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辦公室,劉曉玲想起瀘沽湖那邊也不知道現在進展到什麽程度,總覺得按照現在的想法來幹,實在是有點耽擱時間。


    現在修路的速度不能跟後世比,依靠人力居多,而且這一路都是大山,新建一條道路更是艱難。


    如果道路修兩年,難道兩年後才開學?這不是要耽擱兩屆學生?


    盧俊在那邊安排有人,等盧俊回來了後問問他。


    還有李子建說的實驗設備的事,倒是提醒了劉曉玲。自己能力有限,但優勢在於能在空間平台購買比現在先進的實驗設備。多采購些實驗設備,通過尚書文這個渠道轉交給國家好了。


    反正都是作弊,劉曉玲決定今後采購實驗設備的時候,不要過於考慮是不是符合這個年代。


    自己對於國內的科學研究的情況並不了解。就拿計算機來說,明年的8月,國內研製成功了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


    如果不是翻資料時看到這條消息,自己還一直以為國家這時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已經遭大活動停止了。


    劉曉玲開始在平台上購買各式的實驗設備,完全不去考慮是屬於什麽學科,用在哪裏。隻要是製造時間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之間的都買。


    終於,劉曉玲第一次缺錢了。


    看看自己的收藏,劉曉玲一咬牙,開始在平台上售賣古董。


    這些古董,還是最初尚書文帶到港島來交易時存下來的。


    隻是,網上出售古董有個鑒定期,這期間劉曉玲收不到錢。經過兩天多瘋狂的采購,劉曉玲被迫停止了二手設備的采購。


    “曉玲,我在省城了。”盧俊打來了電話。


    “馬上我開車回來。”劉曉玲放下電話。


    “不用了,我來劉家壩。”盧俊找蘇東來借了車。


    “曉玲,我還是第一次跟你在劉家壩住一間屋。”盧俊躺在床上,劉曉玲枕在他的臂彎裏。


    “等老媽回來了你還得住曉軍的屋。”劉曉玲笑道。


    “規矩這麽嚴?我們都有冬兒了。”


    “巴蜀的規矩就是這樣。”劉曉玲道。


    “那不是要辦事還得回省城?”盧俊道。


    “辦事……對了。這次去德國的事情辦好了?”劉曉玲對這個事情還是非常在意的。


    “嗯,非常的順利。”盧俊回憶了一下過程,確實是這樣。通捷公司非常支持盧俊提出的銷售產品給內地的打算。這時候,也隻有盧俊才有辦法憑借關係直接聯係上國內的相關部門。


    其實這段時期,米國與西方各國針對的目標主要是華沙條約的國家,即蘇加盟國和東歐各國以及亞洲作為華沙組織觀察員的各國。


    我國和鴨綠江對岸的國家並沒有加入華沙組織,也不是該組織的觀察員國。


    這時的內地工業化程度太低,市場偏偏又大,米國和西方各國對內地警惕性不高,又想賺錢。恢複聯合國席位後的這幾年,國內在西方購買進口了一些物資設備。就連抗美援朝期間,作為參加了聯合國軍的大不顛國,也通過港島出口大量所謂違禁物資給中國。


    資本必然是逐利的。


    雖然國內這時的半導體研究並不落後世界,甚至在其中一些領域還可以算是領先,但是半導體電子基礎產業缺少,導致市麵上的電子元件數量極少。


    有能力設計電路的研究所和專家,都在各個研究所開展研究工作,沒有人會來幫你私人企業或合資企業。有製造電子元件能力的工廠,譬如魔都的電子儀器廠,不僅自己要製造各式半導體電子元件和設備供應全國,還要在全國負責推廣半導體的生產製造技術。


    聽完盧俊聯係德國通捷的過程,劉曉玲接著談起了瀘沽湖那邊建學校的事。


    “你說這個事確實是個問題。既然想到了,這兩屆的學生不能因為修路而耽擱學習。”盧俊想了想,對劉曉玲道:“要不在縣城找個學校,先招一些學生過來上課?我想第一年過來的學生應該不多。”


    “要招就招歲數大一點的,起碼生活能夠自理,家裏也放心一些。”劉曉玲道。


    “嗯,這兩批學生的歲數大點好。畢業後也能幫著管理新學校。”盧俊也同意劉曉玲的想法。


    “歲數大一點的學生不一定好招,都是家裏的勞動力。盧俊。你看是不是願意來的學生所有費用全免,每月再給10元補貼。”劉曉玲問盧俊。


    因為劉曉玲這幾天還要幫著劉仁友看家不能長時間離開劉家壩,盧俊便通知縣城那邊的人跟縣教委聯係,看縣裏麵是否支持這個想法。


    十來歲的孩子在偏僻的農村也就是幫著做些事,一年肯定賺不了120元。家長們把孩子送來讀書,就相當於孩子在外麵打工賺錢。


    正準備睡覺,劉曉玲又想起了和鄺院長商議的事。


    聽說是安排人去京城辦個電子元件庫房,幫著鄺院長他們購買芯片。盧俊答應安排人去跟鄺院長聯係,具體操作就不用劉曉玲再管。


    劉曉玲也覺得這樣安排比較好,具體的事讓人去做,自己還是管大方向比較好,主要是自己不累。


    第二天一早,盧俊跟著劉曉玲去了向陽農機廠。


    盧俊在劉曉玲辦公室給留在鹽源縣的人打了電話,然後去經濟園區幾個合資廠巡視。


    省工業局的工作人員知道後,馬上派人陪同盧俊。在經濟園區看完,又陪著盧俊去了白馬村。


    劉曉玲沒有去管盧俊的行蹤,自己在廠裏看了一眼,然後去了在建的電梯房工地。


    “曉玲,你現在瞧不上我們這些建房子的泥水匠了哈。這麽久也沒見你過來。”卿先奎開玩笑道。


    剛才來的路上劉曉玲已經看見了電梯房的進度,不得不說進度很快。


    聽見卿先奎這麽說,笑笑道:“奎叔,你是冤枉我了。”


    劉曉玲伸手朝電梯房一指道:“奎叔,這是十一伯的管轄範圍,我來插什麽話?何況您現在是專家,我來了也沒有啥說。”


    卿先奎幹了這些年的建築,確實算是內行,聽劉曉玲這麽肯定他的能力,心裏樂滋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