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照相機廠重新啟動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學校的布局、功能劃分、外觀和抗震強度是劉曉玲提出的設計和要求,請了專門的設計院來設計,劉曉玲可沒有那個資質。
說起效果圖是劉曉玲的別出心裁,其實都是後世的做法。彩繪的效果圖朝牆上一貼就成了一道風景,每天都有人去觀看。
“曉玲你曉得不?每天都有人在算學校好久能完成,自己的娃兒是不是第一批的學生。嗬嗬嗬。”
劉仁友說到這裏忍不住笑起來。
看起來一切事都上了正軌,都在按部就班進行,自己隻管好廣明島上的事就行了。
“十一伯,那我去農機廠看下李老師他們。”劉曉玲跟劉仁友告別。
“我跟你一路不?”劉仁友問道。
“不用,你忙你的。”
照相機廠的項目因為占用農田被縣計委否決了沒通過。
這事之前劉曉玲就和劉仁友交換過意見。劉曉玲的意思是沒辦法繞過的紅線隻能停止,劉仁友也因為公社各小隊又招了許多人進合資廠解決了部分剩餘勞力,沒有這麽急迫。表示照相機廠的事不再繼續。
劉曉玲這次去看李子建也順便找下陳光輝,讓他這個照相機籌備組去省城聯係蘇東來,準備把照相機廠建在利安縣工業園區。
找到李子建後,劉曉玲讓他重新規劃一個研究所的布局,然後把規劃圖交給陳光輝。
劉曉玲現在想清楚了。
既然照相機廠不建在劉家壩而是工業園區,李子建這個研究所就跟著照相機廠一起建在工業園區,作為照相機廠內部的研究部門,不用搬到廣明島上。
陳光輝原本對於照相機廠胎死腹中感到沮喪,聽劉曉玲說照相機廠地址改到利安縣工業園區,而且這個廠將來還擁有專門的研究所時大喜過望。
陳光輝表示立馬準備資料,明天就帶人去省城聯係工業園區。
“陳老師,陳院長和張院長他們都從那邊回來了,現在在家休息。”劉曉玲道。
“這幫子人算是耍安逸咯。”陳光輝有些羨慕道。
錢守正跟陳光輝不熟,同王博、張宇燦他們更不認識,劉曉玲也沒提。
“陳老師,你的籌備組還差人不?”劉曉玲問。
“現在跑手續不差,今後肯定夠嗆。”陳光輝道。
“如果您有能用的人自己看著辦,建個花名冊。每月的工資我給你打到賬上,你找個人記賬。”劉曉玲說到這就覺得好煩瑣,豔子快點來就好了。
在廠裏吃過飯,跟農機廠裏的幾個領導見了麵,大家都好奇劉曉玲現在又在做什麽。
“盧俊在閩省建廠,我在家帶娃兒。”劉曉玲笑道。
吃過中午飯,劉曉玲回省城直接去了利安縣工業園區。
發動機廠的立項通過後,進駐了工業園區。因為是標準廠房,為了適應發動機生產流程的增加了少量基建項目都已完工。
發動機廠新招員工正在由港島普華發動機廠派過來的員工進行培訓,還從港島普華公司派了車、銑、刨、鉗和電焊等各工種的師傅過來。
勞新來到發動機廠後負責經營科。由於行政人員少,這個經營科不光負責產品的銷售,還要負責原材料的采購,所以勞新在外跑的時間比較多。
“劉廠長,今天來廠裏麵是有什麽事麽?”謝錦裳見是劉曉玲來了也感到意外。主要是發動機廠從籌建到現在,劉曉玲隻是電話了解一下情況,還沒來過。
“沒事。謝老師,不好意思啊,一直都沒來過,今天專門過來看看,順便來感謝下謝老師的辛苦。”
劉曉玲從挎包裏拿出一套護膚品放在辦公桌上,又拿出一條皮帶交給謝錦裳。
“謝老師,這是盧俊從港島帶回來的,請謝老師收下。這裏還有一條皮帶是送給沈老師的。”
什麽口頭上的褒獎都沒有老板送你的禮物更讓員工感動的了,何況是這年代少有的護膚產品。
劉曉玲和謝錦裳很快就擺談到了一處,氣氛和諧。
“對了,我那個同學在不在?”劉曉玲問。
“今天應該在,我叫他過來?”謝錦裳看向劉曉玲。
勞新的科室就在下麵一層,那裏不是一個人一間辦公室,說話同樣不方便。
劉曉玲點點頭。
謝錦裳出去叫人。勞新到了,謝錦裳卻沒有回辦公室。
勞新還是原來的樣子,比起在廠裏時好像沒什麽變化。看見劉曉玲在辦公室等他,勞新笑了。
“劉廠長,我來幾個月了,這還是第一次看見我老板啊。”
“坐嘛。再不來看下你,英子估計要罵我了。”劉曉玲笑道。
“念叨你是真的,罵你還不至於。”勞新道。
劉曉玲道:“學校還在建,你讓她再等等。你現在工作上有啥問題?”
“主要是人少,各種事都要跑。現在的原材料緊張,好多東西你求都求不來。”勞新說到這長歎了口氣。
現在物資缺乏,采購工作就是求人找關係。等改革開放後,各種物資過剩,采購工作就反過來了,無數的人來求你。
“我會跟謝老師說說,工廠自主招人,尤其是能勝任行政工作的。慢慢情況會好起來。”
“勞新,平常多回去看看英子,那就是個小孩子,要多哄的,就是出差回來盡量也繞過去看下。我跟謝老師私下說說,跑廣明廠的路費也跟差旅費一起報銷。嗬嗬。”
勞新點點頭,道:“那就代英子謝謝你了。我會盡量抽時間回廠。”
兩人又說了一會閑話,謝錦裳進了辦公室。
“劉廠長,晚上就在廠裏吃飯,順便跟廠裏的幹部見個麵。好多人還不知道老板長得這麽漂亮呢。”謝錦裳道。
別看謝錦裳也是讀書人,但她的為人就要比沈春木靈活些。
回到省城家裏時已經是晚上七八點鍾了。
剛把車停好,就看見胡大媽從旁邊走過。
“劉老師,才下班啊?”胡大媽滿臉都是笑意。
“嗯,才回。”
“吃了沒有?沒有吃的話上我們家去吃。”
“謝了。我吃了才回來的。”劉曉玲笑笑道。
“不客氣哈,劉老師,你幫居委會這麽大的忙一直都沒有謝謝過你呢。”胡大媽繼續道。
“胡嬢嬢,真的吃了的。”
“哦,那我就走了。”胡大媽這才走了。
說起效果圖是劉曉玲的別出心裁,其實都是後世的做法。彩繪的效果圖朝牆上一貼就成了一道風景,每天都有人去觀看。
“曉玲你曉得不?每天都有人在算學校好久能完成,自己的娃兒是不是第一批的學生。嗬嗬嗬。”
劉仁友說到這裏忍不住笑起來。
看起來一切事都上了正軌,都在按部就班進行,自己隻管好廣明島上的事就行了。
“十一伯,那我去農機廠看下李老師他們。”劉曉玲跟劉仁友告別。
“我跟你一路不?”劉仁友問道。
“不用,你忙你的。”
照相機廠的項目因為占用農田被縣計委否決了沒通過。
這事之前劉曉玲就和劉仁友交換過意見。劉曉玲的意思是沒辦法繞過的紅線隻能停止,劉仁友也因為公社各小隊又招了許多人進合資廠解決了部分剩餘勞力,沒有這麽急迫。表示照相機廠的事不再繼續。
劉曉玲這次去看李子建也順便找下陳光輝,讓他這個照相機籌備組去省城聯係蘇東來,準備把照相機廠建在利安縣工業園區。
找到李子建後,劉曉玲讓他重新規劃一個研究所的布局,然後把規劃圖交給陳光輝。
劉曉玲現在想清楚了。
既然照相機廠不建在劉家壩而是工業園區,李子建這個研究所就跟著照相機廠一起建在工業園區,作為照相機廠內部的研究部門,不用搬到廣明島上。
陳光輝原本對於照相機廠胎死腹中感到沮喪,聽劉曉玲說照相機廠地址改到利安縣工業園區,而且這個廠將來還擁有專門的研究所時大喜過望。
陳光輝表示立馬準備資料,明天就帶人去省城聯係工業園區。
“陳老師,陳院長和張院長他們都從那邊回來了,現在在家休息。”劉曉玲道。
“這幫子人算是耍安逸咯。”陳光輝有些羨慕道。
錢守正跟陳光輝不熟,同王博、張宇燦他們更不認識,劉曉玲也沒提。
“陳老師,你的籌備組還差人不?”劉曉玲問。
“現在跑手續不差,今後肯定夠嗆。”陳光輝道。
“如果您有能用的人自己看著辦,建個花名冊。每月的工資我給你打到賬上,你找個人記賬。”劉曉玲說到這就覺得好煩瑣,豔子快點來就好了。
在廠裏吃過飯,跟農機廠裏的幾個領導見了麵,大家都好奇劉曉玲現在又在做什麽。
“盧俊在閩省建廠,我在家帶娃兒。”劉曉玲笑道。
吃過中午飯,劉曉玲回省城直接去了利安縣工業園區。
發動機廠的立項通過後,進駐了工業園區。因為是標準廠房,為了適應發動機生產流程的增加了少量基建項目都已完工。
發動機廠新招員工正在由港島普華發動機廠派過來的員工進行培訓,還從港島普華公司派了車、銑、刨、鉗和電焊等各工種的師傅過來。
勞新來到發動機廠後負責經營科。由於行政人員少,這個經營科不光負責產品的銷售,還要負責原材料的采購,所以勞新在外跑的時間比較多。
“劉廠長,今天來廠裏麵是有什麽事麽?”謝錦裳見是劉曉玲來了也感到意外。主要是發動機廠從籌建到現在,劉曉玲隻是電話了解一下情況,還沒來過。
“沒事。謝老師,不好意思啊,一直都沒來過,今天專門過來看看,順便來感謝下謝老師的辛苦。”
劉曉玲從挎包裏拿出一套護膚品放在辦公桌上,又拿出一條皮帶交給謝錦裳。
“謝老師,這是盧俊從港島帶回來的,請謝老師收下。這裏還有一條皮帶是送給沈老師的。”
什麽口頭上的褒獎都沒有老板送你的禮物更讓員工感動的了,何況是這年代少有的護膚產品。
劉曉玲和謝錦裳很快就擺談到了一處,氣氛和諧。
“對了,我那個同學在不在?”劉曉玲問。
“今天應該在,我叫他過來?”謝錦裳看向劉曉玲。
勞新的科室就在下麵一層,那裏不是一個人一間辦公室,說話同樣不方便。
劉曉玲點點頭。
謝錦裳出去叫人。勞新到了,謝錦裳卻沒有回辦公室。
勞新還是原來的樣子,比起在廠裏時好像沒什麽變化。看見劉曉玲在辦公室等他,勞新笑了。
“劉廠長,我來幾個月了,這還是第一次看見我老板啊。”
“坐嘛。再不來看下你,英子估計要罵我了。”劉曉玲笑道。
“念叨你是真的,罵你還不至於。”勞新道。
劉曉玲道:“學校還在建,你讓她再等等。你現在工作上有啥問題?”
“主要是人少,各種事都要跑。現在的原材料緊張,好多東西你求都求不來。”勞新說到這長歎了口氣。
現在物資缺乏,采購工作就是求人找關係。等改革開放後,各種物資過剩,采購工作就反過來了,無數的人來求你。
“我會跟謝老師說說,工廠自主招人,尤其是能勝任行政工作的。慢慢情況會好起來。”
“勞新,平常多回去看看英子,那就是個小孩子,要多哄的,就是出差回來盡量也繞過去看下。我跟謝老師私下說說,跑廣明廠的路費也跟差旅費一起報銷。嗬嗬。”
勞新點點頭,道:“那就代英子謝謝你了。我會盡量抽時間回廠。”
兩人又說了一會閑話,謝錦裳進了辦公室。
“劉廠長,晚上就在廠裏吃飯,順便跟廠裏的幹部見個麵。好多人還不知道老板長得這麽漂亮呢。”謝錦裳道。
別看謝錦裳也是讀書人,但她的為人就要比沈春木靈活些。
回到省城家裏時已經是晚上七八點鍾了。
剛把車停好,就看見胡大媽從旁邊走過。
“劉老師,才下班啊?”胡大媽滿臉都是笑意。
“嗯,才回。”
“吃了沒有?沒有吃的話上我們家去吃。”
“謝了。我吃了才回來的。”劉曉玲笑笑道。
“不客氣哈,劉老師,你幫居委會這麽大的忙一直都沒有謝謝過你呢。”胡大媽繼續道。
“胡嬢嬢,真的吃了的。”
“哦,那我就走了。”胡大媽這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