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身份合法化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默軒站在縣革委會的走廊裏,手裏攥著那份滾燙的《社隊企業資質申請表》。走廊盡頭的辦公室傳來爭吵聲,是縣工業局的王科長在訓斥辦事員:“這種漏洞百出的申請也敢收?當省廳的審查是過家家嗎?”
他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洗得發白的中山裝,敲了敲辦公室的門。王科長抬頭看到他,臉色稍緩:“沈先生,坐吧。你來得正好,我正要找你談談紡織廠的資質申請。”
沈默軒注意到辦公桌上攤開的申請表,第一頁上用紅筆圈著“技術來源”一欄,墨跡未幹。他不動聲色地從帆布包裏拿出一個牛皮紙袋,推到王科長麵前:“這是紡織工藝的‘祖傳秘方’手抄本,還有縣醫院的‘皮膚過敏測試報告’,證明我們的布料確實有保健功效。”
王科長挑眉,打開紙袋翻看。泛黃的抄本上,“山泉水紡織法”的手繪流程圖旁注滿了蠅頭小楷,末尾還有沈默軒偽造的“太爺爺”簽名。測試報告則顯示,使用靈泉處理的布料能抑製90%的大腸杆菌——當然,這是沈默遠用空間靈泉偷偷做的實驗。
“沈先生果然有準備,”王科長嘴角上揚,“不過省廳的審查組下周就到,他們要看的不僅是文件,還有現場生產流程。你那‘山泉水’的處理池,能經得起推敲嗎?”
“絕對沒問題,”沈默軒道,“我們連水質檢測報告都備好了——省城xx實驗室出的,編號可查。”他頓了頓,壓低聲音,“另外,上次您說夫人喜歡蘇繡,我讓人繡了幅‘鬆鶴延年’,明天給您送去。”
王科長滿意地點頭,拿起紅筆在申請表上簽下“同意推薦”。沈默軒走出革委會大樓時,陽光正穿過雲層,照在他胸前的“紅星紡織廠”徽章上。這枚徽章是他特意讓人仿照國營廠樣式製作的,邊角還刻了極小的“公社直屬”字樣,既顯眼又合規。
回到鎮上,沈默蘭正在指揮工人搭建“省級社隊企業示範車間”。青磚砌成的牆麵上,“團結生產”“技術革新”的標語 freshly painted,空氣中彌漫著石灰水的味道。沈默軒注意到,車間門口新修了一個噴泉水池,水流潺潺,正是他設計的“山泉水工藝”展示區。
“哥,”沈默蘭遞來一份名單,“省廳審查組的行程定了,後天上午十點到。除了看車間,還要求見‘技術發明人’。”
沈默軒皺眉:“發明人?我不是說對外宣稱是集體智慧嗎?”
“他們說必須有具體負責人,”沈默蘭道,“我想了想,不如推你出來,就說你是‘工藝傳承人’。”
沈默軒沉吟片刻:“也好。不過得給我弄個‘縣紡織協會顧問’的虛銜,顯得專業些。對了,審查組的人住哪?”
“縣招待所,”沈默蘭道,“我讓人送了新做的棉褥子過去,裏麵絮的是空間的長絨棉。”
沈默軒點頭,目光投向遠處的西山。為了應對審查,他昨晚特意在空間裏開辟了一個“假原料庫”,用普通棉花和染料偽裝成“山泉水處理”的半成品。核心的靈泉紡織流程則被壓縮到深夜進行,由沈默遠親自把關。
審查當天,鎮子裏罕見地來了幾輛吉普車。沈默軒站在車間門口,看著省廳領導們魚貫而下。為首的是位戴眼鏡的女工程師,自我介紹說姓陳,省輕工業廳技術處的。
“沈先生,久仰大名,”陳工握手時力道不輕,“我們在省裏就聽說,你們用‘古法工藝’做出了能出口的保健布料,今天一定要好好討教。”
沈默軒微笑著引眾人進入車間。第一站是“山泉水處理區”,沈默遠正在演示過濾流程。他拿起一塊活性炭,大聲道:“這是我們從西山岩層采的‘活性石’,能吸附雜質,讓泉水達到飲用標準。”
陳工彎腰觀察水流,突然問:“可以測測水質的微量元素嗎?”
沈默軒心髒猛跳,卻笑道:“當然可以,不過我們每月都會送樣到省城檢測,結果都在辦公室貼著。”他轉頭對沈默蘭使眼色,後者立刻捧來一疊檢測報告。
陳工翻看報告時,沈默軒注意到她的眉頭逐漸舒展。這些報告是老周花大價錢從黑市買來的空白模板,填上了靈泉的“偽造數據”——鈣、鎂含量略高,ph值弱堿,完全符合“天然礦泉水”的標準。
接下來是生產流程展示。沈默蘭親自操作織機,演示如何用“山泉水浸泡過的棉紗”織布。陳工摸了摸織好的布料,眼中閃過驚訝:“確實柔軟,而且有股清香味。”
“這是因為棉紗在泉水中浸泡時,吸收了岩石中的礦物質,”沈默軒解釋道,“我們試過幾十種水質,隻有西山的泉水最合適。”
參觀結束後,審查組在鎮公所召開座談會。陳工看著手裏的會議記錄,突然問:“沈先生,你們的工藝這麽好,為什麽不申請專利?”
沈默軒早有準備:“我們是集體企業,專利屬於公社。再說了,老祖宗的東西,應該讓更多人受益。”
這句話顯然取悅了在場的領導,縣革委會主任連聲稱讚“覺悟高”。最終,審查組在反饋意見裏寫下:“紅星紡織廠工藝獨特,管理規範,符合省級社隊企業標準,建議授予‘自主經營示範單位’稱號。”
一周後,資質證書正式下發。沈默軒看著證書上的紅章,突然想起剛穿越時,全家餓得連野菜湯都喝不上的場景。如今,沈家的紡織廠不僅有了合法身份,還能光明正大地參與全省競爭,這一切都源於空間的秘密,卻又不僅僅是空間的功勞。
“哥,”沈默遠拿著稅務登記證走進來,“以後我們可以自己定價、自己招工了。縣財政局還說,符合條件的技術革新項目能免稅三年。”
“免稅的錢,全部投到設備上,”沈默軒道,“另外,去縣技校招五十個學徒,就說‘培養新一代技術骨幹’。”他頓了頓,“對了,給三姑姑在紡織廠安排個‘質量監督’的職位,讓她名正言順地參與空間物資調度。”
身份合法化帶來的紅利遠超預期。短短一個月內,紡織廠接到了五份跨省訂單,沈默蘭甚至被邀請去鄰省介紹經驗。沈默軒借此機會,將空間的靈泉蜂蜜、藥材等產品混入“集體副業”收入,通過紡織廠的渠道合法銷售。
然而,樹大招風。某天清晨,沈默軒發現鎮公所門口貼著匿名舉報信,指控“沈家壟斷鎮內物資,借集體名義謀私”。他看完內容,反而鬆了口氣——舉報人對空間的秘密一無所知,隻是眼紅紡織廠的生意。
“讓民兵隊調查一下,”沈默軒對沈默遠說,“但別太認真。順便在公告欄貼個‘澄清聲明’,把這兩年給鎮民的福利列清楚,比如免費粥棚、冬衣發放、資助學校等等。”
聲明貼出後,鎮民們自發在下麵簽聯名信支持沈家。沈默軒看著滿紙的紅手印,心中感慨——民心,才是他最堅固的盾牌。
年底,縣革委會召開年度表彰大會,紅星紡織廠毫無懸念地獲得“先進集體”稱號。沈默軒上台領獎時,聽到台下有人議論:“沈家能有今天,全靠實心做事,換別人早被打倒了。”
他握著獎狀,望向窗外飄起的雪花。空間裏的黑土地已經蓋上了一層雪被,靈泉卻依然溫熱,滋養著地下的根係。他知道,這個冬天過後,沈家將迎來更廣闊的天地,而空間的秘密,也將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找到它的位置。
回到家,沈默軒取出藏在衣櫃深處的木盒,裏麵裝著從空間裏收集的“時代證據”:幾張舊糧票、一份偽造的工分本、還有趙鐵柱的和解協議。他點燃一根火柴,看著這些紙張逐漸蜷曲成灰——過去的風險已經被合法化的光芒掩蓋,未來,沈家將以全新的身份,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深夜,沈默軒來到空間。他站在靈泉旁,看著水麵上自己的倒影,兩鬢的白發又多了些。但他的眼神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明亮——身份合法化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他摸出玉佩,輕輕放在靈泉邊的石台上,喃喃自語:“老祖宗,沈家終於能堂堂正正地走出去了。”
玉佩突然發出微弱的光芒,靈泉水麵上泛起漣漪。沈默軒一愣,意識到這是空間的回應。或許,這意味著他多年的隱忍和謀劃,終於得到了某種認可。
他轉身離開時,看到空間入口處的槐樹又長高了一截。樹枝上掛著幾片未化的雪花,在月光下晶瑩剔透,宛如沈家即將展開的新篇章,潔白,且充滿希望。
他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洗得發白的中山裝,敲了敲辦公室的門。王科長抬頭看到他,臉色稍緩:“沈先生,坐吧。你來得正好,我正要找你談談紡織廠的資質申請。”
沈默軒注意到辦公桌上攤開的申請表,第一頁上用紅筆圈著“技術來源”一欄,墨跡未幹。他不動聲色地從帆布包裏拿出一個牛皮紙袋,推到王科長麵前:“這是紡織工藝的‘祖傳秘方’手抄本,還有縣醫院的‘皮膚過敏測試報告’,證明我們的布料確實有保健功效。”
王科長挑眉,打開紙袋翻看。泛黃的抄本上,“山泉水紡織法”的手繪流程圖旁注滿了蠅頭小楷,末尾還有沈默軒偽造的“太爺爺”簽名。測試報告則顯示,使用靈泉處理的布料能抑製90%的大腸杆菌——當然,這是沈默遠用空間靈泉偷偷做的實驗。
“沈先生果然有準備,”王科長嘴角上揚,“不過省廳的審查組下周就到,他們要看的不僅是文件,還有現場生產流程。你那‘山泉水’的處理池,能經得起推敲嗎?”
“絕對沒問題,”沈默軒道,“我們連水質檢測報告都備好了——省城xx實驗室出的,編號可查。”他頓了頓,壓低聲音,“另外,上次您說夫人喜歡蘇繡,我讓人繡了幅‘鬆鶴延年’,明天給您送去。”
王科長滿意地點頭,拿起紅筆在申請表上簽下“同意推薦”。沈默軒走出革委會大樓時,陽光正穿過雲層,照在他胸前的“紅星紡織廠”徽章上。這枚徽章是他特意讓人仿照國營廠樣式製作的,邊角還刻了極小的“公社直屬”字樣,既顯眼又合規。
回到鎮上,沈默蘭正在指揮工人搭建“省級社隊企業示範車間”。青磚砌成的牆麵上,“團結生產”“技術革新”的標語 freshly painted,空氣中彌漫著石灰水的味道。沈默軒注意到,車間門口新修了一個噴泉水池,水流潺潺,正是他設計的“山泉水工藝”展示區。
“哥,”沈默蘭遞來一份名單,“省廳審查組的行程定了,後天上午十點到。除了看車間,還要求見‘技術發明人’。”
沈默軒皺眉:“發明人?我不是說對外宣稱是集體智慧嗎?”
“他們說必須有具體負責人,”沈默蘭道,“我想了想,不如推你出來,就說你是‘工藝傳承人’。”
沈默軒沉吟片刻:“也好。不過得給我弄個‘縣紡織協會顧問’的虛銜,顯得專業些。對了,審查組的人住哪?”
“縣招待所,”沈默蘭道,“我讓人送了新做的棉褥子過去,裏麵絮的是空間的長絨棉。”
沈默軒點頭,目光投向遠處的西山。為了應對審查,他昨晚特意在空間裏開辟了一個“假原料庫”,用普通棉花和染料偽裝成“山泉水處理”的半成品。核心的靈泉紡織流程則被壓縮到深夜進行,由沈默遠親自把關。
審查當天,鎮子裏罕見地來了幾輛吉普車。沈默軒站在車間門口,看著省廳領導們魚貫而下。為首的是位戴眼鏡的女工程師,自我介紹說姓陳,省輕工業廳技術處的。
“沈先生,久仰大名,”陳工握手時力道不輕,“我們在省裏就聽說,你們用‘古法工藝’做出了能出口的保健布料,今天一定要好好討教。”
沈默軒微笑著引眾人進入車間。第一站是“山泉水處理區”,沈默遠正在演示過濾流程。他拿起一塊活性炭,大聲道:“這是我們從西山岩層采的‘活性石’,能吸附雜質,讓泉水達到飲用標準。”
陳工彎腰觀察水流,突然問:“可以測測水質的微量元素嗎?”
沈默軒心髒猛跳,卻笑道:“當然可以,不過我們每月都會送樣到省城檢測,結果都在辦公室貼著。”他轉頭對沈默蘭使眼色,後者立刻捧來一疊檢測報告。
陳工翻看報告時,沈默軒注意到她的眉頭逐漸舒展。這些報告是老周花大價錢從黑市買來的空白模板,填上了靈泉的“偽造數據”——鈣、鎂含量略高,ph值弱堿,完全符合“天然礦泉水”的標準。
接下來是生產流程展示。沈默蘭親自操作織機,演示如何用“山泉水浸泡過的棉紗”織布。陳工摸了摸織好的布料,眼中閃過驚訝:“確實柔軟,而且有股清香味。”
“這是因為棉紗在泉水中浸泡時,吸收了岩石中的礦物質,”沈默軒解釋道,“我們試過幾十種水質,隻有西山的泉水最合適。”
參觀結束後,審查組在鎮公所召開座談會。陳工看著手裏的會議記錄,突然問:“沈先生,你們的工藝這麽好,為什麽不申請專利?”
沈默軒早有準備:“我們是集體企業,專利屬於公社。再說了,老祖宗的東西,應該讓更多人受益。”
這句話顯然取悅了在場的領導,縣革委會主任連聲稱讚“覺悟高”。最終,審查組在反饋意見裏寫下:“紅星紡織廠工藝獨特,管理規範,符合省級社隊企業標準,建議授予‘自主經營示範單位’稱號。”
一周後,資質證書正式下發。沈默軒看著證書上的紅章,突然想起剛穿越時,全家餓得連野菜湯都喝不上的場景。如今,沈家的紡織廠不僅有了合法身份,還能光明正大地參與全省競爭,這一切都源於空間的秘密,卻又不僅僅是空間的功勞。
“哥,”沈默遠拿著稅務登記證走進來,“以後我們可以自己定價、自己招工了。縣財政局還說,符合條件的技術革新項目能免稅三年。”
“免稅的錢,全部投到設備上,”沈默軒道,“另外,去縣技校招五十個學徒,就說‘培養新一代技術骨幹’。”他頓了頓,“對了,給三姑姑在紡織廠安排個‘質量監督’的職位,讓她名正言順地參與空間物資調度。”
身份合法化帶來的紅利遠超預期。短短一個月內,紡織廠接到了五份跨省訂單,沈默蘭甚至被邀請去鄰省介紹經驗。沈默軒借此機會,將空間的靈泉蜂蜜、藥材等產品混入“集體副業”收入,通過紡織廠的渠道合法銷售。
然而,樹大招風。某天清晨,沈默軒發現鎮公所門口貼著匿名舉報信,指控“沈家壟斷鎮內物資,借集體名義謀私”。他看完內容,反而鬆了口氣——舉報人對空間的秘密一無所知,隻是眼紅紡織廠的生意。
“讓民兵隊調查一下,”沈默軒對沈默遠說,“但別太認真。順便在公告欄貼個‘澄清聲明’,把這兩年給鎮民的福利列清楚,比如免費粥棚、冬衣發放、資助學校等等。”
聲明貼出後,鎮民們自發在下麵簽聯名信支持沈家。沈默軒看著滿紙的紅手印,心中感慨——民心,才是他最堅固的盾牌。
年底,縣革委會召開年度表彰大會,紅星紡織廠毫無懸念地獲得“先進集體”稱號。沈默軒上台領獎時,聽到台下有人議論:“沈家能有今天,全靠實心做事,換別人早被打倒了。”
他握著獎狀,望向窗外飄起的雪花。空間裏的黑土地已經蓋上了一層雪被,靈泉卻依然溫熱,滋養著地下的根係。他知道,這個冬天過後,沈家將迎來更廣闊的天地,而空間的秘密,也將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找到它的位置。
回到家,沈默軒取出藏在衣櫃深處的木盒,裏麵裝著從空間裏收集的“時代證據”:幾張舊糧票、一份偽造的工分本、還有趙鐵柱的和解協議。他點燃一根火柴,看著這些紙張逐漸蜷曲成灰——過去的風險已經被合法化的光芒掩蓋,未來,沈家將以全新的身份,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深夜,沈默軒來到空間。他站在靈泉旁,看著水麵上自己的倒影,兩鬢的白發又多了些。但他的眼神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明亮——身份合法化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他摸出玉佩,輕輕放在靈泉邊的石台上,喃喃自語:“老祖宗,沈家終於能堂堂正正地走出去了。”
玉佩突然發出微弱的光芒,靈泉水麵上泛起漣漪。沈默軒一愣,意識到這是空間的回應。或許,這意味著他多年的隱忍和謀劃,終於得到了某種認可。
他轉身離開時,看到空間入口處的槐樹又長高了一截。樹枝上掛著幾片未化的雪花,在月光下晶瑩剔透,宛如沈家即將展開的新篇章,潔白,且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