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瀕死之家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雞叫第二遍時,沈明珠醒了。她摸著炕席上的紅薯渣,想起昨夜的甜粥,舌尖還殘留著暖意。往常這個時候,她總覺得胸口像壓著塊石頭,喘不過氣,今天卻覺得輕快許多,浮腫的眼皮也能完全睜開了。
“明珠,喝口水。”二姐沈秀蘭端著陶碗過來,碗裏是清澈的靈泉水。自打昨夜分了紅薯,她便留了個心眼,趁弟弟進空間時偷偷觀察,見他從井裏舀水,便知道這水定有古怪。
沈明珠咕嘟喝了兩口,突然指著碗驚呼:“二姐,水裏有光!”碗底泛著細碎的金芒,隨水波晃動,轉瞬即逝。沈秀蘭忙捂住她的嘴, nced toward東廂房——三個姑姑還在熟睡,隻有巧兒翻了個身,吧唧著嘴囈語:“紅薯,甜……”
“別聲張。”沈秀蘭低聲道,“這是你哥在後山泉眼接的水,能治病。”她摸著妹妹的手,從前像老樹皮般粗糙的指節,此刻竟柔軟了些,心裏又驚又喜。
正說著,沈默誠推門進來,肩上落著雪粒。他剛從生產隊回來,懷裏揣著半塊凍硬的菜餅——這是給小妹和巧兒的“加餐”,用他上午幫趙鐵柱家挑水換的。
“爹臨死前說,玉佩是老沈家的根。”沈默誠坐在炕沿,看著弟弟脖子上的玉佩,聲音低沉,“咱爹娘走得急,沒來得及說清楚,如今這東西到了小軒手裏,是咱沈家的福氣,也是擔子。”
沈默軒點點頭,從空間裏取出三雙草鞋:“哥,二姐,這是用空間裏的麻編的,比稻草結實。明天上工穿這個,別再穿露腳趾的鞋了。”他頓了頓,又拿出一小袋棉籽:“二姐,這些棉花種咱們開春種在後山陰坡,就說從鎮上換的改良品種。”
沈秀蘭接過棉籽,指尖摩挲著飽滿的種粒,忽然想起去年秋天,她親眼看見公社幹部把好棉花全收走,剩下的秕子種下去根本不結桃。“要是咱自己種的棉花能紡線,”她眼睛發亮,“換的布票夠給明珠做件新棉襖了。”
三人正說著,東廂房傳來響動。大姑沈劉氏扶著牆坐起來,劇烈的咳嗽震得炕席發顫:“秀蘭,鍋裏還有糊糊嗎?你二姑咳了半宿,怕是撐不住了。”
沈默軒心裏一緊,原主記憶裏,二姑就是在這個冬天咳血而亡。他忙從空間裏舀了碗靈泉水,摻了些搗碎的紅薯,端給二姑:“二姑,喝這個,後山的野草根泡的,治咳嗽管用。”
二姑沈李氏接過碗,渾濁的眼睛盯著水麵:“小軒,你說實話,這水是不是……”她沒說完,大姑已經湊過來,盯著碗裏的紅薯塊:“哪來的甜薯?莫不是偷了生產隊的?”
沈默誠忙擺手:“娘,是小軒在後山發現的野地瓜,沒動集體的。”他看向三個姑姑,“咱家人多嘴雜,這事千萬別往外說,不然被趙鐵柱那小子知道,又要去公社告黑狀。”
三姑沈張氏揉著太陽穴坐起來,她雖年輕,卻因長期饑餓得了眩暈症:“放心,咱老沈家什麽時候出過賣主的人?隻是這荒年臘月的,野地瓜哪能長這麽大?”她盯著沈默軒的玉佩,“你爹娘留下的東西,怕是有靈性吧?”
沈默軒和大哥二姐交換眼色,決定對姑姑們坦白部分真相。他舉起玉佩:“三位姑姑,這玉佩裏有個小空間,能種些東西,養些牲口,就是地方不大,得省著用。”他沒提靈泉的治病功效,隻說空間裏的作物生長快,“以後咱們夜裏種地,白天照常上工,吃的就從空間裏拿,千萬別讓人看出門道。”
大姑沈劉氏顫抖著摸了摸玉佩,老淚縱橫:“他叔(指沈默軒父親)臨走前說,沈家祖上是宮裏的農正,說不定這玉佩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她抹了把淚,“咱們就當不知道,你們兄妹仨看著辦,該藏的藏,該瞞的瞞,別學村裏那些長舌婦,嘴上沒把門的。”
早飯是紅薯糊糊摻野菜,因加了靈泉水,格外香甜。沈默軒看著二姑喝了粥後,咳嗽竟輕了許多,心裏暗喜。飯後,他帶著大哥二姐進了空間,第一次正式教他們使用方法。
“黑土雖隻有一畝,卻能輪作。”沈默軒蹲在田邊,用木鏟翻土,“紅薯收完種土豆,開春再種玉米和棉花,旁邊這塊地可以種桑樹,以後養蠶抽絲。”他指著畜圈,“裏麵有五隻母雞,一頭小豬,都是空間自帶的,雞蛋和豬肉以後能換鹽巴和煤油。”
沈默誠摸著小豬的背,觸感光滑溫熱,不像村裏那些瘦骨嶙峋的牲口:“這豬崽子滿月就能殺?”他算了算,“要是能養上十頭八頭,過年就能給公社送頭‘貢獻豬’,堵住那些人的嘴。”
沈秀蘭則盯著井邊的桑樹幼苗:“我聽鎮上供銷社的人說,一斤蠶絲能換二十尺布票,咱要是能養蠶,以後全家都有新衣服穿。”她忽然想起什麽,“小軒,這空間外人進得來嗎?”
“隻有戴著玉佩的人能進來。”沈默軒解釋道,“我試過,把玉佩摘下來,空間就進不去了。所以以後玉佩必須時刻戴在身上,洗澡睡覺都不能離身。”
三人在空間裏忙到晌午,沈默誠突然一拍腦門:“壞了,趙鐵柱上午說要來借鋤頭!”他抓起草帽扣在頭上,“我得趕緊回去,別讓那小子看出家裏沒人。”
回到家時,趙鐵柱正蹲在院角扒拉雞窩,聽見動靜立刻站起來,三角眼裏閃過一絲探究:“老誠,聽說你家後山撿著野地瓜了?咋不叫上弟兄們一起挖?獨食難肥啊。”
沈默誠擠出笑,從牆角遞過生鏽的鋤頭:“鐵柱兄弟說笑了,就後山那點野地瓜,還不夠塞牙縫的。再說了,你爹不是早把後山刨了三遍嗎?”他故意提起趙鐵柱的父親,當年在大食堂當夥夫,沒少偷糧,村裏沒人看得起。
趙鐵柱臉色一沉,接過鋤頭轉身就走,卻在門檻上絆了一下,差點摔進灶膛。沈秀蘭眼尖,看見他彎腰時往灶灰裏瞄了一眼——那裏藏著半塊沒吃完的紅薯。
“二姐,把紅薯換個地方藏。”沈默軒低聲道,“藏到西廂房的米缸裏,墊上三層槐葉,趙鐵柱不敢去翻姑姑們的東西。”
夜幕降臨,村裏傳來梆子聲,催促社員們去開“憶苦思甜會”。沈默誠和沈秀蘭不得不去應付,留下沈默軒照看妹妹和姑姑們。他趁機進入空間,發現棉花種子已經發芽,嫩綠的幼苗在黑土中格外喜人,靈泉水澆過的桑樹苗,竟比白天長高了半尺。
“小軒,小軒!”巧兒的聲音從外麵傳來,帶著哭腔,“二姑吐黑血了!”
沈默軒心裏一緊,慌忙從空間出來,隻見二姑趴在炕邊,手帕上染著暗紅的血漬,大姑和三姑正慌得團團轉。他立刻舀了半碗靈泉水,兌了些搗碎的止血草——這是他在空間裏發現的藥草,葉子敷在傷口上能快速結痂。
“二姑,喝了這個。”他扶起二姑,喂她喝下水。奇跡再次發生,血沫漸漸止住,二姑的呼吸也平穩下來:“怪了,喝了這水,胸口像被涼風吹過,舒坦多了。”
沈秀蘭回來時,正看見這一幕,悄悄拉過沈默軒:“小軒,這水治百病?”她想起去年村裏爆發痢疾,死了十幾個孩子,要是當時有這水……
“別想那麽多。”沈默軒低聲道,“能救家人就行,外麵的人,能幫就幫,但千萬別露了底。”他看著二姐疲憊的臉,“明天你別去上工了,在家教明珠紡線,空間裏的棉花夠紡兩匹布,換的布票能給姑姑們做件棉背心。”
深夜,沈默軒再次進入空間,發現畜圈裏多了兩枚雞蛋,粉白色的蛋殼上泛著光澤。他小心翼翼地收進竹筐,忽然聽見井邊傳來潺潺水聲,走近一看,泉水竟比白天多了三分之一——原來靈泉會自動補充,取之不盡。
他蹲在黑土旁,借著空間裏朦朧的光,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這是原主上學時用的,早已殘破不堪,他卻視若珍寶,用現代農學知識記錄空間作物的生長周期。“紅薯從種植到收獲隻需十五天,土豆二十天,棉花從播種到結桃五十天……”他喃喃自語,“這樣算下來,一年能種三季,足夠養活全家,還能有餘糧換物資。”
窗外,傳來趙鐵柱的腳步聲,他又來後山轉悠了。沈默軒冷笑一聲,從空間裏摘了片帶刺的野藤,繞在山洞入口——這是他和大哥設的陷阱,專門對付窺探的人。果然,不一會兒就聽見咒罵聲:“他娘的,誰在這兒撒蒺藜?”
第二天清晨,沈默軒帶著巧兒去後山采藥,故意讓她在村口晃悠,手裏攥著幾株帶露的艾草——這是從空間裏摘的,比普通艾草大兩倍,香氣濃鬱。
“沈家丫頭,哪來的好艾草?”村口的張嬸湊過來,盯著巧兒手裏的草,“給我兩根,給你叔熏熏腿疼。”
巧兒想起二哥的叮囑,脆生生地說:“在後山深處采的,我二哥說那地方有老神仙護著,草都比別處靈。”她分出兩根艾草,“張嬸別告訴別人啊,不然老神仙該生氣了。”
張嬸笑著接過,嘴裏念叨著:“沈家小子出息了,會找偏方了。”這話很快傳遍全村,都說沈家有“山神庇佑”,挖到野地瓜,采到靈草藥,就連趙鐵柱也不敢再明目張膽地找茬——他爹前年摔斷腿,就是沈默軒送了把艾草治好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沈家的地窖裏漸漸攢了半筐紅薯,三隻陶罐裝滿靈泉水,牆角的竹筐裏,空間產出的棉花堆成小山。沈默誠和沈秀蘭輪流夜裏進空間勞作,沈默軒則負責觀察村裏動向,順便用靈泉水泡過的種子,在集體田裏“做實驗”——他故意在公社劃定的“試驗田”裏埋了幾顆空間土豆,等著看秋後收成。
臘月廿八,村裏突然來了輛牛車,公社幹部來收“過頭糧”。生產隊長趙鐵柱領著人衝進沈家,翻箱倒櫃,卻隻找到半缸野菜和一筐槐葉。
“趙鐵柱,你啥意思?”沈默誠擼起袖子,露出嶙峋的胳膊,“懷疑我偷糧?去年大食堂你爹偷了三升小米,還是我幫他瞞過去的,你忘了?”
趙鐵柱臉色鐵青,他當然沒忘,父親偷糧的事若被公社知道,全家都得去蹲牛棚。他瞪了沈默誠一眼,揮手讓民兵退出去:“別在這兒瞎折騰,沈家窮得叮當響,哪有糧可偷。”
等人走後,沈秀蘭從炕席下摸出用油紙包著的紅薯,遞給沈默軒:“給隔壁王大爺送兩個,他兒子在公社當文書,關鍵時候能說上話。”
沈默軒點點頭,揣著紅薯出門,路過村口時,看見趙鐵柱蹲在牆根抽煙,眼神陰鷙。他知道,這場無聲的戰爭才剛剛開始,隻要沈家還活著,就有人眼紅,有人懷疑,但他不怕,因為他有空間,有家人,有比饑荒更堅韌的意誌。
回到家,他看見小妹明珠正在用靈泉水澆空間裏帶出的棉花苗——這是他故意讓她做的,讓村裏人以為沈家有“育苗秘方”。明珠抬頭看見他,笑著說:“哥,這棉花苗比公社的高半個頭,秋天肯定能結大棉桃。”
沈默軒摸摸她的頭,看著院子裏的薄雪,心裏盤算著開春的計劃:開墾更多空間土地,引進更多作物,讓家人穿上新衣裳,吃上白米飯,讓二姑的咳嗽徹底痊愈,讓三姑的眩暈症不再發作……
夜幕降臨,他再次進入空間,看著黑土裏新冒出的玉米苗,忽然發現玉佩上的麥穗紋路亮了幾分——這是空間升級的征兆?他不知道,但他知道,隻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沈家定能在這瀕死的年代,闖出一條活路。
“明珠,喝口水。”二姐沈秀蘭端著陶碗過來,碗裏是清澈的靈泉水。自打昨夜分了紅薯,她便留了個心眼,趁弟弟進空間時偷偷觀察,見他從井裏舀水,便知道這水定有古怪。
沈明珠咕嘟喝了兩口,突然指著碗驚呼:“二姐,水裏有光!”碗底泛著細碎的金芒,隨水波晃動,轉瞬即逝。沈秀蘭忙捂住她的嘴, nced toward東廂房——三個姑姑還在熟睡,隻有巧兒翻了個身,吧唧著嘴囈語:“紅薯,甜……”
“別聲張。”沈秀蘭低聲道,“這是你哥在後山泉眼接的水,能治病。”她摸著妹妹的手,從前像老樹皮般粗糙的指節,此刻竟柔軟了些,心裏又驚又喜。
正說著,沈默誠推門進來,肩上落著雪粒。他剛從生產隊回來,懷裏揣著半塊凍硬的菜餅——這是給小妹和巧兒的“加餐”,用他上午幫趙鐵柱家挑水換的。
“爹臨死前說,玉佩是老沈家的根。”沈默誠坐在炕沿,看著弟弟脖子上的玉佩,聲音低沉,“咱爹娘走得急,沒來得及說清楚,如今這東西到了小軒手裏,是咱沈家的福氣,也是擔子。”
沈默軒點點頭,從空間裏取出三雙草鞋:“哥,二姐,這是用空間裏的麻編的,比稻草結實。明天上工穿這個,別再穿露腳趾的鞋了。”他頓了頓,又拿出一小袋棉籽:“二姐,這些棉花種咱們開春種在後山陰坡,就說從鎮上換的改良品種。”
沈秀蘭接過棉籽,指尖摩挲著飽滿的種粒,忽然想起去年秋天,她親眼看見公社幹部把好棉花全收走,剩下的秕子種下去根本不結桃。“要是咱自己種的棉花能紡線,”她眼睛發亮,“換的布票夠給明珠做件新棉襖了。”
三人正說著,東廂房傳來響動。大姑沈劉氏扶著牆坐起來,劇烈的咳嗽震得炕席發顫:“秀蘭,鍋裏還有糊糊嗎?你二姑咳了半宿,怕是撐不住了。”
沈默軒心裏一緊,原主記憶裏,二姑就是在這個冬天咳血而亡。他忙從空間裏舀了碗靈泉水,摻了些搗碎的紅薯,端給二姑:“二姑,喝這個,後山的野草根泡的,治咳嗽管用。”
二姑沈李氏接過碗,渾濁的眼睛盯著水麵:“小軒,你說實話,這水是不是……”她沒說完,大姑已經湊過來,盯著碗裏的紅薯塊:“哪來的甜薯?莫不是偷了生產隊的?”
沈默誠忙擺手:“娘,是小軒在後山發現的野地瓜,沒動集體的。”他看向三個姑姑,“咱家人多嘴雜,這事千萬別往外說,不然被趙鐵柱那小子知道,又要去公社告黑狀。”
三姑沈張氏揉著太陽穴坐起來,她雖年輕,卻因長期饑餓得了眩暈症:“放心,咱老沈家什麽時候出過賣主的人?隻是這荒年臘月的,野地瓜哪能長這麽大?”她盯著沈默軒的玉佩,“你爹娘留下的東西,怕是有靈性吧?”
沈默軒和大哥二姐交換眼色,決定對姑姑們坦白部分真相。他舉起玉佩:“三位姑姑,這玉佩裏有個小空間,能種些東西,養些牲口,就是地方不大,得省著用。”他沒提靈泉的治病功效,隻說空間裏的作物生長快,“以後咱們夜裏種地,白天照常上工,吃的就從空間裏拿,千萬別讓人看出門道。”
大姑沈劉氏顫抖著摸了摸玉佩,老淚縱橫:“他叔(指沈默軒父親)臨走前說,沈家祖上是宮裏的農正,說不定這玉佩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她抹了把淚,“咱們就當不知道,你們兄妹仨看著辦,該藏的藏,該瞞的瞞,別學村裏那些長舌婦,嘴上沒把門的。”
早飯是紅薯糊糊摻野菜,因加了靈泉水,格外香甜。沈默軒看著二姑喝了粥後,咳嗽竟輕了許多,心裏暗喜。飯後,他帶著大哥二姐進了空間,第一次正式教他們使用方法。
“黑土雖隻有一畝,卻能輪作。”沈默軒蹲在田邊,用木鏟翻土,“紅薯收完種土豆,開春再種玉米和棉花,旁邊這塊地可以種桑樹,以後養蠶抽絲。”他指著畜圈,“裏麵有五隻母雞,一頭小豬,都是空間自帶的,雞蛋和豬肉以後能換鹽巴和煤油。”
沈默誠摸著小豬的背,觸感光滑溫熱,不像村裏那些瘦骨嶙峋的牲口:“這豬崽子滿月就能殺?”他算了算,“要是能養上十頭八頭,過年就能給公社送頭‘貢獻豬’,堵住那些人的嘴。”
沈秀蘭則盯著井邊的桑樹幼苗:“我聽鎮上供銷社的人說,一斤蠶絲能換二十尺布票,咱要是能養蠶,以後全家都有新衣服穿。”她忽然想起什麽,“小軒,這空間外人進得來嗎?”
“隻有戴著玉佩的人能進來。”沈默軒解釋道,“我試過,把玉佩摘下來,空間就進不去了。所以以後玉佩必須時刻戴在身上,洗澡睡覺都不能離身。”
三人在空間裏忙到晌午,沈默誠突然一拍腦門:“壞了,趙鐵柱上午說要來借鋤頭!”他抓起草帽扣在頭上,“我得趕緊回去,別讓那小子看出家裏沒人。”
回到家時,趙鐵柱正蹲在院角扒拉雞窩,聽見動靜立刻站起來,三角眼裏閃過一絲探究:“老誠,聽說你家後山撿著野地瓜了?咋不叫上弟兄們一起挖?獨食難肥啊。”
沈默誠擠出笑,從牆角遞過生鏽的鋤頭:“鐵柱兄弟說笑了,就後山那點野地瓜,還不夠塞牙縫的。再說了,你爹不是早把後山刨了三遍嗎?”他故意提起趙鐵柱的父親,當年在大食堂當夥夫,沒少偷糧,村裏沒人看得起。
趙鐵柱臉色一沉,接過鋤頭轉身就走,卻在門檻上絆了一下,差點摔進灶膛。沈秀蘭眼尖,看見他彎腰時往灶灰裏瞄了一眼——那裏藏著半塊沒吃完的紅薯。
“二姐,把紅薯換個地方藏。”沈默軒低聲道,“藏到西廂房的米缸裏,墊上三層槐葉,趙鐵柱不敢去翻姑姑們的東西。”
夜幕降臨,村裏傳來梆子聲,催促社員們去開“憶苦思甜會”。沈默誠和沈秀蘭不得不去應付,留下沈默軒照看妹妹和姑姑們。他趁機進入空間,發現棉花種子已經發芽,嫩綠的幼苗在黑土中格外喜人,靈泉水澆過的桑樹苗,竟比白天長高了半尺。
“小軒,小軒!”巧兒的聲音從外麵傳來,帶著哭腔,“二姑吐黑血了!”
沈默軒心裏一緊,慌忙從空間出來,隻見二姑趴在炕邊,手帕上染著暗紅的血漬,大姑和三姑正慌得團團轉。他立刻舀了半碗靈泉水,兌了些搗碎的止血草——這是他在空間裏發現的藥草,葉子敷在傷口上能快速結痂。
“二姑,喝了這個。”他扶起二姑,喂她喝下水。奇跡再次發生,血沫漸漸止住,二姑的呼吸也平穩下來:“怪了,喝了這水,胸口像被涼風吹過,舒坦多了。”
沈秀蘭回來時,正看見這一幕,悄悄拉過沈默軒:“小軒,這水治百病?”她想起去年村裏爆發痢疾,死了十幾個孩子,要是當時有這水……
“別想那麽多。”沈默軒低聲道,“能救家人就行,外麵的人,能幫就幫,但千萬別露了底。”他看著二姐疲憊的臉,“明天你別去上工了,在家教明珠紡線,空間裏的棉花夠紡兩匹布,換的布票能給姑姑們做件棉背心。”
深夜,沈默軒再次進入空間,發現畜圈裏多了兩枚雞蛋,粉白色的蛋殼上泛著光澤。他小心翼翼地收進竹筐,忽然聽見井邊傳來潺潺水聲,走近一看,泉水竟比白天多了三分之一——原來靈泉會自動補充,取之不盡。
他蹲在黑土旁,借著空間裏朦朧的光,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這是原主上學時用的,早已殘破不堪,他卻視若珍寶,用現代農學知識記錄空間作物的生長周期。“紅薯從種植到收獲隻需十五天,土豆二十天,棉花從播種到結桃五十天……”他喃喃自語,“這樣算下來,一年能種三季,足夠養活全家,還能有餘糧換物資。”
窗外,傳來趙鐵柱的腳步聲,他又來後山轉悠了。沈默軒冷笑一聲,從空間裏摘了片帶刺的野藤,繞在山洞入口——這是他和大哥設的陷阱,專門對付窺探的人。果然,不一會兒就聽見咒罵聲:“他娘的,誰在這兒撒蒺藜?”
第二天清晨,沈默軒帶著巧兒去後山采藥,故意讓她在村口晃悠,手裏攥著幾株帶露的艾草——這是從空間裏摘的,比普通艾草大兩倍,香氣濃鬱。
“沈家丫頭,哪來的好艾草?”村口的張嬸湊過來,盯著巧兒手裏的草,“給我兩根,給你叔熏熏腿疼。”
巧兒想起二哥的叮囑,脆生生地說:“在後山深處采的,我二哥說那地方有老神仙護著,草都比別處靈。”她分出兩根艾草,“張嬸別告訴別人啊,不然老神仙該生氣了。”
張嬸笑著接過,嘴裏念叨著:“沈家小子出息了,會找偏方了。”這話很快傳遍全村,都說沈家有“山神庇佑”,挖到野地瓜,采到靈草藥,就連趙鐵柱也不敢再明目張膽地找茬——他爹前年摔斷腿,就是沈默軒送了把艾草治好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沈家的地窖裏漸漸攢了半筐紅薯,三隻陶罐裝滿靈泉水,牆角的竹筐裏,空間產出的棉花堆成小山。沈默誠和沈秀蘭輪流夜裏進空間勞作,沈默軒則負責觀察村裏動向,順便用靈泉水泡過的種子,在集體田裏“做實驗”——他故意在公社劃定的“試驗田”裏埋了幾顆空間土豆,等著看秋後收成。
臘月廿八,村裏突然來了輛牛車,公社幹部來收“過頭糧”。生產隊長趙鐵柱領著人衝進沈家,翻箱倒櫃,卻隻找到半缸野菜和一筐槐葉。
“趙鐵柱,你啥意思?”沈默誠擼起袖子,露出嶙峋的胳膊,“懷疑我偷糧?去年大食堂你爹偷了三升小米,還是我幫他瞞過去的,你忘了?”
趙鐵柱臉色鐵青,他當然沒忘,父親偷糧的事若被公社知道,全家都得去蹲牛棚。他瞪了沈默誠一眼,揮手讓民兵退出去:“別在這兒瞎折騰,沈家窮得叮當響,哪有糧可偷。”
等人走後,沈秀蘭從炕席下摸出用油紙包著的紅薯,遞給沈默軒:“給隔壁王大爺送兩個,他兒子在公社當文書,關鍵時候能說上話。”
沈默軒點點頭,揣著紅薯出門,路過村口時,看見趙鐵柱蹲在牆根抽煙,眼神陰鷙。他知道,這場無聲的戰爭才剛剛開始,隻要沈家還活著,就有人眼紅,有人懷疑,但他不怕,因為他有空間,有家人,有比饑荒更堅韌的意誌。
回到家,他看見小妹明珠正在用靈泉水澆空間裏帶出的棉花苗——這是他故意讓她做的,讓村裏人以為沈家有“育苗秘方”。明珠抬頭看見他,笑著說:“哥,這棉花苗比公社的高半個頭,秋天肯定能結大棉桃。”
沈默軒摸摸她的頭,看著院子裏的薄雪,心裏盤算著開春的計劃:開墾更多空間土地,引進更多作物,讓家人穿上新衣裳,吃上白米飯,讓二姑的咳嗽徹底痊愈,讓三姑的眩暈症不再發作……
夜幕降臨,他再次進入空間,看著黑土裏新冒出的玉米苗,忽然發現玉佩上的麥穗紋路亮了幾分——這是空間升級的征兆?他不知道,但他知道,隻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沈家定能在這瀕死的年代,闖出一條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