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寒冬剛至,第一場大雪封了山路,村裏的火卻燒不旺了。
最先察覺不對的是王屠戶家的灶台。往日幹透的鬆柴,塞進灶膛裏,劃著火鐮打半天,柴禾隻冒煙不著火,好不容易燃起來,火苗也蔫蔫的,像風中殘燭,燒著燒著就“劈啪”爆火星,冒出的煙不是白汽,是青灰色的濃煙,嗆得人眼淚直流,鍋裏的水燒了半個時辰都沒開,鍋底積著黑灰,帶著股焦糊的怪味。
“這柴咋燒不旺?”王屠戶他婆娘蹲在灶台前,往灶膛裏添了把幹鬆脂,鬆脂本是助燃的,此刻卻隻冒黑煙,她用吹火筒猛吹,煙更濃了,嗆得她直咳嗽,“往年鬆柴一把火就旺,今兒個咋跟濕柴似的?”
沒過兩日,村裏的火全“蔫”了。紡車婆娘家的火盆,木炭堆在盆裏,燒著燒著就成了紅炭,沒火苗,沒暖意,烤了半天手還是冰的,炭灰裏滲著青黑的渣,倒出來時“滋滋”響,像淬了水;後生們守夜的篝火,添再多幹柴都燒不旺,火苗矮矮地貼著地麵,煙順著風往人臉上撲,帶著股土腥的寒氣,圍著火堆的人凍得縮脖子,連腳邊的雪都化不了;最讓人揪心的是村西的老磨坊,磨麵的灶台燒不熱,石磨轉起來費勁,磨出的麵粉帶著潮氣,蒸出的饅頭又硬又涼,咬一口剌嗓子。
“這火咋成了這樣?”張大爺抱著暖爐發抖,暖爐裏的炭火明明蓋著灰,卻涼得快,他摸了摸爐膛,壁上泛著潮,“寒冬臘月離不得火,火不旺,人要凍僵,飯做不熟,這日子咋過?”
怪事越傳越急。紡車婆娘家的紡車,本靠火盆的暖烘著棉線才不發硬,如今火盆不暖,棉線凍得發脆,織不了兩下就斷;阿木家的炕,燒了半天還是涼的,炕洞裏的柴禾燃不透,冒出的煙從炕縫鑽出來,嗆得人睡不著;有孩童玩火鐮,火星落在幹草上,草竟隻發黑不燃燒,嚇得孩子直哭:“火死了!火不燒了!”
“是‘歸墟陰燃煞’!”玄誠子裹著厚棉襖趕來,鼻尖凍得通紅,他往篝火裏扔了張燃符,符紙剛碰到火苗就蜷成灰,“這是焚天宮盯著咱們的寒冬來了!火是人間陽氣的根,冬季取暖、做飯、驅寒全靠火,這煞專蝕火的陽氣,讓幹柴難燃、烈火變陰燃,煙氣帶煞,燒不暖屋、做不熟飯,還會讓人吸了煞氣頭暈發冷,從根上斷咱們的暖!”
他指著灶膛裏的黑灰:“這不是柴濕,是煞氣裹住了火苗!陰燃煞比腐木煞更狠,腐木煞毀居,這煞斷暖,寒冬裏沒火,比沒糧更難熬!再這麽下去,人會凍病、食物會凍硬,連夜裏守夜的篝火都撐不住,煞氣就能趁虛進村,把全村凍成冰窖!”
村民們看著半死不活的火苗、嗆人的濃煙,心都像被寒風吹透了。寒冬裏,火是命根子,火不旺,暖就沒了,日子就像掉進了冰窟窿。紡車婆娘抱著凍硬的棉線哭:“線都凍脆了,冬天咋給娃織毛衣?”後生們搓著凍紅的手,望著篝火歎氣:“火不暖,守夜都熬不住,咋防別的煞氣?”
“陰燃煞怕幹、怕通、怕草木的旺火氣。”李長生扛著一捆幹透的柏枝和艾草走來,柏枝帶著鬆脂香,艾草幹燥易燃,他往篝火裏添了把柏枝,奇妙的是,柏枝一進火,火苗“騰”地竄高半尺,青灰煙淡了些,暖意立刻裹了過來,“火有靈,得順它性子護——揀最幹的柴燒,柴要架空燒透,煙囪要通、灶膛要淨,再用艾草、鬆脂助燃,讓火苗旺起來,煞氣就擋不住!”
他讓後生們清理全村的灶台和煙囪,“灶膛裏的黑灰全掏幹淨,煙囪用長杆綁著艾草捆捅通,讓煙能順順當當排出去,別讓煞氣堵在灶裏;燒火隻揀幹透的鬆柏柴、麻杆,這些柴含鬆脂多,易燃火旺,濕柴、朽柴全堆到屋外凍著,等開春曬幹再用。”
李長生邊說邊教大家“旺火訣”:“柴要架空燒,底下留空隙進風;添柴別一次添太多,讓火能‘喘氣’;火盆、灶膛邊放些幹艾草、花椒枝,這些草木含油氣,能助燃驅煞,燒起來暖得快。”
阿木抱著一捆曬幹的麻杆,往紡車婆娘家的火盆裏添,麻杆“劈啪”炸開火星,火苗竄得老高,他又往火裏丟了把幹艾草,艾草燃著的青煙帶著暖香,火盆的溫度立刻升了上來,凍硬的棉線漸漸變軟。“嬸子,火旺了!線能織了!”他舉著發燙的小手笑,火光照在臉上,暖融融的。
村民們分工忙碌:後生們爬屋頂通煙囪,煙囪裏的積灰簌簌落下,通完後,灶台的煙立刻順了,火苗“騰”地竄高;婆娘們挑揀幹柴,把鬆柏柴碼得整整齊齊,灶膛裏的火越燒越旺,鍋裏的水很快開了,咕嘟咕嘟冒白汽;王屠戶往殺豬案旁的火盆裏添鬆脂,火盆燒得通紅,寒氣被擋在三尺外,殺豬時手都不抖了。
玄誠子蹲在灶台邊,看著旺火舔著鍋底,青灰煙變成了白汽,聞著鬆脂的暖香和飯菜的香,看著村民們圍著灶台說笑,說“火旺了,饅頭就軟了,炕就暖了”,突然明白:陰燃煞能阻火斷暖,卻敵不過農家的護火智慧——幹柴的燃、煙囪的通、艾草的鬆脂助燃,這些藏在寒冬裏的燒火法子,本就是最暖的“旺火符”。那些對暖的盼、對火的護、你幫我通煙囪、我幫你添柴的熱乎氣,比任何符咒都能抗寒煞,因為煞氣能擋火苗,卻擋不住人間煙火的暖。
日頭偏西時,村裏的火全旺了。灶台的火苗舔著鍋底,飯菜香飄滿村;火盆的炭燒得通紅,烤得人渾身暖;炕洞裏的柴燃得透,炕麵熱烘烘的,躺下能烙暖骨頭;守夜的篝火竄得老高,火星子濺在雪地上,融出一個個小坑,圍著篝火的後生們脫了棉襖,臉上冒出汗珠。
張大爺捧著剛蒸好的饅頭,咬一口,軟乎乎、熱燙燙的,他笑著說:“火旺了,日子就暖了!這陰燃煞再邪,也擋不住咱灶膛裏的火、火盆裏的暖!”
李長生望著村裏飄起的炊煙,白汽在陽光下散成霧,混著鬆脂和艾草的香。“火是人間的陽氣,暖是日子的底氣,隻要咱們護好火、守好暖,再冷的寒冬、再邪的煞,都凍不透咱們的日子。”他往篝火裏添了把幹柴,火苗竄得更高,“這陰燃煞斷不了火,因為咱心裏的火、手裏的柴、彼此的暖,從來就沒滅過。”
阿木趴在暖烘烘的炕頭,聽著窗外的風雪聲,屋裏的火盆“劈啪”響,他摸了摸炕麵,熱得燙手,笑著往嘴裏塞了塊剛烤好的紅薯,甜絲絲、暖融融的,從嘴暖到心。他知道,隻要火還旺著,寒冬就熬得過,日子就暖得起來。
焚天宮的陰燃煞雖冷,卻沒能斷了青石村的火與暖,因為這裏有幹柴的燃、煙囪的通、艾草的鬆脂香,有村民們護火的勤、添柴的暖、盼暖的心——這些藏在寒冬煙火裏的守護,從來不是陰煞能凍透的。
灶膛的火還在舔著鍋底,火盆的炭還在發著紅,村民們的笑聲裏,藏著青石村最旺的陽氣,會陪著他們,暖過整個寒冬,等開春的風一吹,又是滿村的生機。
最先察覺不對的是王屠戶家的灶台。往日幹透的鬆柴,塞進灶膛裏,劃著火鐮打半天,柴禾隻冒煙不著火,好不容易燃起來,火苗也蔫蔫的,像風中殘燭,燒著燒著就“劈啪”爆火星,冒出的煙不是白汽,是青灰色的濃煙,嗆得人眼淚直流,鍋裏的水燒了半個時辰都沒開,鍋底積著黑灰,帶著股焦糊的怪味。
“這柴咋燒不旺?”王屠戶他婆娘蹲在灶台前,往灶膛裏添了把幹鬆脂,鬆脂本是助燃的,此刻卻隻冒黑煙,她用吹火筒猛吹,煙更濃了,嗆得她直咳嗽,“往年鬆柴一把火就旺,今兒個咋跟濕柴似的?”
沒過兩日,村裏的火全“蔫”了。紡車婆娘家的火盆,木炭堆在盆裏,燒著燒著就成了紅炭,沒火苗,沒暖意,烤了半天手還是冰的,炭灰裏滲著青黑的渣,倒出來時“滋滋”響,像淬了水;後生們守夜的篝火,添再多幹柴都燒不旺,火苗矮矮地貼著地麵,煙順著風往人臉上撲,帶著股土腥的寒氣,圍著火堆的人凍得縮脖子,連腳邊的雪都化不了;最讓人揪心的是村西的老磨坊,磨麵的灶台燒不熱,石磨轉起來費勁,磨出的麵粉帶著潮氣,蒸出的饅頭又硬又涼,咬一口剌嗓子。
“這火咋成了這樣?”張大爺抱著暖爐發抖,暖爐裏的炭火明明蓋著灰,卻涼得快,他摸了摸爐膛,壁上泛著潮,“寒冬臘月離不得火,火不旺,人要凍僵,飯做不熟,這日子咋過?”
怪事越傳越急。紡車婆娘家的紡車,本靠火盆的暖烘著棉線才不發硬,如今火盆不暖,棉線凍得發脆,織不了兩下就斷;阿木家的炕,燒了半天還是涼的,炕洞裏的柴禾燃不透,冒出的煙從炕縫鑽出來,嗆得人睡不著;有孩童玩火鐮,火星落在幹草上,草竟隻發黑不燃燒,嚇得孩子直哭:“火死了!火不燒了!”
“是‘歸墟陰燃煞’!”玄誠子裹著厚棉襖趕來,鼻尖凍得通紅,他往篝火裏扔了張燃符,符紙剛碰到火苗就蜷成灰,“這是焚天宮盯著咱們的寒冬來了!火是人間陽氣的根,冬季取暖、做飯、驅寒全靠火,這煞專蝕火的陽氣,讓幹柴難燃、烈火變陰燃,煙氣帶煞,燒不暖屋、做不熟飯,還會讓人吸了煞氣頭暈發冷,從根上斷咱們的暖!”
他指著灶膛裏的黑灰:“這不是柴濕,是煞氣裹住了火苗!陰燃煞比腐木煞更狠,腐木煞毀居,這煞斷暖,寒冬裏沒火,比沒糧更難熬!再這麽下去,人會凍病、食物會凍硬,連夜裏守夜的篝火都撐不住,煞氣就能趁虛進村,把全村凍成冰窖!”
村民們看著半死不活的火苗、嗆人的濃煙,心都像被寒風吹透了。寒冬裏,火是命根子,火不旺,暖就沒了,日子就像掉進了冰窟窿。紡車婆娘抱著凍硬的棉線哭:“線都凍脆了,冬天咋給娃織毛衣?”後生們搓著凍紅的手,望著篝火歎氣:“火不暖,守夜都熬不住,咋防別的煞氣?”
“陰燃煞怕幹、怕通、怕草木的旺火氣。”李長生扛著一捆幹透的柏枝和艾草走來,柏枝帶著鬆脂香,艾草幹燥易燃,他往篝火裏添了把柏枝,奇妙的是,柏枝一進火,火苗“騰”地竄高半尺,青灰煙淡了些,暖意立刻裹了過來,“火有靈,得順它性子護——揀最幹的柴燒,柴要架空燒透,煙囪要通、灶膛要淨,再用艾草、鬆脂助燃,讓火苗旺起來,煞氣就擋不住!”
他讓後生們清理全村的灶台和煙囪,“灶膛裏的黑灰全掏幹淨,煙囪用長杆綁著艾草捆捅通,讓煙能順順當當排出去,別讓煞氣堵在灶裏;燒火隻揀幹透的鬆柏柴、麻杆,這些柴含鬆脂多,易燃火旺,濕柴、朽柴全堆到屋外凍著,等開春曬幹再用。”
李長生邊說邊教大家“旺火訣”:“柴要架空燒,底下留空隙進風;添柴別一次添太多,讓火能‘喘氣’;火盆、灶膛邊放些幹艾草、花椒枝,這些草木含油氣,能助燃驅煞,燒起來暖得快。”
阿木抱著一捆曬幹的麻杆,往紡車婆娘家的火盆裏添,麻杆“劈啪”炸開火星,火苗竄得老高,他又往火裏丟了把幹艾草,艾草燃著的青煙帶著暖香,火盆的溫度立刻升了上來,凍硬的棉線漸漸變軟。“嬸子,火旺了!線能織了!”他舉著發燙的小手笑,火光照在臉上,暖融融的。
村民們分工忙碌:後生們爬屋頂通煙囪,煙囪裏的積灰簌簌落下,通完後,灶台的煙立刻順了,火苗“騰”地竄高;婆娘們挑揀幹柴,把鬆柏柴碼得整整齊齊,灶膛裏的火越燒越旺,鍋裏的水很快開了,咕嘟咕嘟冒白汽;王屠戶往殺豬案旁的火盆裏添鬆脂,火盆燒得通紅,寒氣被擋在三尺外,殺豬時手都不抖了。
玄誠子蹲在灶台邊,看著旺火舔著鍋底,青灰煙變成了白汽,聞著鬆脂的暖香和飯菜的香,看著村民們圍著灶台說笑,說“火旺了,饅頭就軟了,炕就暖了”,突然明白:陰燃煞能阻火斷暖,卻敵不過農家的護火智慧——幹柴的燃、煙囪的通、艾草的鬆脂助燃,這些藏在寒冬裏的燒火法子,本就是最暖的“旺火符”。那些對暖的盼、對火的護、你幫我通煙囪、我幫你添柴的熱乎氣,比任何符咒都能抗寒煞,因為煞氣能擋火苗,卻擋不住人間煙火的暖。
日頭偏西時,村裏的火全旺了。灶台的火苗舔著鍋底,飯菜香飄滿村;火盆的炭燒得通紅,烤得人渾身暖;炕洞裏的柴燃得透,炕麵熱烘烘的,躺下能烙暖骨頭;守夜的篝火竄得老高,火星子濺在雪地上,融出一個個小坑,圍著篝火的後生們脫了棉襖,臉上冒出汗珠。
張大爺捧著剛蒸好的饅頭,咬一口,軟乎乎、熱燙燙的,他笑著說:“火旺了,日子就暖了!這陰燃煞再邪,也擋不住咱灶膛裏的火、火盆裏的暖!”
李長生望著村裏飄起的炊煙,白汽在陽光下散成霧,混著鬆脂和艾草的香。“火是人間的陽氣,暖是日子的底氣,隻要咱們護好火、守好暖,再冷的寒冬、再邪的煞,都凍不透咱們的日子。”他往篝火裏添了把幹柴,火苗竄得更高,“這陰燃煞斷不了火,因為咱心裏的火、手裏的柴、彼此的暖,從來就沒滅過。”
阿木趴在暖烘烘的炕頭,聽著窗外的風雪聲,屋裏的火盆“劈啪”響,他摸了摸炕麵,熱得燙手,笑著往嘴裏塞了塊剛烤好的紅薯,甜絲絲、暖融融的,從嘴暖到心。他知道,隻要火還旺著,寒冬就熬得過,日子就暖得起來。
焚天宮的陰燃煞雖冷,卻沒能斷了青石村的火與暖,因為這裏有幹柴的燃、煙囪的通、艾草的鬆脂香,有村民們護火的勤、添柴的暖、盼暖的心——這些藏在寒冬煙火裏的守護,從來不是陰煞能凍透的。
灶膛的火還在舔著鍋底,火盆的炭還在發著紅,村民們的笑聲裏,藏著青石村最旺的陽氣,會陪著他們,暖過整個寒冬,等開春的風一吹,又是滿村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