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日頭剛爬到正空,就透著股說不出的“錯位”。
王屠戶家的殺豬案突然自己動了,案麵上的刀痕裏滲出淡紫色霧氣,霧氣中,晨光與暮色竟在同時流淌——案頭的朝陽剛照亮刀痕,案尾就落下了夕陽的影子,刀痕裏的血珠在光線下忽明忽暗,像在穿越不同的時辰。他舉著刀想按住案麵,刀剛落下,卻發現刀刃劈在了自家豬圈的柵欄上,而殺豬案明明還在原地,柵欄上的刀痕卻與案麵的刀痕嚴絲合縫。
“時間亂了!”張大爺拄著拐杖跑到曬穀場,指著石磨驚喊。老石磨正在倒轉,磨盤間的穀粒被碾成粉末,粉末飄起時竟化作螢火蟲般的光點,光點裏浮現出不同的畫麵:有孩童在磨盤旁追逐的晨景,有婆娘們傍晚收工的暮景,甚至有冰霧煞時村民圍磨取暖的冬景,無數時空的碎片在磨盤周圍旋轉,像條斷裂的項鏈。
阿木站在祠堂門口,胸前的玉佩燙得驚人。他看著自己的影子在地上忽長忽短,有時是孩童的小影子,有時是成年男子的寬影,甚至有一瞬,影子化作了穿玄色道袍的輪廓,手裏握著斷裂的玉劍。更詭異的是,他聽見紡車婆娘家傳來兩種聲音:一種是清晨紡車的吱呀,一種是深夜織布的梭響,兩種聲音在同一刻響起,卻互不幹擾,像兩條並行的溪流。
“是時空鏈斷了。”李長生負手站在祠堂台階上,望著空中扭曲的光線,指尖夾著的青銅酒壺泛著金光,壺中酒液不再映景,而是凝成一條細細的銀鏈,銀鏈上串著無數光點,每個光點都是一個時空片段——有三萬年前昆侖戰陣的殘片,有百年前青石村的雪夜,還有此刻曬穀場的喧囂。銀鏈正在劇烈震顫,鏈節處浮現出裂紋,每道裂紋都滲出淡紫色的霧氣,與玄冰崖的煞氣同源。
他話音未落,空中的光線突然撕裂,露出一道幽深的裂隙,裂隙中墜下無數器物碎片:有秦代的青銅劍殘片,落在王屠戶的殺豬案上,與案麵的刀痕拚合成完整的劍形;有唐代的絲綢碎布,飄到紡車婆娘的織布機上,布紋與棉線自動交織,織出半幅鴛鴦圖,正是前世繡娘未完成的那幅;最驚人的是一片機甲殘骸,墜在阿木腳邊,殘骸的金屬紋路裏竟嵌著半片龍鱗,與山澗岩石中取出的“靈”字玉片產生共鳴。
“玄淵在扯斷時空鏈。”李長生指尖輕彈,青銅酒壺的銀鏈飛出,纏住空中的裂隙,“他知道守燈人靠時空錨定因果,就用殘魂煞氣衝擊鏈節,讓不同紀元的碎片墜入現世,攪亂時間線,讓我們找不到因果的源頭。”銀鏈每纏住一塊碎片,就發出“錚”的脆響,碎片上的煞氣被金光淨化,化作光點融入銀鏈,“這些碎片看似雜亂,實則都牽著歸墟的因果——青銅劍沾過戰血,絲綢繡過宿命,機甲碎在歸墟邊緣,全是他引過來的‘紀元誘餌’。”
時空錯亂在加劇。張大爺的煙袋鍋突然冒出火星,火星落地化作篝火,篝火裏坐著年輕時的他,正給孩童們講“冰霧煞”的故事,而現實中的張大爺還在抽著煙,兩個身影在同一處晃動,卻摸不到彼此;後生們守夜的銅鑼自己敲響,鑼聲剛起,就聽見百年前的鑼聲在回響,新舊鑼聲碰撞,震得空中的裂隙更大,竟有半塊輪回盤碎片從裂隙中飛出,落在祠堂的供桌上。
“不能讓碎片繼續墜落!”阿木攥緊胸前的玉佩和“靈”字玉片,兩塊玉同時發燙,他的識海裏突然浮現出爺爺的聲音:“時空如鏈,人心為錨,錨定了心,就鎖得住鏈。”他想起爺爺種韭菜時說的“根紮得深,風再大也吹不倒”,突然對...
青石村的老鍾,在卯時三刻突然瘋響。
這口掛在祠堂梁上的鐵鍾,是百年前村民合力鑄的,平日裏敲三下報時,聲如洪鍾,能傳三裏地。可今日鍾聲卻亂得離譜,“哐哐哐”響個不停,聲浪裏裹著尖銳的嘶鳴,像無數冤魂在鍾內哭嚎。村民們捂著頭衝出屋,隻見鍾體劇烈震顫,鍾口噴出淡紫色的霧氣,霧氣落地化作無數小旋風,卷著沙石撲向祠堂,連供桌上的青銅酒壺都在霧中搖晃,壺中酒液泛起渾濁的浪。
“鍾瘋了!”王屠戶舉著殺豬刀想把鍾繩砍斷,剛靠近祠堂,就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彈開,他捂著臉後退,指縫裏滲出血珠,“這聲兒不對勁,聽著心裏發慌,像有東西要鑽進來!”
阿木攥著胸前的玉佩衝向祠堂,剛跨進門檻,就覺識海一陣刺痛。鍾鳴裏夾雜著混亂的低語,有三萬年前玄淵的嘶吼“歸墟當滅世”,有山靈的哀鳴“靈脈斷矣”,還有無數模糊的聲音在喊“破陣”“殺”“逃”,這些聲音像針一樣紮進腦海,讓他眼前發黑,差點栽倒。胸前的玉佩突然發燙,一道青光護住識海,他才勉強站穩,看清鍾體上的紋路——那些鑄鍾時刻的“平安”“守業”字樣,正被黑氣侵蝕,扭曲成猙獰的鬼畫符。
“是混沌氣順著鍾脈湧進來了。”李長生站在鍾下,青銅酒壺在手中凝出金光,壺中酒液映出鍾內的景象:無數混沌碎片在鍾腔裏翻滾,碎片上印著歸墟裂隙的虛影,玄淵的道袍殘魂正站在裂隙邊,對著鍾體吹送黑氣,“玄淵在借鍾聲引混沌,這鍾是用山澗鐵砂鑄的,連著昆侖靈脈,他想讓混沌氣順著靈脈蔓延,攪亂全村的心神。”
話音未落,鍾鳴突然拔高,聲浪像把重錘砸在村民心上。張大爺悶哼一聲,捂著胸口蹲在地上,他耳中響起玄淵的冷笑:“守燈人守不住燈,還守什麽村?”紡車婆娘的小孫女嚇得大哭,哭聲裏竟混著機甲殘骸的嗡鳴,孩子指著空中的霧氣尖叫:“有好多影子在咬鍾!”
阿木看著村民痛苦的模樣,胸前的玉佩燙得像團火。他突然想起爺爺教他的《守村謠》,那是祖輩傳下的短句,爺爺說“亂時念謠,心就定了”。他深吸一口氣,迎著鍾鳴的巨浪開口念道:“青石立,炊煙暖,老槐守院,鍾鳴安……”
第一句出口,鍾鳴竟滯了半分。阿木眼睛一亮,聲音提得更高:“石磨碾穀,紡車纏棉,人心不散,歲歲平安……”他的聲音不算洪亮,卻帶著玉佩的青光,穿透鍾鳴的嘶鳴,落在每個村民耳中。奇妙的是,被混沌氣攪得心慌的村民,聽到歌謠時都愣了愣,張大爺的手不抖了,小孫女的哭聲停了,連空中的霧氣都放緩了流動。
“是祖輩的願力在應和。”李長生眼中閃過微光,青銅酒壺的金光更盛,“這歌謠不是普通的謠,是一代代村民刻在骨子裏的‘心誓’,藏著‘守村安’的念力。混沌氣怕的就是這實在的念想!”他抬手將酒壺拋向空中,壺口對準鍾體,金色酒液化作一道光柱,注入鍾內,“阿木,接著念!用你的心勁,把謠裏的暖送進鍾裏!”
阿木攥緊玉佩,繼續念謠,每念一句,就有一道青光從玉佩飛出,順著光柱鑽進鍾體。鍾腔內的混沌碎片劇烈翻騰,玄淵的道袍殘魂在青光中扭曲,嘶吼道:“幾句破謠也想阻我?歸墟臨世,誰也守不住!”他吹出的黑氣更濃,鍾體上的鬼畫符重新亮起,鍾鳴再次變得尖銳。
“還有我們!”王屠戶突然扯開嗓子,跟著阿木念起來,他的聲音粗啞,卻帶著殺豬時的狠勁,“石磨碾穀,紡車纏棉,老子的殺豬刀還在,怕啥混沌!”紡車婆娘抱著小孫女,也跟著哼唱,她的聲音溫柔,像棉線纏心,“人心不散,歲歲平安……”村民們紛紛開口,老的念謠,少的跟唱,連剛會說話的娃娃都咿咿呀呀地跟著哼,無數道暖光從村民身上升起,匯聚成金色的洪流,湧向祠堂的老鍾。
鍾體上的鬼畫符在暖光中迅速消退,猙獰的紋路重新變回“平安”“守業”的字樣。鍾腔內的混沌碎片被金光包裹,發出“滋滋”的響聲,漸漸化作青煙。玄淵的道袍殘魂發出不甘的嘶吼,在青光與暖光的夾擊下寸寸消散,最後隻留下一句怨毒的詛咒:“歸墟之門開時,看你們還能念什麽謠!”
當阿木念完最後一句“鍾鳴安,炊煙暖”時,老鍾突然發出一聲沉穩的“哐”響,聲浪不再尖銳,而是帶著溫潤的暖意,傳遍全村。鍾體的震顫停止了,淡紫色的霧氣徹底消散,鍾口的金光緩緩收回到青銅酒壺中,酒壺落回李長生手中,壺中酒液清澈,映出祠堂梁上的鍾體——鍾身的鐵紋裏,竟滲出淡淡的金光,像藏著無數村民的念力。
村民們望著恢複平靜的老鍾,一時忘了說話。王屠戶摸著發燙的喉嚨,笑道:“沒想到老子這破嗓子,還能幫著鎮混沌。”紡車婆娘抱著小孫女,孫女正指著鍾體咯咯笑:“鍾鍾不吵了,變乖了。”阿木摸著胸前的玉佩,玉佩已不再發燙,隻留著淡淡的暖意,他突然明白,爺爺教的不隻是歌謠,是“一言定心神”的法子——人心齊,言語就有力量,哪怕是最簡單的謠,也能喝止最凶的混沌。
李長生收起青銅酒壺,壺中映出歸墟裂隙的虛影,裂隙旁的玄淵正對著鍾的方向冷笑,但他周身的煞氣明顯淡了幾分。“玄淵想借混沌亂人心,卻忘了青石村最不缺的就是‘實在話’。”他看向圍在鍾下的村民,“祖輩傳的謠、嘴上說的暖、心裏藏的念,這些才是最硬的盾,能擋得住歸墟的風,鎮得住混沌的喧。”
日頭升高時,祠堂的老鍾又按時敲響,“哐——哐——哐——”三聲,沉穩、洪亮,聲浪裏裹著炊煙的香、石磨的暖,還有村民們剛念過的《守村謠》餘韻,飄向村外的山澗、田埂、老槐樹,像在給整個青石村係上一道暖繩。
沒人再提混沌氣的恐慌,隻在心裏記下:以後再遇亂事,就念《守村謠》。因為他們親眼看見,最簡單的話,最實在的暖,真的能喝止最凶的混沌,就像老鍾的鳴響,隻要心定,就永遠不會亂。
祠堂的梁上,老鍾在微風中輕晃,鍾體的鐵紋裏,金光流轉,像在低吟一首跨越歲月的歌,歌裏有守燈人的劍,有山靈的淚,更有青石村世世代代“一言暖心,一語鎮煞”的韌。
王屠戶家的殺豬案突然自己動了,案麵上的刀痕裏滲出淡紫色霧氣,霧氣中,晨光與暮色竟在同時流淌——案頭的朝陽剛照亮刀痕,案尾就落下了夕陽的影子,刀痕裏的血珠在光線下忽明忽暗,像在穿越不同的時辰。他舉著刀想按住案麵,刀剛落下,卻發現刀刃劈在了自家豬圈的柵欄上,而殺豬案明明還在原地,柵欄上的刀痕卻與案麵的刀痕嚴絲合縫。
“時間亂了!”張大爺拄著拐杖跑到曬穀場,指著石磨驚喊。老石磨正在倒轉,磨盤間的穀粒被碾成粉末,粉末飄起時竟化作螢火蟲般的光點,光點裏浮現出不同的畫麵:有孩童在磨盤旁追逐的晨景,有婆娘們傍晚收工的暮景,甚至有冰霧煞時村民圍磨取暖的冬景,無數時空的碎片在磨盤周圍旋轉,像條斷裂的項鏈。
阿木站在祠堂門口,胸前的玉佩燙得驚人。他看著自己的影子在地上忽長忽短,有時是孩童的小影子,有時是成年男子的寬影,甚至有一瞬,影子化作了穿玄色道袍的輪廓,手裏握著斷裂的玉劍。更詭異的是,他聽見紡車婆娘家傳來兩種聲音:一種是清晨紡車的吱呀,一種是深夜織布的梭響,兩種聲音在同一刻響起,卻互不幹擾,像兩條並行的溪流。
“是時空鏈斷了。”李長生負手站在祠堂台階上,望著空中扭曲的光線,指尖夾著的青銅酒壺泛著金光,壺中酒液不再映景,而是凝成一條細細的銀鏈,銀鏈上串著無數光點,每個光點都是一個時空片段——有三萬年前昆侖戰陣的殘片,有百年前青石村的雪夜,還有此刻曬穀場的喧囂。銀鏈正在劇烈震顫,鏈節處浮現出裂紋,每道裂紋都滲出淡紫色的霧氣,與玄冰崖的煞氣同源。
他話音未落,空中的光線突然撕裂,露出一道幽深的裂隙,裂隙中墜下無數器物碎片:有秦代的青銅劍殘片,落在王屠戶的殺豬案上,與案麵的刀痕拚合成完整的劍形;有唐代的絲綢碎布,飄到紡車婆娘的織布機上,布紋與棉線自動交織,織出半幅鴛鴦圖,正是前世繡娘未完成的那幅;最驚人的是一片機甲殘骸,墜在阿木腳邊,殘骸的金屬紋路裏竟嵌著半片龍鱗,與山澗岩石中取出的“靈”字玉片產生共鳴。
“玄淵在扯斷時空鏈。”李長生指尖輕彈,青銅酒壺的銀鏈飛出,纏住空中的裂隙,“他知道守燈人靠時空錨定因果,就用殘魂煞氣衝擊鏈節,讓不同紀元的碎片墜入現世,攪亂時間線,讓我們找不到因果的源頭。”銀鏈每纏住一塊碎片,就發出“錚”的脆響,碎片上的煞氣被金光淨化,化作光點融入銀鏈,“這些碎片看似雜亂,實則都牽著歸墟的因果——青銅劍沾過戰血,絲綢繡過宿命,機甲碎在歸墟邊緣,全是他引過來的‘紀元誘餌’。”
時空錯亂在加劇。張大爺的煙袋鍋突然冒出火星,火星落地化作篝火,篝火裏坐著年輕時的他,正給孩童們講“冰霧煞”的故事,而現實中的張大爺還在抽著煙,兩個身影在同一處晃動,卻摸不到彼此;後生們守夜的銅鑼自己敲響,鑼聲剛起,就聽見百年前的鑼聲在回響,新舊鑼聲碰撞,震得空中的裂隙更大,竟有半塊輪回盤碎片從裂隙中飛出,落在祠堂的供桌上。
“不能讓碎片繼續墜落!”阿木攥緊胸前的玉佩和“靈”字玉片,兩塊玉同時發燙,他的識海裏突然浮現出爺爺的聲音:“時空如鏈,人心為錨,錨定了心,就鎖得住鏈。”他想起爺爺種韭菜時說的“根紮得深,風再大也吹不倒”,突然對...
青石村的老鍾,在卯時三刻突然瘋響。
這口掛在祠堂梁上的鐵鍾,是百年前村民合力鑄的,平日裏敲三下報時,聲如洪鍾,能傳三裏地。可今日鍾聲卻亂得離譜,“哐哐哐”響個不停,聲浪裏裹著尖銳的嘶鳴,像無數冤魂在鍾內哭嚎。村民們捂著頭衝出屋,隻見鍾體劇烈震顫,鍾口噴出淡紫色的霧氣,霧氣落地化作無數小旋風,卷著沙石撲向祠堂,連供桌上的青銅酒壺都在霧中搖晃,壺中酒液泛起渾濁的浪。
“鍾瘋了!”王屠戶舉著殺豬刀想把鍾繩砍斷,剛靠近祠堂,就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彈開,他捂著臉後退,指縫裏滲出血珠,“這聲兒不對勁,聽著心裏發慌,像有東西要鑽進來!”
阿木攥著胸前的玉佩衝向祠堂,剛跨進門檻,就覺識海一陣刺痛。鍾鳴裏夾雜著混亂的低語,有三萬年前玄淵的嘶吼“歸墟當滅世”,有山靈的哀鳴“靈脈斷矣”,還有無數模糊的聲音在喊“破陣”“殺”“逃”,這些聲音像針一樣紮進腦海,讓他眼前發黑,差點栽倒。胸前的玉佩突然發燙,一道青光護住識海,他才勉強站穩,看清鍾體上的紋路——那些鑄鍾時刻的“平安”“守業”字樣,正被黑氣侵蝕,扭曲成猙獰的鬼畫符。
“是混沌氣順著鍾脈湧進來了。”李長生站在鍾下,青銅酒壺在手中凝出金光,壺中酒液映出鍾內的景象:無數混沌碎片在鍾腔裏翻滾,碎片上印著歸墟裂隙的虛影,玄淵的道袍殘魂正站在裂隙邊,對著鍾體吹送黑氣,“玄淵在借鍾聲引混沌,這鍾是用山澗鐵砂鑄的,連著昆侖靈脈,他想讓混沌氣順著靈脈蔓延,攪亂全村的心神。”
話音未落,鍾鳴突然拔高,聲浪像把重錘砸在村民心上。張大爺悶哼一聲,捂著胸口蹲在地上,他耳中響起玄淵的冷笑:“守燈人守不住燈,還守什麽村?”紡車婆娘的小孫女嚇得大哭,哭聲裏竟混著機甲殘骸的嗡鳴,孩子指著空中的霧氣尖叫:“有好多影子在咬鍾!”
阿木看著村民痛苦的模樣,胸前的玉佩燙得像團火。他突然想起爺爺教他的《守村謠》,那是祖輩傳下的短句,爺爺說“亂時念謠,心就定了”。他深吸一口氣,迎著鍾鳴的巨浪開口念道:“青石立,炊煙暖,老槐守院,鍾鳴安……”
第一句出口,鍾鳴竟滯了半分。阿木眼睛一亮,聲音提得更高:“石磨碾穀,紡車纏棉,人心不散,歲歲平安……”他的聲音不算洪亮,卻帶著玉佩的青光,穿透鍾鳴的嘶鳴,落在每個村民耳中。奇妙的是,被混沌氣攪得心慌的村民,聽到歌謠時都愣了愣,張大爺的手不抖了,小孫女的哭聲停了,連空中的霧氣都放緩了流動。
“是祖輩的願力在應和。”李長生眼中閃過微光,青銅酒壺的金光更盛,“這歌謠不是普通的謠,是一代代村民刻在骨子裏的‘心誓’,藏著‘守村安’的念力。混沌氣怕的就是這實在的念想!”他抬手將酒壺拋向空中,壺口對準鍾體,金色酒液化作一道光柱,注入鍾內,“阿木,接著念!用你的心勁,把謠裏的暖送進鍾裏!”
阿木攥緊玉佩,繼續念謠,每念一句,就有一道青光從玉佩飛出,順著光柱鑽進鍾體。鍾腔內的混沌碎片劇烈翻騰,玄淵的道袍殘魂在青光中扭曲,嘶吼道:“幾句破謠也想阻我?歸墟臨世,誰也守不住!”他吹出的黑氣更濃,鍾體上的鬼畫符重新亮起,鍾鳴再次變得尖銳。
“還有我們!”王屠戶突然扯開嗓子,跟著阿木念起來,他的聲音粗啞,卻帶著殺豬時的狠勁,“石磨碾穀,紡車纏棉,老子的殺豬刀還在,怕啥混沌!”紡車婆娘抱著小孫女,也跟著哼唱,她的聲音溫柔,像棉線纏心,“人心不散,歲歲平安……”村民們紛紛開口,老的念謠,少的跟唱,連剛會說話的娃娃都咿咿呀呀地跟著哼,無數道暖光從村民身上升起,匯聚成金色的洪流,湧向祠堂的老鍾。
鍾體上的鬼畫符在暖光中迅速消退,猙獰的紋路重新變回“平安”“守業”的字樣。鍾腔內的混沌碎片被金光包裹,發出“滋滋”的響聲,漸漸化作青煙。玄淵的道袍殘魂發出不甘的嘶吼,在青光與暖光的夾擊下寸寸消散,最後隻留下一句怨毒的詛咒:“歸墟之門開時,看你們還能念什麽謠!”
當阿木念完最後一句“鍾鳴安,炊煙暖”時,老鍾突然發出一聲沉穩的“哐”響,聲浪不再尖銳,而是帶著溫潤的暖意,傳遍全村。鍾體的震顫停止了,淡紫色的霧氣徹底消散,鍾口的金光緩緩收回到青銅酒壺中,酒壺落回李長生手中,壺中酒液清澈,映出祠堂梁上的鍾體——鍾身的鐵紋裏,竟滲出淡淡的金光,像藏著無數村民的念力。
村民們望著恢複平靜的老鍾,一時忘了說話。王屠戶摸著發燙的喉嚨,笑道:“沒想到老子這破嗓子,還能幫著鎮混沌。”紡車婆娘抱著小孫女,孫女正指著鍾體咯咯笑:“鍾鍾不吵了,變乖了。”阿木摸著胸前的玉佩,玉佩已不再發燙,隻留著淡淡的暖意,他突然明白,爺爺教的不隻是歌謠,是“一言定心神”的法子——人心齊,言語就有力量,哪怕是最簡單的謠,也能喝止最凶的混沌。
李長生收起青銅酒壺,壺中映出歸墟裂隙的虛影,裂隙旁的玄淵正對著鍾的方向冷笑,但他周身的煞氣明顯淡了幾分。“玄淵想借混沌亂人心,卻忘了青石村最不缺的就是‘實在話’。”他看向圍在鍾下的村民,“祖輩傳的謠、嘴上說的暖、心裏藏的念,這些才是最硬的盾,能擋得住歸墟的風,鎮得住混沌的喧。”
日頭升高時,祠堂的老鍾又按時敲響,“哐——哐——哐——”三聲,沉穩、洪亮,聲浪裏裹著炊煙的香、石磨的暖,還有村民們剛念過的《守村謠》餘韻,飄向村外的山澗、田埂、老槐樹,像在給整個青石村係上一道暖繩。
沒人再提混沌氣的恐慌,隻在心裏記下:以後再遇亂事,就念《守村謠》。因為他們親眼看見,最簡單的話,最實在的暖,真的能喝止最凶的混沌,就像老鍾的鳴響,隻要心定,就永遠不會亂。
祠堂的梁上,老鍾在微風中輕晃,鍾體的鐵紋裏,金光流轉,像在低吟一首跨越歲月的歌,歌裏有守燈人的劍,有山靈的淚,更有青石村世世代代“一言暖心,一語鎮煞”的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