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資本的力量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趁著還有些時間才下班,劉曉玲給渝都特鋼廠研究所打了電話。
渝都特鋼廠研究所所長許光量聽說是劉曉玲打來的電話就有些心虛。
農機廠那邊送來了一批實驗室設備,還來了個韓教授。要說所裏的人員力量和試驗條件比以往強了不少,更何況劉曉玲還提供了新型的電熔爐。
使用新型的電熔爐,試驗新材料的時間周期縮短,冶煉成本降低,但至今也未能煉出性能上符合要求的新材料。
要知道,劉曉玲提供的兩塊“實物”材料是被分析過很多回了,大致的成分及配比都已經有了一些揣測。
這頭劉曉玲聽了許所長的進展也是無語,便請許所長讓韓教授接電話。
“韓老師,剛才許所長的話您也聽到了,您覺得是哪裏出了問題?”
“劉廠長,我覺得現在的研究模式有問題。許所長那裏我說不上話。”韓武有些鬱悶道。
好幾次他提出建議,但許所他們並不重視,覺得韓教授紙上談兵慣了哪裏有他們的實踐經驗豐富。何況,韓教授實驗經驗比較少,出現過他們看來就是笑話的建議,這下更沒人重視韓教授的建議。
正因為韓教授也知道自己出過錯,跟許所他們強硬的底氣就更弱了。
遠在電話這頭的劉曉玲不知道實情,但麵對這樣的進展也有些惱火。
既然韓教授說他在許所長那裏說不上話,說明自己安排去的人沒得到重視。
“韓教授,我知道了。您請許所長接電話。”
韓武接電話時許光量就在一邊守著,韓武說自己說不上話時,許光量也有些尷尬。
確實韓教授過來研究所後,好像所裏從來沒有接納過人家的意見。以前還不覺得有啥子不妥,今天聽起來咋就那麽刺耳呢。
看著韓教授遞過來的電話,許所長小心地接過來,心裏想著如何跟劉曉玲解釋。
要怎麽解釋?對方是答應一年給研究所提供上千萬資金的金主爸爸,居然說話沒人聽。
“許所長,最好是讓韓教授自己帶一組人進行研究。要不,我們撤回自己研究。”劉曉玲對許所長道。
劉曉玲決定和特鋼廠研究所合作,一是看上了研究所多年研究的底子,即那些煉廢了了的配方,自己不再走冤枉路。其次是當時自己手裏沒有人。
現在有了韓教授,又有了小型的金屬電熔爐,加上能搞到實驗室設備,可以自己開展金屬新材料的研究,完全有底氣跟許所長大聲說話。
聽了劉曉玲的話,許光量很想發火。但看在上千萬資金和金屬熔煉爐的份上,腰杆子硬不起來。
錢不錢的另說,關鍵是熔煉爐收回去了是許光量無法想象的。
“小劉,你莫生氣。我馬上安排韓教授帶一組人,這都是我的失誤……”
許光量服軟了,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下班的鈴聲響了,劉曉玲出了辦公室。
柯均代走了過來。
“劉廠長,現在農機廠來了許多新人。我發覺好多人都還不認識劉廠長,是不是開個全廠大會,劉廠長講幾句話?”
是誰說知識分子一根筋的?柯老師這腦筋就轉得很快嘛。
劉曉玲看了一樣柯均代,笑了笑道;“柯老師,等兩個月。年底前開個大會我來說幾句。”
“好的。劉廠長,你又是回去自己弄飯?”柯均代看劉曉玲直接朝廠大門走,就問道。
“嗯。我喜歡自己弄菜。”劉曉玲點點頭道。
“哦。”柯均代還以為劉曉玲是不喜歡食堂的口味。要知道現在食堂這塊也歸自己管,食堂弄得飯菜連劉廠長都不喜歡吃就是自己沒管理好食堂。
劉曉玲的空間裏有許多在周娘娘那裏買的肉食,空間裏自己也種的有菜,加上空間出的大米,味道不知道比食堂弄的巴適到哪裏去了。現在外賣都很少點了。
回到家,劉曉玲自己弄了飯菜吃了。
回到劉家壩,工作地點固定了,同學間又恢複了通信。
給王芳和學習四人組的各寫了封信,劉曉玲又翻閱了一會資料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劉曉玲先去看了李子建的實驗情況。
地下室是從辦公室進去的。在辦公室外敲了半天的門,才有一個李子建的學生來給劉曉玲開了門。
“李老師呢?”
“在下麵。”
劉曉玲下到地下室,李子建和幾個學生看起來都很疲憊的樣子,這讓劉曉玲很擔心。
“李老師,看起來你們都沒有休息好的樣子,這樣可不行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該休息還是得休息。”
“劉廠長,好久沒能搞研究了,再說現在的條件這麽好,我們都不想休息。”
李子建嗬嗬笑道,麵容有些憔悴但精神頭看起來還不錯。
劉曉玲看看他的學生,一女三男,都在三十來歲的樣子。
“現在需要在下麵守著不?”劉曉玲問李子建。
“不用全都在這,我和順成守著就行,你們都上去吧。”李子建要在下麵親自觀察,就留了一個人。
劉曉玲和另外兩個學生上來回到了辦公室。
“沒有在這裏給你們安排床鋪就是不想讓你們在這熬夜。誰知道你們還是這麽拚啊。”劉曉玲搖搖頭,讓兩個學生坐下來。
女學生便去給劉曉玲泡茶。
劉曉玲攔住了她,問道:“姐姐怎麽稱呼?”
“我姓辛,叫辛美玲。哦,這位師兄叫張俊華。”辛美玲又坐下來給劉曉玲做了介紹。
“辛姐姐成家沒有?住哪裏?”
“我已經成了家,有個九歲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在老家豫省。”
“哦,姐夫呢?”
“我被下派前離了,兩個孩子都跟著我。”辛美玲聲音低了下來。
“辛姐姐,等以後房子修好了,你便把家裏人接過來嘛。記得你們來了還沒一個月。你們去財務室先借點錢出來寄回家,發工資的時候扣出來。”
“哦?可以預支工資嗎?”旁邊張俊華問道。
“嗯,就說我說的。”劉曉玲道。
接著,劉曉玲跟辛美玲和張俊華說了一下他們的薪金情況。李子建的薪水最高,其餘幾個學生都一樣,工資都超過了農機廠的管理人員。超出部分由劉曉玲私下發放給他們。
渝都特鋼廠研究所所長許光量聽說是劉曉玲打來的電話就有些心虛。
農機廠那邊送來了一批實驗室設備,還來了個韓教授。要說所裏的人員力量和試驗條件比以往強了不少,更何況劉曉玲還提供了新型的電熔爐。
使用新型的電熔爐,試驗新材料的時間周期縮短,冶煉成本降低,但至今也未能煉出性能上符合要求的新材料。
要知道,劉曉玲提供的兩塊“實物”材料是被分析過很多回了,大致的成分及配比都已經有了一些揣測。
這頭劉曉玲聽了許所長的進展也是無語,便請許所長讓韓教授接電話。
“韓老師,剛才許所長的話您也聽到了,您覺得是哪裏出了問題?”
“劉廠長,我覺得現在的研究模式有問題。許所長那裏我說不上話。”韓武有些鬱悶道。
好幾次他提出建議,但許所他們並不重視,覺得韓教授紙上談兵慣了哪裏有他們的實踐經驗豐富。何況,韓教授實驗經驗比較少,出現過他們看來就是笑話的建議,這下更沒人重視韓教授的建議。
正因為韓教授也知道自己出過錯,跟許所他們強硬的底氣就更弱了。
遠在電話這頭的劉曉玲不知道實情,但麵對這樣的進展也有些惱火。
既然韓教授說他在許所長那裏說不上話,說明自己安排去的人沒得到重視。
“韓教授,我知道了。您請許所長接電話。”
韓武接電話時許光量就在一邊守著,韓武說自己說不上話時,許光量也有些尷尬。
確實韓教授過來研究所後,好像所裏從來沒有接納過人家的意見。以前還不覺得有啥子不妥,今天聽起來咋就那麽刺耳呢。
看著韓教授遞過來的電話,許所長小心地接過來,心裏想著如何跟劉曉玲解釋。
要怎麽解釋?對方是答應一年給研究所提供上千萬資金的金主爸爸,居然說話沒人聽。
“許所長,最好是讓韓教授自己帶一組人進行研究。要不,我們撤回自己研究。”劉曉玲對許所長道。
劉曉玲決定和特鋼廠研究所合作,一是看上了研究所多年研究的底子,即那些煉廢了了的配方,自己不再走冤枉路。其次是當時自己手裏沒有人。
現在有了韓教授,又有了小型的金屬電熔爐,加上能搞到實驗室設備,可以自己開展金屬新材料的研究,完全有底氣跟許所長大聲說話。
聽了劉曉玲的話,許光量很想發火。但看在上千萬資金和金屬熔煉爐的份上,腰杆子硬不起來。
錢不錢的另說,關鍵是熔煉爐收回去了是許光量無法想象的。
“小劉,你莫生氣。我馬上安排韓教授帶一組人,這都是我的失誤……”
許光量服軟了,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下班的鈴聲響了,劉曉玲出了辦公室。
柯均代走了過來。
“劉廠長,現在農機廠來了許多新人。我發覺好多人都還不認識劉廠長,是不是開個全廠大會,劉廠長講幾句話?”
是誰說知識分子一根筋的?柯老師這腦筋就轉得很快嘛。
劉曉玲看了一樣柯均代,笑了笑道;“柯老師,等兩個月。年底前開個大會我來說幾句。”
“好的。劉廠長,你又是回去自己弄飯?”柯均代看劉曉玲直接朝廠大門走,就問道。
“嗯。我喜歡自己弄菜。”劉曉玲點點頭道。
“哦。”柯均代還以為劉曉玲是不喜歡食堂的口味。要知道現在食堂這塊也歸自己管,食堂弄得飯菜連劉廠長都不喜歡吃就是自己沒管理好食堂。
劉曉玲的空間裏有許多在周娘娘那裏買的肉食,空間裏自己也種的有菜,加上空間出的大米,味道不知道比食堂弄的巴適到哪裏去了。現在外賣都很少點了。
回到家,劉曉玲自己弄了飯菜吃了。
回到劉家壩,工作地點固定了,同學間又恢複了通信。
給王芳和學習四人組的各寫了封信,劉曉玲又翻閱了一會資料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劉曉玲先去看了李子建的實驗情況。
地下室是從辦公室進去的。在辦公室外敲了半天的門,才有一個李子建的學生來給劉曉玲開了門。
“李老師呢?”
“在下麵。”
劉曉玲下到地下室,李子建和幾個學生看起來都很疲憊的樣子,這讓劉曉玲很擔心。
“李老師,看起來你們都沒有休息好的樣子,這樣可不行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該休息還是得休息。”
“劉廠長,好久沒能搞研究了,再說現在的條件這麽好,我們都不想休息。”
李子建嗬嗬笑道,麵容有些憔悴但精神頭看起來還不錯。
劉曉玲看看他的學生,一女三男,都在三十來歲的樣子。
“現在需要在下麵守著不?”劉曉玲問李子建。
“不用全都在這,我和順成守著就行,你們都上去吧。”李子建要在下麵親自觀察,就留了一個人。
劉曉玲和另外兩個學生上來回到了辦公室。
“沒有在這裏給你們安排床鋪就是不想讓你們在這熬夜。誰知道你們還是這麽拚啊。”劉曉玲搖搖頭,讓兩個學生坐下來。
女學生便去給劉曉玲泡茶。
劉曉玲攔住了她,問道:“姐姐怎麽稱呼?”
“我姓辛,叫辛美玲。哦,這位師兄叫張俊華。”辛美玲又坐下來給劉曉玲做了介紹。
“辛姐姐成家沒有?住哪裏?”
“我已經成了家,有個九歲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在老家豫省。”
“哦,姐夫呢?”
“我被下派前離了,兩個孩子都跟著我。”辛美玲聲音低了下來。
“辛姐姐,等以後房子修好了,你便把家裏人接過來嘛。記得你們來了還沒一個月。你們去財務室先借點錢出來寄回家,發工資的時候扣出來。”
“哦?可以預支工資嗎?”旁邊張俊華問道。
“嗯,就說我說的。”劉曉玲道。
接著,劉曉玲跟辛美玲和張俊華說了一下他們的薪金情況。李子建的薪水最高,其餘幾個學生都一樣,工資都超過了農機廠的管理人員。超出部分由劉曉玲私下發放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