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送貨的農民很快捆好了另外兩口壇子,還對邊月冰道:“大姐,你這捆法不對。不多留一截出來,扁擔咋個穿?”


    “人熊廢話多。那不是捆來挑的。”說完,邊月冰提起橫在壇口的繩子,一手提著一個壇子就走。


    那農民趕緊把泡菜壇子的蓋子蓋上,因為邊月冰拿走的泡菜壇沒有拿蓋子,現在他挑的壇子上都是兩個蓋子。


    農民挑起擔子起身,聳了兩下肩,趕緊追著邊月冰去了。


    “哇,那個女的力氣好大!”圍觀群眾發出陣陣感歎聲。


    劉曉玲抱著冬兒也追了上去。


    油酥鴨子留到晚上下酒。中午,劉曉玲一家人又來到了豆花飯館。


    “小劉老師,還是去隔壁供銷社。”估計飯館老板問過了喻校長,知道了劉曉玲的稱呼。


    豆花飯館內人滿為患,關鍵是不大的堂口抽煙喝酒的人太多,有點烏煙瘴氣的感覺。


    估計老板也知道小劉老師一家人喜歡有個清淨的環境,飯館內現在座無虛席,也沒給劉曉玲他們留座。


    輕車熟路來到隔壁供銷社院子,果然這裏擺了小飯桌和板凳。


    豆花飯館跟供銷社旅館都是供銷社辦的,擺張桌子沒得問題。


    坐下來不一會菜就上來了。


    “曉玲,這是啥子魚?”劉仁貴生在巴蜀內地,雖然工作在長江邊,也沒怎麽搞高消費,眼下吃的這條魚居然不認識。


    “這是胭脂魚,也有叫風順的……”劉曉玲認識,也是在這家店裏吃過。


    “嗯,好吃。”


    下午劉仁貴還要去釣魚,卻被冬兒抓住了,要外公帶他去看駐軍的訓練。


    劉仁貴沒辦法,明知道是大女兒慫恿的外孫,也隻得把新魚竿放在一邊帶著外孫去了駐軍那邊看訓練。


    “一上午的空軍,下午還是曬太陽,毫無意義嘛。”看劉仁貴走了,劉曉玲對邊月冰道。


    邊月冰對老公釣魚的技術也沒啥期望,對劉曉玲的話很是讚同。


    這話若是劉仁貴聽了心中肯定不服。這長江裏釣魚能和水塘裏釣魚一樣麽?還不得熟悉、學習一段時間。


    在島上吃過晚飯,劉曉玲開車一家人回到渝西。


    “曉玲,下個禮拜又去?”劉仁貴今晚上又喝高興了,還惦記著過幾天又去釣魚喝酒,怎麽也比在家裏待著好耍又安逸。


    “不行了啊,我準備回一趟劉家壩。”劉曉玲也想過這樣悠閑的日子。


    “唉,總覺得現在才像是在過日子,以前除了工作就沒有想頭了。”劉仁貴歎口氣道。


    正好邊月冰帶著冬兒洗漱完回到堂屋,聽到劉仁貴的話翻個白眼,道:“這樣才算過日子?那現在有幾個人能這樣過日子?”


    “是,全靠了大女子。對吧?”劉仁貴馬上對邊月冰服軟。


    “老漢,你也去學車吧。這輛車平常都放在渝都的,你會開車了隨時可以帶老媽去啊。”劉曉玲道。


    隻要給廣明島萬連長他們打個招呼,自己一家人隨時都能進出。


    “我這麽大歲數了怕是學不會。”劉仁貴沒有信心。


    “其實你的歲數又不大,怎麽會學不會?今後有空我和盧俊就教你。反正你戰友能幫你辦駕駛證,也不用單位開證明去專門學。”


    劉仁貴聽了十分動心,他現在也不到50歲,要用後世的標準來看,都還是年輕人喃。


    “明天你就走啊?”劉仁貴顯然是動心了。


    “嗯。等我回來就教你。”劉曉玲笑著道。


    第二天,劉曉玲乘火車回了省城。


    在家休息一晚,劉曉玲想起蘇東來家很久沒去了,上午的時候去了他家一趟,果然關淩淩又沒上班。在那裏聊了些時間,問了下蘇麗麗調去羊城後是否適應,拿了一條皮帶送給蘇東來,送了一套護膚品給關淩淩。


    因為時間還早,劉曉玲婉拒了留下來吃中午飯的邀請,回家開上車去了劉家壩。


    因為知青大量返城,幾個合資廠都空出了許多崗位。好在當地農民工已經在崗位上能獨當一麵,才沒有影響工廠的生產。


    這些原本的農民工有的還當上了師傅,負責傳授技藝給後招進廠的職工。各小隊由此又多了許多人進廠,轉移了部分勞動力離開土地。


    因為有打火機代工的事做,有許多年輕人還不願意進廠。隻是因為代工收入可比進廠當學徒高多了而且時間還自由。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有選擇總比沒有選擇好。


    現在劉曉玲比較尷尬,自己已經離開了向陽農機廠,連辦公室都騰出來了,現在回到劉家壩除了家,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


    無奈之下在向陽公社停了車,隻能去在劉仁友那裏坐一下。


    “曉玲,你們推薦那個李玉明還真是拚命,每天住在白馬村督促進度,還在港島請了專家來。”劉仁友道。


    李玉明在白馬村租了一間房,跟著建築施工隊一起吃飯,一起上下班,每天的衣服都是弄得髒兮兮的。


    劉曉玲也沒想到李玉明這麽能吃苦,心裏也有些佩服更有些放心。


    “十一伯,養豬場和飼料廠的進展如何?”


    “楊教授和黃老師經常過去,難度不大進展也很順利。特別是褚書記經常說這是曉玲給外家指點的致富路,大家一定要支持……嗬嗬。”


    劉仁友算是老江湖,當然看得出來褚書記話是這樣說,其實還是向大家顯擺他拉來的項目,為的就是提高個人威信。


    這些都不關劉仁友和劉曉玲的事,隻要能把事情辦好就行。


    “張文浩就是比彩霞靠譜,他留下來後,許多原先準備返城的知青都留下來了。他還跑去變壓器廠和農機廠學了管理的方法,把兩個罐頭廠管理得順順當當的。”劉仁友對張文浩的工作能力顯然是十分滿意。


    劉曉玲沒接這話,畢竟涉及到張文浩跟盧彩霞兩人的對比。


    話說到這,似乎除了學校的事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事可以過問了。


    “學校啊?學校的地盤騰出來後現在卿先奎帶著施工隊正在抓緊施工。我看過學校的效果圖,也不知道哪個設計的,建好後比哪所學校都要好。”劉仁友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