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劉曉玲當了庫管員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邱紅梅聽周化英說明白了,就是附近沒有廁所,也是有些鬧心。
“怎麽辦呢?我看附近這幾間屋都是住家,總不能跑人家裏去方便吧。”邱紅梅問劉曉玲道。
現在三人中就劉曉玲主意多。
劉曉玲隨手指了指扔在地上的鐵鍬,道:“晚上帶著它不就行了!”
周化英突然哈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她想到了那麽個場景:黑燈瞎火,有一個人提著鐵鍬來到一個觀賞江景的好去處。然後摸黑挖個坑,蹲下,看長江中夜航的客船跟天上的星空……
白天多挖幾個坑備用也是可以的。
第二天上午,廠辦三樓會議室,領導們對三十來個大學生的工作崗位進行了研究。
“這三十來個大學生主要來自船舶製造的各個專業,崗位等會研究。這次還有一些船校中專生,我的建議是全部下到車間實習,暫時不定身份,看一年後的表現再說。“
廣明廠的秦書記和到會的都是點頭,表示沒有問題。
況廠長繼續道:”這批大學生的專業都是我們需要的,但是這幾年學校是什麽情況我們也都知道。名不符實啊!
早幾年的我們沒得到,前兩年的我們也沒要。現在看,不要就沒有了。這一屆的大學畢業生總是經過高考,基礎知識比現在這些學生強吧。
所以,我以為,這些大學畢業生不能安排去砸石子,挑灰桶。對了,庫房那裏可以安排幾個。現在有幾個庫管員洋碼字都認不全,入庫、出庫搞得一塌糊塗。”
其他幾位領導意見都差不多。
接下來,人事勞資科的科長拿出名單,開始研究具體的人員分配。
劉曉玲這批同學全靠矮子裏麵拔將軍,最終分配的崗位還真沒有太累的。
邱紅梅分到了技術科,負責技術檔案室的檔案保管。這個工作現在輕鬆,就不知道基建搞完後忙不忙。
周化英出人意料,分到廠子弟校當數學老師。
劉曉玲則是去了庫房。正逢大基建的時候,進出庫物品的數量之大超出人們的想象。
原先的庫管員還在,劉曉玲他們幾個大學畢業生去了,主要是核實出入庫的情況,發現有記載錯誤、賬物不符的加以糾正。
他們去了庫房後,原來的庫管員更加不負責任,認為錯了有大學生把關。
就這樣,因為數量大,錯漏多,劉曉玲經常得加班。
一加班就意味著食堂的飯點一過,就沒有地方吃飯。
吃飯的問題對劉曉玲來說不是問題,但她不由得想起郝敏來。
要說學校檔案裏麵,自己的評價無論如何不能比別人差,為毛自己就到了庫房了?
這話依舊還是隻能問自己,不能對人說,把劉曉玲鬱悶慘了。
就在這時,包建工廠的北方幾個船廠的師傅們拖家帶口的到了。
這還是第一批。但住宿緊張的問題一下子擺在了眼前。
前段時間劉曉玲他們看到的剛建好的家屬區樓房直接分給了這些師傅們,還不夠。
一些剛建好的車間配套廠房也安排了人住,剛剛才把人安置好。
天氣越來越熱,402室的三個人晚上繼續提著鐵鍬看風景,周化英看著星星睡涼板的願望很快也能實現了。
抽了個星期天,劉曉玲回了渝都。
傳統的兒女美德就是對父母報喜不報憂,劉曉玲自然也是這麽做的。
回到家裏後找了個時間,劉曉玲去街上郵局給蘇麗麗家打了電話。
電話是關淩淩接的,說是蘇東來送蘇麗麗去了京城,麗麗在一家建築設計院上班。本來蘇東來應該回家了,但是因為經濟園區的事,正在京城匯報工作。
劉曉玲說了自己的情況,留下了通信地址。
又打了電話給盧彩霞,想把自己的通信地址留下。結果盧彩霞告訴她,她這裏已經有了劉許妹、劉英的聯係電話,暫時還沒有吳紅英的。
看來大家都想到一塊了。
自己這裏打電話不方便,劉曉玲請盧彩霞幫自己聯係劉許妹和劉英,告訴她們自己的通信地址,自己這邊的電話號碼暫時沒有。
盧彩霞也很想知道劉曉玲現在的情況,就問劉曉玲為什麽沒有電話。
實際情況是庫房隻有內線電話。周遭有一部外線電話是其他部門的,而且還比較遠。
兩人還要繼續聊,郵局的大姐走進來,催促劉曉玲快點結束,外麵還有人等著打電話。
結束了通話劉曉玲就回了家,和一家人聊到晚上。看時間不早了,劉曉玲告別媽老漢自己開車回了廣明廠,在快到正門的岔路口拐角處把車收了,順便把涼板提了出來。
現在門崗全部換成保衛科的人,部隊隻在營房裏訓練待命。
看見一個小姑娘扛著大大的涼板走過來,門崗處保衛科的幾個退伍軍人都驚呆了。
“小劉同誌。”剛才看過了劉曉玲的工作證,所以門衛也知道了她姓劉。
“基建科有個推車在那邊,要不要借你用一下,記得明早上過來還就行了。”
劉曉玲也覺得大晚上舉一塊大涼板有點驚世駭俗,笑著道了謝,把涼板綁在了推車上。
推到104廠房了,眼看著自己住的平房就在前麵不遠處,劉曉玲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空間裏的煤球爐也放在了推車上。
回來的時候劉仁貴問她為什麽這麽晚不走,都錯過了客船和客車。
夜航有,但一般夜航的都是長途,廣明廠這種小碼頭不會停靠。
劉曉玲說單位有人來渝都辦事,晚上才回廠。
現在周化英問起來就說是老漢在宏光廠找了個車送自己回來。
反正這忽悠技能一直沒丟。
推車推到平房下邊的公路邊停下,去寢室還有一點坡要爬。這難不住劉曉玲。
舉著涼板就上去了,回頭又把煤球爐也提了上去。
敲開門,邱紅梅幫著抬涼板立在牆邊,然後又把煤球爐也放好。
邱紅梅發現煤球爐的爐膛裏麵居然還有些醬油、味精等做菜的佐料。
邱紅梅一邊把佐料收拾出來一邊看放在哪裏合適。
“曉玲,這就是涼板?”周化英看著呲牙裂縫的竹涼板有些失望。
“嗯,你不要瞧不起這些縫,就是有這些縫,睡起才涼快。”劉曉玲正色道。
她的東西就沒有能說不好的。
周化英默默點頭,是這個意思。通風嘛才涼快。
邱紅梅在一邊看著周化英就有些無語,也不知道這智商怎麽考上大學的。還當老師呢,別把人家孩子教傻了!
“怎麽辦呢?我看附近這幾間屋都是住家,總不能跑人家裏去方便吧。”邱紅梅問劉曉玲道。
現在三人中就劉曉玲主意多。
劉曉玲隨手指了指扔在地上的鐵鍬,道:“晚上帶著它不就行了!”
周化英突然哈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她想到了那麽個場景:黑燈瞎火,有一個人提著鐵鍬來到一個觀賞江景的好去處。然後摸黑挖個坑,蹲下,看長江中夜航的客船跟天上的星空……
白天多挖幾個坑備用也是可以的。
第二天上午,廠辦三樓會議室,領導們對三十來個大學生的工作崗位進行了研究。
“這三十來個大學生主要來自船舶製造的各個專業,崗位等會研究。這次還有一些船校中專生,我的建議是全部下到車間實習,暫時不定身份,看一年後的表現再說。“
廣明廠的秦書記和到會的都是點頭,表示沒有問題。
況廠長繼續道:”這批大學生的專業都是我們需要的,但是這幾年學校是什麽情況我們也都知道。名不符實啊!
早幾年的我們沒得到,前兩年的我們也沒要。現在看,不要就沒有了。這一屆的大學畢業生總是經過高考,基礎知識比現在這些學生強吧。
所以,我以為,這些大學畢業生不能安排去砸石子,挑灰桶。對了,庫房那裏可以安排幾個。現在有幾個庫管員洋碼字都認不全,入庫、出庫搞得一塌糊塗。”
其他幾位領導意見都差不多。
接下來,人事勞資科的科長拿出名單,開始研究具體的人員分配。
劉曉玲這批同學全靠矮子裏麵拔將軍,最終分配的崗位還真沒有太累的。
邱紅梅分到了技術科,負責技術檔案室的檔案保管。這個工作現在輕鬆,就不知道基建搞完後忙不忙。
周化英出人意料,分到廠子弟校當數學老師。
劉曉玲則是去了庫房。正逢大基建的時候,進出庫物品的數量之大超出人們的想象。
原先的庫管員還在,劉曉玲他們幾個大學畢業生去了,主要是核實出入庫的情況,發現有記載錯誤、賬物不符的加以糾正。
他們去了庫房後,原來的庫管員更加不負責任,認為錯了有大學生把關。
就這樣,因為數量大,錯漏多,劉曉玲經常得加班。
一加班就意味著食堂的飯點一過,就沒有地方吃飯。
吃飯的問題對劉曉玲來說不是問題,但她不由得想起郝敏來。
要說學校檔案裏麵,自己的評價無論如何不能比別人差,為毛自己就到了庫房了?
這話依舊還是隻能問自己,不能對人說,把劉曉玲鬱悶慘了。
就在這時,包建工廠的北方幾個船廠的師傅們拖家帶口的到了。
這還是第一批。但住宿緊張的問題一下子擺在了眼前。
前段時間劉曉玲他們看到的剛建好的家屬區樓房直接分給了這些師傅們,還不夠。
一些剛建好的車間配套廠房也安排了人住,剛剛才把人安置好。
天氣越來越熱,402室的三個人晚上繼續提著鐵鍬看風景,周化英看著星星睡涼板的願望很快也能實現了。
抽了個星期天,劉曉玲回了渝都。
傳統的兒女美德就是對父母報喜不報憂,劉曉玲自然也是這麽做的。
回到家裏後找了個時間,劉曉玲去街上郵局給蘇麗麗家打了電話。
電話是關淩淩接的,說是蘇東來送蘇麗麗去了京城,麗麗在一家建築設計院上班。本來蘇東來應該回家了,但是因為經濟園區的事,正在京城匯報工作。
劉曉玲說了自己的情況,留下了通信地址。
又打了電話給盧彩霞,想把自己的通信地址留下。結果盧彩霞告訴她,她這裏已經有了劉許妹、劉英的聯係電話,暫時還沒有吳紅英的。
看來大家都想到一塊了。
自己這裏打電話不方便,劉曉玲請盧彩霞幫自己聯係劉許妹和劉英,告訴她們自己的通信地址,自己這邊的電話號碼暫時沒有。
盧彩霞也很想知道劉曉玲現在的情況,就問劉曉玲為什麽沒有電話。
實際情況是庫房隻有內線電話。周遭有一部外線電話是其他部門的,而且還比較遠。
兩人還要繼續聊,郵局的大姐走進來,催促劉曉玲快點結束,外麵還有人等著打電話。
結束了通話劉曉玲就回了家,和一家人聊到晚上。看時間不早了,劉曉玲告別媽老漢自己開車回了廣明廠,在快到正門的岔路口拐角處把車收了,順便把涼板提了出來。
現在門崗全部換成保衛科的人,部隊隻在營房裏訓練待命。
看見一個小姑娘扛著大大的涼板走過來,門崗處保衛科的幾個退伍軍人都驚呆了。
“小劉同誌。”剛才看過了劉曉玲的工作證,所以門衛也知道了她姓劉。
“基建科有個推車在那邊,要不要借你用一下,記得明早上過來還就行了。”
劉曉玲也覺得大晚上舉一塊大涼板有點驚世駭俗,笑著道了謝,把涼板綁在了推車上。
推到104廠房了,眼看著自己住的平房就在前麵不遠處,劉曉玲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空間裏的煤球爐也放在了推車上。
回來的時候劉仁貴問她為什麽這麽晚不走,都錯過了客船和客車。
夜航有,但一般夜航的都是長途,廣明廠這種小碼頭不會停靠。
劉曉玲說單位有人來渝都辦事,晚上才回廠。
現在周化英問起來就說是老漢在宏光廠找了個車送自己回來。
反正這忽悠技能一直沒丟。
推車推到平房下邊的公路邊停下,去寢室還有一點坡要爬。這難不住劉曉玲。
舉著涼板就上去了,回頭又把煤球爐也提了上去。
敲開門,邱紅梅幫著抬涼板立在牆邊,然後又把煤球爐也放好。
邱紅梅發現煤球爐的爐膛裏麵居然還有些醬油、味精等做菜的佐料。
邱紅梅一邊把佐料收拾出來一邊看放在哪裏合適。
“曉玲,這就是涼板?”周化英看著呲牙裂縫的竹涼板有些失望。
“嗯,你不要瞧不起這些縫,就是有這些縫,睡起才涼快。”劉曉玲正色道。
她的東西就沒有能說不好的。
周化英默默點頭,是這個意思。通風嘛才涼快。
邱紅梅在一邊看著周化英就有些無語,也不知道這智商怎麽考上大學的。還當老師呢,別把人家孩子教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