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臨床實踐認知中,酚妥拉明是用於治療心力衰竭、男性科的勃起障礙、嗜絡細胞瘤腫瘤及高血壓、支氣管擴張引發的咯血;阿拉明用於治療休克和低血壓。


    這兩種藥都可能會引起心率失常、心絞痛、其中酚妥拉明會引起胃腸蠕動增加。


    湖南醫學院的這位醫生,能利用“酚妥拉明會引起胃腸蠕動增加”這個藥物作用來治療“中毒性腸麻痹”,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大膽的嚐試。


    一般來說、臨床醫生按照教科書進行的治療操作,即便出現什麽問題,那也隻是醫療意外、醫生可以無需承擔任何責任的。


    但僅僅是根據醫學雜誌的個案報道進行嚐試,一旦出現了問題,醫生是必須承擔責任的。


    帶教的張老師,明年就要退休了、她可不想做什麽試驗、闖什麽禁區。


    從醫幾十年了,她不想再出一點什麽事故、弄得‘晚節不保’。


    她性子比較急而動作比較慢、住在醫院家屬區內,經常會在上班的時間內溜回家中去幹一點私活。


    但是她對病人的病情能做到心中有數、總會在病兒需要搶救的時候、哪怕是提前2、3分鍾、她一定會出現在現場;她一定能避免擅離職守的責任、而且在她的班上急診病人一定比別的醫生少、死亡的患兒也少於其她醫生。


    她的“運氣好”、是別人羨慕不來的、所以她是一個被大家稱為“最有福氣的懶人”。


    看了這份雜誌的案例報導、既然梁主任同意試用、她就不必承擔任何責任了。


    來進修的小廖醫生已經對這個患兒試用了2次、還用了一次新斯的明、除了偶爾可以聽到的1、2次極其微弱的腸鳴音之外、並沒有出現雜誌文章報道的那種“腸蠕動”馬上恢複的“奇效”。


    動搖是必然的,不敢再試下去了,主要還是擔心萬一出了問題怕負責任。


    隻有這個憶江南在一旁抓耳撓腮急不可待,她還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


    那是在內科實習聽到帶教謝老師講的一個故事、謝老師是主張開拓創新的;師生兩人在這種思路上,是“所見略同”的。


    她手執雜誌死纏硬磨:“張老師,這個孩子體重12公斤、會不會是藥物劑量不夠啊?現在已經有了一點點反應、能不能再試一次啊”?


    張老師如同老僧入定未置可否,一直纏到10點多鍾。


    張老師知道,不再試一次,這個憶江南會纏得大家都睡不了覺的;看著那雙雀躍欲求急不可待的眼睛,終於還是點頭了。


    憶江南在醫囑上加大了酚妥拉明的劑量,龐雲親自操作把藥從靜脈慢慢慢慢地推了進去。


    憶江南自己守在患兒旁邊,嚴密觀察各項生命體征、真是連眼睛都不敢亂眨一下。


    5分鍾以後,患兒出現自主性排便排尿、腸鳴音1分鍾達到9次,果然是有奇效!


    憶江南衝進了醫生辦公室、向大家報告了好消息“成功了、成功了”!


    大家蜂擁跑向患兒的床邊......危情解除,今天晚上大家都可以睡個好覺了。


    憶江南作為積極的倡導者,自覺責任重大,一直堅持在病床旁邊觀察患兒的後續情況。


    一會聽聽心率心律、一會聽聽腸鳴音,時不時在腹部叩診查查、密切觀察尿量、糞便排出的情況......


    一直到患兒病情穩定了、半夜3點才放心回到值班室。


    龐雲知道憶江南很快要換科室了、剛剛相識又要分開,兩人都戀戀不舍。


    龐雲特地提出來:“給你煮一碗麵條當夜霄吧”。


    拉開她的抽屜、裏麵放著許多小瓶瓶罐罐、有油鹽醬醋糖唯獨沒有味精。


    她告訴憶江南:“你等等我”。


    說罷就衝出了兒科病房,不一會手裏拿著一支安瓿、對著憶江南晃了一下:“味精來了”。


    原來她跑到外科找護士要了一支穀氨酸鈉,麵條煮好調味一放,敲開安瓿將穀氨酸鈉倒了進去,用筷子攪拌了幾下,一碗香噴噴的麵條就遞到了憶江南的手中。


    憶江南雖然是個實習醫生,她卻不知道穀氨酸鈉可以替代味精使用。


    龐雲雖然是個護士,她卻知道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穀氨酸鈉、可以替代味精來提鮮調味使用的;看來各種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還真是學不完用不盡的。


    借書到期回到學院去還書,意外得知曾慶良副書記從北京回來了;他一年前終於考上了首都大學的法律係研究生、正在休暑假。


    乍一見麵,曾書記除了眼角增添了幾道細細小皺紋、其它變化不大。


    他作為首任76年級副書記和主任、會經常和學生幹部們一起交流年級的工作情況和人事有關問題。


    也時常在他家門口大樹下、品茶漫談社會人生哲學時事;從他工作調動到77年級任職、也就不到2年時間,感覺他的精神和思維都已經遠去。


    現在對於76年級和學生中的一些事情、他已經沒有印象和興趣了。


    除了對三班周少軍、趙冬梅、二班饒立夏、一班憶江南這幾個人、對名字還有印象之外,許多人和事都被他遺忘了;一班倪子祥原來還經常陪他喝喝小酒,他居然會連名字都想不起來了。


    引得憶江南好一通大笑,提醒他:“運動成績”。


    “哦、是他啊,名字忘記了”,曾書記輕描淡寫說了一句。


    看得出來,在北京讀研究生,學習還是十分緊張的、並不輕鬆、他的關注點完全被目前所學的專業占據。


    目前國家的政治理論比較混亂、還沒完全建立形成可以取代階級鬥爭理論的新理論體係;深感目前國內的種種落後、要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要迎頭趕上、要實現四個現代化還是任重道遠。


    明顯的感覺到了,曾書記已經跳出了在學院時期的局限、原先的一切都已經過去了。


    他的眼睛、他的心、他的思想都已經飛向了遠方、飛向了重建法治社會的事業當中。


    真的很為曾書記感到高興、從他身上已經清楚地感覺到了來自首都、這個全國的政治中心、發出來的時代脈搏的一些跳動節奏。


    一個人不應該停留前進的腳步、過去的一切應該都讓它過去、正像列寧對高爾基說的:“過去的一切、隻會妨礙你、徹底地拋棄它吧!你徹底地丟去那憐憫的鎖鏈吧,向前看、新的生活在召喚”。


    給洪祥笙寄去了他們那個實習組人員的考試成績、地區學術講座的講義、再寫信交流2個問題:一是先介紹地區醫院治療“中毒性腸麻痹”的嚐試結果、看看他們那個醫院有沒有其他的成功經驗;二是關於病毒性腦炎的治療、是否有可提供互相參考的經驗。


    寫信祝賀郝曉紅獲得了2次主刀胃切除手術的成功,祝她再接再厲取得更大成績。


    寫信給黃秀玉、她是一個很認真學習的女生、體育成績也很好;兩人通信好幾次了、都是相互交流實習點的進展和收獲。


    進入臨床實習的全體同學們,都在進行最後階段的衝刺、都在爭取多學一點、學好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工農兵大學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葉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葉子並收藏工農兵大學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