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湖的水位一夜之間漲了三尺。這不是春雨後的正常上漲,而是帶著股邪性的暴漲——湖水不再是往日的清澈碧綠,而是泛著渾濁的暗青色,水麵漂浮著細密的泡沫,泡沫破裂時散發出鹹腥的海味,連岸邊的蘆葦都被染成了青黑色,葉片卷曲如爪,仿佛被無形的手攥住。
“不好!是‘倒灌潮’!”天剛亮,守湖的老張頭就敲著銅鑼大喊,聲音裏帶著哭腔,“湖水在往村裏灌!帶著黑沙子!”
阿草跑到湖邊時,腳踝已經被冰涼的湖水浸濕。她低頭一看,湖水正順著村西的低窪處往村裏漫,水浪裏卷著黑色的沙粒,沙粒落在泥地上,竟“滋滋”鑽進土裏,留下一個個細小的孔洞,孔洞裏滲出淡淡的黑氣,黑氣遇到草木,草木立刻枯萎發黃。更可怕的是,水浪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像被無形的力量牽引,朝著村裏的糧倉和祠堂匯聚,仿佛有什麽東西在水裏引路,要將最要害的地方淹沒。
“快堆沙袋!”裏正指揮著村民搬石頭、填沙土,可湖水漲得太快,沙袋剛扔進水裏就被浪頭衝垮,黑色沙粒甚至能腐蝕麻袋,袋子很快破洞,沙土混著黑水繼續漫延。有個年輕小夥試圖用鋤頭挖溝排水,可鋤頭剛碰到黑水,木柄就被腐蝕出細密的坑窪,嚇得他趕緊扔了鋤頭後退。
“水裏有東西!”阿草指著浪頭,隻見渾濁的水麵下,隱約有無數細長的黑影在遊動,像是海蛇,又像是水草的根須,它們攪動著水流,引導著水浪的方向,讓排水變得異常困難。靠近祠堂的水麵甚至開始旋轉,形成一個小小的漩渦,漩渦中心泛著更深的黑色,顯然是邪祟聚集之處。
這時,李長生扛著一捆剛砍的青竹從後山下來。竹枝還帶著新鮮的竹青,竹葉上掛著晨露,露水落在地上,竟能驅散附近的黑氣,讓枯萎的草葉恢複一絲綠意。他看見漫延的湖水,眉頭皺了皺,像是嫌弄濕了剛收的菜籽,腳步沒停,徑直走到村西的低窪處——那裏原本有一排老舊的竹柵欄,是用來圈養鴨鵝的,柵欄年久失修,不少竹條已經斷裂,此刻正被湖水浸泡得微微晃動。
“阿爺要修柵欄?”阿草疑惑地看著李長生放下竹捆,拿起砍刀開始削竹條。他削得不快,竹屑簌簌落在地上,混著湖水漫來的黑沙,黑沙一碰到新鮮竹屑,就像被燙到一樣縮成一團,很快失去了腐蝕力。李長生削好幾根粗竹條,又撿起地上斷裂的舊竹片,用麻繩將它們捆紮起來,動作熟練得像在修補自家的籬笆。
水浪已經漫過膝蓋,漩渦離祠堂隻剩丈許遠,漩渦中心的黑色越來越濃,隱約能聽到“咕嘟咕嘟”的聲響,像是有什麽東西要從水裏鑽出來。村民們的沙袋堆成了小坡,卻擋不住邪性的水流,水浪順著沙袋的縫隙往裏滲,祠堂的門檻已經被浸濕,門檻上雕刻的鎮宅符文漸漸失去光澤。
李長生終於修好了柵欄。他沒把柵欄直接插進水裏擋浪,而是將新捆的竹柵欄斜斜地立在低窪處,與水流方向形成一個微妙的夾角,像是給水流搭了個“引橋”。柵欄的竹條間留著縫隙,縫隙寬窄不一,恰好能讓水流通過,卻能改變水流的走向。更妙的是,他在柵欄底部墊了幾塊帶棱的青石,青石將柵欄微微撐起,讓水流能從柵欄下方和縫隙間同時通過,形成兩股分流。
“嘩啦啦——”
邪性的湖水剛衝到竹柵欄前,就被斜立的柵欄引向了兩側。原本直衝祠堂的主水流,順著柵欄的夾角轉向了村外的荒溝,水流帶著黑色沙粒撞在柵欄上,竹條卻紋絲不動,新鮮的竹青泛著淡淡的綠光,沙粒一碰到竹條就“劈啪”碎裂,化作青煙消散。而從柵欄縫隙穿過的水流,則被分流成細小的水線,失去了衝擊力,落在地上很快滲入泥土,連黑氣都被泥土吸附,沒再傷害草木。
最神奇的是那個靠近祠堂的漩渦。當主水流被柵欄引向荒溝後,漩渦失去了動力,旋轉的速度越來越慢,中心的黑色漸漸褪去。李長生走到漩渦旁,用砍刀砍下一根帶葉的竹枝,彎腰在漩渦中心輕輕攪動。竹枝的綠意順著水流擴散,漩渦裏的“咕嘟”聲漸漸消失,黑色沙粒沉澱下來,露出湖底的鵝卵石,漩渦徹底平息,隻留下一汪淺淺的清水,順著柵欄引導的方向流向荒溝。
“這……這就成了?”裏正看著漫延的湖水漸漸退去,露出被浸泡的泥地,泥地上的孔洞在竹枝露水的滋潤下,正慢慢閉合,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他剛才堆了半天沙袋都沒用,李長生幾根竹子搭個柵欄,就把邪性的水流引走了?
李長生用砍刀削掉柵欄上附著的黑沙,竹條上的綠光漸漸隱去,恢複了普通竹子的樣子。“水流得順道走,”他慢悠悠地說,“跟咱澆地一個理,堵不如疏。”他指著柵欄與水流的夾角,“這角度得對著荒溝的坡度,讓水自己願意往那邊去。”
村民們這才發現,竹柵欄的傾斜角度、縫隙寬窄,甚至底部墊的青石位置,都暗合著地勢——荒溝比村裏低半尺,水流本就有往低處去的趨勢,隻是被邪祟引偏了方向,李長生的柵欄恰好順著地勢“順”了水的性子,讓它重新流向該去的地方。而新鮮竹枝的生機,正好克製了黑沙的邪性,讓水流失去了腐蝕力。
水退去後,李長生又在柵欄旁種了幾叢“護堤草”,草葉細長,順著水流方向生長,能進一步固定水流走向。他收拾好砍刀,扛起剩下的竹枝往家走,路過祠堂時,看了眼被浸濕的門檻,彎腰撿起一塊被水衝上岸的鵝卵石,放在門檻上。鵝卵石吸收了竹柵欄的綠意,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門檻上的鎮宅符文重新亮起,比之前更清晰了幾分。
村民們開始清理湖岸,修補被水浸泡的房屋。阿草幫著扶正被衝歪的蘆葦,發現蘆葦根部的青黑色正在褪去,新的嫩芽正從土裏鑽出來,帶著淡淡的竹香。靈湖的水位慢慢回落,水麵重新變得清澈,隻是湖底深處,幾縷被柵欄擋回的黑氣在水底盤旋,像是在尋找下一次機會。
李長生把剩下的竹枝靠在院牆上,準備曬幹了當柴燒。竹枝上還沾著靈湖的水汽,在陽光下折射出細小的彩虹,彩虹落在牆角的菜畦裏,菜苗“唰”地長高了半寸,葉片上的露珠閃著光,像是在感謝這無聲的守護。村西的竹柵欄立在低窪處,風吹過竹條,發出“沙沙”的輕響,像是在哼著古老的調子,引導著水流,也守護著村莊的安寧。
退去的湖水裏,一片細小的、帶著銀紋的貝殼碎片,順著柵欄引導的方向漂向荒溝,在泥土裏悄悄埋下,等待著下一次漲潮的信號。而青石村的晨光裏,隻有竹柵欄的影子被拉得很長,與炊煙、田埂交織在一起,平凡得如同從未有過波瀾。
“不好!是‘倒灌潮’!”天剛亮,守湖的老張頭就敲著銅鑼大喊,聲音裏帶著哭腔,“湖水在往村裏灌!帶著黑沙子!”
阿草跑到湖邊時,腳踝已經被冰涼的湖水浸濕。她低頭一看,湖水正順著村西的低窪處往村裏漫,水浪裏卷著黑色的沙粒,沙粒落在泥地上,竟“滋滋”鑽進土裏,留下一個個細小的孔洞,孔洞裏滲出淡淡的黑氣,黑氣遇到草木,草木立刻枯萎發黃。更可怕的是,水浪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像被無形的力量牽引,朝著村裏的糧倉和祠堂匯聚,仿佛有什麽東西在水裏引路,要將最要害的地方淹沒。
“快堆沙袋!”裏正指揮著村民搬石頭、填沙土,可湖水漲得太快,沙袋剛扔進水裏就被浪頭衝垮,黑色沙粒甚至能腐蝕麻袋,袋子很快破洞,沙土混著黑水繼續漫延。有個年輕小夥試圖用鋤頭挖溝排水,可鋤頭剛碰到黑水,木柄就被腐蝕出細密的坑窪,嚇得他趕緊扔了鋤頭後退。
“水裏有東西!”阿草指著浪頭,隻見渾濁的水麵下,隱約有無數細長的黑影在遊動,像是海蛇,又像是水草的根須,它們攪動著水流,引導著水浪的方向,讓排水變得異常困難。靠近祠堂的水麵甚至開始旋轉,形成一個小小的漩渦,漩渦中心泛著更深的黑色,顯然是邪祟聚集之處。
這時,李長生扛著一捆剛砍的青竹從後山下來。竹枝還帶著新鮮的竹青,竹葉上掛著晨露,露水落在地上,竟能驅散附近的黑氣,讓枯萎的草葉恢複一絲綠意。他看見漫延的湖水,眉頭皺了皺,像是嫌弄濕了剛收的菜籽,腳步沒停,徑直走到村西的低窪處——那裏原本有一排老舊的竹柵欄,是用來圈養鴨鵝的,柵欄年久失修,不少竹條已經斷裂,此刻正被湖水浸泡得微微晃動。
“阿爺要修柵欄?”阿草疑惑地看著李長生放下竹捆,拿起砍刀開始削竹條。他削得不快,竹屑簌簌落在地上,混著湖水漫來的黑沙,黑沙一碰到新鮮竹屑,就像被燙到一樣縮成一團,很快失去了腐蝕力。李長生削好幾根粗竹條,又撿起地上斷裂的舊竹片,用麻繩將它們捆紮起來,動作熟練得像在修補自家的籬笆。
水浪已經漫過膝蓋,漩渦離祠堂隻剩丈許遠,漩渦中心的黑色越來越濃,隱約能聽到“咕嘟咕嘟”的聲響,像是有什麽東西要從水裏鑽出來。村民們的沙袋堆成了小坡,卻擋不住邪性的水流,水浪順著沙袋的縫隙往裏滲,祠堂的門檻已經被浸濕,門檻上雕刻的鎮宅符文漸漸失去光澤。
李長生終於修好了柵欄。他沒把柵欄直接插進水裏擋浪,而是將新捆的竹柵欄斜斜地立在低窪處,與水流方向形成一個微妙的夾角,像是給水流搭了個“引橋”。柵欄的竹條間留著縫隙,縫隙寬窄不一,恰好能讓水流通過,卻能改變水流的走向。更妙的是,他在柵欄底部墊了幾塊帶棱的青石,青石將柵欄微微撐起,讓水流能從柵欄下方和縫隙間同時通過,形成兩股分流。
“嘩啦啦——”
邪性的湖水剛衝到竹柵欄前,就被斜立的柵欄引向了兩側。原本直衝祠堂的主水流,順著柵欄的夾角轉向了村外的荒溝,水流帶著黑色沙粒撞在柵欄上,竹條卻紋絲不動,新鮮的竹青泛著淡淡的綠光,沙粒一碰到竹條就“劈啪”碎裂,化作青煙消散。而從柵欄縫隙穿過的水流,則被分流成細小的水線,失去了衝擊力,落在地上很快滲入泥土,連黑氣都被泥土吸附,沒再傷害草木。
最神奇的是那個靠近祠堂的漩渦。當主水流被柵欄引向荒溝後,漩渦失去了動力,旋轉的速度越來越慢,中心的黑色漸漸褪去。李長生走到漩渦旁,用砍刀砍下一根帶葉的竹枝,彎腰在漩渦中心輕輕攪動。竹枝的綠意順著水流擴散,漩渦裏的“咕嘟”聲漸漸消失,黑色沙粒沉澱下來,露出湖底的鵝卵石,漩渦徹底平息,隻留下一汪淺淺的清水,順著柵欄引導的方向流向荒溝。
“這……這就成了?”裏正看著漫延的湖水漸漸退去,露出被浸泡的泥地,泥地上的孔洞在竹枝露水的滋潤下,正慢慢閉合,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他剛才堆了半天沙袋都沒用,李長生幾根竹子搭個柵欄,就把邪性的水流引走了?
李長生用砍刀削掉柵欄上附著的黑沙,竹條上的綠光漸漸隱去,恢複了普通竹子的樣子。“水流得順道走,”他慢悠悠地說,“跟咱澆地一個理,堵不如疏。”他指著柵欄與水流的夾角,“這角度得對著荒溝的坡度,讓水自己願意往那邊去。”
村民們這才發現,竹柵欄的傾斜角度、縫隙寬窄,甚至底部墊的青石位置,都暗合著地勢——荒溝比村裏低半尺,水流本就有往低處去的趨勢,隻是被邪祟引偏了方向,李長生的柵欄恰好順著地勢“順”了水的性子,讓它重新流向該去的地方。而新鮮竹枝的生機,正好克製了黑沙的邪性,讓水流失去了腐蝕力。
水退去後,李長生又在柵欄旁種了幾叢“護堤草”,草葉細長,順著水流方向生長,能進一步固定水流走向。他收拾好砍刀,扛起剩下的竹枝往家走,路過祠堂時,看了眼被浸濕的門檻,彎腰撿起一塊被水衝上岸的鵝卵石,放在門檻上。鵝卵石吸收了竹柵欄的綠意,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門檻上的鎮宅符文重新亮起,比之前更清晰了幾分。
村民們開始清理湖岸,修補被水浸泡的房屋。阿草幫著扶正被衝歪的蘆葦,發現蘆葦根部的青黑色正在褪去,新的嫩芽正從土裏鑽出來,帶著淡淡的竹香。靈湖的水位慢慢回落,水麵重新變得清澈,隻是湖底深處,幾縷被柵欄擋回的黑氣在水底盤旋,像是在尋找下一次機會。
李長生把剩下的竹枝靠在院牆上,準備曬幹了當柴燒。竹枝上還沾著靈湖的水汽,在陽光下折射出細小的彩虹,彩虹落在牆角的菜畦裏,菜苗“唰”地長高了半寸,葉片上的露珠閃著光,像是在感謝這無聲的守護。村西的竹柵欄立在低窪處,風吹過竹條,發出“沙沙”的輕響,像是在哼著古老的調子,引導著水流,也守護著村莊的安寧。
退去的湖水裏,一片細小的、帶著銀紋的貝殼碎片,順著柵欄引導的方向漂向荒溝,在泥土裏悄悄埋下,等待著下一次漲潮的信號。而青石村的晨光裏,隻有竹柵欄的影子被拉得很長,與炊煙、田埂交織在一起,平凡得如同從未有過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