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劉仁友為何意見這麽大?


    “意見大?自然是兩個不做事撒。”劉仁友道。


    “你曉得白馬村那邊的打火機廠撒?”劉仁友問劉曉玲。


    “我曉得。”劉曉玲道。


    “白馬村旁邊的燈台村說不安全,不準在那裏存氣。打火機廠就拿了些打火機出來說是給燈台村的社員組裝,打火機廠給人工費。”劉仁友氣哼哼道。


    “我和其他小隊的隊長請這兩位去跟打火機廠的商量一下,是不是也拿點給我們公社的社員賺點人工費。這兩位大人就是不動。”


    劉曉玲聽了,笑笑。


    給燈台村的社員代工費,讓他們同意打火機廠存氣,還是劉曉玲出的主意。


    “上回不是說罐頭廠沒得宿舍,工人都跑到其他廠去了。你還記得我說在小隊或者公社找塊地建兩棟宿舍樓的事吧?”


    劉曉玲怎麽會不記得,還是自己提醒劉仁友不要把罐頭廠的骨幹也放跑了,劉仁友才想起建宿舍樓的事。


    “王小兵和漆大隊說罐頭廠是劉家壩小隊的他們不管。建宿舍樓涉及到跟國土這些部門打交道,他們也不出麵。”


    劉仁友越說越氣,最後懶得再說。


    “總之,曉玲,十一伯在小隊,你就不要去求他們。”劉仁友道。


    “嗯,十一伯,你放心。我不會去找他們。蘇主任說讓我到園區上班,我還沒想好呢。”劉曉玲道。


    “那行。去園區上班也好,順便幫著蘇主任出點主意。我覺得這方麵你比蘇主任都強。”劉仁友道。


    “十一伯,可不能這麽說。”劉曉玲表示要謙虛點。


    “十一伯,現在公社還有人日子過得不好嘜?”


    “嗯。總有些過不好的。”劉仁友道。


    劉曉玲終於明白劉仁友為什麽對漆書記和王小兵的意見大了,屍位素餐就是說的這種人啊。


    算了,自己不過是這兩位手下的一個農民,也拿他們沒辦法,多說無益。


    “十一伯,現在小隊的企業經營得怎麽樣嘛?”劉曉玲問道。


    “除了醬園廠換了包裝參加秋交會有了國外訂單,其他都是拖起在走,包括公社的榨菜廠。”劉仁友也為這罐頭廠和榨菜廠擔心。


    罐頭廠立牌子立得早,大家都認知青牌,現在又是賣方市場,市場銷售量還湊合,而醬菜廠就完全不行了。


    當初給醬菜廠換包裝時劉仁友也提醒罐頭廠和榨菜廠一起換了,盧彩霞和王小兵都不願意。後來報名參加秋交會,兩家也申請了參加卻被刷下來了,說包裝太土。


    “十一伯,你跟其他小隊的說,凡是想賺打火機代工費的找我,我來負責聯係。榨菜廠和罐頭廠的事我就不多話了。”


    “那好嘛,我下午就聯係其他小隊的人。”劉仁友道。說到這裏,他渾然忘了,應該是他幫助劉曉玲解決困難的,現在一切好像又反了過來。


    “曉玲啊,你看你有啥子困難?”劉仁友想起了問道。


    “我啊?我就想時間寬鬆一些,因為我要常回省城。”劉曉玲道。


    劉仁友想,你又沒有個固定的工作,要空閑時間那還不是隨時都有。


    兩人說著話,就回到了劉家壩。


    “十一伯,我去罐頭廠找彩霞,你要一路不?”劉曉玲道。


    “你去嘛,彩霞也不曉得咋個想的,還是太保守。”劉仁友道。


    劉曉玲獨自一人來到知青罐頭廠,知青門衛還認識她。


    “劉廠長,你有空來耍啊。找哪個嘛?”


    “我找盧廠長。在不?”


    “在。盧廠長剛才進去。”


    知青門衛幫著劉曉玲把記登了。


    進了廠房,劉曉玲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曉玲,我這才回來。聽說你辭職了?”盧彩霞給劉曉玲泡了杯茶,兩人就在盧彩霞辦公室聊天。


    “嗯,消息傳得真的快哈。”劉曉玲感歎道。


    盧彩霞嘿嘿笑,道:“要不你還回來當廠長?”


    “不行了。我也不是知青。”


    “唉,其實我也不想當這個廠長了。”盧彩霞道。


    “以前廠裏麵的知青有點文化的,都跑到園區其他廠裏麵上班了,無非就是有電梯房可以優先買。剩下這些都是……唉,一言難盡。”


    劉曉玲這才想起剛才為什麽覺得不對了,罐頭廠的知青們各個看起來歲數都很小那種。估計也就是小學畢業沒多久的居多。


    年紀大了要成家,罐頭廠又解決不了住房,這確實很難留住人。


    “彩霞,現在效益怎麽樣?”


    “效益還一般,不過也沒有以前那般紅火了。”知青罐頭廠在市場上是有知名度,但是同類產品也開始冒出來。基本上的價格都比知青罐頭廠的低,嚴重蠶食了知青罐頭廠的市場份額。


    不過盧彩霞和王成斌他們關係好,平常也幫著帶貨,所以市場銷售情況看起來並沒有萎縮。


    劉曉玲聽了沒吱聲。


    罐頭廠如今是盧彩霞在負責,人家沒請教你,你多話是不對的。


    以盧彩霞看來,工廠效益就是那樣,你不能留住工人但總也有人來(每年分配的知青)還沒到用人荒。等附近工廠都招滿了人,自然這些知青就無處可跑。


    “彩霞,娃兒多大了?”


    “是個女孩,一歲多。外婆在帶。”


    到了中午,盧彩霞留住劉曉玲,一起在食堂吃過飯才放劉曉玲走。


    回到家裏,劉曉玲才發現,一直以為家鄉富裕了,地方經濟也發展了,誰知道居然還有這麽多的問題。


    下午,劉曉玲又轉到了向陽農機廠。


    向陽農機廠倒沒什麽問題,產品銷售情況良好,掙的還是外匯。


    劉曉玲的重點也就是在農機廠技術科的研究室。


    這個研究室一直都是劉曉玲在出資,提供各種資料和實物。研究的成果也是盧俊負責在港島申請專利。


    “張老師,據說新產品在秋交會上的銷售也很不錯哦。”


    “要不是你拿的那些資料出來,我們不知道要多走好多彎路。”張院長非常謙虛,而且他說的也是實情。


    “小劉,那件事情現在進行的怎麽樣了”陳院長問道。


    上一次,陳院長找到劉曉玲把她的研究方向否了,後來就說到搞數控機床。當時說的是普華在港島與國外合資建數控機床廠,在座的專家悄悄去港島,在那邊研究數控技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