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生拖著鋤頭往山外走時,夕陽正把地宮出口的藤蔓染成金紅色。玄誠子跟在後麵,看著他背上那隻豁口的破碗——碗沿沾著的野菜湯渣還在泛著微光,像沒燒盡的星火,“那神凰屍骸的真髓,竟被你融進了這鋤子裏?”
“它自己鑽進去的。”李長生低頭看了眼鋤頭,木柄上的農耕紋路已隱去,隻留著層淡淡的土黃色光暈,蹭到粗布衣衫上,留下些微燙的痕,“就像三奶奶的柴灶,火星總愛往濕柴裏鑽。”
話音未落,身後的山巒突然傳來悶響。西漠血教的聖女站在山巔,猩紅的長袍被山風扯得獵獵作響,她手裏捏著那頂失去光澤的鳳冠,冠上的寶石正寸寸碎裂:“李長生!這筆賬,我血教記下了!”聲音撞在岩壁上,激起的回音裏裹著血腥味。
“瘋婆子。”李長生啐了口帶泥的唾沫,唾沫落地處突然冒出株綠芽,是被鋤頭的餘溫催活的,“她那鳳冠,還不如三奶奶納鞋底的頂針實在。”
玄誠子卻皺起眉,他能看見山坳裏盤旋的黑霧——是蠱王的本命蠱碎後散逸的邪氣,正順著地脈往山外蔓延。更遠處的雪原上,玄冰族的冰棱反射著冷光,顯然在布什麽大陣,“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神凰屍骸裏藏著上古紀元的火種,是能撬動三界格局的東西。”
“啥紀元都得吃飯。”李長生突然停下腳步,鋤頭往地上一頓,震得周圍的石子都跳了跳。他看著自己手腕上的灼痕——剛才神凰金焰燎到的地方,此刻竟長出層細密的繭,像常年握鋤磨出的那樣,“三奶奶說,燒火得看柴幹濕,劈柴得看木紋順逆,管它啥火,忘了本就燒不旺。”
他這話剛說完,懷裏的舊布包突然動了動。是之前從懸魂梯帶出來的紅薯,此刻竟在布包裏發了芽,芽尖頂著層金粉,是神凰餘燼的痕跡。李長生把紅薯掏出來,埋進路邊的土裏,又用鋤頭澆了點山泉水,“擱這兒長著吧,比在那些人手裏強。”
玄誠子盯著那株剛埋下的紅薯苗,突然明白過來。李長生不是在爭奪機緣,是在“歸位”——把神凰的暴戾之火,歸到滋養萬物的“生”裏;把上古紀元的殺伐之力,歸到農耕桑麻的“常”裏。就像三奶奶總把灶膛裏的熱灰埋進菜窖,說“火性烈,得用土壓著,來年開春能肥田”。
山風突然轉向,帶著股焦糊味。是西漠血教的人放了火,想燒山逼他們回去。火舌舔著灌木叢往上竄,卻在離李長生三丈遠的地方突然熄滅,地上隻留下圈焦黑的痕,像被無形的鋤頭犁過。
“走吧。”李長生扛起鋤頭,破碗在背包上晃悠,與木柄碰撞出“叮叮”的脆響,“三奶奶的鹹菜該醃好了,再不回去,壇子該被隔壁二柱子偷了。”
玄誠子望著他的背影,突然發現李長生走過的地方,草葉上的露珠都泛著淡淡的金芒,卻不灼人,隻帶著點暖烘烘的氣,像曬過太陽的棉被。那些被各方勢力爭搶的紀元火種,最終竟成了這山野間的一縷餘溫,灼在衣上是痕,落在土裏是肥。
夕陽徹底沉進山後時,他們已走出了那片山巒。李長生回頭望了眼,遠山的輪廓在暮色中漸漸模糊,隻有地宮的方向還泛著點微紅,像灶膛裏沒滅的餘燼。他摸了摸手腕上的灼痕,那裏的繭已經和普通的一樣,不燙了,卻帶著點揮不去的暖。
“下座山有野棗。”他突然加快腳步,鋤頭在地上拖出輕快的響,“三奶奶最愛用野棗泡酒,說能驅寒,比啥靈丹妙藥都強。”
玄誠子跟上去時,聽見他在哼段不成調的歌,是山裏人侍弄莊稼時唱的,大意是“火要空心,人要實心,灰燼落處,總有新苗”。歌聲混著鋤頭與石子的碰撞聲,消失在漸濃的暮色裏,隻留下些微的暖意,像餘燼落在衣襟上,不烈,卻能焐熱整個寒夜。
(第二卷:舊世餘燼卷 終)
“它自己鑽進去的。”李長生低頭看了眼鋤頭,木柄上的農耕紋路已隱去,隻留著層淡淡的土黃色光暈,蹭到粗布衣衫上,留下些微燙的痕,“就像三奶奶的柴灶,火星總愛往濕柴裏鑽。”
話音未落,身後的山巒突然傳來悶響。西漠血教的聖女站在山巔,猩紅的長袍被山風扯得獵獵作響,她手裏捏著那頂失去光澤的鳳冠,冠上的寶石正寸寸碎裂:“李長生!這筆賬,我血教記下了!”聲音撞在岩壁上,激起的回音裏裹著血腥味。
“瘋婆子。”李長生啐了口帶泥的唾沫,唾沫落地處突然冒出株綠芽,是被鋤頭的餘溫催活的,“她那鳳冠,還不如三奶奶納鞋底的頂針實在。”
玄誠子卻皺起眉,他能看見山坳裏盤旋的黑霧——是蠱王的本命蠱碎後散逸的邪氣,正順著地脈往山外蔓延。更遠處的雪原上,玄冰族的冰棱反射著冷光,顯然在布什麽大陣,“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神凰屍骸裏藏著上古紀元的火種,是能撬動三界格局的東西。”
“啥紀元都得吃飯。”李長生突然停下腳步,鋤頭往地上一頓,震得周圍的石子都跳了跳。他看著自己手腕上的灼痕——剛才神凰金焰燎到的地方,此刻竟長出層細密的繭,像常年握鋤磨出的那樣,“三奶奶說,燒火得看柴幹濕,劈柴得看木紋順逆,管它啥火,忘了本就燒不旺。”
他這話剛說完,懷裏的舊布包突然動了動。是之前從懸魂梯帶出來的紅薯,此刻竟在布包裏發了芽,芽尖頂著層金粉,是神凰餘燼的痕跡。李長生把紅薯掏出來,埋進路邊的土裏,又用鋤頭澆了點山泉水,“擱這兒長著吧,比在那些人手裏強。”
玄誠子盯著那株剛埋下的紅薯苗,突然明白過來。李長生不是在爭奪機緣,是在“歸位”——把神凰的暴戾之火,歸到滋養萬物的“生”裏;把上古紀元的殺伐之力,歸到農耕桑麻的“常”裏。就像三奶奶總把灶膛裏的熱灰埋進菜窖,說“火性烈,得用土壓著,來年開春能肥田”。
山風突然轉向,帶著股焦糊味。是西漠血教的人放了火,想燒山逼他們回去。火舌舔著灌木叢往上竄,卻在離李長生三丈遠的地方突然熄滅,地上隻留下圈焦黑的痕,像被無形的鋤頭犁過。
“走吧。”李長生扛起鋤頭,破碗在背包上晃悠,與木柄碰撞出“叮叮”的脆響,“三奶奶的鹹菜該醃好了,再不回去,壇子該被隔壁二柱子偷了。”
玄誠子望著他的背影,突然發現李長生走過的地方,草葉上的露珠都泛著淡淡的金芒,卻不灼人,隻帶著點暖烘烘的氣,像曬過太陽的棉被。那些被各方勢力爭搶的紀元火種,最終竟成了這山野間的一縷餘溫,灼在衣上是痕,落在土裏是肥。
夕陽徹底沉進山後時,他們已走出了那片山巒。李長生回頭望了眼,遠山的輪廓在暮色中漸漸模糊,隻有地宮的方向還泛著點微紅,像灶膛裏沒滅的餘燼。他摸了摸手腕上的灼痕,那裏的繭已經和普通的一樣,不燙了,卻帶著點揮不去的暖。
“下座山有野棗。”他突然加快腳步,鋤頭在地上拖出輕快的響,“三奶奶最愛用野棗泡酒,說能驅寒,比啥靈丹妙藥都強。”
玄誠子跟上去時,聽見他在哼段不成調的歌,是山裏人侍弄莊稼時唱的,大意是“火要空心,人要實心,灰燼落處,總有新苗”。歌聲混著鋤頭與石子的碰撞聲,消失在漸濃的暮色裏,隻留下些微的暖意,像餘燼落在衣襟上,不烈,卻能焐熱整個寒夜。
(第二卷:舊世餘燼卷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