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女,不年不節的咋個有空回來。你媽沒跟你一路嘜?”冉婆婆拉著劉曉玲的手不放。


    “老媽還在省城,照顧她幺兒。”劉曉玲拿出布料這些來擺好。


    “爺爺,大伯呢?”


    “你大伯守養老院,還沒下班。你大伯媽帶祥娃子的娃兒出去耍去了。”


    大伯媽過世後,大伯一直鰥居。獨子劉義祥結婚後,大伯重新找了位附近農村的李姓婦女。兩人也沒辦手續就這樣住在了一起。


    “婆婆,您二老身體還好吧?”劉曉玲跟兩個老人就聊起來。


    曾經有段時間冉婆婆身體不好,也不能下地了。後來經調養後身體慢慢恢複過來,現在看起來精神還不錯。


    二伯家也沒有啥人,大的三個在外麵開飯館,小的一個太小,還在上學。


    看兩位老的身體還行,應該經得起驚嚇,劉曉玲說了自己辭職回鄉的事。


    劉禮才聽了不說話,摸出旱煙杆默默開始抽煙。或許,他找不出什麽話來安慰孫女,隻得抽煙。


    冉婆婆不依教(土話:放過。)了,一疊聲詢問劉曉玲辭職的原因。


    “婆婆,總之就是辭職了,原因很複雜。”劉曉玲道。


    說話間,大伯媽李娘嬢帶著劉義祥的娃兒回來了,看見劉曉玲就上來打招呼。


    三叔家的這個大女兒是劉家的名片,李娘也有些怕劉曉玲。


    看時間差不多,劉曉玲就要幫忙做飯,李娘趕緊把劉曉玲攔住,自己進了廚房。


    劉義祥的娃兒不認識劉曉玲,才兩歲多,看著這個叫“大姑”的,不敢上前。哪怕嘴裏還含著“大姑”給的水果糖。


    “沒事,熟了就曉得親了。”冉婆婆把重孫子摟在懷裏道。


    “狗兒,這是姑姑,大姑姑。”冉婆婆一遍遍教著重孫子。


    “幺女,信娃的娃兒也有半歲了。”


    嗬嗬,二堂哥的娃兒也半歲了,劉曉玲一瞬間有人是物非的感覺。


    吃過飯,劉曉玲又去了二伯家。


    二伯家就要清靜得多。


    二伯在果園幫忙,二伯媽在小隊醬菜廠上班,現在請假在家幫劉義信帶孩子。


    劉義信和妻子在外麵開飯館,沒有時間帶孩子。把孩子交給二伯媽帶,每月給一筆費用。


    劉曉玲也不能厚此薄彼,給二堂哥家這個小侄兒也送了個小金鎖,又聊了一會就告辭出門。


    回來的路上,劉曉玲發現周圍熱鬧起來,打工的年輕人下班回家了。


    站在院門口,劉曉玲四處張望了下。


    劉仁友這幾年幹得不錯,很少能看見蓋茅草的住房。


    屋後那一片石穀子地,差不多有了十來戶人家,算是現在最為集中的聚居地,不時有孩子們的喧鬧聲傳過來。


    正要進屋,想起隔壁王婆婆,劉曉玲又朝挎包裏放了兩包水果糖去了王婆婆家。


    “哎呀,幺妹啊。”王婆婆看見劉曉玲出現在院門口,一把就抓住了劉曉玲的手臂。


    “快點進來。一個人回來的嘜?”


    “嗯。”


    見是劉曉玲來了,王家兩位大哥過來招呼劉曉玲,又讓屋子裏跑動的兩個小孩安靜些。


    這兩個小孫子也不知道是好久生的,劉曉玲隻知道大的一個跟曉軍差不多大。


    摸出兩包水果糖,又問了下大孫子的情況。說是在廠裏上班,可能還在回家的路上。


    兩個兒媳婦也過來陪著說話,聊了一陣,也知道劉曉玲辭職回鄉了,都不知道該怎麽勸慰劉曉玲。


    就這樣,劉曉玲也感謝他們的關心,看得出來都在真心為自己難過。


    現在王婆婆的兩個兒子和媳婦還有大孫子都在廠裏打工,家裏的經濟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尤其是王婆婆的身子骨和精神頭看起來比以前還好,劉曉玲就覺得以前偷偷弄糧食給這些人都值了。


    回到家裏,劉曉玲安安心心進了空間睡了。


    第二天一早,劉曉玲去公社報道,她現在也是社員。


    王小兵現在是大隊長,見到劉曉玲返回農村,也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劉廠長,就算辭職了也不一定非要回農村撒。”王小兵道。


    “戶口和糧食關係都轉回來了,現在說這些也沒用。”劉曉玲道。


    漆書記的性格還是那樣,手一揮道:“曉玲,就你的那兩下子,回來就回來。怕個球……啊。你說,今後想怎麽辦,做啥子?”


    王小兵瞥了眼漆書記,漆書記哪都好,就這樣有些大大咧咧的。人家劉曉玲又回農村當社員,你以為她真的放得下啊。也不說安慰安慰。說不定心裏是啥滋味呢。


    “那個,劉廠長,小劉。罐頭廠現在是盧彩霞當廠長。隻是你不是知青啊,回罐頭廠有點困難。你說下你的想法,公社考慮下怎麽安排。畢竟,你的能力大家都是知道的。”王小兵對劉曉玲道。


    “現在沒啥想法,等我有想法的時候再來麻煩公社領導。”劉曉玲道。


    “曉玲,曉玲。”正說話間,就聽見劉仁友的聲音傳了進來。


    “十一伯,我在這兒。”劉曉玲站起身來,對外麵道。


    就看見劉仁友幾步躥了進來。


    看見果然是劉曉玲在辦公室裏,劉仁友伸手拉住劉曉玲的衣袖道:“我就聽說你回劉家壩了,去你屋裏沒找到你。”


    說著劉仁友把劉曉玲袖子一扯,道:“跟我回去,萬事有你十一伯,跟他們說那些做啥子?”


    說完跟公社兩位領導招呼都沒有一個,轉身出了門。


    劉曉玲就有些尷尬,對漆書記和王小兵笑笑,跟著出了門。


    “走。”劉仁友在前麵走,也不說話。


    走了十來步,劉仁友道:“曉玲,你犯得上去找他們?”


    “不是,我回來了要去報到得嘛。”劉曉玲趕緊解釋道。


    “哦。”劉仁友聽了怒氣稍減。


    “那兩個就是享福的。”劉仁友道。


    “以前劉仁賢在的時候,還幫著做事。這兩個倒好,撿現成的還做不好。”看得出來劉仁友對現在兩位公社領導不太感冒。


    要說這兩年劉家壩和向陽公社的變化,確實是因為劉仁賢在位的時候在這裏建了經濟園區。


    幾個工廠的進駐,需要招工,順便吸收富裕勞力,大家的收入增加,生活得到改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要說這兩位撿現成,倒是說得過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