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們自選五種菜,旁邊有小籃子自己拿,桌上的調料隨便吃。”
晏汐招呼了一聲就低頭繼續煮粉,一次要煮五碗,眼睛和手要不停注意著。
一碗接一碗的粉上了桌,有不少人還覺得不夠,又兩人一碗拚著買,這才覺得吃飽了。
晏汐一刻不停的煮了三十來碗粉,直到書院的鍾聲響了人才少了不少。
晏汐覺得自己腰也酸,腿也麻,兩刻鍾手一直沒停過。
這乍一休息,隻覺得手都在發抖。
晏母一直注意著閨女,看她不停的錘腰甩手,知道是累著了。
自己倒也想幫忙,就是這東西煮出來味道不一樣,明明一樣的做法就是沒閨女做的好吃。
晏母看這是人不多,走到晏汐身後幫著捏了幾下,放鬆下身體。
“舒服多了,娘你也坐著,我幫你捏捏,你也一直沒閑著。”
晏汐二話不說把晏母按在凳子上,幫忙按了肩膀。
旁邊的包子攤老板看著一家人說說笑笑,有些羨慕。
“你們一家人感情真好,閨女兒子也孝順,大哥嫂子平時很少操心吧。”
這老板自稱姓王,附近王家村人。
人還不到五十,頭發就全白了。
閑聊說起家裏的事,一肚子的苦悶終於有地方傾訴。
”家裏母親本就看不上媳婦,嫌她嫁過來什麽嫁妝都沒有,還一連生了三個閨女都沒個帶把的,在家裏整天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媳婦生了三個閨女沒好好坐過月子,拚著一口氣總算是把兒子生了下來。”
說著說著還忍不住哽咽吸吸鼻子繼續道:
”本以為有了兒子母親也沒有借口在磋磨媳婦,誰知媳婦福薄,大出血止不住就這麽去了。”
”自己一個大男人,哪會帶剛出生的孩子,母親聽到是兒子就主動說帶回去養。”
”本來這也是好事,孩子由母親撫養,自己外出掙錢,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在兒子七歲時自己回了萬家村,想著把孩子送去私塾,就是能學幾個字也是好的。”
“誰知道兒子被父母嬌慣得不像樣,送去私塾天天逃課,還跟著一群孩子欺負別人,自己也私下賠了不少東西。”
說到這裏,歎了口氣,接著道:
“我本以為孩子還小,隻要自己認真教,總會扳過來的,誰知母親隻會一味護著,自己每次教育兒子都要出來胡攪蠻纏。”
“時間久了,兒子跟自己關係越來越遠,和幾個姐姐關係也不好,自從三個丫頭嫁出去後,姐弟之間話都沒說過。”
“他倒是無所謂,不僅抽煙打架,還學會了賭博,我是真的一點法子都沒有。”
“現在二十四了,還沒有哪家姑娘願意找他,媒人一聽是我兒子都搖頭拒絕。”
晏家幾人聽著都不知道該怎麽安慰,要是自己有這麽個兒子,還不如生下來就扔尿桶裏溺死。
晏家三兄弟感覺背後涼嗖嗖的,仔細一看又沒發現什麽,隻道是天更冷了。
晏父到底還是寬慰了幾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總有老的一天,誰能管誰一輩子。
隔壁賣燒餅的大娘也插進了話題。
她就是鎮上的人,在這賣燒餅已經幾十年了,和包子攤主老相識了。
對於對方的遭遇也是同情,除了嘴上安慰幾句也做不了什麽。
到是多次讓對方狠狠心,別給兒子還賭債,被砍一隻手總比最後家破人亡要好。
奈何萬攤主太心軟,總顧忌著兒子從小沒娘,自己要是在不管他就真的沒救了。
也就是當局者迷,他那個兒子鎮上大多數人都認識。
時常糾結著一群人街頭巷尾亂竄,不知道被亭長抓捕了幾次。
去年還因為搶劫被送進了縣衙,服勞役半年才出來,這不,修養了沒兩月又出來禍害鄉裏了。
“王老弟,聽大姐一句勸吧,你那兒子真的不能放縱下去了,實在不行你就把人捆在家裏,每天給點吃的吊著,餓不死就行。”
“你看看你,起早貪黑賣包子,十來年賺的錢全給他填窟窿了,就是有金山銀山也不夠啊!”
“你年紀也大了,總要為自己打算,存點錢自己日子也好過些。”
“大娘,給我來兩個油渣燒餅。”
“哎哎,來了來了!”
“你自己多想想吧,我也不說太多了,免得你還不高興。”說完起身回了攤前,用油紙包了兩個燒餅給客人。
萬老漢歎了口氣,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也不小了,還一點都不懂事,因為他自己跟閨女也疏遠了不少,隻要兒子在家逢年過節都不願上門了……
想想自己操勞了一輩子,唯一的兒子如此不成器,還成了別人口中的禍害,一想心裏就不是滋味。
這次看著別人父慈子孝,一家人力往一處使,也總算是下定了決心。
下次再有人上門催債,自己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幫他還了,斷了手腳也好,總歸命還在,自己也還能在幹幾年,攢些銀子,總是能維持父子倆的生活。
想通了的萬老漢,隻覺得壓的自己喘不過氣的大山都輕了些,脊背也直了幾分。
書院上課後巷子裏清冷了幾分,有些賣稀飯豆漿的已經收拾東西,打算回去了。
隻有一些賣麵條包子饃饃的,跟晏汐一樣還堅守崗位。
到了巳時中還來了一些別的攤主,都是一些炒菜炒飯。
還有些零嘴小吃,什麽糖畫,年糕,驢打滾,糖炒栗子什麽的,可謂十分豐富了。
旁邊的賣燒餅的大娘見不早了,要回家做飯,下午的攤主也要到了。
晏汐也是這才知道,五百文是可以賣一整天,如果隻賣早上一個月二百文,隻賣下午就是三百文,看自己的時間來選擇擺攤的時間。
時間一晃到了午時,期間酸辣粉也零零散散賣了十來碗,沒到早飯時間顧客不多。
賣包子的王老漢包子還剩了幾個,賣麵條的攤主已經等著了。
晏汐想著正好也不知道吃什麽,把王老漢剩下的幾個包子全買了,一人分半個,正好配酸辣粉。
晏汐招呼了一聲就低頭繼續煮粉,一次要煮五碗,眼睛和手要不停注意著。
一碗接一碗的粉上了桌,有不少人還覺得不夠,又兩人一碗拚著買,這才覺得吃飽了。
晏汐一刻不停的煮了三十來碗粉,直到書院的鍾聲響了人才少了不少。
晏汐覺得自己腰也酸,腿也麻,兩刻鍾手一直沒停過。
這乍一休息,隻覺得手都在發抖。
晏母一直注意著閨女,看她不停的錘腰甩手,知道是累著了。
自己倒也想幫忙,就是這東西煮出來味道不一樣,明明一樣的做法就是沒閨女做的好吃。
晏母看這是人不多,走到晏汐身後幫著捏了幾下,放鬆下身體。
“舒服多了,娘你也坐著,我幫你捏捏,你也一直沒閑著。”
晏汐二話不說把晏母按在凳子上,幫忙按了肩膀。
旁邊的包子攤老板看著一家人說說笑笑,有些羨慕。
“你們一家人感情真好,閨女兒子也孝順,大哥嫂子平時很少操心吧。”
這老板自稱姓王,附近王家村人。
人還不到五十,頭發就全白了。
閑聊說起家裏的事,一肚子的苦悶終於有地方傾訴。
”家裏母親本就看不上媳婦,嫌她嫁過來什麽嫁妝都沒有,還一連生了三個閨女都沒個帶把的,在家裏整天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媳婦生了三個閨女沒好好坐過月子,拚著一口氣總算是把兒子生了下來。”
說著說著還忍不住哽咽吸吸鼻子繼續道:
”本以為有了兒子母親也沒有借口在磋磨媳婦,誰知媳婦福薄,大出血止不住就這麽去了。”
”自己一個大男人,哪會帶剛出生的孩子,母親聽到是兒子就主動說帶回去養。”
”本來這也是好事,孩子由母親撫養,自己外出掙錢,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在兒子七歲時自己回了萬家村,想著把孩子送去私塾,就是能學幾個字也是好的。”
“誰知道兒子被父母嬌慣得不像樣,送去私塾天天逃課,還跟著一群孩子欺負別人,自己也私下賠了不少東西。”
說到這裏,歎了口氣,接著道:
“我本以為孩子還小,隻要自己認真教,總會扳過來的,誰知母親隻會一味護著,自己每次教育兒子都要出來胡攪蠻纏。”
“時間久了,兒子跟自己關係越來越遠,和幾個姐姐關係也不好,自從三個丫頭嫁出去後,姐弟之間話都沒說過。”
“他倒是無所謂,不僅抽煙打架,還學會了賭博,我是真的一點法子都沒有。”
“現在二十四了,還沒有哪家姑娘願意找他,媒人一聽是我兒子都搖頭拒絕。”
晏家幾人聽著都不知道該怎麽安慰,要是自己有這麽個兒子,還不如生下來就扔尿桶裏溺死。
晏家三兄弟感覺背後涼嗖嗖的,仔細一看又沒發現什麽,隻道是天更冷了。
晏父到底還是寬慰了幾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總有老的一天,誰能管誰一輩子。
隔壁賣燒餅的大娘也插進了話題。
她就是鎮上的人,在這賣燒餅已經幾十年了,和包子攤主老相識了。
對於對方的遭遇也是同情,除了嘴上安慰幾句也做不了什麽。
到是多次讓對方狠狠心,別給兒子還賭債,被砍一隻手總比最後家破人亡要好。
奈何萬攤主太心軟,總顧忌著兒子從小沒娘,自己要是在不管他就真的沒救了。
也就是當局者迷,他那個兒子鎮上大多數人都認識。
時常糾結著一群人街頭巷尾亂竄,不知道被亭長抓捕了幾次。
去年還因為搶劫被送進了縣衙,服勞役半年才出來,這不,修養了沒兩月又出來禍害鄉裏了。
“王老弟,聽大姐一句勸吧,你那兒子真的不能放縱下去了,實在不行你就把人捆在家裏,每天給點吃的吊著,餓不死就行。”
“你看看你,起早貪黑賣包子,十來年賺的錢全給他填窟窿了,就是有金山銀山也不夠啊!”
“你年紀也大了,總要為自己打算,存點錢自己日子也好過些。”
“大娘,給我來兩個油渣燒餅。”
“哎哎,來了來了!”
“你自己多想想吧,我也不說太多了,免得你還不高興。”說完起身回了攤前,用油紙包了兩個燒餅給客人。
萬老漢歎了口氣,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也不小了,還一點都不懂事,因為他自己跟閨女也疏遠了不少,隻要兒子在家逢年過節都不願上門了……
想想自己操勞了一輩子,唯一的兒子如此不成器,還成了別人口中的禍害,一想心裏就不是滋味。
這次看著別人父慈子孝,一家人力往一處使,也總算是下定了決心。
下次再有人上門催債,自己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幫他還了,斷了手腳也好,總歸命還在,自己也還能在幹幾年,攢些銀子,總是能維持父子倆的生活。
想通了的萬老漢,隻覺得壓的自己喘不過氣的大山都輕了些,脊背也直了幾分。
書院上課後巷子裏清冷了幾分,有些賣稀飯豆漿的已經收拾東西,打算回去了。
隻有一些賣麵條包子饃饃的,跟晏汐一樣還堅守崗位。
到了巳時中還來了一些別的攤主,都是一些炒菜炒飯。
還有些零嘴小吃,什麽糖畫,年糕,驢打滾,糖炒栗子什麽的,可謂十分豐富了。
旁邊的賣燒餅的大娘見不早了,要回家做飯,下午的攤主也要到了。
晏汐也是這才知道,五百文是可以賣一整天,如果隻賣早上一個月二百文,隻賣下午就是三百文,看自己的時間來選擇擺攤的時間。
時間一晃到了午時,期間酸辣粉也零零散散賣了十來碗,沒到早飯時間顧客不多。
賣包子的王老漢包子還剩了幾個,賣麵條的攤主已經等著了。
晏汐想著正好也不知道吃什麽,把王老漢剩下的幾個包子全買了,一人分半個,正好配酸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