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後的山澗水,一夜之間變了顏色。
天剛蒙蒙亮,小虎爹挑著水桶去取水,剛走到澗邊就嚇了一跳——往日裏清澈見底的山泉水,此刻竟泛著淡淡的殷紅,像摻了血,水麵飄著細小的血珠,碰一碰就散成霧氣,霧氣裏隱約有兵器交擊的脆響。他試探著舀了半桶,水桶剛離水麵,桶壁就滲出細密的血紋,紋路線條扭曲,竟像幅縮小的戰場圖。
“山流血了!”消息很快傳遍全村。村民們湧到山澗邊,看著泛紅的泉水議論紛紛:張大爺蹲在澗邊的老岩石旁,摸著岩石上突然出現的刻痕,刻痕裏滲著血珠,指尖一碰,就聽見微弱的歎息聲;紡車婆娘的小孫女撿起塊漂在水麵的血珠,血珠在她掌心凝成片小小的楓葉,楓葉脈絡裏竟藏著半枚玉佩的虛影,與阿木胸前的玉佩一模一樣。
阿木攥著胸前的玉佩趕來時,山澗水突然劇烈翻湧,血色更濃,水麵浮出無數細碎的光片,光片拚湊出模糊的畫麵:三萬年前的昆侖山間,一群山靈圍著三位守燈人,為首的正是年輕時的李長生,他手中舉著青銅酒壺,壺口對準山澗,酒液滴入水中,山靈們發出歡悅的嘶鳴,岩石上的刻痕開始發光——那刻痕,正是張大爺此刻摸著的紋路。
“是山靈在哭。”李長生站在澗邊,青銅酒壺在手中輕顫,壺中酒液映出的畫麵越來越清晰,“當年我們守燈人鎮守歸墟裂隙,山靈以靈脈為引,助我們布下‘山河鎮煞陣’。玄淵叛離時,陣眼崩碎,山靈受了波及,靈脈被戰氣灼傷,三萬年都沒緩過來……如今血誓逆溯,連它們的舊傷都被引出來了。”
他話音未落,澗邊的老岩石突然“哢嚓”一聲裂了道縫,血珠從裂縫中噴湧而出,濺在阿木胸前的玉佩上。玉佩瞬間發燙,阿木的識海裏湧入潮水般的記憶:爺爺背著藥簍在山澗采藥,藥簍裏裝著療傷的靈草,他用指尖蘸著山澗水,輕輕塗抹在岩石的裂縫上,嘴裏念著“山靈護我,我護山靈”;遠處的歸墟裂隙旁,玄淵舉劍砍向陣眼,山靈們化作光盾抵擋,光盾碎裂的瞬間,血珠如雨般落進山澗,染紅了整條溪流。
“爺爺在給山靈療傷!”阿木的聲音發顫。他終於明白,爺爺不僅是守燈人,更是山靈的守護者,那些年在山澗采藥、在岩石旁靜坐,都不是閑情,而是在維係山靈的靈脈,彌補當年戰陣崩碎的創傷。
山澗水的血色越來越深,水麵的光片拚出更完整的往事:玄淵叛離那日,狂風卷著戰旗,歸墟裂隙的黑霧洶湧而出,李長生和阿木爺爺拚死護陣,山靈們紛紛獻祭靈識,將最後的力量注入岩石刻痕,才勉強封住裂隙。玄淵看著倒下的山靈,冷笑著揮劍斬斷最後一道靈脈:“連山靈都懂守諾,你們卻不懂變通!”劍光落下時,山澗水第一次染紅,映著阿木爺爺絕望的臉。
“它在訴當年的痛。”李長生指著岩石裂縫中滲出的血珠,血珠落地的瞬間,化作小小的山靈虛影,虛影捧著斷裂的靈脈碎片,對著阿木泣不成聲。阿木突然想起爺爺留給他的藥書,書裏夾著片幹枯的紅葉,葉麵上用靈血寫著“山靈泣,靈脈續,血債需血償”,當時他以為是爺爺的草藥筆記,此刻才懂,那是山靈托爺爺留下的警示。
村民們看著山澗的異象,漸漸安靜下來。王屠戶放下水桶,蹲在岩石旁,用粗糙的手掌輕輕覆蓋刻痕:“難怪往年山洪暴發,這山澗水都繞著村子流,原來是山靈在護著咱們。”紡車婆娘把小孫女抱起來,指著水麵的光片:“你看那些發光的山靈,它們是在給咱們說故事呢,說當年誰護了咱們的家。”
阿木突然摘下胸前的玉佩,將斷口對準岩石的裂縫。玉佩的青光與血珠的紅光交融,裂縫中湧出的血珠漸漸變淡,山澗水的殷紅也褪去幾分,水麵的光片不再是戰場,而是山靈與守燈人並肩歡笑的畫麵:李長生給山靈倒酒,阿木爺爺給山靈喂靈草,玄淵坐在岩石上,用劍在石上刻下“山靈為友,守燈不孤”。
“它要的不是複仇,是記得。”李長生望著漸漸平靜的山澗,青銅酒壺的酒液重新清澈,“山靈記了三萬年的傷痛,也記了三萬年的溫暖。玄淵以為毀了靈脈就能斷了因果,卻不知山靈的記憶,比岩石還硬,比流水還長。”
日頭升高時,山澗水恢複了清澈,隻有澗邊的岩石還留著淡淡的血痕,像淚痕。阿木把爺爺的紅葉放在岩石裂縫上,紅葉遇血珠化作光點,鑽進裂縫,裂縫竟緩緩合攏,露出裏麵半枚玉片,玉片上刻著個“靈”字——是當年山靈贈給爺爺的信物。
“爺爺說過,山靈的眼淚是甜的,因為它們記著暖。”阿木把玉片握在手心,玉片溫潤,帶著山澗水的清冽。他望著山澗深處,仿佛看見無數光團在遊動,那是山靈的身影,它們不再泣血,而是順著溪流漂向村子,在老槐樹、石磨、紡車旁盤旋,像在無聲地守護。
村民們陸續離開山澗,回家幹活時,腳步都輕了許多。王屠戶挑水時特意繞開岩石的血痕,張大爺給菜田澆水,用的山澗水帶著淡淡的甜,菜苗喝了,竟比往日挺拔了幾分。沒人再提“山流血”的恐慌,隻在心裏記下:青石村的山,藏著三萬年的故事,那些故事裏有傷痛,更有山靈與守燈人“以心換心”的暖。
李長生站在澗邊,青銅酒壺輕晃,壺中映出歸墟裂隙的虛影,裂隙旁,玄淵的身影正對著山靈冷笑。他握緊酒壺,知道山靈的泣血隻是開始——當年的因果如蛛網,山靈、玉佩、血誓、冰川棺,每一個節點都在蘇醒,而那些藏在山水間、器具裏的往事,還會在某個清晨或黃昏,借著風、借著水、借著光,繼續訴說當年的堅守與離殤。
山澗的水聲潺潺,像在低吟一首古老的歌,歌裏有山靈的淚,有守燈人的血,還有青石村炊煙裏,從未斷絕的暖。
天剛蒙蒙亮,小虎爹挑著水桶去取水,剛走到澗邊就嚇了一跳——往日裏清澈見底的山泉水,此刻竟泛著淡淡的殷紅,像摻了血,水麵飄著細小的血珠,碰一碰就散成霧氣,霧氣裏隱約有兵器交擊的脆響。他試探著舀了半桶,水桶剛離水麵,桶壁就滲出細密的血紋,紋路線條扭曲,竟像幅縮小的戰場圖。
“山流血了!”消息很快傳遍全村。村民們湧到山澗邊,看著泛紅的泉水議論紛紛:張大爺蹲在澗邊的老岩石旁,摸著岩石上突然出現的刻痕,刻痕裏滲著血珠,指尖一碰,就聽見微弱的歎息聲;紡車婆娘的小孫女撿起塊漂在水麵的血珠,血珠在她掌心凝成片小小的楓葉,楓葉脈絡裏竟藏著半枚玉佩的虛影,與阿木胸前的玉佩一模一樣。
阿木攥著胸前的玉佩趕來時,山澗水突然劇烈翻湧,血色更濃,水麵浮出無數細碎的光片,光片拚湊出模糊的畫麵:三萬年前的昆侖山間,一群山靈圍著三位守燈人,為首的正是年輕時的李長生,他手中舉著青銅酒壺,壺口對準山澗,酒液滴入水中,山靈們發出歡悅的嘶鳴,岩石上的刻痕開始發光——那刻痕,正是張大爺此刻摸著的紋路。
“是山靈在哭。”李長生站在澗邊,青銅酒壺在手中輕顫,壺中酒液映出的畫麵越來越清晰,“當年我們守燈人鎮守歸墟裂隙,山靈以靈脈為引,助我們布下‘山河鎮煞陣’。玄淵叛離時,陣眼崩碎,山靈受了波及,靈脈被戰氣灼傷,三萬年都沒緩過來……如今血誓逆溯,連它們的舊傷都被引出來了。”
他話音未落,澗邊的老岩石突然“哢嚓”一聲裂了道縫,血珠從裂縫中噴湧而出,濺在阿木胸前的玉佩上。玉佩瞬間發燙,阿木的識海裏湧入潮水般的記憶:爺爺背著藥簍在山澗采藥,藥簍裏裝著療傷的靈草,他用指尖蘸著山澗水,輕輕塗抹在岩石的裂縫上,嘴裏念著“山靈護我,我護山靈”;遠處的歸墟裂隙旁,玄淵舉劍砍向陣眼,山靈們化作光盾抵擋,光盾碎裂的瞬間,血珠如雨般落進山澗,染紅了整條溪流。
“爺爺在給山靈療傷!”阿木的聲音發顫。他終於明白,爺爺不僅是守燈人,更是山靈的守護者,那些年在山澗采藥、在岩石旁靜坐,都不是閑情,而是在維係山靈的靈脈,彌補當年戰陣崩碎的創傷。
山澗水的血色越來越深,水麵的光片拚出更完整的往事:玄淵叛離那日,狂風卷著戰旗,歸墟裂隙的黑霧洶湧而出,李長生和阿木爺爺拚死護陣,山靈們紛紛獻祭靈識,將最後的力量注入岩石刻痕,才勉強封住裂隙。玄淵看著倒下的山靈,冷笑著揮劍斬斷最後一道靈脈:“連山靈都懂守諾,你們卻不懂變通!”劍光落下時,山澗水第一次染紅,映著阿木爺爺絕望的臉。
“它在訴當年的痛。”李長生指著岩石裂縫中滲出的血珠,血珠落地的瞬間,化作小小的山靈虛影,虛影捧著斷裂的靈脈碎片,對著阿木泣不成聲。阿木突然想起爺爺留給他的藥書,書裏夾著片幹枯的紅葉,葉麵上用靈血寫著“山靈泣,靈脈續,血債需血償”,當時他以為是爺爺的草藥筆記,此刻才懂,那是山靈托爺爺留下的警示。
村民們看著山澗的異象,漸漸安靜下來。王屠戶放下水桶,蹲在岩石旁,用粗糙的手掌輕輕覆蓋刻痕:“難怪往年山洪暴發,這山澗水都繞著村子流,原來是山靈在護著咱們。”紡車婆娘把小孫女抱起來,指著水麵的光片:“你看那些發光的山靈,它們是在給咱們說故事呢,說當年誰護了咱們的家。”
阿木突然摘下胸前的玉佩,將斷口對準岩石的裂縫。玉佩的青光與血珠的紅光交融,裂縫中湧出的血珠漸漸變淡,山澗水的殷紅也褪去幾分,水麵的光片不再是戰場,而是山靈與守燈人並肩歡笑的畫麵:李長生給山靈倒酒,阿木爺爺給山靈喂靈草,玄淵坐在岩石上,用劍在石上刻下“山靈為友,守燈不孤”。
“它要的不是複仇,是記得。”李長生望著漸漸平靜的山澗,青銅酒壺的酒液重新清澈,“山靈記了三萬年的傷痛,也記了三萬年的溫暖。玄淵以為毀了靈脈就能斷了因果,卻不知山靈的記憶,比岩石還硬,比流水還長。”
日頭升高時,山澗水恢複了清澈,隻有澗邊的岩石還留著淡淡的血痕,像淚痕。阿木把爺爺的紅葉放在岩石裂縫上,紅葉遇血珠化作光點,鑽進裂縫,裂縫竟緩緩合攏,露出裏麵半枚玉片,玉片上刻著個“靈”字——是當年山靈贈給爺爺的信物。
“爺爺說過,山靈的眼淚是甜的,因為它們記著暖。”阿木把玉片握在手心,玉片溫潤,帶著山澗水的清冽。他望著山澗深處,仿佛看見無數光團在遊動,那是山靈的身影,它們不再泣血,而是順著溪流漂向村子,在老槐樹、石磨、紡車旁盤旋,像在無聲地守護。
村民們陸續離開山澗,回家幹活時,腳步都輕了許多。王屠戶挑水時特意繞開岩石的血痕,張大爺給菜田澆水,用的山澗水帶著淡淡的甜,菜苗喝了,竟比往日挺拔了幾分。沒人再提“山流血”的恐慌,隻在心裏記下:青石村的山,藏著三萬年的故事,那些故事裏有傷痛,更有山靈與守燈人“以心換心”的暖。
李長生站在澗邊,青銅酒壺輕晃,壺中映出歸墟裂隙的虛影,裂隙旁,玄淵的身影正對著山靈冷笑。他握緊酒壺,知道山靈的泣血隻是開始——當年的因果如蛛網,山靈、玉佩、血誓、冰川棺,每一個節點都在蘇醒,而那些藏在山水間、器具裏的往事,還會在某個清晨或黃昏,借著風、借著水、借著光,繼續訴說當年的堅守與離殤。
山澗的水聲潺潺,像在低吟一首古老的歌,歌裏有山靈的淚,有守燈人的血,還有青石村炊煙裏,從未斷絕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