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域議錄廳 · 多族史策並呈】


    碑域複聲第九旬日,九族使節齊集東議廳,依次奉上本族史編初章草案。


    焰歸者親自主持審議。卷案依順序依次鋪展:


    鏡界呈《晷光殘紀》:書自“第一映魂”起,止於“夢印初震”;


    沉語族奉《無章之述》:卷頁空白,唯刻魂紋三百六十道;


    息隱族以《火骨回生錄》代史,記其族每次魂裂與歸生之時;


    北冥影部族出《聲藏碑本》:言曰“史應藏於音之不響處”;


    西言者提出《異律紀要》:文字形製為符號混合陣圖,通用者無法直讀;


    另有四族,或以詩為史,或以夢為記,體例不一,意義相斥。


    沈茉淩略翻其卷,麵色微沉。


    “此九書所述之事,皆不互通。”她語氣平淡。


    “史書若各自為史,名義將割裂,魂義將漂移。”


    孟子康沉聲道:


    “史若亂起,不異紛兵。”


    “各述其說,史將不成其‘共識’,僅成其‘記憶’。”


    焰歸者遂定議:籌設《共史綱目》,先設通綱,再立分錄。


    —


    【夢印碎義 · 魂頻衝突初現】


    連日來多族史錄同時輸入夢印,碑心頻帶頻頻跳躍。夢印原穩如律的記錄流,竟首次顯現“碎義”:


    原句:“吾族出西黎,傳火為信。”


    再現:“吾火非信,魂因懼散。”


    更有記載自我對斥之例:


    鏡界文:“魂塔第一紀,夢印始動。”


    北冥族:“夢印非始於魂塔,而應於古淵。”


    夢印碑頁不斷泛紅,其自錄語句一度停止轉譯。


    沈茉淩輕聲道:


    “魂頻太雜,義脈已亂。”


    孟子康接道:


    “非封其言,而是梳其序。”


    焰歸者遂請設“詞綱”、“義引”、“源注”三條主線,由夢印生成“共詞義目錄”,以統禦九義。


    —


    【彌驍觀史 · 沉語之問初現】


    在諸族卷錄之外,彌驍靜坐碑館。


    他一頁頁翻閱鏡界、北冥、鏡火等史錄,忽而開口問:


    “若我們無聲,無書,無史——”


    “那我們的過去,從何而來?”


    此語一出,焰歸者一震,輕聲應之:


    “你們的過去,不在書裏。”


    “而在你們未說出的堅持裏。”


    彌驍緩緩點頭,卻依舊目不轉睛地看著那張空白的《無章之述》。


    沈茉淩於是取筆,代彌驍寫下一行字:


    “史非為說話之人而留,也為沉默之人存義。”


    此句後被焰歸者手寫於《共史綱目》之序。


    —


    【石書台 · 沈茉淩整理《碑內紀實》】


    麵對諸族紛呈記憶,沈茉淩決定建立一部無定製、無立章的“原始事錄”。


    她稱其為:《碑內紀實》。


    記其事,存其名,但不斷論、不列敘、不歸義。


    僅留其人其言,於歲時之後,再由後人判斷所值。


    首章如此開篇:


    「碑域初震,夢印失衡。


    沉語未啟,有印而無言。


    彌驍立碑下,未書語,卻行禮三拜。


    是為未言之義。」


    孟子康翻閱,輕聲言道:


    “此非史之體。”


    “卻為史之魂。”


    —


    【章節結尾 · 共史之議將啟】


    焰歸者召集夢印議官、各族書錄者於碑心之下,宣布:


    【共史綱目擬設】:


    九族各立分卷,按魂義、族序、事象、禮記、詞脈五綱分列;


    所載之“未言之史”,立為“沉義卷”,收諸如彌驍、沈氏祖名、失落族痕;


    夢印重建詞脈結構,九義交織不得互刪;


    共史設“義訂日”每歲秋審一次,審議爭義,協調同源。


    沈茉淩望向夜色中燃起的碑光,低語:


    “真正的共史,不是眾聲一口。”


    “是眾魂,肯聽彼此之聲。”


    孟子康在頁角寫下一句:


    「魂之記,不止一筆;史之義,不止一史。」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淵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珞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珞兮並收藏深淵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