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郝曉紅、洪祥笙的來信,憶江南特意回到學校一趟。


    按照同學們的要求,幫忙他們把下去實習之前的幾門考試成績,抄錄給他們。


    去新華書店幫助郝曉紅買了一本《實用婦產科學》,立即從郵局寄給了她。


    再到學校圖書館借了幾本業務期刊和小說,這是憶江南每天晚上睡覺前的必讀書刊。


    正巧、聞書記剛從各個實習點巡視歸來,祝福安下了夜班在宿舍休息;看到憶江南回校了,三人就在房間裏進行了一次熱烈的談話。


    話題自然是從生活的現實問題開始、不可避免地談到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問題。


    現在有一些人感到生活中的無聊煩悶空虛“沒意思”。


    他們已經開始不相信什麽理想信念、什麽共產主義、什麽英雄人物;他們開始相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了。


    用這些人的話來說:“報紙上當然要宣傳典型、要講正麵的一些東西囉、我不相信那些英雄人物、嘴巴上‘講講可以、要做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唄’。


    “人生不就是吃穿用”嘛,艱苦樸素那是小氣;你豁達大度不計名利、那你就是書呆子加傻瓜。


    理想當然是好的、可是看看現實、有多少是重大的原則和政治問題;還是要學會做人做好人、少管閑事、自己把日子過得舒服一點、就像大多數人那樣隨波逐流。


    也有一些人喜歡探索、喜歡創新喜歡奮鬥、覺得生活美好有追求有向往、時間老是不夠用。


    祝福安和憶江南都屬於後者,聞書記倒是傾向前者多過後者。


    再討論到“天才和瘋子”的半步之差。


    他們的出發點和狂熱程度也許會相同,但是結果卻有天差地別。


    他們選擇的道路可能都要在懸崖邊上行走、都需要有下地獄般的決心;成功者可以獲得眾人的崇拜、失敗者可能會遭人唾棄、失敗者的悲慘無人能理解。


    選擇了道路、就必須要經曆艱難曲折、會有精神肉體的磨難和感情上的創傷;這種傷痛隻能從他們的選擇中、從奮鬥中獲得更大的力量、和更廣泛的樂趣中去彌補去堅定。


    社會輿論、家庭生活、感情的重負對於一個全力追求目標的人來說、往往會過於沉重、特別是對於一個女性。


    盡管“獨身的人、走的更快”、這是眾所周知的規律。


    但是傳統的、習慣的力量、常常會消耗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一定要克服這種力量的束縛、不能害怕孤獨寂寞、必須持之以恒、才有可能達到目標。


    談論起本年級的工作及人事、不可避免會議論到前任霍書記。


    聞書記是比較了解,最近幾個年級的書記情況的;他將74年級的韋書記(他也是部隊轉業幹部)與老霍做了比較;他認為老霍工作中的失敗點比較多。


    憶江南則分析了76年級首任兩位書記的合作。


    兩人互補開局很好,把曾副書記調走去77年級還是任副書記,這是一個敗筆、學校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76年級學生情況差別特別大、霍書記獨木難支、出現問題難免。


    他還是一個事業心比較強的轉業幹部、被夫人拖了後腿、身體也出現一些問題。


    76年級的整體狀態還是很不錯的、隻是對一些自由主義、小團體現象糾正不力、造成了一些無政府主義;對霍書記和76年級的整體工作、還是不能全盤否定的。


    聞書記對於76年級情況有一些了解,他是知道憶江南被某些人攻擊、還曾經不被霍書記信任、受過不少冤枉氣的。


    但是她卻從來沒有說過書記的“壞話”、也沒說過哪些女同學的惡意,隻是以“無聊至極”一言而概之。


    她分析年級的工作和成敗問題、還是很理性很實事求是的、幫助老霍書記做了不少解釋工作。


    聞書記有點好奇地問“在我們這一屆的學生幹部當中、原先對你的評價極高、為什麽這個學生幹部你不堅持做完這三年?學校想要你留校,你為什麽不願意?”


    憶江南一愣,沒想到這個話題竟回到了自己的身上,隻是一笑。


    “我來到這個規模極小、還曾經有點瞧不起的學校、兩年多來現在感覺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一是專業知識二是社會知識。


    我自己的身上存在2個問題,一是從軍營到學校、從戰士到學生的轉變;二是理想主義與現實生活如何結合。


    我身上書呆子氣和小資情調很濃,如何與來自最封閉思維環境當中的人、與各種各樣類型的人和諧相處、達到那種共存共生和諧的方式,其中有一些是我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原來非常愛好文學,單位要求改行學醫;從初中要跨越到醫學院大學、自己感覺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麵才行;現階段的重點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另外,我也想體驗一下多方麵的社會實踐,比如順利與挫折、適應能上能下的局麵、檢驗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適合不同的環境和人群。


    不必計較一時的得失榮辱、誌在長遠吧;我們的主戰場應該是在畢業以後的職業生涯。


    原單位對我很好、同意我去當兵、又推薦上大學、帶工資來上學、不回去感覺對不起單位的培養”。


    其實、憶江南不願意留校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感覺這個連火車都不通的地方,過於閉塞保守落後了;當然、這個話就不好這麽直接說出來了。


    還有一個永遠不會再說出來的原因,當時選擇退出、就是想把所有的空間騰出來給心中的“他”、同時還可以對這段初戀感情也進行檢驗衡量......


    畢竟是想選擇一個可以共度終身的人,不經過一些特殊情況下的考驗,是無法真正衡量出一個人的內在品行的。


    在這所學校上學3年,可以總結的東西太多了。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可以有不同的體驗收獲,會有階段性的勝利歡笑。


    最終的人生、就是一場長跑;隻有跑到終點,才能真正分出勝負;笑得最好的往往是笑在最後的人!


    聞書記遞給憶江南一張照片。


    那是在學校第10屆運動會上、獲得團體前三名的幾位班長和學校領導合影的照片;也是憶江南與倪子祥作為搭檔配合默契、取得良好體育成績的唯一見證。


    她還是非常珍惜地收下了。


    在兒科實習的最後一個夜班,卻有意外的大收獲。


    交接班的過程中,有一位急診患兒、體重12公斤,已經一周不解大便、惡心嘔吐腹脹如鼓、沒有聽到腸鳴音,全身狀態很差、電解質紊亂、診斷為“中毒性腸麻痹”。


    經過白班醫生治療、效果不理想。


    這種病,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曆來感到棘手。


    翻遍了教科書、當時常規的處理方法也就是肛門排氣胃腸減壓、針灸、鬆節油熱敷。


    非常湊巧的就是、憶江南從學院圖書館借來的一本兒科雜誌期刊、那上麵就有湖南醫學院附屬醫院、關於使用酚妥拉明和阿拉明藥物如何治療“中毒性腸麻痹”的臨床案例報導。


    憶江南立即把這個案例報告拿給梁主任看,主任在下班前同意:“可以試一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工農兵大學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葉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葉子並收藏工農兵大學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