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知青開始回城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時候要改變對一個人的稱呼貌似一件很難的事,反正原本知青罐頭廠的那些老知青都是這樣稱呼劉曉玲的。
招呼張文浩進來堂屋坐下,劉曉玲一時猜不透張文浩為什麽會來找自己。
“劉廠長,現在要讓我們回城招工,我有些疑惑想請教您。”張文浩和巴蜀省的幾個知青前不久都接到通知,讓他們辦理回城手續,說是回城就招工上班。
“哦?“劉曉玲的記憶中應該是77年或78年才開始知青返城。
“嗯。我們巴蜀省的知青基本上都得到了通知,據說其他地方的知青也會有通知。”張文浩道。
要說曆史的改變跟劉曉玲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她拿出來的後世的機械設備和資料,被相關機構分別進行研究後,國家認為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馬上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服務,需要成立許多各式各樣的工廠。
成立工廠就得招工,城市待業青年被安置進廠依舊還欠缺工人,所以各地開始讓知青返城。
話說,最初讓知青下鄉的原因就是城鎮解決不了這些待業青年,既然能解決就業,今後也不用再安排城鎮青年下鄉。
大型的工廠一下子建不起來,譬如一些鋼鐵廠、油田和礦山等,需要前期的統籌安排。現在成立的工廠大多屬於地方企業或者集體性質的企業。
“小張,你有什麽想法嘜?”劉曉玲問張文浩。
張文浩先前一直有機會離開知青罐頭廠去劉家壩那幾個合資廠,但是他和李小鵬都沒有離開,用張文浩的話說是舍不得離開知青罐頭廠。
現在他依舊舍不得離開。
當初知青罐頭廠的知青裏,張文浩對待工作認真踏實,頭腦比李小鵬靈活,為人也有底線,是劉曉玲最為看好和欣賞的一位。隻是張文浩不像盧彩霞是當地人,沒有那樣的群眾基礎,所以選舉廠長時沒競爭過盧彩霞。
“彩霞是怎麽想的?她這次是不是也要返城離開罐頭廠?”劉曉玲希望張文浩留下來,接替盧彩霞的廠長職務,這樣就能把劉家壩新建的豬肉罐頭廠整合起來。
但前提是盧彩霞要離開知青罐頭廠,否則這話題就沒有必要繼續說下去。
“嗯,盧廠長這次要回城,她老公給她聯係了工作單位。”張文浩道。
看來張文浩不想走是想接替盧彩霞這個職位。盧彩霞的老公作為省報記者,熟人多、關係多,幫她聯係個工作崗位沒有問題。
“小張,我覺得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你應該留下來,爭取負責罐頭廠。我再跟劉大隊建議下,把小隊的肉罐頭廠和水果罐頭廠整合起來,都由你來負責。你看怎麽樣?”劉曉玲道。
張文浩對於離開投入了許多心血的知青罐頭廠是不舍的,知道盧彩霞要離開罐頭廠後確實有了自己來負責罐頭廠的想法,這次來就是想尋求劉曉玲的支持。有了劉曉玲的支持,劉仁友那裏便沒有了障礙,但沒想到劉曉玲不僅主動提出讓自己去負責,還有整合兩個罐頭廠的想法。
劉曉玲看時間也差不多到了下午上班的時間,便讓張文浩跟自己一道去找劉仁友。
在劉仁友調去公社之後,劉家壩小隊的社員們推選劉仁友的兒子劉義君擔任小隊長。所以,這件事隻要劉仁友表示讚成,劉義君那裏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在公社,劉仁友得知了劉曉玲的建議後馬上表示了讚成。
對於盧彩霞在知青罐頭廠的工作,劉仁友一直不太滿意,對張文浩也有好感。在知道盧彩霞要返城後,他個人感覺也是讓張文浩接任廠長比較合適。
不過,劉曉玲提出兩個罐頭廠進行整合的意見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劉曉玲這個建議並沒有好多特別的理由,無非是共用銷售渠道之類的考量。
想到盧彩霞就要離開,不由得聯想到劉曉玲說的日化廠和另外一個廠的廠長人選來。
“十一伯,陳所不是從遙控器廠回到了農機廠嗎,這次日化廠就讓他來負責好了。至於另外一個廠生產什麽我還沒想好。對了,上午說的地盤的情況,你去問過經濟園區的人沒有?”
“上午我去園區管委會問過,他們說向陽公社這邊的地盤肯定是沒得了。“說到這,劉仁友躊躇了一下道:
“管委會的人知道我這裏有個項目後勸我在白馬公社那邊去建廠,管委會他們負責向上麵申請用地。這跟我們最初的設想有點不一樣,所以我也沒有再和他們聊。”
建日化廠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整個向陽公社的富餘勞動力,現在要建在十來裏地外的白馬公社,劉仁友自然不會願意。但劉曉玲跟他不一樣,劉曉玲的外公家就在白馬村,大舅邊守嗣還是個小隊長,在那邊建個新廠也不是不行。
“十一伯……要不日化廠就建在白馬公社算了?”劉曉玲向劉仁友征求意見。
劉仁友聞言一愣,突然就想起白馬公社不就是劉曉玲的外公家,自己這反對的話就哽在喉嚨裏說不出來。
“十一伯,你不要想多了。”劉曉玲也知道這話得馬上解釋清楚,要不然兩人之間就要產生隔閡。
“向陽公社這邊都是平原,原本成片的荒地就不多。經濟園區管委會說向陽公社附近沒有地盤肯定是查過規劃圖紙的。日化廠建在白林鎮周圍也有環境汙染的可能,建在白馬公社那邊其實還比較合適。招工的問題也好解決,兩個公社各招一部分員工就行了。”
“?”劉仁友看向劉曉玲,不知道為什麽這樣說。
“十一伯,白林鎮到白馬公社本就有班車,公社可以跟縣公交公司聯係一下,每天早上增發一班車,隻坐日化廠的工人。每天傍晚再發一班車,接這些工人回白林鎮。”
劉曉玲的意思是要把客車作為交通車來使用,無非是額外給些費用。
這個辦法似乎可行。
招呼張文浩進來堂屋坐下,劉曉玲一時猜不透張文浩為什麽會來找自己。
“劉廠長,現在要讓我們回城招工,我有些疑惑想請教您。”張文浩和巴蜀省的幾個知青前不久都接到通知,讓他們辦理回城手續,說是回城就招工上班。
“哦?“劉曉玲的記憶中應該是77年或78年才開始知青返城。
“嗯。我們巴蜀省的知青基本上都得到了通知,據說其他地方的知青也會有通知。”張文浩道。
要說曆史的改變跟劉曉玲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她拿出來的後世的機械設備和資料,被相關機構分別進行研究後,國家認為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馬上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服務,需要成立許多各式各樣的工廠。
成立工廠就得招工,城市待業青年被安置進廠依舊還欠缺工人,所以各地開始讓知青返城。
話說,最初讓知青下鄉的原因就是城鎮解決不了這些待業青年,既然能解決就業,今後也不用再安排城鎮青年下鄉。
大型的工廠一下子建不起來,譬如一些鋼鐵廠、油田和礦山等,需要前期的統籌安排。現在成立的工廠大多屬於地方企業或者集體性質的企業。
“小張,你有什麽想法嘜?”劉曉玲問張文浩。
張文浩先前一直有機會離開知青罐頭廠去劉家壩那幾個合資廠,但是他和李小鵬都沒有離開,用張文浩的話說是舍不得離開知青罐頭廠。
現在他依舊舍不得離開。
當初知青罐頭廠的知青裏,張文浩對待工作認真踏實,頭腦比李小鵬靈活,為人也有底線,是劉曉玲最為看好和欣賞的一位。隻是張文浩不像盧彩霞是當地人,沒有那樣的群眾基礎,所以選舉廠長時沒競爭過盧彩霞。
“彩霞是怎麽想的?她這次是不是也要返城離開罐頭廠?”劉曉玲希望張文浩留下來,接替盧彩霞的廠長職務,這樣就能把劉家壩新建的豬肉罐頭廠整合起來。
但前提是盧彩霞要離開知青罐頭廠,否則這話題就沒有必要繼續說下去。
“嗯,盧廠長這次要回城,她老公給她聯係了工作單位。”張文浩道。
看來張文浩不想走是想接替盧彩霞這個職位。盧彩霞的老公作為省報記者,熟人多、關係多,幫她聯係個工作崗位沒有問題。
“小張,我覺得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你應該留下來,爭取負責罐頭廠。我再跟劉大隊建議下,把小隊的肉罐頭廠和水果罐頭廠整合起來,都由你來負責。你看怎麽樣?”劉曉玲道。
張文浩對於離開投入了許多心血的知青罐頭廠是不舍的,知道盧彩霞要離開罐頭廠後確實有了自己來負責罐頭廠的想法,這次來就是想尋求劉曉玲的支持。有了劉曉玲的支持,劉仁友那裏便沒有了障礙,但沒想到劉曉玲不僅主動提出讓自己去負責,還有整合兩個罐頭廠的想法。
劉曉玲看時間也差不多到了下午上班的時間,便讓張文浩跟自己一道去找劉仁友。
在劉仁友調去公社之後,劉家壩小隊的社員們推選劉仁友的兒子劉義君擔任小隊長。所以,這件事隻要劉仁友表示讚成,劉義君那裏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在公社,劉仁友得知了劉曉玲的建議後馬上表示了讚成。
對於盧彩霞在知青罐頭廠的工作,劉仁友一直不太滿意,對張文浩也有好感。在知道盧彩霞要返城後,他個人感覺也是讓張文浩接任廠長比較合適。
不過,劉曉玲提出兩個罐頭廠進行整合的意見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劉曉玲這個建議並沒有好多特別的理由,無非是共用銷售渠道之類的考量。
想到盧彩霞就要離開,不由得聯想到劉曉玲說的日化廠和另外一個廠的廠長人選來。
“十一伯,陳所不是從遙控器廠回到了農機廠嗎,這次日化廠就讓他來負責好了。至於另外一個廠生產什麽我還沒想好。對了,上午說的地盤的情況,你去問過經濟園區的人沒有?”
“上午我去園區管委會問過,他們說向陽公社這邊的地盤肯定是沒得了。“說到這,劉仁友躊躇了一下道:
“管委會的人知道我這裏有個項目後勸我在白馬公社那邊去建廠,管委會他們負責向上麵申請用地。這跟我們最初的設想有點不一樣,所以我也沒有再和他們聊。”
建日化廠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整個向陽公社的富餘勞動力,現在要建在十來裏地外的白馬公社,劉仁友自然不會願意。但劉曉玲跟他不一樣,劉曉玲的外公家就在白馬村,大舅邊守嗣還是個小隊長,在那邊建個新廠也不是不行。
“十一伯……要不日化廠就建在白馬公社算了?”劉曉玲向劉仁友征求意見。
劉仁友聞言一愣,突然就想起白馬公社不就是劉曉玲的外公家,自己這反對的話就哽在喉嚨裏說不出來。
“十一伯,你不要想多了。”劉曉玲也知道這話得馬上解釋清楚,要不然兩人之間就要產生隔閡。
“向陽公社這邊都是平原,原本成片的荒地就不多。經濟園區管委會說向陽公社附近沒有地盤肯定是查過規劃圖紙的。日化廠建在白林鎮周圍也有環境汙染的可能,建在白馬公社那邊其實還比較合適。招工的問題也好解決,兩個公社各招一部分員工就行了。”
“?”劉仁友看向劉曉玲,不知道為什麽這樣說。
“十一伯,白林鎮到白馬公社本就有班車,公社可以跟縣公交公司聯係一下,每天早上增發一班車,隻坐日化廠的工人。每天傍晚再發一班車,接這些工人回白林鎮。”
劉曉玲的意思是要把客車作為交通車來使用,無非是額外給些費用。
這個辦法似乎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