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炊煙剛升起,就透著股說不出的沉鬱。王屠戶蹲在豬圈前,手裏的殺豬刀半天沒舉起來,看著病懨懨的豬直歎氣:“殺了又咋樣?明年指不定還有啥煞來,累死累活守著這村子,圖個啥?”他婆娘在灶台邊抹淚:“是啊,不如收拾收拾,跟山外親戚走算了,省得天天提心吊膽。”
這話像顆石子投進死水,在村裏蕩開圈圈漣漪。張大爺扛著鋤頭走到田埂,望著剛補種的穀苗,突然把鋤頭往地上一扔:“種了也白種,去年的癟穀煞、今年的枯榮劫,哪年不讓莊稼遭罪?守著這破地,餓肚子是遲早的事!”紡車婆娘們坐在祠堂縫棉衣,針腳歪歪扭扭,有人歎:“縫了也沒人穿,真要是煞來了,棉襖擋得住刀還是擋得住邪?”
阿木抱著陀螺坐在老槐樹下,看著小夥伴們蔫蔫地踢毽子,沒人喊他一起玩。他想起忘憂煞時差點忘了爺爺的囑托,心裏空落落的:“師父說守村子重要,可守來守去,煞越來越凶,咱們真能贏嗎?”連玄誠子翻古籍時都唉聲歎氣:“焚天宮的煞層出不窮,咱們這點法子,怕是撐不了多久……”
李長生聽著這些話,心口像壓了塊石頭。他走到祠堂,看著供桌上的青銅令牌,牌麵的十殿閻羅像仿佛也蒙上了層灰。之前對抗忘憂煞時,村民們眼裏的光去哪了?那股“殺年豬壓喪音”“篝火破冰霧”的勁氣,怎麽突然就蔫了?
“是‘歸墟頹心煞’!”玄誠子終於在古籍裏找到記載,指尖點著“頹心蝕誌,鋒芒盡斂”八個字,聲音發啞,“這煞比忘憂煞更陰狠!忘憂煞蝕記憶,這煞專蝕誌氣!它不傷人、不毀物,就放大咱們的累、咱們的怕、咱們的絕望,讓咱們覺得‘守不住’‘沒必要守’,從心裏放棄抵抗!”
他指著田埂上扔著的鋤頭、祠堂裏歪扭的針線:“你看!大家不是沒力氣,是沒了想幹的勁;不是沒法子,是沒了想試的膽!這煞最懂捏軟柿子,專挑咱們剛抗完忘憂煞、心神最累的時候來,讓咱們自己繳械投降!”
果然,沒過半日,村裏的“頹氣”更重了。後生們守夜時不再敲鑼,縮在角落裏打盹:“敲了也沒用,煞要來攔不住。”王屠戶把殺豬刀收進了櫃:“不殺了,省點力氣歇著。”紡車婆娘收起了針線:“縫了也穿不暖心,白費功夫。”最讓李長生揪心的是阿木,他把陀螺塞進灶膛,“轉得再快有啥用?守不住村子,轉給誰看?”
李長生站在曬穀場,看著滿地散落的農具、空蕩蕩的篝火堆,心裏像被寒風吹透。他想起爺爺說過的話:“村子的根,不光在土地裏,更在人心裏的那股勁裏。勁沒了,根就斷了。”他突然轉身跑回祠堂,抱出那個舊木箱,箱子裏的老物件在晨光裏泛著光——冰霧時的篝火炭還帶著焦痕,倦魂時的烤紅薯皮還留著牙印,濁流時的過濾沙缸還沾著細沙。
“都來看看!”李長生把老物件一件件擺在曬穀場中央,聲音在沉鬱的空氣裏炸開,“這炭是冰霧煞時,咱們圍著烤暖的火;這紅薯皮是倦魂煞時,阿木分給大家的甜;這沙缸是濁流煞時,小虎爹篩了三天三夜的沙!咱們贏過!咱們不是一直輸!”
阿木被王屠戶拉到曬穀場,看著灶膛裏沒燒透的陀螺,突然想起爺爺舉著鬆枝護他的樣子,眼淚“唰”地掉下來:“我爺爺說過,‘隻要心裏的火不滅,村子就不會滅’!”他衝進灶膛,把還帶著火星的陀螺扒出來,用袖子擦幹淨,“我會轉!我給大家轉!”
王屠戶看著曬穀場的老物件,想起殺年豬時李長生敲鑼給他壯膽的暖,想起婆娘等著肉過年的盼,突然一拍大腿:“誰說守不住?老子的殺豬刀還沒鈍!”他跑回家拿出刀,“哐當”一聲剁在案板上,“今兒個就殺年豬,給大夥提提勁!”
紡車婆娘們看著那半幅沒繡完的鴛鴦圖,想起去年一起熬夜趕棉衣的暖,想起孩子們穿上新棉衣的笑,拿起針線:“對!煞能毀東西,毀不了咱們手上的活計!”她們圍坐在一起,針線“簌簌”作響,繡出的鴛鴦仿佛要從布上飛起來。
後生們撿起地上的鑼,“哐哐”敲起來,聲音震得空氣都顫了顫:“守夜咯!防煞咯!”張大爺扛起鋤頭,往田裏走:“地得種!穀得長!咱們祖輩守了幾百年,輪不到咱們斷了根!”他彎腰鬆土,鋤頭入土的瞬間,青灰的土地竟泛起一絲褐黃,像在回應他的勁氣。
李長生看著曬穀場重新熱鬧起來:王屠戶的殺豬刀落得利落,吆喝聲震得頹氣散了些;紡車婆娘的針線飛得輕快,棉線的暖裹著希望;後生們的鑼聲敲得響亮,驚得頹心煞的霧氣往村外退;阿木的陀螺轉得飛快,影子在地上畫著圓,像在說“不會停”。
玄誠子站在一旁,看著村民們眼裏重新亮起的光,突然明白:“頹心煞能蝕誌氣,卻蝕不了咱們骨子裏的韌!那股‘殺年豬敢下刀’‘篝火前敢唱歌’‘濁流裏敢篩沙’的勁氣,才是青石村最硬的骨頭!”
日頭升高時,曬穀場的炊煙重新飄得筆直。王屠戶的殺豬吆喝聲、紡車婆娘的織布聲、後生們的鑼聲、阿木的笑聲,混在一起,像首熱騰騰的歌,把頹心煞的沉鬱吹散了。田埂上,張大爺的鬆土聲“咚咚”響,穀苗在風裏輕輕晃,像是在點頭。
李長生撿起阿木差點燒掉的陀螺,擦幹淨遞給他:“轉吧,轉得比風還快。”阿木接過陀螺,轉得飛快,笑聲像銀鈴:“師父,我轉得穩著呢!”李長生望著村裏升起的煙火,心裏的暖又回來了——是啊,隻要這股勁氣在,再陰的煞也蝕不了青石村的誌,斷不了青石村的鋒芒。
焚天宮的頹心煞雖陰,卻沒能蝕掉青石村的誌氣。因為這裏有老物件裏的暖、老手藝裏的韌、老輩傳下的勁,有村民們“累了歇口氣、歇完再接著幹”的實在,有“守不住也要守”的強脾氣——這些藏在骨子裏的鋒芒,從來不是陰煞能磨鈍的。
曬穀場的鑼聲還在響,田埂的鋤頭還在動,青石村的炊煙裏,又飄起了那股不服輸的勁,像地裏的春苗,就算被壓彎了腰,也總會重新挺直,向著太陽生長。
這話像顆石子投進死水,在村裏蕩開圈圈漣漪。張大爺扛著鋤頭走到田埂,望著剛補種的穀苗,突然把鋤頭往地上一扔:“種了也白種,去年的癟穀煞、今年的枯榮劫,哪年不讓莊稼遭罪?守著這破地,餓肚子是遲早的事!”紡車婆娘們坐在祠堂縫棉衣,針腳歪歪扭扭,有人歎:“縫了也沒人穿,真要是煞來了,棉襖擋得住刀還是擋得住邪?”
阿木抱著陀螺坐在老槐樹下,看著小夥伴們蔫蔫地踢毽子,沒人喊他一起玩。他想起忘憂煞時差點忘了爺爺的囑托,心裏空落落的:“師父說守村子重要,可守來守去,煞越來越凶,咱們真能贏嗎?”連玄誠子翻古籍時都唉聲歎氣:“焚天宮的煞層出不窮,咱們這點法子,怕是撐不了多久……”
李長生聽著這些話,心口像壓了塊石頭。他走到祠堂,看著供桌上的青銅令牌,牌麵的十殿閻羅像仿佛也蒙上了層灰。之前對抗忘憂煞時,村民們眼裏的光去哪了?那股“殺年豬壓喪音”“篝火破冰霧”的勁氣,怎麽突然就蔫了?
“是‘歸墟頹心煞’!”玄誠子終於在古籍裏找到記載,指尖點著“頹心蝕誌,鋒芒盡斂”八個字,聲音發啞,“這煞比忘憂煞更陰狠!忘憂煞蝕記憶,這煞專蝕誌氣!它不傷人、不毀物,就放大咱們的累、咱們的怕、咱們的絕望,讓咱們覺得‘守不住’‘沒必要守’,從心裏放棄抵抗!”
他指著田埂上扔著的鋤頭、祠堂裏歪扭的針線:“你看!大家不是沒力氣,是沒了想幹的勁;不是沒法子,是沒了想試的膽!這煞最懂捏軟柿子,專挑咱們剛抗完忘憂煞、心神最累的時候來,讓咱們自己繳械投降!”
果然,沒過半日,村裏的“頹氣”更重了。後生們守夜時不再敲鑼,縮在角落裏打盹:“敲了也沒用,煞要來攔不住。”王屠戶把殺豬刀收進了櫃:“不殺了,省點力氣歇著。”紡車婆娘收起了針線:“縫了也穿不暖心,白費功夫。”最讓李長生揪心的是阿木,他把陀螺塞進灶膛,“轉得再快有啥用?守不住村子,轉給誰看?”
李長生站在曬穀場,看著滿地散落的農具、空蕩蕩的篝火堆,心裏像被寒風吹透。他想起爺爺說過的話:“村子的根,不光在土地裏,更在人心裏的那股勁裏。勁沒了,根就斷了。”他突然轉身跑回祠堂,抱出那個舊木箱,箱子裏的老物件在晨光裏泛著光——冰霧時的篝火炭還帶著焦痕,倦魂時的烤紅薯皮還留著牙印,濁流時的過濾沙缸還沾著細沙。
“都來看看!”李長生把老物件一件件擺在曬穀場中央,聲音在沉鬱的空氣裏炸開,“這炭是冰霧煞時,咱們圍著烤暖的火;這紅薯皮是倦魂煞時,阿木分給大家的甜;這沙缸是濁流煞時,小虎爹篩了三天三夜的沙!咱們贏過!咱們不是一直輸!”
阿木被王屠戶拉到曬穀場,看著灶膛裏沒燒透的陀螺,突然想起爺爺舉著鬆枝護他的樣子,眼淚“唰”地掉下來:“我爺爺說過,‘隻要心裏的火不滅,村子就不會滅’!”他衝進灶膛,把還帶著火星的陀螺扒出來,用袖子擦幹淨,“我會轉!我給大家轉!”
王屠戶看著曬穀場的老物件,想起殺年豬時李長生敲鑼給他壯膽的暖,想起婆娘等著肉過年的盼,突然一拍大腿:“誰說守不住?老子的殺豬刀還沒鈍!”他跑回家拿出刀,“哐當”一聲剁在案板上,“今兒個就殺年豬,給大夥提提勁!”
紡車婆娘們看著那半幅沒繡完的鴛鴦圖,想起去年一起熬夜趕棉衣的暖,想起孩子們穿上新棉衣的笑,拿起針線:“對!煞能毀東西,毀不了咱們手上的活計!”她們圍坐在一起,針線“簌簌”作響,繡出的鴛鴦仿佛要從布上飛起來。
後生們撿起地上的鑼,“哐哐”敲起來,聲音震得空氣都顫了顫:“守夜咯!防煞咯!”張大爺扛起鋤頭,往田裏走:“地得種!穀得長!咱們祖輩守了幾百年,輪不到咱們斷了根!”他彎腰鬆土,鋤頭入土的瞬間,青灰的土地竟泛起一絲褐黃,像在回應他的勁氣。
李長生看著曬穀場重新熱鬧起來:王屠戶的殺豬刀落得利落,吆喝聲震得頹氣散了些;紡車婆娘的針線飛得輕快,棉線的暖裹著希望;後生們的鑼聲敲得響亮,驚得頹心煞的霧氣往村外退;阿木的陀螺轉得飛快,影子在地上畫著圓,像在說“不會停”。
玄誠子站在一旁,看著村民們眼裏重新亮起的光,突然明白:“頹心煞能蝕誌氣,卻蝕不了咱們骨子裏的韌!那股‘殺年豬敢下刀’‘篝火前敢唱歌’‘濁流裏敢篩沙’的勁氣,才是青石村最硬的骨頭!”
日頭升高時,曬穀場的炊煙重新飄得筆直。王屠戶的殺豬吆喝聲、紡車婆娘的織布聲、後生們的鑼聲、阿木的笑聲,混在一起,像首熱騰騰的歌,把頹心煞的沉鬱吹散了。田埂上,張大爺的鬆土聲“咚咚”響,穀苗在風裏輕輕晃,像是在點頭。
李長生撿起阿木差點燒掉的陀螺,擦幹淨遞給他:“轉吧,轉得比風還快。”阿木接過陀螺,轉得飛快,笑聲像銀鈴:“師父,我轉得穩著呢!”李長生望著村裏升起的煙火,心裏的暖又回來了——是啊,隻要這股勁氣在,再陰的煞也蝕不了青石村的誌,斷不了青石村的鋒芒。
焚天宮的頹心煞雖陰,卻沒能蝕掉青石村的誌氣。因為這裏有老物件裏的暖、老手藝裏的韌、老輩傳下的勁,有村民們“累了歇口氣、歇完再接著幹”的實在,有“守不住也要守”的強脾氣——這些藏在骨子裏的鋒芒,從來不是陰煞能磨鈍的。
曬穀場的鑼聲還在響,田埂的鋤頭還在動,青石村的炊煙裏,又飄起了那股不服輸的勁,像地裏的春苗,就算被壓彎了腰,也總會重新挺直,向著太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