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開始建造
末日求生:從土豆種植開始! 作者:不起球的襪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趙閑的勳章。
一等戰功,想也知道不是那麽容易拿到的,這是軍人的榮譽。
喬雪君抬眼看他:“好,那就這麽說定了。等基地的情況好起來了,我拿著這個找你對賬。”
趙閑:“一定兌現。”
·
溫室開始建造,木工師傅上場,但他們隻是實地看了看情況,木料都在工坊加工,加工完了才帶過來組裝搭建。
喬雪君回去跟趙林林說了這件事後,她出乎預料地同意了。
喬雪君非常意外:“他們早上8點就準時開工了,你能起來嗎?”
趙林林道:“我會準時的!”
喬雪君:“為什麽想要去,在家做釀酒器不好嗎,還可以和刨子玩耍。”
家裏麵也暖和,外麵再怎麽樣也沒家裏那麽暖和。
趙林林道:“你們都出門忙事情了,我也想幫上忙。”
她自然而然地道:“這裏也是我的家鄉呀。你們都在幫忙建設,我也想幫忙一起建設。我的木工手藝很好的。”
喬雪君愣了一下,她也有家鄉,但不是這裏。
“行吧,你想去就去,去準備一下厚衣服,最近天氣冷得很。”
於是就這樣,喬雪君帶著小木匠出現在了木工坊。
趙林林和其他三人不一樣,幾乎很少出現在外麵,這差不多是她第一次過來第一基地見人。
木工師傅看見她,有些意外,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喬雪君:“喬老師,這小姑娘就是你給我帶來的木工師傅?”
這件事當時有提前說過。
木工師傅上下打量她:“……這小姑娘成年了嗎?”
趙林林本來就年輕,加上個子矮,相貌也偏娃娃臉,確實很像未成年。
喬雪君:“成年了。十年老師傅了。”她說完,又補充,“不對,11年了。”
趙林林背著她的木工工具包,往旁邊一放:“隨時可以上工!”
木工師傅道:“喬老師,在我們這兒上班,除了基地的基本保障外,還有額外的薪水,基地發的,每天能拿1g藍油補貼,一個月能多領30g藍油。”
隻有喬雪君跟趙閑的藍油交易是按照“升”為單位算的,其他交易基本按照“克”來算。
喬雪君已經把藍油消耗量算出來,把計算結果給了趙閑,果然,這樣一下子就多了大批藍油出來。
趙閑對喬雪君給出的計算結果都不可置信:“就這麽點,夠你生產?”
喬雪君需要用藍油的大頭在試驗田,但試驗田就五畝地,溫室搭建好之後,也就9畝。
供暖,供水,燈光,這些需要藍油。
避難所就不用了,有恒溫,有水井,就隻要人工補光小號能源。
所以能省下來的藍油數量讓趙閑看了都覺得十分意外。
現在藍油相對來說沒有那麽緊張了。
趙林林聽到木工師傅的話,還挺高興:“還有工資拿?”
她原本是打算來免費幹活的。
木工師傅點頭:“月結。但有一點,是真來做事的,我們這邊要結算工作量。每天都會盤點,工作量不達標,就拿不到補貼。”
這小姑娘看起來實在不像是什麽木工師傅,年紀太小。但喬老師介紹過來的,他信喬老師,自然是無條件接受。
他當然不會覺得,喬老師會讓一個什麽都不會的人來白吃工資,隻是她可能對木工坊的工作量不太了解。
他們這裏需要的是熟練工,老手,之前相對較閑的時候還好,這段時間大家都忙,忙得找不著北,可沒時間帶徒弟。
如果工作量不達標,是不會給藍油結算的。
藍油資源太緊張了,哪怕是1g也不該浪費。如果這個小姑娘的工作量不達標,還給她藍油,就是浪費了。
趙林林卻聽得幹勁十足:“意思是按照工作量給錢,做多少就能拿多少?多做還能多拿?”
木工師傅一愣,然後笑了:“是,是這個意思!”
這個小姑娘倒真有意思,他們木工坊,能把自己的那份活兒做出來就已經算是不錯了,還想要多做?那可是起碼六七年工齡的熟練工才能做到的事情。
喬雪君看見已經和木工坊講好了,自己也就走了,去了地裏看。
“宿主,請注意。”係統在喬雪君檢查菜地時,忽然發出預警,“檢測到因為戰士犧牲,基地的生存者們陷入悲傷與恐懼之中,生產效率降低10%。”
喬雪君在檢查油菜的葉片,聞言動作微頓。
係統預警後問:“宿主,怎麽辦啊?大家情緒都不高,生產效率變低了。”
喬雪君:“……情緒不高,不是正常嗎?如果有戰士犧牲了,還無動於衷,豈不是更可怕。”
係統不明白:“可是生產效率變低了。”
喬雪君繼續檢查:“人之常情。如果遇到這種事,還一心隻想工作,就不是一般人了。人就是這樣,餓了要吃痛了要哭,心情不好就不想幹活。這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隻需要時間,等等就好。”
就像之前的降雪,大家的情緒很快就自行調整回去了,是後來大暴雪,山體崩塌,死了不少人,才造成了長時間的悲傷情緒。
因此修建了動物園,保暖的兔毛也陸續供應上了,才把情緒提上去。
係統依舊不理解:“可是趙閑的工作效率一點都沒變低,他甚至還加班了!”
喬雪君:“……所以啊,他這個人其實就不太尋常的。”
雖然喬雪君沒有插手扭轉基地的悲傷情緒,但還是把這件事放在了心上。如果短期內還是如此,她也會想辦法插手。
油菜該追肥了。
喬雪君帶著老馮幾人,忙活了一個上午,給油菜和黑麥都施了肥。
喬雪君那裏糞肥非常多,都是漚好的肥,試驗田做好之後,趙蘊那邊就讓木工師傅出了個專門的糞肥車。
幾乎每天都能從喬雪君那裏拉滿滿一大車過來,往試驗田旁邊的地裏堆。
這都是以後打算開墾的地,算提前改土了。
到了午飯的點,廚房的人還給他們送了飯過來。
一等戰功,想也知道不是那麽容易拿到的,這是軍人的榮譽。
喬雪君抬眼看他:“好,那就這麽說定了。等基地的情況好起來了,我拿著這個找你對賬。”
趙閑:“一定兌現。”
·
溫室開始建造,木工師傅上場,但他們隻是實地看了看情況,木料都在工坊加工,加工完了才帶過來組裝搭建。
喬雪君回去跟趙林林說了這件事後,她出乎預料地同意了。
喬雪君非常意外:“他們早上8點就準時開工了,你能起來嗎?”
趙林林道:“我會準時的!”
喬雪君:“為什麽想要去,在家做釀酒器不好嗎,還可以和刨子玩耍。”
家裏麵也暖和,外麵再怎麽樣也沒家裏那麽暖和。
趙林林道:“你們都出門忙事情了,我也想幫上忙。”
她自然而然地道:“這裏也是我的家鄉呀。你們都在幫忙建設,我也想幫忙一起建設。我的木工手藝很好的。”
喬雪君愣了一下,她也有家鄉,但不是這裏。
“行吧,你想去就去,去準備一下厚衣服,最近天氣冷得很。”
於是就這樣,喬雪君帶著小木匠出現在了木工坊。
趙林林和其他三人不一樣,幾乎很少出現在外麵,這差不多是她第一次過來第一基地見人。
木工師傅看見她,有些意外,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喬雪君:“喬老師,這小姑娘就是你給我帶來的木工師傅?”
這件事當時有提前說過。
木工師傅上下打量她:“……這小姑娘成年了嗎?”
趙林林本來就年輕,加上個子矮,相貌也偏娃娃臉,確實很像未成年。
喬雪君:“成年了。十年老師傅了。”她說完,又補充,“不對,11年了。”
趙林林背著她的木工工具包,往旁邊一放:“隨時可以上工!”
木工師傅道:“喬老師,在我們這兒上班,除了基地的基本保障外,還有額外的薪水,基地發的,每天能拿1g藍油補貼,一個月能多領30g藍油。”
隻有喬雪君跟趙閑的藍油交易是按照“升”為單位算的,其他交易基本按照“克”來算。
喬雪君已經把藍油消耗量算出來,把計算結果給了趙閑,果然,這樣一下子就多了大批藍油出來。
趙閑對喬雪君給出的計算結果都不可置信:“就這麽點,夠你生產?”
喬雪君需要用藍油的大頭在試驗田,但試驗田就五畝地,溫室搭建好之後,也就9畝。
供暖,供水,燈光,這些需要藍油。
避難所就不用了,有恒溫,有水井,就隻要人工補光小號能源。
所以能省下來的藍油數量讓趙閑看了都覺得十分意外。
現在藍油相對來說沒有那麽緊張了。
趙林林聽到木工師傅的話,還挺高興:“還有工資拿?”
她原本是打算來免費幹活的。
木工師傅點頭:“月結。但有一點,是真來做事的,我們這邊要結算工作量。每天都會盤點,工作量不達標,就拿不到補貼。”
這小姑娘看起來實在不像是什麽木工師傅,年紀太小。但喬老師介紹過來的,他信喬老師,自然是無條件接受。
他當然不會覺得,喬老師會讓一個什麽都不會的人來白吃工資,隻是她可能對木工坊的工作量不太了解。
他們這裏需要的是熟練工,老手,之前相對較閑的時候還好,這段時間大家都忙,忙得找不著北,可沒時間帶徒弟。
如果工作量不達標,是不會給藍油結算的。
藍油資源太緊張了,哪怕是1g也不該浪費。如果這個小姑娘的工作量不達標,還給她藍油,就是浪費了。
趙林林卻聽得幹勁十足:“意思是按照工作量給錢,做多少就能拿多少?多做還能多拿?”
木工師傅一愣,然後笑了:“是,是這個意思!”
這個小姑娘倒真有意思,他們木工坊,能把自己的那份活兒做出來就已經算是不錯了,還想要多做?那可是起碼六七年工齡的熟練工才能做到的事情。
喬雪君看見已經和木工坊講好了,自己也就走了,去了地裏看。
“宿主,請注意。”係統在喬雪君檢查菜地時,忽然發出預警,“檢測到因為戰士犧牲,基地的生存者們陷入悲傷與恐懼之中,生產效率降低10%。”
喬雪君在檢查油菜的葉片,聞言動作微頓。
係統預警後問:“宿主,怎麽辦啊?大家情緒都不高,生產效率變低了。”
喬雪君:“……情緒不高,不是正常嗎?如果有戰士犧牲了,還無動於衷,豈不是更可怕。”
係統不明白:“可是生產效率變低了。”
喬雪君繼續檢查:“人之常情。如果遇到這種事,還一心隻想工作,就不是一般人了。人就是這樣,餓了要吃痛了要哭,心情不好就不想幹活。這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隻需要時間,等等就好。”
就像之前的降雪,大家的情緒很快就自行調整回去了,是後來大暴雪,山體崩塌,死了不少人,才造成了長時間的悲傷情緒。
因此修建了動物園,保暖的兔毛也陸續供應上了,才把情緒提上去。
係統依舊不理解:“可是趙閑的工作效率一點都沒變低,他甚至還加班了!”
喬雪君:“……所以啊,他這個人其實就不太尋常的。”
雖然喬雪君沒有插手扭轉基地的悲傷情緒,但還是把這件事放在了心上。如果短期內還是如此,她也會想辦法插手。
油菜該追肥了。
喬雪君帶著老馮幾人,忙活了一個上午,給油菜和黑麥都施了肥。
喬雪君那裏糞肥非常多,都是漚好的肥,試驗田做好之後,趙蘊那邊就讓木工師傅出了個專門的糞肥車。
幾乎每天都能從喬雪君那裏拉滿滿一大車過來,往試驗田旁邊的地裏堆。
這都是以後打算開墾的地,算提前改土了。
到了午飯的點,廚房的人還給他們送了飯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