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白馬村褚書記來學經驗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依照蘇東來對一汽的了解,汽車製造的周邊必須要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要有鋼廠、電廠還有儀器儀表、機械加工、鋼結構加工等企業為其配套。這不是蘇東來總結的,而是他還在省裏工作時聽人說的。據說講這話的人也是轉述的援建專家的話。
“蘇叔叔,農用三輪車不是汽車,不需要考慮太大的載荷以及長途的可靠性。它需要的小型發動機這些普華公司能夠生產,其他零部件都盡量交由農機廠來生產。
劉曉玲開始講述她的想法。
“在白林鎮選擇一塊地,縣裏或者省裏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這塊區域,或者叫它經濟園區……”
劉曉玲滔滔不絕地又講到了吃中午飯的時間。蘇東來聽得很認真,期間還專門把王秘書叫了進來一起記筆記。
“曉玲,你休息一下。小王,去食堂打點飯過來。”
蘇東來親自給劉曉玲的茶杯續上水,然後歉意地道:“吃了飯再換杯茶水。”
吃過飯,就在蘇東來的辦公室,劉曉玲繼續講述經濟園區的設置、管理、稅收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劉曉玲參考了後世經濟園區的概念後再來敘述的。這些內容盡管因為劉曉玲沒有參與過而有些浮於表麵,但對現在的蘇東來以及王秘書而言,對他們思想理念的衝擊是巨大的。
“經濟建設還能這麽搞?”這是蘇東來第一時間的反應。
“曉玲,你要跟盧俊說明白,這個企業的管理權隻能交給我們。”蘇東來覺得有些話要先說明白。
“蘇叔叔,盧俊知道國內的政策,這點您放心。就算普華出資90%,他也不會要求控股的。甚至普華隻是掛個名,不會參與合資企業的經營決策。對了,蘇叔叔,這點您也可以寫在報告當中。”
這年代還存在公私合營的公司,普華特殊一點在於作為股東不在國內。
劉曉玲這時候來說這件事,也是希望蘇東來在提交“經濟園區”的報告書時,一並把建立向陽公社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的報告交上去。如果“經濟園區”能通過,那麽向陽公社作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被通過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曉玲啊,聽了你說的這些,我才發覺我們的眼光和方式都有些過時了。”蘇東來把劉曉玲送出辦公室時道。
“也不是這回事,隻是要遇到普華這樣的愛國公司才有這樣的機會。”劉曉玲道。
確實也是,從劉曉玲說的來看,普華公司出資出技術隻掛個虛名分點紅走,連管理都不參與,確實在這世界上是找不到第二家了。
送走了劉曉玲,蘇東來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對照著談話筆記,回憶劉曉玲關於經濟園區管委會的敘述。良久,重新起了個頭開始撰寫給省裏的報告。
劉曉玲回到了罐頭廠,覺得這次的報告應該要有回應。畢竟對於這時候的全國而言,急需要能生產機動車的工廠。
隻是,農用三輪車廠會以何種方式成立,自己能參與到何種程度也不知道,現在多做點準備是應該的。
“彩霞,褚書記她們呢?”劉曉玲在辦公室看見盧彩霞,問她道。
“哦,褚書記他們說要在劉家壩到處走一走,還要去其他小隊看一看。我讓劉隊長安排了個社員陪他們去逛去了。”
劉曉玲急忙給董隊長打電話。
董隊長聽到是劉曉玲打的電話,在電話裏麵笑嗬嗬地感謝了劉曉玲。陳斌這兩次放假回去,劉曉玲都請他給董隊長私下帶去了禮物的。當然,白酒是必須有的。
當聽說還想找個對蘑菇養殖有經驗的老師,董隊長拍胸口答應了。道:“你讓褚書記直接到學校來找我。這件事你就放心。”
劉曉玲響起董隊長還有個兒子在魔都上大學,也不知道回家沒有,順口又問了一句。
“曉玲你還記得啊。那小子元旦就回來了,春節後還想去學校,被我攔下來了。唉,好好的孩子都變野了。”
董隊長歎口氣。
劉曉玲勸了兩句就掛了電話。
褚書記在劉家壩帶了三天。頭兩天都在下麵亂轉,榨菜廠、醬菜廠、鴨棚子、養豬場和養雞場都看了,還去看了做鹽蛋、包皮蛋的地方。
第三天上午,褚書記不下去走了,帶著村裏的兩個幹部來到了劉曉玲辦公室。
劉曉玲知道褚書記的想法,讓盧彩霞請劉仁友過來,然後請他們三人去了會議室。
“褚書記,看了兩天有啥感覺沒得?”劉曉玲問褚書記。
褚書記這兩天到處看了,無時無刻不在感慨。
“我們也能這樣搞嘛。”成了他最愛說的一句話。
“劉廠長,這幾天看下來收獲不小,主要是這裏。”說著,褚書記拿手指了指自己的頭道。
“以前思想僵化,嗯僵化,這還是劉隊長說的。”
正說著,劉仁友進了會議室。
他笑著跟褚書記道:“老褚,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曉玲說的我,我撿到了這句話。”
等他坐下,劉曉玲對褚書記道;“褚書記,農學院的老師我幫你聯係了,你打這個電話找學校工宣隊的董隊長,他會幫你的。”說完,劉曉玲把寫有董隊長聯係方式的紙遞給了褚書記。
“劉隊長,你們有劉廠長這樣的大學生真是福氣,我們就遇不到。”
“其實你還是遇到了。”劉仁友笑道。
“是哈。”褚書記看一眼劉曉玲,跟劉仁友都笑了起來。
“劉廠長……”
劉曉玲攔住了褚書記道:“褚書記,我媽就是從白馬村出來的,你咋個叫我劉廠長?跟劉隊長一樣叫小劉、曉玲都可以。”
“好嘛,我托個大就叫曉玲了。”褚書記也覺得這樣喊起來親熱一些。
“曉玲啊,這次我們回去就把養豬場和養雞場辦起來。到時候能不能請楊教授去我們村幫幾天忙?”
劉曉玲扭頭看向劉仁友,楊教授是小隊的人。
劉仁友愣了一下就反應過來,笑著道:“沒得問題,隻要管楊教授的飯就行。”
褚書記看劉仁友也支持,看了身邊兩個村委,兩個村委也都點頭。看樣子,他們決定在白馬村建養豬場和養雞場已經形成了共識。
“蘇叔叔,農用三輪車不是汽車,不需要考慮太大的載荷以及長途的可靠性。它需要的小型發動機這些普華公司能夠生產,其他零部件都盡量交由農機廠來生產。
劉曉玲開始講述她的想法。
“在白林鎮選擇一塊地,縣裏或者省裏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這塊區域,或者叫它經濟園區……”
劉曉玲滔滔不絕地又講到了吃中午飯的時間。蘇東來聽得很認真,期間還專門把王秘書叫了進來一起記筆記。
“曉玲,你休息一下。小王,去食堂打點飯過來。”
蘇東來親自給劉曉玲的茶杯續上水,然後歉意地道:“吃了飯再換杯茶水。”
吃過飯,就在蘇東來的辦公室,劉曉玲繼續講述經濟園區的設置、管理、稅收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劉曉玲參考了後世經濟園區的概念後再來敘述的。這些內容盡管因為劉曉玲沒有參與過而有些浮於表麵,但對現在的蘇東來以及王秘書而言,對他們思想理念的衝擊是巨大的。
“經濟建設還能這麽搞?”這是蘇東來第一時間的反應。
“曉玲,你要跟盧俊說明白,這個企業的管理權隻能交給我們。”蘇東來覺得有些話要先說明白。
“蘇叔叔,盧俊知道國內的政策,這點您放心。就算普華出資90%,他也不會要求控股的。甚至普華隻是掛個名,不會參與合資企業的經營決策。對了,蘇叔叔,這點您也可以寫在報告當中。”
這年代還存在公私合營的公司,普華特殊一點在於作為股東不在國內。
劉曉玲這時候來說這件事,也是希望蘇東來在提交“經濟園區”的報告書時,一並把建立向陽公社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的報告交上去。如果“經濟園區”能通過,那麽向陽公社作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被通過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曉玲啊,聽了你說的這些,我才發覺我們的眼光和方式都有些過時了。”蘇東來把劉曉玲送出辦公室時道。
“也不是這回事,隻是要遇到普華這樣的愛國公司才有這樣的機會。”劉曉玲道。
確實也是,從劉曉玲說的來看,普華公司出資出技術隻掛個虛名分點紅走,連管理都不參與,確實在這世界上是找不到第二家了。
送走了劉曉玲,蘇東來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對照著談話筆記,回憶劉曉玲關於經濟園區管委會的敘述。良久,重新起了個頭開始撰寫給省裏的報告。
劉曉玲回到了罐頭廠,覺得這次的報告應該要有回應。畢竟對於這時候的全國而言,急需要能生產機動車的工廠。
隻是,農用三輪車廠會以何種方式成立,自己能參與到何種程度也不知道,現在多做點準備是應該的。
“彩霞,褚書記她們呢?”劉曉玲在辦公室看見盧彩霞,問她道。
“哦,褚書記他們說要在劉家壩到處走一走,還要去其他小隊看一看。我讓劉隊長安排了個社員陪他們去逛去了。”
劉曉玲急忙給董隊長打電話。
董隊長聽到是劉曉玲打的電話,在電話裏麵笑嗬嗬地感謝了劉曉玲。陳斌這兩次放假回去,劉曉玲都請他給董隊長私下帶去了禮物的。當然,白酒是必須有的。
當聽說還想找個對蘑菇養殖有經驗的老師,董隊長拍胸口答應了。道:“你讓褚書記直接到學校來找我。這件事你就放心。”
劉曉玲響起董隊長還有個兒子在魔都上大學,也不知道回家沒有,順口又問了一句。
“曉玲你還記得啊。那小子元旦就回來了,春節後還想去學校,被我攔下來了。唉,好好的孩子都變野了。”
董隊長歎口氣。
劉曉玲勸了兩句就掛了電話。
褚書記在劉家壩帶了三天。頭兩天都在下麵亂轉,榨菜廠、醬菜廠、鴨棚子、養豬場和養雞場都看了,還去看了做鹽蛋、包皮蛋的地方。
第三天上午,褚書記不下去走了,帶著村裏的兩個幹部來到了劉曉玲辦公室。
劉曉玲知道褚書記的想法,讓盧彩霞請劉仁友過來,然後請他們三人去了會議室。
“褚書記,看了兩天有啥感覺沒得?”劉曉玲問褚書記。
褚書記這兩天到處看了,無時無刻不在感慨。
“我們也能這樣搞嘛。”成了他最愛說的一句話。
“劉廠長,這幾天看下來收獲不小,主要是這裏。”說著,褚書記拿手指了指自己的頭道。
“以前思想僵化,嗯僵化,這還是劉隊長說的。”
正說著,劉仁友進了會議室。
他笑著跟褚書記道:“老褚,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曉玲說的我,我撿到了這句話。”
等他坐下,劉曉玲對褚書記道;“褚書記,農學院的老師我幫你聯係了,你打這個電話找學校工宣隊的董隊長,他會幫你的。”說完,劉曉玲把寫有董隊長聯係方式的紙遞給了褚書記。
“劉隊長,你們有劉廠長這樣的大學生真是福氣,我們就遇不到。”
“其實你還是遇到了。”劉仁友笑道。
“是哈。”褚書記看一眼劉曉玲,跟劉仁友都笑了起來。
“劉廠長……”
劉曉玲攔住了褚書記道:“褚書記,我媽就是從白馬村出來的,你咋個叫我劉廠長?跟劉隊長一樣叫小劉、曉玲都可以。”
“好嘛,我托個大就叫曉玲了。”褚書記也覺得這樣喊起來親熱一些。
“曉玲啊,這次我們回去就把養豬場和養雞場辦起來。到時候能不能請楊教授去我們村幫幾天忙?”
劉曉玲扭頭看向劉仁友,楊教授是小隊的人。
劉仁友愣了一下就反應過來,笑著道:“沒得問題,隻要管楊教授的飯就行。”
褚書記看劉仁友也支持,看了身邊兩個村委,兩個村委也都點頭。看樣子,他們決定在白馬村建養豬場和養雞場已經形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