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榫卯記——飛向巴黎鐵塔
重生之後,姐妹狂虐白蓮花 作者:王芯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的幾天,作坊裏的锛子聲、砂紙摩擦聲就沒斷過。
楊明遠跟著小馬學開榫頭,最初總掌握不好角度,要麽鑿深了留個豁口,要麽偏了讓木料廢了半塊,手心被木刺紮了好幾回,晚上用針挑出來時,疼得齜牙咧嘴,卻還是把廢木料攢著,琢磨著錯在哪兒。
小馬看他較勁,趁歇腳時撿塊廢料演示:“下鑿得順著木紋走,它跟人似的,有脾氣,你順著它,它就服帖。”
拚衣櫃框架那天,楊明遠特意戴上了老板娘給的線手套——掌心磨破的地方墊了層布,是老板娘用碎布頭縫的,軟乎乎的,握起錘子時不那麽硌得慌。
老師傅蹲在地上畫榫卯線,筆尖在木頭上頓一下,抬一下,像在打拍子:“這框架得嚴絲合縫,榫頭大了塞不進,小了晃得慌,跟過日子似的,得剛好。”
他蹲在旁邊看,忽然想起出租房的門——關的時候總有點晃,改天得找機會修修,說不定用得上這榫卯的道理。
中午休息時,他拿出那塊胡桃木邊角料,用刻刀慢慢修形狀。老師傅湊過來看:“想做啥?”他笑了笑:“不知道,先磨著。”
刻刀在木頭上劃過時,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像春蠶啃桑葉。不知不覺間,那塊木頭漸漸有了模樣——像片葉子,邊緣帶著自然的弧度,正好能托住一支筆。
“有點意思。”老師傅點點頭,“以前在家具廠,有個老夥計就愛刻這小玩意兒,後來開了家木雕店,比做家具還掙錢。”
楊明遠手裏的刻刀頓了頓,開木雕店?這四個字像顆小石子,在他心裏漾開圈漣漪——他從沒想過,自己這雙手除了扛活、掙錢,還能做出讓人稀罕的東西。
下午拚框架時,他不小心把一根榫頭鑿歪了。老板正好進來巡查,他心裏一緊,趕緊說:“我重新弄一根,這根算我的。”
老板卻蹲下來看了看:“歪得不多,補點木粉,上點膠,能救回來。”說著遞給他一瓶木膠,“幹活哪有不出錯的?能補救就不算虧。”
傍晚收工,他把那片“木葉子”放進兜裏,摸起來溫潤潤的。路過雜貨店時,進去買了支最便宜的鋼筆——以前在工地用不著這東西,現在記尺寸、畫草圖,總用老板的也不是回事。
回到出租房,楊明遠就著昏黃的燈泡,把那支新鋼筆往“木葉子”上一放——大小剛合適,像特意為筆做的小托。他捏著木托轉了兩圈,忽然想起老師傅說的“開木雕店”,心裏那圈漣漪還沒散,又被這踏實的觸感蕩起新的波紋。
夜裏躺在床上,他摸出木托和鋼筆,在掌心反複摩挲。鋼筆杆涼涼的,木托卻帶著白天作坊裏的餘溫,兩種觸感混在一起,竟讓他想起剛學開榫頭時,小馬說的“順著木紋走”。或許日子也像木頭,得慢慢磨,慢慢找它的紋路。
第二天一早,他把木托帶去作坊,剛擺到工作台上,就被小馬一把搶了過去:“可以啊楊哥,這手藝快趕上鎮上刻章的了!”他舉著木托給老師傅看,“你看這弧度,比他磨鏡框時還勻!”
老師傅接過來,用指腹蹭了蹭邊緣:“線條再練細點,能當樣品賣。”他放下木托,指著那堆六門衣櫃的料,“今天把框架拚完,下午開始裝隔板。”
楊明遠應著,拿起錘子時,手心的線手套軟乎乎的。敲第一錘時,他特意頓了頓,想起老板說的“能補救就不算虧”,力道收得比平時更穩。榫頭插進卯眼的瞬間,發出“哢”的輕響,像一聲篤定的應答。
午休時,他拿出新鋼筆,在記尺寸的本子上畫木托的樣子。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和作坊裏砂紙磨木頭的聲音漸漸合到一起,他忽然覺得,那些曾經覺得“扛不下去”的日子,就像被鑿歪的榫頭,隻要肯補、肯磨,總能慢慢歸到該有的位置上。
鋼筆水快用完時,他在紙頁角落畫了個小小的衣櫃,旁邊歪歪扭扭寫著:“再練三個月,試試刻朵花。”
衣櫃立在新房客廳中央那天,楊明遠特意換了件幹淨的藍布衫。
六扇櫃門嚴絲合縫,胡桃木的紋路在自然光下像流動的河,拚起來正好繞成圈淺淡的漣漪——是他照著老師傅教的“順紋拚法”,一塊一塊比對了三天才定下來的。
梳妝台的鏡麵嵌在雕花邊框裏,邊角處被他磨得像塊暖玉,連抽屜把手都選了圓潤的木珠,怕勾住新娘的裙擺。
“比圖紙上還好看!”新郎扶著門框笑,眼裏的光比鏡麵還亮。新娘穿著紅棉襖,指尖輕輕劃過衣櫃門,忽然“呀”了一聲:“這木紋裏藏著朵花呢!”
楊明遠順著她指的地方看——那是塊胡桃木的結疤,被他巧妙地留在了櫃門中央,遠看真像朵半開的牡丹。他撓了撓頭:“幹活時瞅著順眼,就沒舍得刨掉。”
“有心了。”新郎遞過來兩包喜糖,紅紙包得方方正正,“本來還怕趕不上婚期,你們提前了三天呢。”
小馬正蹲在地上調書櫃的腳架,聞言接話:“這活兒楊哥上心,夜裏還來作坊磨抽屜滑軌,說不能讓新家具卡殼。”
楊明遠沒說話,彎腰幫著把梳妝台推到窗邊。陽光透過窗紗落在鏡麵上,映出他和小馬的影子,還有衣櫃門上那道流動的木紋。他忽然想起備料時,自己對著胡桃木發呆的樣子——那時哪敢想,這雙手能做出陪新人過日子的家具。
下樓時,喜糖在兜裏硌出甜甜的形狀。小馬蹬著三輪車,忽然哼起了不成調的歌:“以前做家具,隻想著別出岔子,現在看人家用著咱做的東西成家,倒比拿工錢還舒坦。”
楊明遠摸了摸兜裏的木葉子筆托,還有那支便宜的鋼筆。筆杆上沾著點胡桃木的細屑,是剛才調抽屜時蹭上的。他望著前方被風掀起的帆布,忽然覺得,這雙手不僅能刨木頭、鑿榫卯,還能托著點比糊口更重的東西——比如新人眼裏的笑,比如自己心裏慢慢長起來的、對日子的盼頭。
三輪車碾過村口的石子路,喜糖的甜混著鬆木的香漫開來。楊明遠低頭看了看掌心,磨出的繭子硬邦邦的,卻比任何時候都更踏實——就像那衣櫃的榫卯,咬得牢牢的,撐得起往後的日子。
次日,清晨的陽光剛漫過顧家豪宅的雕花鐵欄,黑色轎車就悄無聲息地滑出車道。司機老陳握著方向盤,從後視鏡裏打量後座——顧沉舟靠著真皮座椅,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動,眉頭微蹙,像是還在處理未完結的工作;
蘇晚坐在旁邊,膝蓋上攤著本速寫本,正低頭用鉛筆勾勒著什麽,陽光透過車窗斜斜落在她發梢,鍍上一層暖融融的淺金。
“顧總,蘇小姐,機場高速今天順暢,預計四十分鍾到。”老陳輕聲匯報,方向盤穩得沒帶起一絲晃動。
顧沉舟“嗯”了一聲,視線從平板上移開,落在蘇晚的速寫本上。紙上是件禮服的草圖,領口處畫著細碎的蕾絲,像初春枝頭剛落的薄雪。“這是給巴黎那場酒會準備的?”
“是啊,想著落地後去麵料市場轉轉,說不定能淘到更合心意的蕾絲。”蘇晚抬眸笑了笑,把速寫本往他那邊推了推,“你看這腰線會不會收得太狠了?怕活動起來不方便。”
轎車駛過種滿梧桐的林蔭道,樹影在顧沉舟的深灰色西裝褲上明明滅滅。他伸出修長的手指,點在草圖的腰側:“這裏加兩道暗褶,走動時會更舒展。”
蘇晚立刻拿起筆修改,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輕響,混著車載音響裏低緩的爵士樂,讓車廂裏的空氣都變得柔軟起來。
快到機場時,蘇晚翻出手機給蘇晴發消息:“店裏的事讓何特助多費心,別讓他偷懶。”顧沉舟瞥了眼屏幕,淡淡道:“他不敢。”語氣裏的篤定,像是在說一件比合同條款還穩妥的事。
車穩穩停在航站樓門口,行李員快步上前搬運行李箱。蘇晚合上速寫本時,顧沉舟添的那朵小玫瑰恰好露在封麵上,花瓣的弧度溫柔得像一句沒說出口的叮囑。
這時,蘇晚的手機突然震動,屏幕上跳出“蘇晴”的名字,跟著彈出視頻請求。她接起電話,鏡頭裏立刻出現蘇晴那張氣鼓鼓的臉:“姐!你們真把店扔給何宸瑜啊?他連自己午飯吃啥都搞不定,能記得給員工點外賣?”
鏡頭晃了晃,石無痕的側臉入鏡,他伸手幫蘇晴把滑落的耳機戴好,聲音透過聽筒傳來,清晰又沉穩:“放心,辦不好扣他全年獎金。”
蘇晴瞬間眉開眼笑,往石無痕身邊湊了湊,舉著手機轉了個圈,背景是石無痕辦公室的落地窗,陽光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像擰在一起的藤蔓。“我剛跟店裏的張姐說了,讓她盯著何特助點——張姐在店裏幹了三年,門兒清,他要是敢偷懶,保證第一時間匯報!”
蘇晚被她逗笑:“不用這樣,別總欺負人家,何特助已經不是第一次幹這個,不過這次的任務確實比上次重,讓張姐盯著他也好。”顧沉舟在旁邊補充:“讓他練練也好,總不能除了簽文件啥也不會。”
掛了視頻,蘇晚看著顧沉舟笑:“你這是故意折騰他?”
“是鍛煉。”顧沉舟說得一本正經,眼底卻藏著點笑意,“再說,石無痕都開口了,他能不去?”
而此刻的石無痕辦公室裏,何宸瑜正捏著手機,盯著那條“晚風裁縫店代職一周,負責開門打烊、員工午餐點單”的消息發呆。
蘇晴剛掛了視頻,就看到他這副模樣,忍不住揶揄:“何特助,加油哦,我姐說了,幹得好有紅包。”
楊明遠跟著小馬學開榫頭,最初總掌握不好角度,要麽鑿深了留個豁口,要麽偏了讓木料廢了半塊,手心被木刺紮了好幾回,晚上用針挑出來時,疼得齜牙咧嘴,卻還是把廢木料攢著,琢磨著錯在哪兒。
小馬看他較勁,趁歇腳時撿塊廢料演示:“下鑿得順著木紋走,它跟人似的,有脾氣,你順著它,它就服帖。”
拚衣櫃框架那天,楊明遠特意戴上了老板娘給的線手套——掌心磨破的地方墊了層布,是老板娘用碎布頭縫的,軟乎乎的,握起錘子時不那麽硌得慌。
老師傅蹲在地上畫榫卯線,筆尖在木頭上頓一下,抬一下,像在打拍子:“這框架得嚴絲合縫,榫頭大了塞不進,小了晃得慌,跟過日子似的,得剛好。”
他蹲在旁邊看,忽然想起出租房的門——關的時候總有點晃,改天得找機會修修,說不定用得上這榫卯的道理。
中午休息時,他拿出那塊胡桃木邊角料,用刻刀慢慢修形狀。老師傅湊過來看:“想做啥?”他笑了笑:“不知道,先磨著。”
刻刀在木頭上劃過時,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像春蠶啃桑葉。不知不覺間,那塊木頭漸漸有了模樣——像片葉子,邊緣帶著自然的弧度,正好能托住一支筆。
“有點意思。”老師傅點點頭,“以前在家具廠,有個老夥計就愛刻這小玩意兒,後來開了家木雕店,比做家具還掙錢。”
楊明遠手裏的刻刀頓了頓,開木雕店?這四個字像顆小石子,在他心裏漾開圈漣漪——他從沒想過,自己這雙手除了扛活、掙錢,還能做出讓人稀罕的東西。
下午拚框架時,他不小心把一根榫頭鑿歪了。老板正好進來巡查,他心裏一緊,趕緊說:“我重新弄一根,這根算我的。”
老板卻蹲下來看了看:“歪得不多,補點木粉,上點膠,能救回來。”說著遞給他一瓶木膠,“幹活哪有不出錯的?能補救就不算虧。”
傍晚收工,他把那片“木葉子”放進兜裏,摸起來溫潤潤的。路過雜貨店時,進去買了支最便宜的鋼筆——以前在工地用不著這東西,現在記尺寸、畫草圖,總用老板的也不是回事。
回到出租房,楊明遠就著昏黃的燈泡,把那支新鋼筆往“木葉子”上一放——大小剛合適,像特意為筆做的小托。他捏著木托轉了兩圈,忽然想起老師傅說的“開木雕店”,心裏那圈漣漪還沒散,又被這踏實的觸感蕩起新的波紋。
夜裏躺在床上,他摸出木托和鋼筆,在掌心反複摩挲。鋼筆杆涼涼的,木托卻帶著白天作坊裏的餘溫,兩種觸感混在一起,竟讓他想起剛學開榫頭時,小馬說的“順著木紋走”。或許日子也像木頭,得慢慢磨,慢慢找它的紋路。
第二天一早,他把木托帶去作坊,剛擺到工作台上,就被小馬一把搶了過去:“可以啊楊哥,這手藝快趕上鎮上刻章的了!”他舉著木托給老師傅看,“你看這弧度,比他磨鏡框時還勻!”
老師傅接過來,用指腹蹭了蹭邊緣:“線條再練細點,能當樣品賣。”他放下木托,指著那堆六門衣櫃的料,“今天把框架拚完,下午開始裝隔板。”
楊明遠應著,拿起錘子時,手心的線手套軟乎乎的。敲第一錘時,他特意頓了頓,想起老板說的“能補救就不算虧”,力道收得比平時更穩。榫頭插進卯眼的瞬間,發出“哢”的輕響,像一聲篤定的應答。
午休時,他拿出新鋼筆,在記尺寸的本子上畫木托的樣子。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和作坊裏砂紙磨木頭的聲音漸漸合到一起,他忽然覺得,那些曾經覺得“扛不下去”的日子,就像被鑿歪的榫頭,隻要肯補、肯磨,總能慢慢歸到該有的位置上。
鋼筆水快用完時,他在紙頁角落畫了個小小的衣櫃,旁邊歪歪扭扭寫著:“再練三個月,試試刻朵花。”
衣櫃立在新房客廳中央那天,楊明遠特意換了件幹淨的藍布衫。
六扇櫃門嚴絲合縫,胡桃木的紋路在自然光下像流動的河,拚起來正好繞成圈淺淡的漣漪——是他照著老師傅教的“順紋拚法”,一塊一塊比對了三天才定下來的。
梳妝台的鏡麵嵌在雕花邊框裏,邊角處被他磨得像塊暖玉,連抽屜把手都選了圓潤的木珠,怕勾住新娘的裙擺。
“比圖紙上還好看!”新郎扶著門框笑,眼裏的光比鏡麵還亮。新娘穿著紅棉襖,指尖輕輕劃過衣櫃門,忽然“呀”了一聲:“這木紋裏藏著朵花呢!”
楊明遠順著她指的地方看——那是塊胡桃木的結疤,被他巧妙地留在了櫃門中央,遠看真像朵半開的牡丹。他撓了撓頭:“幹活時瞅著順眼,就沒舍得刨掉。”
“有心了。”新郎遞過來兩包喜糖,紅紙包得方方正正,“本來還怕趕不上婚期,你們提前了三天呢。”
小馬正蹲在地上調書櫃的腳架,聞言接話:“這活兒楊哥上心,夜裏還來作坊磨抽屜滑軌,說不能讓新家具卡殼。”
楊明遠沒說話,彎腰幫著把梳妝台推到窗邊。陽光透過窗紗落在鏡麵上,映出他和小馬的影子,還有衣櫃門上那道流動的木紋。他忽然想起備料時,自己對著胡桃木發呆的樣子——那時哪敢想,這雙手能做出陪新人過日子的家具。
下樓時,喜糖在兜裏硌出甜甜的形狀。小馬蹬著三輪車,忽然哼起了不成調的歌:“以前做家具,隻想著別出岔子,現在看人家用著咱做的東西成家,倒比拿工錢還舒坦。”
楊明遠摸了摸兜裏的木葉子筆托,還有那支便宜的鋼筆。筆杆上沾著點胡桃木的細屑,是剛才調抽屜時蹭上的。他望著前方被風掀起的帆布,忽然覺得,這雙手不僅能刨木頭、鑿榫卯,還能托著點比糊口更重的東西——比如新人眼裏的笑,比如自己心裏慢慢長起來的、對日子的盼頭。
三輪車碾過村口的石子路,喜糖的甜混著鬆木的香漫開來。楊明遠低頭看了看掌心,磨出的繭子硬邦邦的,卻比任何時候都更踏實——就像那衣櫃的榫卯,咬得牢牢的,撐得起往後的日子。
次日,清晨的陽光剛漫過顧家豪宅的雕花鐵欄,黑色轎車就悄無聲息地滑出車道。司機老陳握著方向盤,從後視鏡裏打量後座——顧沉舟靠著真皮座椅,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動,眉頭微蹙,像是還在處理未完結的工作;
蘇晚坐在旁邊,膝蓋上攤著本速寫本,正低頭用鉛筆勾勒著什麽,陽光透過車窗斜斜落在她發梢,鍍上一層暖融融的淺金。
“顧總,蘇小姐,機場高速今天順暢,預計四十分鍾到。”老陳輕聲匯報,方向盤穩得沒帶起一絲晃動。
顧沉舟“嗯”了一聲,視線從平板上移開,落在蘇晚的速寫本上。紙上是件禮服的草圖,領口處畫著細碎的蕾絲,像初春枝頭剛落的薄雪。“這是給巴黎那場酒會準備的?”
“是啊,想著落地後去麵料市場轉轉,說不定能淘到更合心意的蕾絲。”蘇晚抬眸笑了笑,把速寫本往他那邊推了推,“你看這腰線會不會收得太狠了?怕活動起來不方便。”
轎車駛過種滿梧桐的林蔭道,樹影在顧沉舟的深灰色西裝褲上明明滅滅。他伸出修長的手指,點在草圖的腰側:“這裏加兩道暗褶,走動時會更舒展。”
蘇晚立刻拿起筆修改,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輕響,混著車載音響裏低緩的爵士樂,讓車廂裏的空氣都變得柔軟起來。
快到機場時,蘇晚翻出手機給蘇晴發消息:“店裏的事讓何特助多費心,別讓他偷懶。”顧沉舟瞥了眼屏幕,淡淡道:“他不敢。”語氣裏的篤定,像是在說一件比合同條款還穩妥的事。
車穩穩停在航站樓門口,行李員快步上前搬運行李箱。蘇晚合上速寫本時,顧沉舟添的那朵小玫瑰恰好露在封麵上,花瓣的弧度溫柔得像一句沒說出口的叮囑。
這時,蘇晚的手機突然震動,屏幕上跳出“蘇晴”的名字,跟著彈出視頻請求。她接起電話,鏡頭裏立刻出現蘇晴那張氣鼓鼓的臉:“姐!你們真把店扔給何宸瑜啊?他連自己午飯吃啥都搞不定,能記得給員工點外賣?”
鏡頭晃了晃,石無痕的側臉入鏡,他伸手幫蘇晴把滑落的耳機戴好,聲音透過聽筒傳來,清晰又沉穩:“放心,辦不好扣他全年獎金。”
蘇晴瞬間眉開眼笑,往石無痕身邊湊了湊,舉著手機轉了個圈,背景是石無痕辦公室的落地窗,陽光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像擰在一起的藤蔓。“我剛跟店裏的張姐說了,讓她盯著何特助點——張姐在店裏幹了三年,門兒清,他要是敢偷懶,保證第一時間匯報!”
蘇晚被她逗笑:“不用這樣,別總欺負人家,何特助已經不是第一次幹這個,不過這次的任務確實比上次重,讓張姐盯著他也好。”顧沉舟在旁邊補充:“讓他練練也好,總不能除了簽文件啥也不會。”
掛了視頻,蘇晚看著顧沉舟笑:“你這是故意折騰他?”
“是鍛煉。”顧沉舟說得一本正經,眼底卻藏著點笑意,“再說,石無痕都開口了,他能不去?”
而此刻的石無痕辦公室裏,何宸瑜正捏著手機,盯著那條“晚風裁縫店代職一周,負責開門打烊、員工午餐點單”的消息發呆。
蘇晴剛掛了視頻,就看到他這副模樣,忍不住揶揄:“何特助,加油哦,我姐說了,幹得好有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