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岔路口,幾個人都不知道怎麽上山。


    問了一個工人,才知道地處岔路口的這間大廠房叫104廠房,朝廠辦大樓走,沿途是103,102和放樣車間等。這是造船流程的安排。其他配套的機加車間,機電、木工和動力車間等則散布在山穀內各處地方。


    上山的台階約4米多到5米之寬,有數百步。


    沿途綠樹成蔭,台階兩側都是新栽種的香樟樹,空氣中彌漫著香樟樹特有的香味。


    到了台階的盡頭是一處鐵門,鐵門旁有一間小屋,裏麵有保衛科的人值守。


    三人出示了郝敏給的臨時工作證出門。又上了幾十步的台階,眼前地勢就不再是上坡,而是被平整過的平地。


    左側是一處山坡,順著地勢已有數棟建好的樓房,還有新開挖的地基,建到半截的樓房、堆得到處都是的建築材料……許多的工人在工作,數台水泥攪拌機轟隆隆響著。


    右側則是一間足有四十來米寬、七八十米長的大平房,頂上有天窗口,兩側牆上連排的窗洞空著。


    瞧著窗洞都有3、4米高,也就是現在不流行落地窗,否則除了牆柱,恐怕一麵牆都是玻璃的了。


    大平房右側七八十米遠處同樣也在建樓。


    好像個個都在忙,就自己幾個無所事事。


    三人不再欣賞,埋頭直走。


    一路也不用打聽郵局在哪裏,現在隻有一條敷設好的水泥路。順著路一直走,先是看到了糧店、然後是商店,商店的對麵就是郵局。


    這裏是一片平壩,或許這裏就是將來生活區的中心。


    來到郵局,邱紅梅要打電話,提供了號碼後就一直等轉接。


    周化英等得不耐煩,二十多分鍾了,邱紅梅的電話一直在轉接中。


    “我還是寫信吧。”


    周化英等不及了,找售貨員買了幾張紙和一疊信封,在一邊找個桌子開始寫信。


    將近半個小時後,郵局的人出來了,喊大廳中的邱紅梅去接電話。


    對的,是讓她去接電話而不是打電話。


    那時候都是電話接線員插孔連接。具體過程描述起來很麻煩,可以打個比方。譬如:你要連通幾個燈泡,每個燈泡代表一個郵局。你現在所在的這個郵局是第一個燈泡,編號1;縣郵局是第二個,編號2,市郵局是3,省郵局是4,外省郵局是5,外省市郵局是6,外省縣郵局是7……


    數個接線員接力,得從1連接到2,2連到3……如此一段一段地連接所好所有線路。因為要求通電話的不止你一個人,而插孔是有限的。上麵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得排隊。直到那邊接電話的人拿起電話問:“你找誰?”才能算接通了,這時郵局的人才叫你去通話。


    周化英也把信都寫好了,填寫信封時去問郵局本地地址。


    郵局的工作人員卻讓她填寫一個4位數的號碼。


    “廣明廠職工投遞信件,隻能填寫這個郵箱號碼。”


    “寫這個號碼能收到信嗎?”周化英問。


    工作人員點頭。


    這兩年解釋了太多回,都不想再說這些話了。


    等電話接通花費了將近半小時,通話隻有幾分鍾。


    等邱紅梅通話出來,三個人準備去前麵再看看後回宿舍。


    出郵局朝前走有個煤球廠,也賣散煤和黃泥。


    朝前走不遠右邊就是學校。學校左麵隔著公路是托兒所。


    再朝前走,左邊是職工醫院,右邊隔著公路是廠招待所,還有個公交客車站。


    再走就是下坡路。


    下坡後走了數百米,左手就看到了廣明廠的廠大門,廠辦大樓就矗立在大門口後邊不遠。


    這是繞了一圈?


    三個人直接就走廠大門準備回江邊宿舍。


    也是巧,剛經過廠辦大樓就遇到了劉副主任出來。


    “小劉。”劉副主任喊。


    “劉主任。”劉曉玲立馬規規矩矩站住,又把周化英和邱紅梅介紹了。


    劉副主任看了三人,微笑著道:“小劉啊,明天領導就商量你們幾個定崗的事。定了崗位想耍都耍不成了。”


    劉曉玲三個人就陪著劉副主任一道走。


    “劉主任,紅梅今天到的,要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所以趁著還沒安排工作,剛才去郵局了一趟。”


    劉曉玲邊走邊跟劉副主任說道。


    “沒有怪你們,還沒給你們安排工作嘛。”劉副主任聽得出來劉曉玲有解釋的意思。


    笑了笑,劉副主任道:“現在還在搞基建,你們學的專業還沒到拿出手的時候,所以工作崗位可能會有些讓你們出乎預料。不過都是暫時的,隨著廠裏麵的工作進展都會不斷調整。”


    “我們肯定服從廠裏麵的安排。”劉曉玲道。


    聽了這話,劉副主任都不由得哈哈笑了起來。


    “有這個態度就好。”


    周化英跟邱紅梅在一邊看著劉曉玲的言行。沒想到啊,劉曉玲居然是如此油滑的一個人。


    到了103廠房,劉副主任有事去了另外一條岔道,剩下三人繼續朝江邊宿舍走。


    “怎麽沒看到菜市場呢?”邱紅梅問。


    周化英也想不明白。


    “你以為是魔都跟渝都的菜市場呢,有桌子和雨棚。”劉曉玲道。


    “我猜哈,菜市場多半是臨時的。農戶把菜朝公路兩邊一放就好了。大家都在吃食堂買菜的人少,下午就沒人擺攤了。所以我們沒看到。”


    “咦,曉玲你說得好有道理哎。”周化英讚同道。


    “有也沒用。我們連灶都沒有。”劉曉玲接著道。


    也是哈。沒得鍋,劉曉玲還能回去拿一個。這沒有灶,那就沒辦法,除非把以前擺夜攤的煤球爐拿來。


    擺夜攤時用的灶現在就在劉曉玲空間裏放著呢。


    是不是自己開夥還是等等看吧。


    反正隔家近,想開夥了,找個星期天回家就拿得出來了。


    回到宿舍,三個人又回到了無所事事的狀態。


    “哎呀。忘了件事。”劉曉玲站起來有些懊惱道。


    “啥事?”周化英問道,邱紅梅也抬起頭看向她。


    “昨天晚上那事。”劉曉玲看了眼周化英。


    “剛才過廠辦大樓的時候該去把事辦了。結果遇到劉主任……”劉曉玲道。


    “啥事?”邱紅梅沒聽懂,小聲問周化英。這一問,周化英就鬧了個大紅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