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灶房,在小雪前的清晨,突然失了火氣。


    往日的灶房該是暖烘烘的,柴火劈啪作響,鐵鍋冒著熱氣,飯菜香混著煙火氣飄滿院子。可今日的灶房卻透著股陰寒,王屠戶家的灶台最先出了問題——他婆娘往灶膛裏添了柴,火明明點著了,卻旺不起來,火苗縮成豆大的藍火,舔著柴禾卻燒不旺,柴禾上還凝著層白霜,燒半天都不冒煙,鐵鍋冷得像冰,連水都燒不開,灶膛裏的灰竟是青黑色的,沾在手上又涼又滑。


    “邪門了!這灶咋跟死了似的!”王屠戶婆娘的喊聲驚動了左鄰右舍。村民們紛紛查看自家灶房,果然都出了怪事——張嬸家的鐵鍋燒著燒著,鍋底突然冒出黑煙,仔細一看,鍋麵爬滿了細密的黑紋,像被蟲蛀過,炒的菜沾在鍋上,刮都刮不下來,還帶著股鐵鏽味;紡車婆娘家的灶膛積著青灰,灰裏纏著細黑的絲,添柴時柴禾一碰到灰就“滋滋”冒白煙,火立刻弱下去,連煮個紅薯都要耗半天柴。


    “是‘歸墟蝕灶煞’!”玄誠子捂著口鼻衝進灶房,剛靠近灶台就打了個寒顫,他指尖碰了下灶膛的青灰,指尖瞬間泛白,“焚天宮竟把煞氣引到了灶房!灶是人間煙火的根基,這煞專蝕灶火、鏽鐵鍋、腐灶台,讓柴燒不旺、飯做不熟、煙火氣斷絕!人吃不上熱飯,沒了煙火氣滋養,陽氣會越來越弱,比之前的煞塵、黴腐煞更陰毒!”


    他指著冷透的鐵鍋:“您看這黑紋,是煞氣蝕了鐵器的肌理,鍋廢了就煮不了熱食;灶膛積青灰,是煞氣堵了火氣的通道,柴燒不旺,灶房沒了暖意,煞氣就會順著煙囪往屋裏鑽,讓人心頭發冷、手腳冰涼!”


    村民們看著冷灶、鏽鍋,心都沉了。灶房是農家的心髒,一日三餐離不了灶火,沒了熱飯熱菜,寒冬臘月裏哪扛得住?張嬸摸著冷鐵鍋掉眼淚,她家小孫子正等著喝熱粥;紡車婆娘家的柴火本就不多,燒不旺更是急得團團轉,生怕寒冬裏斷了熱乎氣。


    “灶是煙火根,煙火在,灶就蝕不壞。”李長生扛著一捆幹鬆枝和半袋草木灰走來,鬆枝帶著鬆脂,一劃就著,“灶怕潮、怕淤、怕陰寒,咱們給它添點‘火氣’——鬆脂助燃,草木灰固灶,艾草驅寒,再把灶膛掃幹淨,讓煙火通順暢,蝕灶煞就沒處藏了。”


    他讓後生們先清灶膛,把青灰全掃出來,倒在遠離灶房的地方,用石灰掩埋。“灶膛淤了煞氣,得先清幹淨,露出幹爽的灶底。”李長生邊說邊示範,用鐵鏟鏟出灶膛的青灰,灰裏的黑絲遇著空氣,很快變成粉末,“清完後,往灶膛裏撒把幹艾草和柏葉,點燃熏一熏,艾草驅邪,柏葉引陽,把陰寒氣熏走。”


    阿木提著個陶罐,罐裏是熬熱的桐油,裏麵泡著曬幹的花椒葉。他學著師父的樣子,往生鏽的鐵鍋上抹油,油汁滲進鍋麵的黑紋裏,原本發烏的鐵鍋,被他用布擦過後,竟露出淡淡的鐵色。李長生讓他往鍋裏扔幾塊燒紅的火炭,火炭在鍋裏“滋滋”作響,冒出白煙,把殘留的煞氣燒盡,再用豬油反複擦拭鍋麵,鍋很快變得油光鋥亮,燒起水來“咕嘟”冒泡,再無之前的冷滯。


    “灶台的磚石被煞氣蝕鬆了,就用草木灰和糯米漿拌成糊,把鬆動的磚縫填上,再用桐油刷一遍,磚石吸了油,就結實防潮,煞氣蝕不動。”李長生指揮婆娘們拌灰漿,自己則往灶門口掛了束艾草和鬆枝,“灶門口是煙火進出的口,掛點辟邪的草木,讓煞氣不敢靠近,煙火氣才能順順當當出來。”


    王屠戶家的灶台最嚴重,灶麵的磚石都鬆動了,他按李長生說的,用草木灰糯米漿填縫,再用鬆枝蘸桐油刷灶麵,刷完後點燃鬆枝,讓煙火順著灶膛往上竄,鬆脂燃燒的香氣混著煙火氣,把灶房的陰寒氣衝得一幹二淨。等他重新添柴,柴火“轟”地燃起,火苗竄得老高,鐵鍋很快冒起熱氣,煮的粥咕嘟作響,米香混著煙火氣飄出來,比往日更香。


    李長生還讓村民們把家裏的“灶王爺”畫像取出來,掛在灶旁,畫像前點上一小截鬆脂燭。“灶王爺護煙火,掛著畫像,心裏踏實,煙火氣更旺。”他笑著說,村民們雖不懂法術,卻信灶王爺護家,掛好畫像後,添柴時都格外用心,仿佛真有股力量在護著灶火。


    玄誠子蹲在灶房外,看著村民們清灶膛、固灶台、刷鐵鍋,看著冷灶重新燃起旺火,看著鏽鍋變得油亮,看著灶房飄出飯菜香,突然明白:蝕灶煞能蝕磚石、鏽鐵器、堵煙火,卻蝕不透人間的煙火執念——鬆枝助燃的旺、草木灰固灶的實、桐油護鐵的潤、還有那份對熱飯熱菜的牽掛,這些藏在灶房裏的煙火氣,本就是最硬的“鎮煞符”。


    日頭過午,村裏的灶房都重新熱了起來。柴火劈啪作響,鐵鍋冒著熱氣,米飯香、菜香、蒸紅薯的甜香混著煙火氣,飄滿整個村子,把蝕灶煞留下的陰寒氣徹底衝散。王屠戶家的粥熬好了,稠稠的,米香撲鼻;張嬸給小孫子盛了熱粥,孩子喝得小臉通紅,再也不喊冷了;紡車婆娘家的灶房暖烘烘的,她坐在灶前納鞋底,柴火的暖光映著她的笑,踏實又安穩。


    張嬸端著一碗熱粥遞給李長生,粥裏臥著個荷包蛋,冒著熱氣:“李老,您嚐嚐,灶火旺了,粥都香!”


    李長生接過粥,暖意從指尖傳到心裏。他望著村裏飄起的炊煙,筆直向上,在冷空中凝成淡淡的白霧,像無數根線,把村子和天空連在一起。“灶是家的根,煙火是人的氣,隻要灶火不斷,煙火不息,再凶的煞也蝕不了咱們的日子。”他對圍過來的村民說,“這蝕灶煞破了,可煙火的根得守好,往後勤清灶、多添柴,讓灶火一直旺著。”


    阿木捧著個燙手的烤紅薯,紅薯是在新旺的灶火裏烤的,外皮焦脆,裏麵流油,甜得他眯起眼。他舉著紅薯跑向灶房,灶王爺的畫像在煙火中微微晃動,像在笑著看這人間煙火。


    焚天宮的蝕灶煞雖陰,卻沒能斷了青石村的煙火根,因為這裏的灶膛有鬆枝的旺、草木灰的實,這裏的人心有熱飯的暖、煙火的念——這些藏在灶房裏的人間煙火,從來不是陰煞能蝕透的。


    灶房的煙火還在嫋嫋升起,鐵鍋的油光還在閃,柴火的劈啪聲裏,藏著青石村最堅韌的守護,會陪著村民們,暖過整個寒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芥子長生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定鬧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定鬧鍾並收藏芥子長生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