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秋收剛過半,糧倉裏的新穀就出了怪事。
最先發現異常的是張大爺。他把剛脫粒的穀子攤在曬穀場晾曬,穀粒本該飽滿金黃,透著油光,可翻曬時卻發現,不少穀粒看著鼓鼓的,捏在手裏卻輕飄飄的,一捏就癟,殼裏的米仁小得像芝麻,有的甚至是空殼,殼內壁泛著青灰,帶著股陳穀的黴味,吹口氣就能飄起來。
“這穀咋癟了?”張大爺抓起一把穀子,穀粒從指縫漏下,癟穀比飽滿穀多了近一半,他心疼得直拍大腿,“今年雨水足、日照夠,不該出癟穀啊!脫粒時看著好好的,咋曬著曬著就空了?”
怪事很快蔓延到全村糧倉。王屠戶家儲存的黃豆,裝在麻袋裏還沒滿月,倒出來一看,不少豆粒皺巴巴的,像被抽走了水分,咬開一看,豆瓣發褐,芯裏空了個小坑,坑邊纏著細黑的絲;紡車婆娘家的高粱,穗子剛打下來時沉甸甸的,曬幹後竟輕了大半,脫粒的高粱米裏混著不少空殼,殼上有細密的小孔,像被蟲蛀過,卻找不到蟲影,空殼堆在地上,風一吹就散成碎末。
糧倉裏的愁雲越來越重。後生們往麻袋裏裝穀,裝了半袋就覺得輕飄飄的,稱重量時才發現,往年一麻袋能裝三石穀,今年兩石就滿了,全是癟穀占了空;婆娘們篩豆子,篩出的癟豆堆成小丘,飽滿的豆子沒剩多少,篩子上沾著青灰的細屑,拍都拍不掉;最急的是李長生,他看著糧倉裏的癟穀,眉頭擰成了疙瘩——這是過冬的主糧,癟穀填不飽肚子,空殼更沒法下鍋,再這麽下去,糧倉怕是要空大半。
“是‘歸墟癟穀煞’!”玄誠子捧著癟穀趕來,穀殼在他掌心輕輕一碰就碎,他用指尖撚開空殼,殼內壁的青灰蹭在指尖,立刻留下淡黑的印子,“焚天宮這是盯著咱們的糧倉來了!這煞能蝕穀粒的精氣、抽米仁的養分,讓飽滿的穀粒變癟、充實的豆粒空心,從裏到外毀掉儲存的糧食!它不光蝕新糧,連往年存的陳糧都不放過,讓咱們新舊糧都空,冬天斷炊!”
他指著空殼的高粱:“這不是蟲蛀,是煞氣從內部蝕空的!癟穀煞比落果煞更陰狠,落果煞毀鮮果,這煞毀存糧,鮮果能等來年,存糧斷了,冬天就熬不過去!這煞還會順著穀粒往人身上滲,吃了癟穀、空豆,人會乏力、麵黃,連幹活的勁都沒,是想從根上耗垮咱們!”
村民們看著篩出的癟穀、空殼,心都沉到了底。秋收的累還沒歇過來,就遇著存糧被毀,就像剛裝滿的糧倉被戳了個洞,糧食嘩嘩往外漏,疼得人喘不過氣。王屠戶他婆娘把篩出的飽滿黃豆小心收進陶罐,罐口封了三層布,還是怕煞氣鑽進去;有後生想把癟穀燒了,卻被李長生攔住:“癟穀燒了可惜,能喂牲口,還能漚肥,別讓煞氣連這點用處都奪走。”
“癟穀煞怕曬、怕篩、怕草木的精氣裹粒。”李長生扛著一捆曬幹的花椒枝和篩子走來,花椒枝帶著麻香,篩子的網眼細密,他把癟穀倒在篩子上,輕輕搖晃,癟穀和空殼順著網眼落下,飽滿的穀粒留在篩麵,“咱們祖祖輩輩存糧,最懂咋挑好穀——先曬透,讓陽光把煞氣逼出來;再細篩,把癟穀、空殼全挑出去,不讓它們帶煞進倉;最後往糧倉裏鋪花椒枝、苦楝葉,草木精氣能護著好穀,不讓煞氣再蝕。”
他讓後生們把所有新收的糧食都重新晾曬,“選晴天,正午的太陽最烈,把穀粒攤厚些,每隔一個時辰翻一次,讓每粒穀都曬透,煞氣遇著強光就藏不住,會隨著水汽蒸發;曬透後用不同網眼的篩子篩,先篩大空殼,再篩小癟粒,把好穀挑幹淨,單獨裝袋。”
李長生邊說邊教大家“固糧”的法子:“挑出的好穀,裝袋前拌一把草木灰和花椒粉,草木灰吸潮,花椒粉驅煞,讓穀粒裹著草木精氣;糧倉底部鋪幹草和曬幹的艾草,倉壁掛苦楝枝,這些草木能擋住煞氣,護住穀粒的飽滿。”
阿木捧著個小篩子,蹲在曬穀場幫張大爺篩黃豆。他小手搖著篩子,癟豆和空殼從網眼漏下,留在篩麵的黃豆圓滾滾的,透著黃亮的光。“大爺,你看這豆子!圓鼓鼓的,煞氣壓不住!”他舉著篩子笑,陽光照在黃豆上,像撒了把碎金,連指尖沾的草木灰都閃著光。
村民們分工忙碌:後生們負責翻曬、篩糧,汗水順著臉頰流,卻沒人停手,篩出的好穀堆成小山;婆娘們把好穀裝袋,袋口縫上艾草束,小心搬進糧倉;王屠戶帶著人清理糧倉,把之前混進的癟穀掃出去,用艾草熏倉,青煙在倉裏繚繞,把黴味和煞氣都趕了出去。
玄誠子蹲在曬穀場邊,看著陽光裏翻滾的穀粒,飽滿的穀粒反射著金光,癟穀和空殼被篩到一邊,看著村民們邊篩邊說笑,說“好穀留著過冬,癟穀漚肥開春”,突然明白:癟穀煞能蝕粒空倉,卻敵不過農家的存糧智慧——陽光的烈、篩子的細、草木的護,這些藏在秋收後的儲糧法子,本就是最實的“保糧符”。那些挑揀好穀的認真、守護存糧的心意,比任何符咒都管用,因為煞氣能蝕穀粒,卻蝕不了過日子的實在勁。
日頭偏西時,曬穀場的好穀都裝袋進倉了。糧倉裏堆著鼓鼓的糧袋,袋口的艾草束散發清香,苦楝枝在倉壁投下影子,空氣裏滿是穀香和草木的暖,再沒了之前的黴味和空癟氣。篩出的癟穀和空殼被集中堆在田邊,撒上石灰,準備漚成肥料,來年開春肥田。
張大爺拍了拍糧倉的糧袋,袋身硬挺,裏麵的穀粒飽滿,他笑著說:“篩幹淨了,曬透了,這糧倉就踏實了!癟穀煞再邪,也挑不走咱們的好穀!”
李長生望著糧倉的屋頂,夕陽把糧袋染成金紅色,穀香順著倉縫飄出,混著艾草的清香。“存糧是過冬的底氣,糧倉是底氣的家,護好糧,就是護好冬天的飽暖、開春的希望。”他對村民們說,“癟穀煞能蝕空穀粒,卻蝕不空咱們儲糧的心思,擋不住這倉裏的穀香、暖香。”
阿木捧著一小捧飽滿的黃豆,遞了一顆給李長生:“師父,你看這豆子,能發豆芽,能打豆漿,冬天喝著暖乎乎的!”
李長生捏起黃豆,圓滾滾的,帶著陽光的暖,從指尖暖到心裏。他望著遠處的山巒,秋收的田野還留著金黃的穀茬,糧倉裏的穀香隨著風飄出,像在告訴暗處的邪祟:青石村的糧要存,冬天的飽要守,這些藏在倉裏的飽滿與實在,從來不是癟穀煞能蝕空的。
糧倉的門緊緊鎖著,倉裏的草木香和穀香在靜靜守護,而這儲糧的暖,就像村裏的日子,飽滿紮實,會陪著村民們,從秋收的忙碌,暖到寒冬的安穩。
最先發現異常的是張大爺。他把剛脫粒的穀子攤在曬穀場晾曬,穀粒本該飽滿金黃,透著油光,可翻曬時卻發現,不少穀粒看著鼓鼓的,捏在手裏卻輕飄飄的,一捏就癟,殼裏的米仁小得像芝麻,有的甚至是空殼,殼內壁泛著青灰,帶著股陳穀的黴味,吹口氣就能飄起來。
“這穀咋癟了?”張大爺抓起一把穀子,穀粒從指縫漏下,癟穀比飽滿穀多了近一半,他心疼得直拍大腿,“今年雨水足、日照夠,不該出癟穀啊!脫粒時看著好好的,咋曬著曬著就空了?”
怪事很快蔓延到全村糧倉。王屠戶家儲存的黃豆,裝在麻袋裏還沒滿月,倒出來一看,不少豆粒皺巴巴的,像被抽走了水分,咬開一看,豆瓣發褐,芯裏空了個小坑,坑邊纏著細黑的絲;紡車婆娘家的高粱,穗子剛打下來時沉甸甸的,曬幹後竟輕了大半,脫粒的高粱米裏混著不少空殼,殼上有細密的小孔,像被蟲蛀過,卻找不到蟲影,空殼堆在地上,風一吹就散成碎末。
糧倉裏的愁雲越來越重。後生們往麻袋裏裝穀,裝了半袋就覺得輕飄飄的,稱重量時才發現,往年一麻袋能裝三石穀,今年兩石就滿了,全是癟穀占了空;婆娘們篩豆子,篩出的癟豆堆成小丘,飽滿的豆子沒剩多少,篩子上沾著青灰的細屑,拍都拍不掉;最急的是李長生,他看著糧倉裏的癟穀,眉頭擰成了疙瘩——這是過冬的主糧,癟穀填不飽肚子,空殼更沒法下鍋,再這麽下去,糧倉怕是要空大半。
“是‘歸墟癟穀煞’!”玄誠子捧著癟穀趕來,穀殼在他掌心輕輕一碰就碎,他用指尖撚開空殼,殼內壁的青灰蹭在指尖,立刻留下淡黑的印子,“焚天宮這是盯著咱們的糧倉來了!這煞能蝕穀粒的精氣、抽米仁的養分,讓飽滿的穀粒變癟、充實的豆粒空心,從裏到外毀掉儲存的糧食!它不光蝕新糧,連往年存的陳糧都不放過,讓咱們新舊糧都空,冬天斷炊!”
他指著空殼的高粱:“這不是蟲蛀,是煞氣從內部蝕空的!癟穀煞比落果煞更陰狠,落果煞毀鮮果,這煞毀存糧,鮮果能等來年,存糧斷了,冬天就熬不過去!這煞還會順著穀粒往人身上滲,吃了癟穀、空豆,人會乏力、麵黃,連幹活的勁都沒,是想從根上耗垮咱們!”
村民們看著篩出的癟穀、空殼,心都沉到了底。秋收的累還沒歇過來,就遇著存糧被毀,就像剛裝滿的糧倉被戳了個洞,糧食嘩嘩往外漏,疼得人喘不過氣。王屠戶他婆娘把篩出的飽滿黃豆小心收進陶罐,罐口封了三層布,還是怕煞氣鑽進去;有後生想把癟穀燒了,卻被李長生攔住:“癟穀燒了可惜,能喂牲口,還能漚肥,別讓煞氣連這點用處都奪走。”
“癟穀煞怕曬、怕篩、怕草木的精氣裹粒。”李長生扛著一捆曬幹的花椒枝和篩子走來,花椒枝帶著麻香,篩子的網眼細密,他把癟穀倒在篩子上,輕輕搖晃,癟穀和空殼順著網眼落下,飽滿的穀粒留在篩麵,“咱們祖祖輩輩存糧,最懂咋挑好穀——先曬透,讓陽光把煞氣逼出來;再細篩,把癟穀、空殼全挑出去,不讓它們帶煞進倉;最後往糧倉裏鋪花椒枝、苦楝葉,草木精氣能護著好穀,不讓煞氣再蝕。”
他讓後生們把所有新收的糧食都重新晾曬,“選晴天,正午的太陽最烈,把穀粒攤厚些,每隔一個時辰翻一次,讓每粒穀都曬透,煞氣遇著強光就藏不住,會隨著水汽蒸發;曬透後用不同網眼的篩子篩,先篩大空殼,再篩小癟粒,把好穀挑幹淨,單獨裝袋。”
李長生邊說邊教大家“固糧”的法子:“挑出的好穀,裝袋前拌一把草木灰和花椒粉,草木灰吸潮,花椒粉驅煞,讓穀粒裹著草木精氣;糧倉底部鋪幹草和曬幹的艾草,倉壁掛苦楝枝,這些草木能擋住煞氣,護住穀粒的飽滿。”
阿木捧著個小篩子,蹲在曬穀場幫張大爺篩黃豆。他小手搖著篩子,癟豆和空殼從網眼漏下,留在篩麵的黃豆圓滾滾的,透著黃亮的光。“大爺,你看這豆子!圓鼓鼓的,煞氣壓不住!”他舉著篩子笑,陽光照在黃豆上,像撒了把碎金,連指尖沾的草木灰都閃著光。
村民們分工忙碌:後生們負責翻曬、篩糧,汗水順著臉頰流,卻沒人停手,篩出的好穀堆成小山;婆娘們把好穀裝袋,袋口縫上艾草束,小心搬進糧倉;王屠戶帶著人清理糧倉,把之前混進的癟穀掃出去,用艾草熏倉,青煙在倉裏繚繞,把黴味和煞氣都趕了出去。
玄誠子蹲在曬穀場邊,看著陽光裏翻滾的穀粒,飽滿的穀粒反射著金光,癟穀和空殼被篩到一邊,看著村民們邊篩邊說笑,說“好穀留著過冬,癟穀漚肥開春”,突然明白:癟穀煞能蝕粒空倉,卻敵不過農家的存糧智慧——陽光的烈、篩子的細、草木的護,這些藏在秋收後的儲糧法子,本就是最實的“保糧符”。那些挑揀好穀的認真、守護存糧的心意,比任何符咒都管用,因為煞氣能蝕穀粒,卻蝕不了過日子的實在勁。
日頭偏西時,曬穀場的好穀都裝袋進倉了。糧倉裏堆著鼓鼓的糧袋,袋口的艾草束散發清香,苦楝枝在倉壁投下影子,空氣裏滿是穀香和草木的暖,再沒了之前的黴味和空癟氣。篩出的癟穀和空殼被集中堆在田邊,撒上石灰,準備漚成肥料,來年開春肥田。
張大爺拍了拍糧倉的糧袋,袋身硬挺,裏麵的穀粒飽滿,他笑著說:“篩幹淨了,曬透了,這糧倉就踏實了!癟穀煞再邪,也挑不走咱們的好穀!”
李長生望著糧倉的屋頂,夕陽把糧袋染成金紅色,穀香順著倉縫飄出,混著艾草的清香。“存糧是過冬的底氣,糧倉是底氣的家,護好糧,就是護好冬天的飽暖、開春的希望。”他對村民們說,“癟穀煞能蝕空穀粒,卻蝕不空咱們儲糧的心思,擋不住這倉裏的穀香、暖香。”
阿木捧著一小捧飽滿的黃豆,遞了一顆給李長生:“師父,你看這豆子,能發豆芽,能打豆漿,冬天喝著暖乎乎的!”
李長生捏起黃豆,圓滾滾的,帶著陽光的暖,從指尖暖到心裏。他望著遠處的山巒,秋收的田野還留著金黃的穀茬,糧倉裏的穀香隨著風飄出,像在告訴暗處的邪祟:青石村的糧要存,冬天的飽要守,這些藏在倉裏的飽滿與實在,從來不是癟穀煞能蝕空的。
糧倉的門緊緊鎖著,倉裏的草木香和穀香在靜靜守護,而這儲糧的暖,就像村裏的日子,飽滿紮實,會陪著村民們,從秋收的忙碌,暖到寒冬的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