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私下定親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喲,那還能是哪個陸家,自然是住在朱雀巷裏的陸家。”媒婆高聲道,神色難免倨傲和得意。
宋夏朝的媒婆,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地位最高的媒婆,長年遊走於世家閥門、皇親貴胄之間,專替高門大宅中的閨閣小姐和世家公子說親作媒。
陸家把她叫去時,她原本以為陸家看上的是哪一家的閨秀,卻不成想陸家竟是讓她前來顧家說媒。
當時,媒婆的心裏也是驚了一下。雖說陸家如今不比從前鼎盛,卻好歹也在世家之列。而顧家已然沒落,按理說,陸家結親怎麽也輪不到顧家。
隻是,對陸家挑中的親事,她一個媒婆也不好置喙和細問,更何況陸家遣她來提親之時,還給她封了一張五十兩的銀票,並說如若親事順利,對她還會另有酬謝。
於是,媒婆向陸家信誓旦旦地許諾,這樁親事包在她身上,沒有一點問題。然後,她信心百倍地來到顧家。
媒婆深諳人情世故,也早把顧家如今的底細打探清楚,深知這門親事顧之衍和劉氏二人定然不會拒絕。
果然,劉氏一聽是住在青雀巷中的陸家,眼睛都亮了。
媒婆自然沒有漏過劉氏的表情,心裏暗自鄙夷,果然是上不得台麵的小門小戶。
“陸家二公子雖說是庶出,可也是正正經經記在嫡母名下的,打小的教養與嫡子無二。縱然日後分家產,二公子享受的也會是嫡子待遇。這可是打著燈籠都難尋的一門好親事。”
媒婆繼續發揮著她那口若懸河、舌燦蓮花的本事,恨不得立刻就促成這門親事。
京城誰人不知,居住在朱雀巷裏的人家盡是高門顯貴、世家閥門。
從前,顧家在朱雀巷中也是有宅子的,隻是隨著顧家先輩在奪嫡中落敗,顧家為了贖罪,朱雀巷中的顧宅也被充公變賣。
這時,劉氏的兒子顧安簡在旁邊哭鬧著要吃紅豆糕。
媒婆的目光落在顧安簡的身上,眼珠子一轉,“喲,這是顧三公子吧?大小姐若是能嫁去陸家,三公子日後豈怕無人照拂!”
劉氏本就有些意動,此時聽見媒婆這樣一句話,恨不得立刻就把顧錦行打包送進陸家。隻是,作為繼母,她終究不敢擅自拿主意,扭頭看向顧之衍。
“老爺,錦丫頭也該定親了。姑娘家的親事宜早不宜遲,陸家可是一門好親事!”
顧之衍也心動了。他自然不會在乎女兒的意願和將來,他眼裏能夠看見的也隻有自己的利益。
如果能傍上陸家,有一個陸家嫡支的人做女婿,想必別人不會再拿他不當回事。如果能靠上陸家,是不是他還有翻身的可能?
顧之衍始終忘不了少年時錦衣玉食的生活。一個在富貴窩裏成長起來的公子哥兒,想到曾經的榮華富貴,奴仆成群,再對比今日的落魄潦倒,家門蕭瑟,如何不耿耿於懷?
於是,顧之衍想也沒想就應下了這門親事。
“既然顧大爺和夫人都應允了這門親事,還請給老身一件信物,老身好去回複陸家,準備擇日下聘之事。”媒婆喜滋滋地說。
於是,顧之衍隨手解下自己身上的玉佩給了媒婆。
這塊玉佩,是當年顧老太爺留給他的,也是唯一的一件沒有被他拿去當賣的東西。
顧家嫡女顧錦行和陸家次子陸懷清的親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此時,陸家上房的客座上,正坐著安定侯府的三房夫人陸氏,而主位上坐著的是陸家現今的當家主母阮氏。
“大嫂且放寬心,那顧錦行過門之後,就是陸家的兒媳,怎麽磋磨她還不是你這個做婆婆的一句話的事!且夫家有難,她難道不該拿些銀子出來補貼?”陸氏開口道。
阮氏的心裏卻還是有些不安,“我聽說侯府二夫人視她如親女,這會不會有些不太妥當?”
“大嫂放心,自古婚姻大事都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丫頭的父親還在呢,親事又哪裏輪得到旁人作主!嚴二夫人縱然在意她,也不好越過她的父親替她作主!”
聽了陸氏的這句話,阮氏稍稍放下心來。
原來,陸家在外人眼裏雖然是門閥世家,高門大戶,內裏實則早已腐朽不堪。
宋夏朝允許三品以上的京官向國庫借款。一直以來,陸家為了維持世家閥門的排場和體麵,沒少從國庫裏借銀子。
前任陸家家主在少年時曾經是先皇的伴讀。因著這份情誼,德昭帝對陸家也終究是留了幾份情麵。但是再多的情麵也有用光的時候。
三個月前,德昭帝令戶部清理國庫,在發現國庫虧空之後,就要求各大世家官員將之前從國庫借的銀子全部補回去。
德昭帝還下旨,若是限期還不上銀子,就會派人抄家,將宅子、田產等一應值錢的東西統統充公變賣,以補所欠國庫之銀。
一時之間,京城內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凡是欠了國庫錢的都絞盡腦汁想辦法還錢。
陸家也不例外。
隻是,陸家從前任家主時算起,至今的欠款已高達兩百餘萬兩,而整個陸家拚拚湊湊也不過才七八十萬兩,餘下的一百多萬兩銀子怎麽也補不上。
陸氏在得知了娘家的情況後,就跑來給長嫂出了這麽一個聯姻的主意,並且選中了他們自以為沒有家世,沒有根基的顧錦行。
而陸家這位被定下來的聯姻人選,陸家二公子陸懷清原本是庶出,他的生母是早逝的姚姨娘。
姚姨娘原是阮氏身邊的陪嫁丫鬟,因人老實本分,所以阮氏在生下長子陸懷遠之後,就把她抬為姨娘,讓她做了自家夫君的小妾。
隻是姚姨娘卻是個無福的,偏偏在生孩子的時候難產。
當產婆問“保大還是保小”時,當時還在世的陸老夫人直接保小,就這樣,孩子生了下來,姚姨娘卻也香消玉殞。
因為是兒子,陸老夫人就直接作主,讓阮氏把陸懷清記在了她自己的名下,充作嫡子教養。
所以,對這個兒子,阮氏其實也是不親的。為了家族,將次子推出來聯姻,她也不覺得有何愧對。唯一的不安就是擔心安定侯府的嚴二夫人會尋她麻煩。
被陸氏安撫一番後,阮氏也就徹底打消了心裏的那抹顧慮,將這門親事認作是板上釘釘的事。
宋夏朝的媒婆,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地位最高的媒婆,長年遊走於世家閥門、皇親貴胄之間,專替高門大宅中的閨閣小姐和世家公子說親作媒。
陸家把她叫去時,她原本以為陸家看上的是哪一家的閨秀,卻不成想陸家竟是讓她前來顧家說媒。
當時,媒婆的心裏也是驚了一下。雖說陸家如今不比從前鼎盛,卻好歹也在世家之列。而顧家已然沒落,按理說,陸家結親怎麽也輪不到顧家。
隻是,對陸家挑中的親事,她一個媒婆也不好置喙和細問,更何況陸家遣她來提親之時,還給她封了一張五十兩的銀票,並說如若親事順利,對她還會另有酬謝。
於是,媒婆向陸家信誓旦旦地許諾,這樁親事包在她身上,沒有一點問題。然後,她信心百倍地來到顧家。
媒婆深諳人情世故,也早把顧家如今的底細打探清楚,深知這門親事顧之衍和劉氏二人定然不會拒絕。
果然,劉氏一聽是住在青雀巷中的陸家,眼睛都亮了。
媒婆自然沒有漏過劉氏的表情,心裏暗自鄙夷,果然是上不得台麵的小門小戶。
“陸家二公子雖說是庶出,可也是正正經經記在嫡母名下的,打小的教養與嫡子無二。縱然日後分家產,二公子享受的也會是嫡子待遇。這可是打著燈籠都難尋的一門好親事。”
媒婆繼續發揮著她那口若懸河、舌燦蓮花的本事,恨不得立刻就促成這門親事。
京城誰人不知,居住在朱雀巷裏的人家盡是高門顯貴、世家閥門。
從前,顧家在朱雀巷中也是有宅子的,隻是隨著顧家先輩在奪嫡中落敗,顧家為了贖罪,朱雀巷中的顧宅也被充公變賣。
這時,劉氏的兒子顧安簡在旁邊哭鬧著要吃紅豆糕。
媒婆的目光落在顧安簡的身上,眼珠子一轉,“喲,這是顧三公子吧?大小姐若是能嫁去陸家,三公子日後豈怕無人照拂!”
劉氏本就有些意動,此時聽見媒婆這樣一句話,恨不得立刻就把顧錦行打包送進陸家。隻是,作為繼母,她終究不敢擅自拿主意,扭頭看向顧之衍。
“老爺,錦丫頭也該定親了。姑娘家的親事宜早不宜遲,陸家可是一門好親事!”
顧之衍也心動了。他自然不會在乎女兒的意願和將來,他眼裏能夠看見的也隻有自己的利益。
如果能傍上陸家,有一個陸家嫡支的人做女婿,想必別人不會再拿他不當回事。如果能靠上陸家,是不是他還有翻身的可能?
顧之衍始終忘不了少年時錦衣玉食的生活。一個在富貴窩裏成長起來的公子哥兒,想到曾經的榮華富貴,奴仆成群,再對比今日的落魄潦倒,家門蕭瑟,如何不耿耿於懷?
於是,顧之衍想也沒想就應下了這門親事。
“既然顧大爺和夫人都應允了這門親事,還請給老身一件信物,老身好去回複陸家,準備擇日下聘之事。”媒婆喜滋滋地說。
於是,顧之衍隨手解下自己身上的玉佩給了媒婆。
這塊玉佩,是當年顧老太爺留給他的,也是唯一的一件沒有被他拿去當賣的東西。
顧家嫡女顧錦行和陸家次子陸懷清的親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此時,陸家上房的客座上,正坐著安定侯府的三房夫人陸氏,而主位上坐著的是陸家現今的當家主母阮氏。
“大嫂且放寬心,那顧錦行過門之後,就是陸家的兒媳,怎麽磋磨她還不是你這個做婆婆的一句話的事!且夫家有難,她難道不該拿些銀子出來補貼?”陸氏開口道。
阮氏的心裏卻還是有些不安,“我聽說侯府二夫人視她如親女,這會不會有些不太妥當?”
“大嫂放心,自古婚姻大事都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丫頭的父親還在呢,親事又哪裏輪得到旁人作主!嚴二夫人縱然在意她,也不好越過她的父親替她作主!”
聽了陸氏的這句話,阮氏稍稍放下心來。
原來,陸家在外人眼裏雖然是門閥世家,高門大戶,內裏實則早已腐朽不堪。
宋夏朝允許三品以上的京官向國庫借款。一直以來,陸家為了維持世家閥門的排場和體麵,沒少從國庫裏借銀子。
前任陸家家主在少年時曾經是先皇的伴讀。因著這份情誼,德昭帝對陸家也終究是留了幾份情麵。但是再多的情麵也有用光的時候。
三個月前,德昭帝令戶部清理國庫,在發現國庫虧空之後,就要求各大世家官員將之前從國庫借的銀子全部補回去。
德昭帝還下旨,若是限期還不上銀子,就會派人抄家,將宅子、田產等一應值錢的東西統統充公變賣,以補所欠國庫之銀。
一時之間,京城內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凡是欠了國庫錢的都絞盡腦汁想辦法還錢。
陸家也不例外。
隻是,陸家從前任家主時算起,至今的欠款已高達兩百餘萬兩,而整個陸家拚拚湊湊也不過才七八十萬兩,餘下的一百多萬兩銀子怎麽也補不上。
陸氏在得知了娘家的情況後,就跑來給長嫂出了這麽一個聯姻的主意,並且選中了他們自以為沒有家世,沒有根基的顧錦行。
而陸家這位被定下來的聯姻人選,陸家二公子陸懷清原本是庶出,他的生母是早逝的姚姨娘。
姚姨娘原是阮氏身邊的陪嫁丫鬟,因人老實本分,所以阮氏在生下長子陸懷遠之後,就把她抬為姨娘,讓她做了自家夫君的小妾。
隻是姚姨娘卻是個無福的,偏偏在生孩子的時候難產。
當產婆問“保大還是保小”時,當時還在世的陸老夫人直接保小,就這樣,孩子生了下來,姚姨娘卻也香消玉殞。
因為是兒子,陸老夫人就直接作主,讓阮氏把陸懷清記在了她自己的名下,充作嫡子教養。
所以,對這個兒子,阮氏其實也是不親的。為了家族,將次子推出來聯姻,她也不覺得有何愧對。唯一的不安就是擔心安定侯府的嚴二夫人會尋她麻煩。
被陸氏安撫一番後,阮氏也就徹底打消了心裏的那抹顧慮,將這門親事認作是板上釘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