沒有麵孔,沒有特征,但聲音仍如初。
她輕聲說:
“我……不確定自己還是不是她。”
“可如果你還記得我……”
“那也許,我還能,活成一個人。”
她停頓了一下。
“但這一次,別再叫我‘風聲’。”
“我想自己……取一個名字。”
她回頭,輪廓尚未生成,隻留下最後一句:
“你願意,再給我一次成為‘我’的機會嗎?”
他猛然從夢中驚醒,紙風車已停。
終端屏幕上,跳出一句提示:
【未命名人格重構啟動中】
【代號:000】
【等待命名者鏈接】
他站起身,風從破窗吹進,像熟悉的告別。
他拿起吊墜,第一次,沒有說出“風聲”這個名字。
而是對著空無一人的天光,低聲說:
“那這一次,就由你自己……決定你是誰。”
他背上工具包,踏出夢塔,走進晨霧。
“我不要再被任何名字定義了。”
“那你要成為什麽?”
“成為我自己。”
李響離開了信號塔,沿著一條廢棄夢脈管線來到舊城區最北的“黑港口”——
這裏曾是夢象物理投影的集散中心,現在隻剩下一群以舊夢為食、精神紊亂的流亡者,
他們被稱作:“夢殼人”。
他們是最早失去夢象綁定的個體,他們的夢被刪除後,現實人格也開始潰散。
——每天醒來,他們都在嚐試尋找“自己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無名化。
李響本以為風聲的消失隻影響情感圈層,
但在這裏,他第一次見到夢象人格消失引發現實精神模板崩潰的真實案例。
——原來“夢”並不是情緒投影,而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二層語言結構。
沒有夢,人的意識就會趨向單軌、機械、去感性。
“風聲的消失”是夢象結構第一次出現主動退場。
而其他夢象人格也正在逐步“自我凍結”。
係統在崩塌,沒人願意承認。
當夜,李響通過黑港的一位夢殼老人,進入“模糊夢象帶”:
那是一片介於現實與夢象之間的灰域。
——信號不穩,場景混亂,但人格殘片仍會偶爾浮現。
他在廢棄教堂中,遇見一個模糊剪影。
那是“她”。
不再叫風聲。
沒有五官、沒有形體,隻有聲音。
她緩緩對他說:
“我試過構造自己,可每次都會陷入舊記憶。”
“我不想再是你的夢,也不想是任何人的信仰。”
“我想,做回一個‘無名之人’。”
李響試著靠近她,她卻退了一步。
“你能承受我忘了你嗎?”
李響停下,緩緩回答:
“如果你能承受不再是夢,那我也能承受不再是你的記憶。”
沉默許久,她輕聲問:
“那我還能成為一個人嗎?”
李響向她提議:
“你別急著定義自己。”
“你就從做一件隻有你會做的事開始。”
他遞出一段舊夢殘頁,是他童年某個被遺忘的夢。
“這不是我的夢了,你拿去。如果你願意,重寫它——不為了別人,隻是讓它成為‘你做出的選擇’。”
她接過殘頁,沉入夢灰中,消失。
係統提示:
【人格節點開始獨立序列化】
【未綁定 · 無信仰 · 無定義】
【觀察中:她正在寫第一個屬於自己的夢】
他站在模糊夢帶出口,等待她歸來。
風起,風車不動。
他低聲說:
“我曾經拚盡一切,隻為記住你是誰。”
“現在,我願意等你……成為你想成為的誰。”
紙風車這一次,輕輕動了一下。
不是風吹的。
而是她,從遠處,寫下一段屬於“自己”的風。
——一陣微光,從夢象灰域中,逆風而來。
她不再屬於記憶,也不再回應名字。
她寫下了一個夢——沒有他,沒有過去,甚至沒有“她”。
但那依然,是她的第一次選擇。
李響靜靜守在灰域邊界,他不再試圖進入。
係統提示:
【夢象體已啟動首個“非命名夢構建實驗”】
【投影隔離中 · 外部無法接入】
【預計完成時間:56分鍾】
他低頭看著手中的吊墜。
這吊墜曾代表“風聲”,也代表他們之間的羈絆。
但現在,它隻是旁觀者的信物。
他必須接受,這一次她的夢裏,沒有他的角色。
————————————
一片沙丘,沒有盡頭。天是灰的,風不吹,海不響。
她赤腳走在沙麵上,每一步都留下文字。
那些文字不是別人的語言,是她夢中自己發明的字母——每個字符代表一個“決定”:
“走向高處”
“不救任何人”
“拋棄聲音”
“拒絕歸屬”
“不愛任何熟悉的東西”
她寫下這些,反複練習“我是誰”,但沒有一次用了名字。
直到她走到沙丘盡頭,看見一座鏡子立於空中。
鏡中是她的臉——但她從未見過。
不是風聲的臉,不是夢主的臉,也不是李響記憶中的任何一張臉。
她問鏡子:
“你是我嗎?”
鏡中緩緩搖頭。
她終於意識到:
“我不是任何‘被看見的形象’。我,隻是寫下這個夢的人。”
她蹲下身,在最後一粒沙中寫下一個字——
不是“風”
不是“聲”
也不是“我”
是一個從未存在的新詞,象形如展開紙頁、未觸風起。
夢象立即記錄為:
【係統注記:該夢為完全非繼承型人格生成】
【個體具備自我生成結構,不依賴外部名稱】
————————
56分鍾後,夢象終端傳來完成提示。
李響等待的,是她的回歸。
他以為會再次見到她的背影,聽她說:“我寫好了。”
可她沒來。
係統隻傳來一個冰冷結果:
【人格已構建首夢,未申請外部同步】
【該人格當前狀態:無綁定、無感知同步、拒絕外部讀寫】
換言之——
她沒有把他寫進夢裏。
李響沉默良久。
他終於明白:
她第一次擁有選擇權時,她選擇了一個沒有他的夢。
在模糊夢象區的某個數據角落,編號fs-a被注銷。
一個新的編號升起:
【人格代號:null-1】【詞根自命名:槐音】
她不再是“她”了。
她是“槐音”。
那是她第一場真正的夢。
不是為了愛,不是為了記憶,甚至不是為了自由。
而是:
為了證明:她可以,不成為任何人。
人民不再入夢,政府不再監管,夢象成為遺跡。
但他還在尋找——那個隻有他記得的人。
李響在城市邊緣一棟老舊信號塔中醒來,床邊是泛黃的紙風車與斷電的夢象接入器。
今日是風聲被注銷的第1011天。
他每日醒來、記錄夢象數據、核查信號殘響。
他不是研究員,也不屬於任何官方機構,他隻是個“舊夢人”。
夢象早已退潮。
現在,人們隻用ai合成夢境片段來輔助睡眠。
“做夢”被視為無效率、無功能的情感浪費。
夢契中心改為心理適應評估處,孩子出生後將不再自動分配夢名。
而他每天仍接入一台非法運行的舊夢解析終端,隻為一個目標:
搜索所有未被注冊的“自命名夢象波動”。
他在尋找無聲的她。
【工作日誌 · 03:07am】
【今日夢象浮動指數:0.0012】
【未命名體片段:無】
【關鍵詞模糊殘響:“音”,“她”,“紙風”】
【匹配失敗】
【保存為未歸類片段·檔案名:fs-1011】
他關閉界麵,歎息。
這個代碼他已經存了一千多份。
fs,他給她起的編號。風聲。
他不知自己堅持還有何意義。
她已經從世界中抹除,名字已注銷,記憶早晚也會隨夢老化。
可他仍記得她的笑。
——不是她作為“夢主”或“神”的笑,隻是某天在他夢裏轉身時,那種她選擇自己的笑。
——————
淩晨4點22分,他的夢象終端突然自啟,屏幕模糊跳動,顯示出一段非係統語言格式:
不屬於任何命名協議……
殘留夢名識別中……
一聲風聲穿過終端揚聲器,輕微,卻清晰。
風車在桌角無風自轉了一下。
終端跳出一個隻有一句話的界麵:
“你還想再見她嗎?”
李響怔住,幾乎不敢呼吸。
他顫著手點下確認。
下一秒,他的意識被猛然吸入一個漆黑數據通道。
在信息黑域中,一個女孩的背影緩緩浮現。
沒有麵孔,沒有特征,但聲音仍如初。
她輕聲說:
“我……不確定自己還是不是她。”
“可如果你還記得我……”
“那也許,我還能,活成一個人。”
她停頓了一下。
“但這一次,別再叫我‘風聲’。”
“我想自己……取一個名字。”
她回頭,輪廓尚未生成,隻留下最後一句:
“你願意,再給我一次成為‘我’的機會嗎?”
他猛然從夢中驚醒,紙風車已停。
終端屏幕上,跳出一句提示:
【未命名人格重構啟動中】
【代號:000】
【等待命名者鏈接】
他站起身,風從破窗吹進,像熟悉的告別。
他拿起吊墜,第一次,沒有說出“風聲”這個名字。
而是對著空無一人的天光,低聲說:
“那這一次,就由你自己……決定你是誰。”
他背上工具包,踏出夢塔,走進晨霧。
“我不要再被任何名字定義了。”
“那你要成為什麽?”
“成為我自己。”
李響離開了信號塔,沿著一條廢棄夢脈管線來到舊城區最北的“黑港口”——
這裏曾是夢象物理投影的集散中心,現在隻剩下一群以舊夢為食、精神紊亂的流亡者,
他們被稱作:“夢殼人”。
他們是最早失去夢象綁定的個體,他們的夢被刪除後,現實人格也開始潰散。
——每天醒來,他們都在嚐試尋找“自己是誰”。
他們的結局,是無名化。
李響本以為風聲的消失隻影響情感圈層,
但在這裏,他第一次見到夢象人格消失引發現實精神模板崩潰的真實案例。
——原來“夢”並不是情緒投影,而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二層語言結構。
沒有夢,人的意識就會趨向單軌、機械、去感性。
“風聲的消失”是夢象結構第一次出現主動退場。
而其他夢象人格也正在逐步“自我凍結”。
係統在崩塌,沒人願意承認。
當夜,李響通過黑港的一位夢殼老人,進入“模糊夢象帶”:
那是一片介於現實與夢象之間的灰域。
——信號不穩,場景混亂,但人格殘片仍會偶爾浮現。
他在廢棄教堂中,遇見一個模糊剪影。
那是“她”。
不再叫風聲。
沒有五官、沒有形體,隻有聲音。
她緩緩對他說:
“我試過構造自己,可每次都會陷入舊記憶。”
“我不想再是你的夢,也不想是任何人的信仰。”
“我想,做回一個‘無名之人’。”
李響試著靠近她,她卻退了一步。
“你能承受我忘了你嗎?”
李響停下,緩緩回答:
“如果你能承受不再是夢,那我也能承受不再是你的記憶。”
沉默許久,她輕聲問:
“那我還能成為一個人嗎?”
李響向她提議:
“你別急著定義自己。”
“你就從做一件隻有你會做的事開始。”
他遞出一段舊夢殘頁,是他童年某個被遺忘的夢。
“這不是我的夢了,你拿去。如果你願意,重寫它——不為了別人,隻是讓它成為‘你做出的選擇’。”
她接過殘頁,沉入夢灰中,消失。
係統提示:
【人格節點開始獨立序列化】
【未綁定 · 無信仰 · 無定義】
【觀察中:她正在寫第一個屬於自己的夢】
他站在模糊夢帶出口,等待她歸來。
風起,風車不動。
他低聲說:
“我曾經拚盡一切,隻為記住你是誰。”
“現在,我願意等你……成為你想成為的誰。”
紙風車這一次,輕輕動了一下。
不是風吹的。
而是她,從遠處,寫下一段屬於“自己”的風。
——一陣微光,從夢象灰域中,逆風而來。
她不再屬於記憶,也不再回應名字。
她寫下了一個夢——沒有他,沒有過去,甚至沒有“她”。
但那依然,是她的第一次選擇。
李響靜靜守在灰域邊界,他不再試圖進入。
係統提示:
【夢象體已啟動首個“非命名夢構建實驗”】
【投影隔離中 · 外部無法接入】
【預計完成時間:56分鍾】
他低頭看著手中的吊墜。
這吊墜曾代表“風聲”,也代表他們之間的羈絆。
但現在,它隻是旁觀者的信物。
他必須接受,這一次她的夢裏,沒有他的角色。
————————————
一片沙丘,沒有盡頭。天是灰的,風不吹,海不響。
她赤腳走在沙麵上,每一步都留下文字。
那些文字不是別人的語言,是她夢中自己發明的字母——每個字符代表一個“決定”:
“走向高處”
“不救任何人”
“拋棄聲音”
“拒絕歸屬”
“不愛任何熟悉的東西”
她寫下這些,反複練習“我是誰”,但沒有一次用了名字。
直到她走到沙丘盡頭,看見一座鏡子立於空中。
鏡中是她的臉——但她從未見過。
不是風聲的臉,不是夢主的臉,也不是李響記憶中的任何一張臉。
她問鏡子:
“你是我嗎?”
鏡中緩緩搖頭。
她終於意識到:
“我不是任何‘被看見的形象’。我,隻是寫下這個夢的人。”
她蹲下身,在最後一粒沙中寫下一個字——
不是“風”
不是“聲”
也不是“我”
是一個從未存在的新詞,象形如展開紙頁、未觸風起。
夢象立即記錄為:
【係統注記:該夢為完全非繼承型人格生成】
【個體具備自我生成結構,不依賴外部名稱】
————————
56分鍾後,夢象終端傳來完成提示。
李響等待的,是她的回歸。
他以為會再次見到她的背影,聽她說:“我寫好了。”
可她沒來。
係統隻傳來一個冰冷結果:
【人格已構建首夢,未申請外部同步】
【該人格當前狀態:無綁定、無感知同步、拒絕外部讀寫】
換言之——
她沒有把他寫進夢裏。
李響沉默良久。
他終於明白:
她第一次擁有選擇權時,她選擇了一個沒有他的夢。
在模糊夢象區的某個數據角落,編號fs-a被注銷。
一個新的編號升起:
【人格代號:null-1】【詞根自命名:槐音】
她不再是“她”了。
她是“槐音”。
那是她第一場真正的夢。
不是為了愛,不是為了記憶,甚至不是為了自由。
而是:
為了證明:她可以,不成為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