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再恁個耍下去,我就還是下地幹活好過些。大女子,你能幫我找到事做?”


    “去夥食團幫知青煮飯,去不去嘛?你和曉蘭都去。”


    “去!咋個不去?”邊月冰終於高興了。


    唉,老媽你天生就是個勞碌命啊,連開多少錢都不問下。


    劉曉玲對於工作狂難以理解。


    安排完老媽的事情,劉曉玲想起村裏的三個小姐妹來。幹脆都邀約起來一起為社會做貢獻算了。


    “紅英姐,你來給我當秘書,劉英你來暫代會計,許妹,你來幫我製定管理製度。先說好,莫得工資的哈。”


    “看把你美得。”吳紅英喝了口劉氏冷飲,笑道。


    “我才不幹,你這是剝削。”


    “紅英,話要說清楚哈,到底是不是剝削。有哪個資本家是不賺錢還朝外拿錢的?我還不是莫得工資。”


    話說到這,劉仁友有事在隊部沒有看到劉曉玲找到家裏,在堂屋門口正好聽到劉曉玲這句話,站在門口居然不知道該不該進去了。


    實在是不好意思。


    算了,就讓曉玲抽空耍一會,人家是義務幫忙,自己也不能啥子都找她,還是自己先想下辦法。


    劉曉玲不知道劉仁友聽到了她的吐槽,其實她也就是開個玩笑。


    自從上次跟盧俊一起在村裏閑逛,看見破舊的茅草屋跟穿著補疤摞補疤衣服的社員心有所感,她就不覺得為這些父老鄉親做事有啥子需要回報的了。


    盧俊又去了港島。


    這一次到了港島,看見滿街飄揚的紅旗跟偉人照,居然有了還在魔都的錯覺。


    他離開港島期間,安貞元負責港島的事務。


    見到盧俊,就做了這段時間的介紹。


    盧俊離開港島後不久,李家出麵收購了一家印刷廠。印刷廠位於市郊,因為運送的紙卷非常沉重的緣故,水泥道路的質量不錯。


    安貞元手裏有盧俊交給他的蓄電池工藝流程圖,但是藏南這些人一個都不懂。李玉明比盧俊著急,硬是從安貞元手裏搶過圖紙,安排人對印刷廠的廠房進行了改建。現在改建已經完成,訂購的設備還在路上,隻等安裝好就能直接投產。


    前段時間派過來的50人白天在廠房學習,晚上都住在廠房,為盧俊節約了不少住宿費。


    看起來諸事順利,隻是有個事有些麻煩,安貞元想。


    印刷廠沒搬走時,每月都有一個叫四合幫社團的人來收取保護費,這次換了業主,新業主又不懂當地行規、行情,硬是一直沒來拜菩薩。


    前不久四合幫派人來打了招呼,問他們究竟想幹啥?到底是交不交保護費?


    正好盧俊回來了就讓他拿主意。


    “元子,現在街上這麽亂,讓老王再派50個人過來,記得這次要帶家夥過來,這邊每個人也都要配上。再聯係一下李玉明,就說我今天回來了,問他有空沒有,有時間我請他喝酒。”


    李家派來協助盧俊申請專利的律師叫陳金,平常都在自己的事務所。朱路華懂白話,對外聯絡一般都是他。


    “華子,聯係一下陳金,我這裏有些資料需要交給他,請他過來一趟。”


    盧俊他們四個人現在住在李玉明幫他們租的一套公寓裏。原本想幫他們租一個小院,盧俊當時沒有答應,他想今後有廠房之後就在辦公室旁邊留一間寢室出來,又節約又方便還安全。


    等到陳金陳律師過來,盧俊詢問了一下前兩項專利的進展情況。得知已進入到了公示階段,如沒有意外,應該算是申請成功了。


    盧俊把這次帶回來的資料找出標明申請專利的那部分交給陳金,繼續聘請他代為申辦。


    費用不能直接給陳金,需要給陳金所在的事務所。


    “陳律師,等會兒由華子陪你去事務所辦手續。今後麻煩您的時間還多得很。”


    陳金並不知道盧俊他們的背景,隻知道這是李家推薦了自己。公事公辦,你給錢我服務。


    送走了陳金,盧俊決定去印刷廠也就是蓄電池廠看看,廠房的改建和過來的人都得去看看。


    至於社團的事,等和李玉明喝酒的時候再谘詢下如何處理。


    港島這邊基本上算是走上了正軌,除了社團那一點點麻煩。


    劉家壩。


    一個類似於井字形的平房已經建好,這就是所謂的專家屋。


    中央天井是公共區域,每個方向有2間住房。四個角被劃分成了2個廚房、一個三門的廁所和洗衣間。


    采用這樣的結構,主要是能節約材料和時間。在劉曉玲的預想中,這房子屬於過渡住房,沒必要考慮太多。


    沒有自來水供應,得去小河邊自己打水。廁所也是旱廁,每次用過後都要用水把髒汙衝一衝。髒汙沿著傾斜的溝槽匯入一個水泥敷過的坑中。不用考慮糞水的處理,今後每天都會有人來掏糞的。化肥金貴的年代,農家肥也是金貴的。


    過段時間,楊教授、陳教授和馮濤就能搬進去了。


    自從上一次被劉曉玲嚇過之後,劉仁友真的開始思考起兩邊收入差距的問題。


    經過劉曉玲長期的洗腦,明白隻有想辦法增加社員的收入才能解決未來的矛盾。


    劉曉玲說一切都是那句老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不多的丘陵上麵的灌木是社員柴火的來源肯定動不得,剩下的就是兩條河溝,還有劃出果園後剩下的石穀子地。


    兩條河溝裏麵已分別有了一個鴨棚子,就這已經引起了公社其他小隊的不滿。鴨子是能抓魚的,而魚屬於集體財產。河溝的主意是不能打了。剩下的就隻有那片石穀子地。


    劉仁友使勁拍了自己的頭一下,自己在這瞎想啥子,不是明明有陳教授在嘜,問他就是囉。


    陳教授給劉仁友的答案是種中藥材。


    劉仁友在邊月冰這裏已經不用考慮臉麵,唯一要考慮的是邊月冰還有沒有錢能夠借給小隊。


    當劉曉玲得知憨憨的十一伯都知道向專家請教,搞多種經濟時,為劉家壩小隊社員能有劉仁友這樣的幹部感到幸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