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緊急時刻
星際之戀:從離星到地球 作者:秀水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實驗室的金屬門在身後合攏時,林峰的白大褂袖口還沾著艾麗婭發梢上的銀粉——那是離星人矽基皮膚在高速移動時自然脫落的微小顆粒,此刻正隨著他的動作簌簌落在操作台上。
培養艙a-7的紅色警報燈在頭頂旋轉,將兩人的影子拉得細長,投在貼滿實驗數據的玻璃牆上。
“溫度傳感器被冷凝水覆蓋了。”艾麗婭的觸須輕掃過培養艙外壁,矽基指尖泛起淡金色紋路,“離星的恒溫係統用的是晶簇散熱,我應該早提醒你們調整濕度參數。”她轉身時,發間的銀白細鏈輕響,那是用離星礦石打磨的,此刻正隨著她的動作折射出細碎的光。
林峰已經戴上橡膠手套,將培養艙側麵的檢修口擰開。
潮濕的暖意湧出來,混合著新型植物特有的甜香——那是他們用地球藍草與離星矽晶藤雜交的品種,葉片呈半透明的翡翠色,葉脈裏流動著淡金色的矽基能量。
他取出被水浸透的傳感器,指腹蹭過表麵凝結的水珠:“不怪你,是我們太急著擴大培養規模,忽略了環境變量。”
控製台突然發出“叮”的一聲,艾麗婭的通訊器在口袋裏震動。
她掏出那個巴掌大的銀色裝置,離星文字在屏幕上快速滾動,最後定格成一行翻譯:“導航校準完成,五艘矽基動力船三小時後抵達赤道航天港。”
林峰的手頓了頓,將幹燥的新傳感器裝回去。
他的腕表顯示五點四十三分,離李將軍全球直播的時間隻剩兩小時二十三分鍾。
“該討論種植方案了。”他扯下手套扔進回收箱,指節抵著下巴,“十七艘飛船,每艘需要至少兩百株成體植物——它們不僅要提供氧氣,矽晶藤的根係還能中和離星廢墟裏的輻射。但按現在的生長周期,批量培育需要十五天。”
艾麗婭的觸須在頸後輕輕收攏,這是離星人思考時的習慣動作:“離星有套加速矽基植物生長的方法,用低頻聲波刺激細胞分裂。但需要地球的生物學家確認會不會影響碳基部分的穩定性。”她的複眼微微發亮,“或許可以聯係張博士?他在植物基因穩態研究上有專利。”
林峰的手指已經按向實驗室的內部通訊鍵。
電話接通的瞬間,背景音裏傳來玻璃器皿碰撞的脆響,張博士的聲音帶著剛被叫醒的沙啞:“林教授?淩晨五點半找我,是培養艙炸了還是小行星提前撞過來了?”
“比炸培養艙更麻煩。”林峰掃了眼牆上的進度表,“需要您幫忙驗證低頻聲波對雜交植物的影響。半小時後能到實驗室嗎?”
電話那頭沉默了兩秒,接著是衣物摩擦的窸窣聲:“給我十分鍾。”通訊掛斷前,隱約能聽見張博士對妻子說“實驗室有事”的低語,還有拖鞋拍打地麵的急促聲響。
艾麗婭走到窗邊,將額頭貼在微涼的玻璃上。
晨霧還未散盡,能看見遠處科研所的路燈連成一條光帶,其中一盞正快速向實驗室移動——那是張博士的電動車,車燈在霧裏暈成模糊的黃點。
“他總是這麽可靠。”她的聲音裏帶著笑意,觸須卻不自覺地纏上腕間的離星銀鏈,“就像地球的老榕樹,風越大,根紮得越深。”
林峰剛要回應,實驗室的門被撞開。
張博士推著帶輪的金屬箱擠進來,白大褂下擺沾著咖啡漬,眼鏡片上蒙著霧氣。
“聲波發生器和頻率調節器都帶來了。”他摘下眼鏡擦拭,露出眼下淡淡的青黑,“昨晚給研究生改論文到三點,沒想到今天要當救火隊員。”金屬箱打開時,內部的防震海綿裏躺著幾台方方正正的儀器,其中一台的指示燈正規律地閃爍。
“先測基礎頻率。”艾麗婭已經在培養艙前鋪開數據板,“離星的標準是120赫茲,但地球植物的細胞壁結構更脆弱。”她的指尖在屏幕上劃動,調出矽晶藤的基因圖譜,“這裏,矽基部分的共振點在117到123之間,碳基部分……”
“等等。”張博士突然湊近數據板,食指關節敲了敲屏幕上的綠色曲線,“藍草的線粒體在115赫茲時會出現應激反應,去年我做過類似實驗,超過這個頻率會導致葉綠素合成受阻。”他從口袋裏摸出一支筆,在草稿紙上快速計算,“折中118赫茲,誤差不超過±0.5,應該能兼顧兩者。”
實驗室的智能係統突然發出尖銳的警報。
三人同時抬頭,牆上的全息投影裏,王麗的臉被小行星的紅光映得通紅。
她的發梢翹起幾縷,顯然剛從監測室衝過來,衣領還歪著:“撞擊時間提前了!”她的手指幾乎戳到投影鏡頭,“原本計算是三十天後,現在……”她深吸一口氣,“十七天。”
林峰感覺後頸的汗毛豎了起來。
艾麗婭的觸須瞬間繃直,淡金色紋路從手背蔓延到小臂——這是離星人極度震驚的表現。
張博士的筆“啪”地掉在地上,滾進了培養艙的陰影裏。
“確定嗎?”林峰的聲音發緊。
王麗的喉結動了動,調出最新的軌道數據:“nasa的望遠鏡捕捉到小行星分裂出了七塊碎片,最大的那塊質量增加了23%,引力擾動改變了主星的軌跡。”她點擊屏幕,紅色的撞擊點在地球模型上快速前移,“聯合天文組複核過三次,誤差不超過十二小時。”
實驗室裏安靜得能聽見通風係統的嗡鳴。
艾麗婭的矽基皮膚表麵泛起細密的冰晶——這是離星人在高壓下的生理反應,很快又因室內溫度回升融化成細小的水珠。
她抬手按在胸口,那裏掛著離星的生命徽章:“離星的史書裏寫過,當兩個世界的命運重疊,時間會變得像沙粒一樣,從指縫裏漏得更快。”
通訊器的震動打破了沉默。
李將軍的臉出現在全息投影裏,背景是聯合政府的指揮中心,無數屏幕在他身後閃爍。
他的肩章被汗水浸透,卻依然挺得筆直:“我剛看過撞擊報告。”他的目光掃過實驗室裏的三人,“種植計劃必須在十天內完成,飛船提前三天啟航。”
“十天?”張博士的聲音發顫,“現在的培育周期是十五天……”
“所以需要你們把五天的時間搶回來。”李將軍的手指叩了叩桌麵,“我調了二十名生物係研究生過來當助手,兩小時後到。醫療組會帶著提神劑和營養艙,確保你們每天能睡四小時。”他突然笑了笑,那笑容帶著軍人特有的鋒利,“當年在邊境守哨,七天七夜不合眼的仗都打過。你們是科學家,但現在也是戰士。”
投影關閉後,實驗室裏響起此起彼伏的深呼吸聲。
林峰彎腰撿起張博士的筆,在掌心轉了兩圈。
筆杆上還帶著張博士的體溫,有點潮。
“分批種植。”他突然開口,“把培養艙分成五組,每組間隔十二小時播種。第一組用118赫茲聲波,第二組加0.2赫茲,第三組減0.2……”他的目光掃過艾麗婭和張博士,“做對照實驗,找出最優頻率。”
艾麗婭的觸須輕輕搭在他手背,電流的震動透過皮膚傳來:“我讓離星的農業學家遠程連線,他們有矽基植物加速生長的經驗庫。”她的複眼裏映著培養艙內的綠光,“需要的話,我可以24小時值守,矽基生命不需要睡眠。”
張博士彎腰整理聲波發生器,鏡片後的眼睛亮得驚人:“我讓研究生把實驗日誌做成共享文檔,實時更新數據。誤差超過0.1就警報——不能讓任何一株植物出問題。”
王麗的投影突然又閃了起來,這次她的表情緩和了些:“運輸組確認,五艘矽基動力船的貨艙都改裝了恒溫係統,能兼容植物的生長環境。”她舉起手中的咖啡杯,“我調了三班倒,監測室24小時有人盯著小行星。你們負責種植物,我們負責盯時間。”
實驗室的門再次被推開,這次是帶著工具箱的後勤人員,他們開始在牆角安裝折疊床和營養艙。
張博士的手機響了,他接起來說了兩句,臉上浮起笑意:“研究生們到了,在走廊排著隊,說要‘為地球的綠色而戰’。”
林峰走到窗邊。
晨霧已經散了,能看見遠處的航天港,幾架運輸直升機正劃破天際。
艾麗婭的手搭在他肩上,矽基皮膚的涼意透過襯衫傳來:“看。”她指向東方,天際線泛起橘紅色的光,“新的一天開始了。”
“但我們的時間,”林峰握緊她的手,感覺到那細微的電流震動裏藏著溫暖,“隻剩下十七天了。”
實驗室的智能係統突然發出提示音:“06:15,基因培養艙b-3濕度異常。”
艾麗婭的觸須輕輕一顫,轉身時發梢的銀粉在晨光裏飛舞。
林峰抓起實驗日誌,跟上她的腳步。
走廊裏傳來研究生們的笑聲,混著張博士指揮搬設備的吆喝,還有王麗在投影裏核對數據的低語。
在他們身後,培養艙a-7裏的新型植物正舒展著半透明的葉片。
一片葉子的邊緣,隱約泛起不同於翡翠色的銀光——那是矽基基因在高速分裂時的自然現象,卻沒人注意到,這片葉子的生長速度,比記錄裏快了0.3%。
培養艙a-7的紅色警報燈在頭頂旋轉,將兩人的影子拉得細長,投在貼滿實驗數據的玻璃牆上。
“溫度傳感器被冷凝水覆蓋了。”艾麗婭的觸須輕掃過培養艙外壁,矽基指尖泛起淡金色紋路,“離星的恒溫係統用的是晶簇散熱,我應該早提醒你們調整濕度參數。”她轉身時,發間的銀白細鏈輕響,那是用離星礦石打磨的,此刻正隨著她的動作折射出細碎的光。
林峰已經戴上橡膠手套,將培養艙側麵的檢修口擰開。
潮濕的暖意湧出來,混合著新型植物特有的甜香——那是他們用地球藍草與離星矽晶藤雜交的品種,葉片呈半透明的翡翠色,葉脈裏流動著淡金色的矽基能量。
他取出被水浸透的傳感器,指腹蹭過表麵凝結的水珠:“不怪你,是我們太急著擴大培養規模,忽略了環境變量。”
控製台突然發出“叮”的一聲,艾麗婭的通訊器在口袋裏震動。
她掏出那個巴掌大的銀色裝置,離星文字在屏幕上快速滾動,最後定格成一行翻譯:“導航校準完成,五艘矽基動力船三小時後抵達赤道航天港。”
林峰的手頓了頓,將幹燥的新傳感器裝回去。
他的腕表顯示五點四十三分,離李將軍全球直播的時間隻剩兩小時二十三分鍾。
“該討論種植方案了。”他扯下手套扔進回收箱,指節抵著下巴,“十七艘飛船,每艘需要至少兩百株成體植物——它們不僅要提供氧氣,矽晶藤的根係還能中和離星廢墟裏的輻射。但按現在的生長周期,批量培育需要十五天。”
艾麗婭的觸須在頸後輕輕收攏,這是離星人思考時的習慣動作:“離星有套加速矽基植物生長的方法,用低頻聲波刺激細胞分裂。但需要地球的生物學家確認會不會影響碳基部分的穩定性。”她的複眼微微發亮,“或許可以聯係張博士?他在植物基因穩態研究上有專利。”
林峰的手指已經按向實驗室的內部通訊鍵。
電話接通的瞬間,背景音裏傳來玻璃器皿碰撞的脆響,張博士的聲音帶著剛被叫醒的沙啞:“林教授?淩晨五點半找我,是培養艙炸了還是小行星提前撞過來了?”
“比炸培養艙更麻煩。”林峰掃了眼牆上的進度表,“需要您幫忙驗證低頻聲波對雜交植物的影響。半小時後能到實驗室嗎?”
電話那頭沉默了兩秒,接著是衣物摩擦的窸窣聲:“給我十分鍾。”通訊掛斷前,隱約能聽見張博士對妻子說“實驗室有事”的低語,還有拖鞋拍打地麵的急促聲響。
艾麗婭走到窗邊,將額頭貼在微涼的玻璃上。
晨霧還未散盡,能看見遠處科研所的路燈連成一條光帶,其中一盞正快速向實驗室移動——那是張博士的電動車,車燈在霧裏暈成模糊的黃點。
“他總是這麽可靠。”她的聲音裏帶著笑意,觸須卻不自覺地纏上腕間的離星銀鏈,“就像地球的老榕樹,風越大,根紮得越深。”
林峰剛要回應,實驗室的門被撞開。
張博士推著帶輪的金屬箱擠進來,白大褂下擺沾著咖啡漬,眼鏡片上蒙著霧氣。
“聲波發生器和頻率調節器都帶來了。”他摘下眼鏡擦拭,露出眼下淡淡的青黑,“昨晚給研究生改論文到三點,沒想到今天要當救火隊員。”金屬箱打開時,內部的防震海綿裏躺著幾台方方正正的儀器,其中一台的指示燈正規律地閃爍。
“先測基礎頻率。”艾麗婭已經在培養艙前鋪開數據板,“離星的標準是120赫茲,但地球植物的細胞壁結構更脆弱。”她的指尖在屏幕上劃動,調出矽晶藤的基因圖譜,“這裏,矽基部分的共振點在117到123之間,碳基部分……”
“等等。”張博士突然湊近數據板,食指關節敲了敲屏幕上的綠色曲線,“藍草的線粒體在115赫茲時會出現應激反應,去年我做過類似實驗,超過這個頻率會導致葉綠素合成受阻。”他從口袋裏摸出一支筆,在草稿紙上快速計算,“折中118赫茲,誤差不超過±0.5,應該能兼顧兩者。”
實驗室的智能係統突然發出尖銳的警報。
三人同時抬頭,牆上的全息投影裏,王麗的臉被小行星的紅光映得通紅。
她的發梢翹起幾縷,顯然剛從監測室衝過來,衣領還歪著:“撞擊時間提前了!”她的手指幾乎戳到投影鏡頭,“原本計算是三十天後,現在……”她深吸一口氣,“十七天。”
林峰感覺後頸的汗毛豎了起來。
艾麗婭的觸須瞬間繃直,淡金色紋路從手背蔓延到小臂——這是離星人極度震驚的表現。
張博士的筆“啪”地掉在地上,滾進了培養艙的陰影裏。
“確定嗎?”林峰的聲音發緊。
王麗的喉結動了動,調出最新的軌道數據:“nasa的望遠鏡捕捉到小行星分裂出了七塊碎片,最大的那塊質量增加了23%,引力擾動改變了主星的軌跡。”她點擊屏幕,紅色的撞擊點在地球模型上快速前移,“聯合天文組複核過三次,誤差不超過十二小時。”
實驗室裏安靜得能聽見通風係統的嗡鳴。
艾麗婭的矽基皮膚表麵泛起細密的冰晶——這是離星人在高壓下的生理反應,很快又因室內溫度回升融化成細小的水珠。
她抬手按在胸口,那裏掛著離星的生命徽章:“離星的史書裏寫過,當兩個世界的命運重疊,時間會變得像沙粒一樣,從指縫裏漏得更快。”
通訊器的震動打破了沉默。
李將軍的臉出現在全息投影裏,背景是聯合政府的指揮中心,無數屏幕在他身後閃爍。
他的肩章被汗水浸透,卻依然挺得筆直:“我剛看過撞擊報告。”他的目光掃過實驗室裏的三人,“種植計劃必須在十天內完成,飛船提前三天啟航。”
“十天?”張博士的聲音發顫,“現在的培育周期是十五天……”
“所以需要你們把五天的時間搶回來。”李將軍的手指叩了叩桌麵,“我調了二十名生物係研究生過來當助手,兩小時後到。醫療組會帶著提神劑和營養艙,確保你們每天能睡四小時。”他突然笑了笑,那笑容帶著軍人特有的鋒利,“當年在邊境守哨,七天七夜不合眼的仗都打過。你們是科學家,但現在也是戰士。”
投影關閉後,實驗室裏響起此起彼伏的深呼吸聲。
林峰彎腰撿起張博士的筆,在掌心轉了兩圈。
筆杆上還帶著張博士的體溫,有點潮。
“分批種植。”他突然開口,“把培養艙分成五組,每組間隔十二小時播種。第一組用118赫茲聲波,第二組加0.2赫茲,第三組減0.2……”他的目光掃過艾麗婭和張博士,“做對照實驗,找出最優頻率。”
艾麗婭的觸須輕輕搭在他手背,電流的震動透過皮膚傳來:“我讓離星的農業學家遠程連線,他們有矽基植物加速生長的經驗庫。”她的複眼裏映著培養艙內的綠光,“需要的話,我可以24小時值守,矽基生命不需要睡眠。”
張博士彎腰整理聲波發生器,鏡片後的眼睛亮得驚人:“我讓研究生把實驗日誌做成共享文檔,實時更新數據。誤差超過0.1就警報——不能讓任何一株植物出問題。”
王麗的投影突然又閃了起來,這次她的表情緩和了些:“運輸組確認,五艘矽基動力船的貨艙都改裝了恒溫係統,能兼容植物的生長環境。”她舉起手中的咖啡杯,“我調了三班倒,監測室24小時有人盯著小行星。你們負責種植物,我們負責盯時間。”
實驗室的門再次被推開,這次是帶著工具箱的後勤人員,他們開始在牆角安裝折疊床和營養艙。
張博士的手機響了,他接起來說了兩句,臉上浮起笑意:“研究生們到了,在走廊排著隊,說要‘為地球的綠色而戰’。”
林峰走到窗邊。
晨霧已經散了,能看見遠處的航天港,幾架運輸直升機正劃破天際。
艾麗婭的手搭在他肩上,矽基皮膚的涼意透過襯衫傳來:“看。”她指向東方,天際線泛起橘紅色的光,“新的一天開始了。”
“但我們的時間,”林峰握緊她的手,感覺到那細微的電流震動裏藏著溫暖,“隻剩下十七天了。”
實驗室的智能係統突然發出提示音:“06:15,基因培養艙b-3濕度異常。”
艾麗婭的觸須輕輕一顫,轉身時發梢的銀粉在晨光裏飛舞。
林峰抓起實驗日誌,跟上她的腳步。
走廊裏傳來研究生們的笑聲,混著張博士指揮搬設備的吆喝,還有王麗在投影裏核對數據的低語。
在他們身後,培養艙a-7裏的新型植物正舒展著半透明的葉片。
一片葉子的邊緣,隱約泛起不同於翡翠色的銀光——那是矽基基因在高速分裂時的自然現象,卻沒人注意到,這片葉子的生長速度,比記錄裏快了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