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回鄉落戶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上這頓飯,周怡俊提出就不和跟主人家一起吃了,她想拿個飯盒把自己的飯菜打回家去吃。
劉曉玲聽了,就把自己的飯盒找了個出來遞給她。
這妹子肯定是想把菜打回去跟家裏人吃。不是說了嘛,她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邊月冰在一邊看了周怡俊打的飯菜,數量不多,又都是她和邊月冰的剩菜。
“小周,叫你先打你又不幹,現在都是吃剩的了。你看倒多不少的,幹脆都打走嘛。”劉曉玲道。
周怡俊想說啥,但是看了下打了菜後盤子裏剩下的,確實倒多不少,便全都倒進飯盒了。
看著周怡俊離開院子,劉曉玲過去把院門關上,然後對邊月冰道:“老媽,剛才她沒有說謝謝。”
“你拉倒吧!給人留點臉麵。”邊月冰道。
劉曉玲嘿嘿笑了,道:“我是怕你多想啊。”
第二天,劉曉玲去了省計委找蘇東來。
“曉玲啊,又是好久沒有看到你了哦!”蘇東來見到劉曉玲也很高興。
蘇東來知道劉曉玲辭職,但他沒有想到劉曉玲居然把戶口都辦回了農村。
鍾誠、李德海和高誌學都在,看見劉曉玲都來打招呼。
等劉曉玲和幾人寒暄完了,蘇東來把劉曉玲叫到了他辦公室。
“孩子呢?”蘇東來問道。
“在省城,外婆在帶。”劉曉玲小聲道。
“現在你有啥安排沒有?”蘇東來問。
“暫時沒有啥想法,先回劉家壩,看小隊或者公社有安排沒有。”
“嗯,如果小隊或者公社沒有安排,我就要安排你了。”蘇東來道。
現在白林鎮經濟園區交給省工業局在負責,原來省計委那些人又跟著蘇東來負責利安縣這個新經濟園區。
“要得。”劉曉玲道。
隻要有事做,總比耍起好。
“曉玲,現在經濟園區的事情基本上都理順了。這兩年,通過經濟園區的運作,省裏麵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出來。你當初的設想大都實現了。果真是解決了就業,老百姓增收,引進了技術,國家在經濟上也有了發展。”蘇東來感歎道。
“隻是,省裏在經濟園區方麵的運作經驗在向全國推廣時遇到了困難,不少地方說巴蜀是經濟掛帥,不講政治,把資本家引進來了。而且這些說法還反映到了上麵。”蘇東來說完,手指還朝上麵指了一下。
怕劉曉玲擔心盧俊,蘇東來又道:“巴蜀省上下都形成了共識,這樣引進技術好處多多,破壞不了社會製度的穩定。相反,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拓展了大家的思路……”
劉曉玲今天來就是和蘇東來打個招呼的,聽了蘇東來長篇感慨,想來蘇東來現在是知音難覓,有好些話隻能對自己訴說。
“蘇叔叔,代我向關阿姨問好。改天我再上門。”劉曉玲從挎包裏拿出兩瓶酒還有一些幹海參、幹鮑魚和紙包著的淡菜。
劉曉玲還是沒有拿煙出來。
平台裏賣煙,但都印得有“健康”、“某某集團”等字樣,實在拿不出手。
回到家裏,劉曉玲開始準備回劉家壩的東西。
“大女子,全家春節都沒回去,你這次多帶點東西回去哈。”邊月冰在一旁看著劉曉玲收拾。
明知道劉曉玲是能空手變東西出來的,還在一邊這樣說,無非就是提醒劉曉玲這次回去多拿點東西給親戚。
“曉得了,沒看出來你這樣囉嗦。”劉曉玲道。
“是呀,你是單腳利手的走了一點不囉嗦,這娃兒倒是丟給別人在帶……”邊月冰就不理解大女子為毛就不能不出去做事,自己在家帶娃兒不行嗎。
“是,我的老祖宗!我錯了,麻煩您老人家給我帶娃兒了!”劉曉玲急忙求饒道。
回到劉家壩,劉曉玲先去白林鎮辦理戶口落戶。
許多人辭職後並不想把戶口轉回農村,依舊把戶口留在城市,畢竟隻有城鎮戶口才有供應糧。
隻是劉曉玲並不在意這點好處。
進了鎮政府就有人跟劉曉玲打招呼。劉曉玲點頭應了,也沒想起打招呼的這人是誰。
進了派出所,劉曉玲拿出自己的糧食關係準備辦理落戶,派出所辦理戶籍的女公安疑惑地看向劉曉玲。
辭職就辭職吧,把自己糧食關係主動轉回農村的還沒見過。
不能理解就算了,女公安一會兒就幫劉曉玲辦完了手續。
嘚!周周轉轉一圈,劉曉玲現在又是農村戶口了。
“小劉,劉曉玲。”劉曉玲剛走到政府門口,有聽見有人叫自己。
轉過頭一看,這個人認識,原來蘇東來的秘書,王秘書。
“王秘書您好!”劉曉玲過去招呼道。
“我就說是你,隻是看你感覺胖了一點,試著喊了一聲。”王秘書道。
“王秘書,我記得你去縣裏工作了,今天怎麽在鎮上?”劉曉玲道。
“我是在縣裏上班,今天過來出差。馬上就走。”王秘書道。
“這次來是考察你們公社原來的書記,後來調到鎮上當副鎮長的劉書記。”王秘書現在縣組織部工作。
劉仁賢?劉書記?
“嗯,你看嘛。他在向陽公社和鎮上都做出很大成績,這次是要調到縣裏工作了。”
兩人聊了一會,聽說劉曉玲辭職回鄉,現在是農村社員。王秘書又勉勵了劉曉玲一番,說什麽農村也是大有作為,曉玲你以前就幹出過這麽多的大事等等。
劉曉玲一路慢慢悠悠、搖搖擺擺走回家裏。
院子裏就能看見鎮上六棟電梯房,鶴立雞群,真成了地標性建築。
收拾了家裏的清潔衛生,劉曉玲就進了空間。
睡到下午三點過,劉曉玲準備了好拿的幹海參、淡菜、幹鮑魚等海貨,又拿了些布料,背上黃挎包,出門去老宅。
路上看見鄉親們下地,多是年紀稍長的,看見劉曉玲都來打招呼。
“咋個沒有年青人?都去上班了?”劉曉玲問賀嬢嬢。
“是呀,都是上班去了,就剩下些我們這把年紀的了。”賀嬢嬢道。
她也不想下地幹活,但是地裏總要人幹活不是。於是她和其他年歲差不多的就留在土地上了。
不過劉仁友調整了工分分配,下地的收入總是比上班的高一些。
一路走,不一會就到了老宅。
爺爺婆婆在屋,大伯和大伯媽都不在。
見到大孫女回來,劉禮才和冉婆婆都很意外。
劉曉玲聽了,就把自己的飯盒找了個出來遞給她。
這妹子肯定是想把菜打回去跟家裏人吃。不是說了嘛,她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邊月冰在一邊看了周怡俊打的飯菜,數量不多,又都是她和邊月冰的剩菜。
“小周,叫你先打你又不幹,現在都是吃剩的了。你看倒多不少的,幹脆都打走嘛。”劉曉玲道。
周怡俊想說啥,但是看了下打了菜後盤子裏剩下的,確實倒多不少,便全都倒進飯盒了。
看著周怡俊離開院子,劉曉玲過去把院門關上,然後對邊月冰道:“老媽,剛才她沒有說謝謝。”
“你拉倒吧!給人留點臉麵。”邊月冰道。
劉曉玲嘿嘿笑了,道:“我是怕你多想啊。”
第二天,劉曉玲去了省計委找蘇東來。
“曉玲啊,又是好久沒有看到你了哦!”蘇東來見到劉曉玲也很高興。
蘇東來知道劉曉玲辭職,但他沒有想到劉曉玲居然把戶口都辦回了農村。
鍾誠、李德海和高誌學都在,看見劉曉玲都來打招呼。
等劉曉玲和幾人寒暄完了,蘇東來把劉曉玲叫到了他辦公室。
“孩子呢?”蘇東來問道。
“在省城,外婆在帶。”劉曉玲小聲道。
“現在你有啥安排沒有?”蘇東來問。
“暫時沒有啥想法,先回劉家壩,看小隊或者公社有安排沒有。”
“嗯,如果小隊或者公社沒有安排,我就要安排你了。”蘇東來道。
現在白林鎮經濟園區交給省工業局在負責,原來省計委那些人又跟著蘇東來負責利安縣這個新經濟園區。
“要得。”劉曉玲道。
隻要有事做,總比耍起好。
“曉玲,現在經濟園區的事情基本上都理順了。這兩年,通過經濟園區的運作,省裏麵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出來。你當初的設想大都實現了。果真是解決了就業,老百姓增收,引進了技術,國家在經濟上也有了發展。”蘇東來感歎道。
“隻是,省裏在經濟園區方麵的運作經驗在向全國推廣時遇到了困難,不少地方說巴蜀是經濟掛帥,不講政治,把資本家引進來了。而且這些說法還反映到了上麵。”蘇東來說完,手指還朝上麵指了一下。
怕劉曉玲擔心盧俊,蘇東來又道:“巴蜀省上下都形成了共識,這樣引進技術好處多多,破壞不了社會製度的穩定。相反,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拓展了大家的思路……”
劉曉玲今天來就是和蘇東來打個招呼的,聽了蘇東來長篇感慨,想來蘇東來現在是知音難覓,有好些話隻能對自己訴說。
“蘇叔叔,代我向關阿姨問好。改天我再上門。”劉曉玲從挎包裏拿出兩瓶酒還有一些幹海參、幹鮑魚和紙包著的淡菜。
劉曉玲還是沒有拿煙出來。
平台裏賣煙,但都印得有“健康”、“某某集團”等字樣,實在拿不出手。
回到家裏,劉曉玲開始準備回劉家壩的東西。
“大女子,全家春節都沒回去,你這次多帶點東西回去哈。”邊月冰在一旁看著劉曉玲收拾。
明知道劉曉玲是能空手變東西出來的,還在一邊這樣說,無非就是提醒劉曉玲這次回去多拿點東西給親戚。
“曉得了,沒看出來你這樣囉嗦。”劉曉玲道。
“是呀,你是單腳利手的走了一點不囉嗦,這娃兒倒是丟給別人在帶……”邊月冰就不理解大女子為毛就不能不出去做事,自己在家帶娃兒不行嗎。
“是,我的老祖宗!我錯了,麻煩您老人家給我帶娃兒了!”劉曉玲急忙求饒道。
回到劉家壩,劉曉玲先去白林鎮辦理戶口落戶。
許多人辭職後並不想把戶口轉回農村,依舊把戶口留在城市,畢竟隻有城鎮戶口才有供應糧。
隻是劉曉玲並不在意這點好處。
進了鎮政府就有人跟劉曉玲打招呼。劉曉玲點頭應了,也沒想起打招呼的這人是誰。
進了派出所,劉曉玲拿出自己的糧食關係準備辦理落戶,派出所辦理戶籍的女公安疑惑地看向劉曉玲。
辭職就辭職吧,把自己糧食關係主動轉回農村的還沒見過。
不能理解就算了,女公安一會兒就幫劉曉玲辦完了手續。
嘚!周周轉轉一圈,劉曉玲現在又是農村戶口了。
“小劉,劉曉玲。”劉曉玲剛走到政府門口,有聽見有人叫自己。
轉過頭一看,這個人認識,原來蘇東來的秘書,王秘書。
“王秘書您好!”劉曉玲過去招呼道。
“我就說是你,隻是看你感覺胖了一點,試著喊了一聲。”王秘書道。
“王秘書,我記得你去縣裏工作了,今天怎麽在鎮上?”劉曉玲道。
“我是在縣裏上班,今天過來出差。馬上就走。”王秘書道。
“這次來是考察你們公社原來的書記,後來調到鎮上當副鎮長的劉書記。”王秘書現在縣組織部工作。
劉仁賢?劉書記?
“嗯,你看嘛。他在向陽公社和鎮上都做出很大成績,這次是要調到縣裏工作了。”
兩人聊了一會,聽說劉曉玲辭職回鄉,現在是農村社員。王秘書又勉勵了劉曉玲一番,說什麽農村也是大有作為,曉玲你以前就幹出過這麽多的大事等等。
劉曉玲一路慢慢悠悠、搖搖擺擺走回家裏。
院子裏就能看見鎮上六棟電梯房,鶴立雞群,真成了地標性建築。
收拾了家裏的清潔衛生,劉曉玲就進了空間。
睡到下午三點過,劉曉玲準備了好拿的幹海參、淡菜、幹鮑魚等海貨,又拿了些布料,背上黃挎包,出門去老宅。
路上看見鄉親們下地,多是年紀稍長的,看見劉曉玲都來打招呼。
“咋個沒有年青人?都去上班了?”劉曉玲問賀嬢嬢。
“是呀,都是上班去了,就剩下些我們這把年紀的了。”賀嬢嬢道。
她也不想下地幹活,但是地裏總要人幹活不是。於是她和其他年歲差不多的就留在土地上了。
不過劉仁友調整了工分分配,下地的收入總是比上班的高一些。
一路走,不一會就到了老宅。
爺爺婆婆在屋,大伯和大伯媽都不在。
見到大孫女回來,劉禮才和冉婆婆都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