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曉玲這個想法,蘇東來認為很有道理。他在聽劉曉玲報告的時候就想過了。這件事真鬧到後來,他這個縣革委會副主任都不一定能壓得住。


    這類示範點可以在全國多設置幾個,探索如何把富裕勞動力轉移到其他經濟產業上,提高廣大農村的生活水平,同時又豐富了社會商品。這就需要一個穩定的方向規劃與執行。用行政法規規範示範點的運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曉玲,你說的意思我大概是明白了。不過建立這麽一個示範點,該如何管理大家都不知道。我得好好想想。”


    “要得,蘇叔叔,那我就先回去了。”


    送走劉曉玲,蘇東來坐在椅子上就開始發呆。


    新一批知青到了,這一次向陽公社又分配了20個知青給劉家壩小隊。


    劉仁賢根本不考慮,直接把這20個知青給了劉仁友。


    “哎,劉書記,我那裏實在安排不了那麽多,其他小隊分1、2個不就分完了嘜,為啥子都丟給我們小隊?”


    劉仁友不幹了。


    “我犯不著跟你解釋,你帶回去找曉玲。”


    院子裏的大大小小的年輕人看著把他們視作包袱一樣踢皮球的兩人,了解知青生活的更加沒了生氣,懨懨的。原本還想大有作為的青年心都涼了半截。


    劉仁友可不會聽劉書記說啥就是啥,進去給劉曉玲打了電話。


    “帶他們過來吧。”劉曉玲接了劉仁友打過來的電話,聽說又分來20個知青,也是愣了一下。


    20個知青跟在劉仁友的屁股後麵,拉成一長串,去了知青罐頭廠。


    “李小鵬,找人給他們登記,把彩霞叫過來,給他們分配住處和崗位。”劉曉玲見20來個知青進了廠門在院子裏站住了,叫過李小鵬吩咐道。


    “十一伯,這20個人罐頭廠收了。不過要先下地幹三個月磨磨性子。”


    “嗯……”劉仁友眼珠子一轉立刻明白了劉曉玲的意思。


    “要得。我曉得咋個做了。”


    劉曉玲也覺得知青罐頭廠安排不了這麽多人,把外包的活路收回來,小隊又要空出來勞動力。


    “看來得想個辦法,再搞點啥子?”劉曉玲心中暗道。


    實在不行就辦個煤球廠?反正公社好幾個小隊都有小煤窯。


    “要得哈。再買兩條牛,每天拉兩車煤球跟蜂窩煤去鎮上。賣不完就拉到縣城賣。”劉仁友也覺得這個辦法好。


    大不了讓供銷社包銷,連牛車都省了。


    告別了劉曉玲,劉仁友興衝衝朝公社跑,準備再申請建個煤球廠。


    “你說啥子喃?建煤球廠?好啊。太好了!”劉仁友沒想到劉書記會這麽高興。


    “我的哥,真是個好主意。不過劉家壩就不要搞煤球廠了,你們那裏又沒得煤。我覺得公社來做還好些。”


    劉仁友:“……”


    “你們再想辦法。”劉書記看了眼劉仁友,招手叫過來一個小年輕,對他道:“你去把3隊、4隊還有11隊的隊長喊過來,商量建煤球廠的事。”


    劉仁友強忍住罵人的衝動,默默轉身回去了罐頭廠。


    “你說公社要辦煤球廠?”劉曉玲也是一臉的驚訝。


    “嗯,都派人去叫各小隊的隊長了。”劉仁友道。


    我去!這麽積極的嗎?


    煤球廠被截胡了,隻能另外想辦法。最簡單的辦法當然就是再開一條生產線,生產其他品種的水果罐頭跟飲料。


    不過最簡單的辦法卻有最大的難點,還是輔料的供應問題。現在罐頭廠需要的輔料經過省裏的特批,專門給了指標。但是再有一倍的輔料用量,估計省裏麵也不會再給解決了。


    “十一伯,你看是不是再辦個農機廠?”


    “縣裏不是有個農機廠麽?”劉仁友覺得這個想法有點不好理解。


    “但我們跟他們不一樣。我們這個農機廠主要生產農用三輪車,重點不在修理上,而是生產。”劉曉玲道。


    劉曉玲想起前兩天在空間裏看的一個資料,現在國內好像也隻有一個一汽能生產卡車,二汽還沒有建起來。當初提出組裝自行車被上麵拒絕,現在提出建造農用三輪車,這在全國都屬於比較先進的項目,應該能同意吧。


    “造車啊?”劉仁友犯迷糊,聽起來好高大上的樣子。


    “我這就去跟劉書記說。”劉仁友正準備走被劉曉玲叫住了。


    “十一伯,這件事跟劉書記說沒用,甚至縣裏麵都決定不下來。還得我去找蘇主任,請他上省裏麵去說。”劉曉玲道。


    正準備動身去縣裏麵,白馬村的褚書記帶著兩個村委會的幹部來了。


    劉曉玲這才想起還沒有幫褚書記聯係省農學院的董隊長。但褚書記他們都來了,立即安排好住處,讓盧彩霞負責安排她們三人的參觀,自己跟褚書記說馬上要去趟縣城。


    又看到劉曉玲,蘇東來以為她是來催促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的報告。


    苦笑著搖搖頭請劉曉玲坐下。


    “曉玲啊,這幾天我的頭發都要薅光了。這個東西實在沒有過,我現在一直都沒想明白怎麽寫呢。”


    “蘇叔叔,我來說的是另外一件事。”劉曉玲笑笑。


    王秘書進來給劉曉玲沏了一杯茶,對劉曉玲笑笑轉身出去。


    “哦?什麽事?”蘇東來聽劉曉玲這麽說也來了興趣。


    劉曉玲說道“蘇叔叔,上次向陽公社不是申請建個自行車組裝廠麽,上麵沒有同意。這回我們準備申請建一個農機廠,專門生產農用三輪車。”


    這時候,全國隻有一汽能夠生產汽車,二汽要到69年才能投產。真要是在白林鎮建一個農用三輪車廠,隻怕是最低限度也能列入巴蜀省的年度規劃當中。跟組裝自行車相比這就分量很重了。


    蘇東來聽了,感覺很有興趣,對劉曉玲道:“跟我說說這個農用三輪車 。首先,技術方麵哪裏來?”


    “蘇叔叔,這些都不用考慮,港島的普華公司全部負責。我們隻是準備一塊地,然後共同投資建廠房。”


    “就這麽簡單?”蘇東來問道。


    “就這麽簡單。”劉曉玲回答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