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火的紫焰還在戈壁上翻騰,李長生抖開最後一麵黃經幡時,風突然變了向。
這麵經幡的邊角磨得隻剩粗麻線,上麵的藏文被雨水泡得發漲,卻在風中發出“嘩啦啦”的脆響,像誰在耳邊念誦著最質樸的祈願。幡角的銅鈴被業火的熱浪熏得發燙,卻“叮鈴鈴”響得更歡,鈴聲裏混著點曬麥場的麥香、灶台的煙火氣,還有牧民轉經筒的木軸聲——那是經幡掛在瑪尼堆三十年,吸飽的人間氣。
“風來。”李長生迎著業火舉起經幡,沒念咒,沒掐訣,就像在村口揚穀時順嘴喊的一聲。
詭異的一幕發生了——原本朝著魂影猛撲的業火,突然像被看不見的手拽住,紫焰扭曲的弧度慢慢變緩。火海裏那個快被燒成灰燼的郎中魂影,藥簍裏殘存的草藥渣竟在風中凝聚,化作點點綠光,順著經幡的紋路往上爬。他魂體上的“草菅人命”罪印,被綠光舔過,竟像冰遇暖陽般化開,露出底下“以毒救母”的淺淡印記——那是他年輕時為救病危的母親,冒險用險方的往事,不算無瑕,卻是真善。
“經幡招的不是風,是‘認’。”李長生把經幡往戈壁高處一插,五色布幡在火海中舒展如蝶,“認這世間本就沒有純金,認那點微瑕裏藏著的真心,火就燒不下去了。”
玄誠子盯著經幡上飄動的祈願文,突然明白:這經幡上的字,不是寫給神明的,是寫給人心的。藍幡求“天地寬”,白幡求“心幹淨”,紅幡求“善有報”,綠幡求“過能改”,黃幡求“輪回安”——全是最普通的念想,卻比任何降魔法器都有力量,因為業火本是“罪念”所化,而這些念想,是“恕”與“認”,正好是罪念的克星。
火海裏的黑焰巨手剛要抓住郎中魂影,就被紅幡卷住。布幡上“善有報”三字突然亮起,巨手像被潑了冷水,“滋”地縮了回去,紫焰裏竟飄出無數細小的光點——那是被業火扭曲的“善念”,此刻被經幡喚醒,紛紛往魂影們身上落。
一個曾因貪小利偷過鄰居雞蛋的老婦魂影,身上的業火突然弱了,她魂體旁浮現出年輕時給乞丐分窩頭的畫麵,光點落在她身上,業火竟化作了暖光,烘得她笑出了聲。
李長生又解開經幡上的犛牛毛繩,往火海裏一拋。繩子在空中散開,每根毛都纏著點金粉——那是瑪尼堆前信徒們常年觸摸留下的體溫。毛繩飄過之處,業火自動分開一條路,路盡頭的輪回光越來越亮,像在招手。
“這繩子磨得糙了,”李長生看著毛繩卷走最後一縷黑焰,嘟囔道,“回頭找紮西要團新犛牛毛,摻點羊毛,更結實。”
業火漸漸退去,露出底下青黑色的戈壁,上麵散落著些焦黑的石塊,卻冒出了點點綠芽。被救的魂影們排著隊,順著毛繩鋪的路往輪回光走,路過經幡時,都忍不住伸手摸一把布幡,像是在感謝這麵替他們“認下微瑕”的舊幡。
郎中魂影走過李長生身邊時,藥簍裏的《千金方》飄出一頁,落在李長生手裏。書頁上多了行新字:“藥可醫病,恕能醫心。”
李長生把書頁夾進經幡的褶皺裏,扛起剩下的半捆幡布往戈壁盡頭走。風卷著經幡的邊角,拍打著他的後背,像誰在輕輕推他往前走。
玄誠子望著那麵在風中獵獵作響的經幡,突然懂了:業火從不是要燒盡所有,是要燒盡“不認”——不認自己的過,不認他人的善,不認世間本就有缺憾。而這經幡卷走的,何止是業火,是那點“非黑即白”的執拗。五色布幡裏藏著的,是人間最通透的理:過是過,善是善,認了,就燒不毀了。
戈壁盡頭,經幡的銅鈴聲漸漸遠了,像在哼著首古老的歌謠,陪著那些帶著微瑕卻終於被認肯的魂影,走向下一段輪回。
這麵經幡的邊角磨得隻剩粗麻線,上麵的藏文被雨水泡得發漲,卻在風中發出“嘩啦啦”的脆響,像誰在耳邊念誦著最質樸的祈願。幡角的銅鈴被業火的熱浪熏得發燙,卻“叮鈴鈴”響得更歡,鈴聲裏混著點曬麥場的麥香、灶台的煙火氣,還有牧民轉經筒的木軸聲——那是經幡掛在瑪尼堆三十年,吸飽的人間氣。
“風來。”李長生迎著業火舉起經幡,沒念咒,沒掐訣,就像在村口揚穀時順嘴喊的一聲。
詭異的一幕發生了——原本朝著魂影猛撲的業火,突然像被看不見的手拽住,紫焰扭曲的弧度慢慢變緩。火海裏那個快被燒成灰燼的郎中魂影,藥簍裏殘存的草藥渣竟在風中凝聚,化作點點綠光,順著經幡的紋路往上爬。他魂體上的“草菅人命”罪印,被綠光舔過,竟像冰遇暖陽般化開,露出底下“以毒救母”的淺淡印記——那是他年輕時為救病危的母親,冒險用險方的往事,不算無瑕,卻是真善。
“經幡招的不是風,是‘認’。”李長生把經幡往戈壁高處一插,五色布幡在火海中舒展如蝶,“認這世間本就沒有純金,認那點微瑕裏藏著的真心,火就燒不下去了。”
玄誠子盯著經幡上飄動的祈願文,突然明白:這經幡上的字,不是寫給神明的,是寫給人心的。藍幡求“天地寬”,白幡求“心幹淨”,紅幡求“善有報”,綠幡求“過能改”,黃幡求“輪回安”——全是最普通的念想,卻比任何降魔法器都有力量,因為業火本是“罪念”所化,而這些念想,是“恕”與“認”,正好是罪念的克星。
火海裏的黑焰巨手剛要抓住郎中魂影,就被紅幡卷住。布幡上“善有報”三字突然亮起,巨手像被潑了冷水,“滋”地縮了回去,紫焰裏竟飄出無數細小的光點——那是被業火扭曲的“善念”,此刻被經幡喚醒,紛紛往魂影們身上落。
一個曾因貪小利偷過鄰居雞蛋的老婦魂影,身上的業火突然弱了,她魂體旁浮現出年輕時給乞丐分窩頭的畫麵,光點落在她身上,業火竟化作了暖光,烘得她笑出了聲。
李長生又解開經幡上的犛牛毛繩,往火海裏一拋。繩子在空中散開,每根毛都纏著點金粉——那是瑪尼堆前信徒們常年觸摸留下的體溫。毛繩飄過之處,業火自動分開一條路,路盡頭的輪回光越來越亮,像在招手。
“這繩子磨得糙了,”李長生看著毛繩卷走最後一縷黑焰,嘟囔道,“回頭找紮西要團新犛牛毛,摻點羊毛,更結實。”
業火漸漸退去,露出底下青黑色的戈壁,上麵散落著些焦黑的石塊,卻冒出了點點綠芽。被救的魂影們排著隊,順著毛繩鋪的路往輪回光走,路過經幡時,都忍不住伸手摸一把布幡,像是在感謝這麵替他們“認下微瑕”的舊幡。
郎中魂影走過李長生身邊時,藥簍裏的《千金方》飄出一頁,落在李長生手裏。書頁上多了行新字:“藥可醫病,恕能醫心。”
李長生把書頁夾進經幡的褶皺裏,扛起剩下的半捆幡布往戈壁盡頭走。風卷著經幡的邊角,拍打著他的後背,像誰在輕輕推他往前走。
玄誠子望著那麵在風中獵獵作響的經幡,突然懂了:業火從不是要燒盡所有,是要燒盡“不認”——不認自己的過,不認他人的善,不認世間本就有缺憾。而這經幡卷走的,何止是業火,是那點“非黑即白”的執拗。五色布幡裏藏著的,是人間最通透的理:過是過,善是善,認了,就燒不毀了。
戈壁盡頭,經幡的銅鈴聲漸漸遠了,像在哼著首古老的歌謠,陪著那些帶著微瑕卻終於被認肯的魂影,走向下一段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