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泡菜壇子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個人下樓吃飯。
正好王博等人也來吃飯,看見大神在此,趕緊過來打招呼。
“王老師,你們人也不多,幹脆合起來一桌吃行不?”劉曉玲笑著對王博道。
食堂的桌子都是大圓桌,坐十個人都寬鬆。
“沒問題。就是會不會打擾你們一家人?”王博也知道劉曉玲就是他們今後的直接領導,所以不會拒絕反而有些陪小心。
“不會得。”劉曉玲讓他們過來一起吃飯固然有拉近感情的想法,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他們陪劉仁貴喝點酒。
看見幾個人把飯菜朝這張桌子上搬了,劉曉玲又上樓來拿了一瓶白酒和幾個容量3錢的陶瓷酒杯。
“王老師,還有各位老師。以前一直沒有機會在一起吃飯,今天是第一次一定要喝點酒。我不能喝酒就讓我老爸陪幾位老師喝點。希望大家今後的工作都順順利利的。”
“好的。”
“要得。”劉仁貴主動伸手接過劉曉玲手裏的酒瓶和酒杯,開始給王博他們斟酒。
王博、張宇燦、劉光恩、李季和陳邦友五個人中,張宇燦和陳邦友是不喝酒的,剩下三個人便開始和劉仁貴喝起來。
有酒做媒介飯桌上的氣氛一點都不壓抑,劉仁貴很快就找到了和工友們喝酒的感覺。
劉仁貴沒有架子,大家喝起來就很爽。特別是三個喝酒的人都記不清楚好久沒喝到瓶裝的好酒了。這酒一入口就是讚歎不已。
抽空,劉曉玲把程控電話的說明書拿給了王博,又說了設備放在哪裏,讓他們找小孫拿備用鑰匙。
“趁這回安裝監控,一起把線都布了,免得又來二回。”劉曉玲對王博道。
“劉廠長,國內的電話都這麽先進了嗎?”張宇燦問道。
“嗯。據我知道的消息,大型的程控電話已經試驗成功了,正在準備商業投產。今後打電話方便得很,再不用等很久才能接通。”劉曉玲道。
“未來電話通路多了,每個人家裏都能安裝電話。”劉曉玲道。
“就是怕安裝費太貴。”陳邦友道。
“開初可能貴點,隨後會越來越便宜。”劉曉玲道。
“今天我向在座各位老師保證,你們即便不是第一批也是第二批家裏安裝電話的人。”
這一下氣氛更加熱烈起來。
“知道我為什麽這麽說嗎?”劉曉玲看了下王博他們問道。
“不知道。”陳邦友道。
“嗬嗬,你們想一下錢老師,他和小張他們出去幹啥了?”
王博幾人一下子想起了錢守正和小張跟著港商出去建遊戲機廠的事,但這跟他們安裝電話有什麽關係?
“因為大家夥研製的遊戲機建廠,就能帶來經濟效益,說白了就是大家研究的成果能賺到錢。所以,這個廠子投產後,大家都能得到一筆獎勵。一筆很大的獎勵。”
雖然沒有說他們能得到多少錢,但劉廠長說安裝電話的費用都算小數,那這筆獎勵數額有多麽可觀。
晚上臨睡覺之前,王博、李季等人都還在猜想。
還是陳邦友實在,在一旁道:“剛才你們不問劉廠長,現在知道睡不著了?我說都不要猜了,要麽明天直接去問劉廠長,要麽明天加班搞監控。早點睡!”
王博幾人聽了覺得有道理,隻是哪個敢去問劉廠長會有多少錢,那不是缺心眼嗎。
反正在島上也沒事,加班就加班。
晚上幾個人喝了兩瓶白酒,劉仁貴喝舒服了。來之前哪裏想到還有酒喝,心裏麵舒坦。
“老漢,喝點酒算啥子嘛。我還給你準備的有魚竿,是外國的魚竿哦。”劉曉玲對劉仁貴道。
“真的?”
“嗯,放在樓下的,明天你去看嘛。”
邊月冰正好洗漱回來,聽到了這句話。對劉曉玲道:
“大女子,你陪他下去拿魚竿嘛,要不你老漢今晚上都睡不著。”
“對頭,曉玲,我看下外國魚竿……”
魚竿被拿回到了三樓。
魚竿上麵肯定是外國的字,產地就不好說了。
劉曉玲帶著冬兒洗漱了,牽著冬兒回了自己房間休息。
第二天早上,劉曉玲起來,冬兒和邊月冰他們都不見了。
劉曉玲一個人來到一樓食堂,隻有紗罩蓋著的稀飯和包子,一個人都沒有。
等她吃完出來,一路尋找來到沙灘。
隻看見老漢劉仁貴在那裏釣上了魚,並沒有看見老媽和冬兒。
“老漢,這麽早就開始釣魚了啊?老媽和冬兒喃?”
“你媽和冬兒去趕場了,我一個人無聊就來釣魚了。”劉仁貴道。
“一個人無聊?”劉曉玲笑了。
也不拆穿劉仁貴,劉曉玲過河來到廣明鎮河街。
今天趕場天,人好多。本就不寬的老街,被擺攤的攤販占了兩側,中間過道走起來就很擠。
好在趕場形成了規矩,行人自覺地都走右側隻看右側的貨物,那些左顧右盼的人肯定不是常來這種環境的。
邊月冰趕過的場就沒有這麽窄的,所以,她牽著冬兒就是左顧右盼,不一會順著人流走的劉曉玲就看見了他倆。
見是大女子來了,邊月冰讓劉曉玲抱起冬兒,自己單手利腳的行動快捷了許多。
隻不過從頭走到尾,除了在一個背背篼的人那裏買了一個油酥鴨就沒有能入她法眼的。
劉曉玲路過豆花飯館時跟老板定了中午三人餐。
長江魚、豆花飯、鹹燒白、涼拌毛肚絲還加了一個鹵豬嘴。
如果不先說好,搞不好來吃的時候有些菜就沒有了。
“媽,現在朝回走。”劉曉玲跟著邊月冰又向回逛。
這一次快到場尾了,邊月冰看上了幾個碩大的泡菜壇子。
巴蜀人把有承水的稱為壇,沒有承水隻有蓋的叫缸。
守攤的農民聽邊月冰說要買4口壇子,還有些小激動,這是大客戶。聽說要送到島上去就換成了苦瓜臉。
“大姐,我這隻有兩個人。一個送貨一個守攤。送貨的一回挑兩個壇子走兩個來回,辛苦得很。您加點錢?”
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嗎?
邊月冰也不多說,抓起地上的繩子就開始捆,不一會就捆好了兩個泡菜壇。
賣壇子的農民怔怔地看邊月冰在那裏操作,被邊月冰懟了句。
“看啥子看?還不快點捆啊?”
正好王博等人也來吃飯,看見大神在此,趕緊過來打招呼。
“王老師,你們人也不多,幹脆合起來一桌吃行不?”劉曉玲笑著對王博道。
食堂的桌子都是大圓桌,坐十個人都寬鬆。
“沒問題。就是會不會打擾你們一家人?”王博也知道劉曉玲就是他們今後的直接領導,所以不會拒絕反而有些陪小心。
“不會得。”劉曉玲讓他們過來一起吃飯固然有拉近感情的想法,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他們陪劉仁貴喝點酒。
看見幾個人把飯菜朝這張桌子上搬了,劉曉玲又上樓來拿了一瓶白酒和幾個容量3錢的陶瓷酒杯。
“王老師,還有各位老師。以前一直沒有機會在一起吃飯,今天是第一次一定要喝點酒。我不能喝酒就讓我老爸陪幾位老師喝點。希望大家今後的工作都順順利利的。”
“好的。”
“要得。”劉仁貴主動伸手接過劉曉玲手裏的酒瓶和酒杯,開始給王博他們斟酒。
王博、張宇燦、劉光恩、李季和陳邦友五個人中,張宇燦和陳邦友是不喝酒的,剩下三個人便開始和劉仁貴喝起來。
有酒做媒介飯桌上的氣氛一點都不壓抑,劉仁貴很快就找到了和工友們喝酒的感覺。
劉仁貴沒有架子,大家喝起來就很爽。特別是三個喝酒的人都記不清楚好久沒喝到瓶裝的好酒了。這酒一入口就是讚歎不已。
抽空,劉曉玲把程控電話的說明書拿給了王博,又說了設備放在哪裏,讓他們找小孫拿備用鑰匙。
“趁這回安裝監控,一起把線都布了,免得又來二回。”劉曉玲對王博道。
“劉廠長,國內的電話都這麽先進了嗎?”張宇燦問道。
“嗯。據我知道的消息,大型的程控電話已經試驗成功了,正在準備商業投產。今後打電話方便得很,再不用等很久才能接通。”劉曉玲道。
“未來電話通路多了,每個人家裏都能安裝電話。”劉曉玲道。
“就是怕安裝費太貴。”陳邦友道。
“開初可能貴點,隨後會越來越便宜。”劉曉玲道。
“今天我向在座各位老師保證,你們即便不是第一批也是第二批家裏安裝電話的人。”
這一下氣氛更加熱烈起來。
“知道我為什麽這麽說嗎?”劉曉玲看了下王博他們問道。
“不知道。”陳邦友道。
“嗬嗬,你們想一下錢老師,他和小張他們出去幹啥了?”
王博幾人一下子想起了錢守正和小張跟著港商出去建遊戲機廠的事,但這跟他們安裝電話有什麽關係?
“因為大家夥研製的遊戲機建廠,就能帶來經濟效益,說白了就是大家研究的成果能賺到錢。所以,這個廠子投產後,大家都能得到一筆獎勵。一筆很大的獎勵。”
雖然沒有說他們能得到多少錢,但劉廠長說安裝電話的費用都算小數,那這筆獎勵數額有多麽可觀。
晚上臨睡覺之前,王博、李季等人都還在猜想。
還是陳邦友實在,在一旁道:“剛才你們不問劉廠長,現在知道睡不著了?我說都不要猜了,要麽明天直接去問劉廠長,要麽明天加班搞監控。早點睡!”
王博幾人聽了覺得有道理,隻是哪個敢去問劉廠長會有多少錢,那不是缺心眼嗎。
反正在島上也沒事,加班就加班。
晚上幾個人喝了兩瓶白酒,劉仁貴喝舒服了。來之前哪裏想到還有酒喝,心裏麵舒坦。
“老漢,喝點酒算啥子嘛。我還給你準備的有魚竿,是外國的魚竿哦。”劉曉玲對劉仁貴道。
“真的?”
“嗯,放在樓下的,明天你去看嘛。”
邊月冰正好洗漱回來,聽到了這句話。對劉曉玲道:
“大女子,你陪他下去拿魚竿嘛,要不你老漢今晚上都睡不著。”
“對頭,曉玲,我看下外國魚竿……”
魚竿被拿回到了三樓。
魚竿上麵肯定是外國的字,產地就不好說了。
劉曉玲帶著冬兒洗漱了,牽著冬兒回了自己房間休息。
第二天早上,劉曉玲起來,冬兒和邊月冰他們都不見了。
劉曉玲一個人來到一樓食堂,隻有紗罩蓋著的稀飯和包子,一個人都沒有。
等她吃完出來,一路尋找來到沙灘。
隻看見老漢劉仁貴在那裏釣上了魚,並沒有看見老媽和冬兒。
“老漢,這麽早就開始釣魚了啊?老媽和冬兒喃?”
“你媽和冬兒去趕場了,我一個人無聊就來釣魚了。”劉仁貴道。
“一個人無聊?”劉曉玲笑了。
也不拆穿劉仁貴,劉曉玲過河來到廣明鎮河街。
今天趕場天,人好多。本就不寬的老街,被擺攤的攤販占了兩側,中間過道走起來就很擠。
好在趕場形成了規矩,行人自覺地都走右側隻看右側的貨物,那些左顧右盼的人肯定不是常來這種環境的。
邊月冰趕過的場就沒有這麽窄的,所以,她牽著冬兒就是左顧右盼,不一會順著人流走的劉曉玲就看見了他倆。
見是大女子來了,邊月冰讓劉曉玲抱起冬兒,自己單手利腳的行動快捷了許多。
隻不過從頭走到尾,除了在一個背背篼的人那裏買了一個油酥鴨就沒有能入她法眼的。
劉曉玲路過豆花飯館時跟老板定了中午三人餐。
長江魚、豆花飯、鹹燒白、涼拌毛肚絲還加了一個鹵豬嘴。
如果不先說好,搞不好來吃的時候有些菜就沒有了。
“媽,現在朝回走。”劉曉玲跟著邊月冰又向回逛。
這一次快到場尾了,邊月冰看上了幾個碩大的泡菜壇子。
巴蜀人把有承水的稱為壇,沒有承水隻有蓋的叫缸。
守攤的農民聽邊月冰說要買4口壇子,還有些小激動,這是大客戶。聽說要送到島上去就換成了苦瓜臉。
“大姐,我這隻有兩個人。一個送貨一個守攤。送貨的一回挑兩個壇子走兩個來回,辛苦得很。您加點錢?”
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嗎?
邊月冰也不多說,抓起地上的繩子就開始捆,不一會就捆好了兩個泡菜壇。
賣壇子的農民怔怔地看邊月冰在那裏操作,被邊月冰懟了句。
“看啥子看?還不快點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