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文輔在銀行上的動作,很快就影響到京城。


    京城的錢莊、當鋪、銀鋪等金融從業者,都被他召集起來,召開行業會議。


    這一年來,不少行業都經曆過這一幕——


    抄報行、燒煤行、裁縫行等行業,都被內廷派人收編。


    京城很多從業者,對此是又喜又怕。


    喜的是這些被內廷收編的行業都迎來了大發展,很多之前的從業者,掙到了大量錢財。


    怕的同樣也是如此,因為這意味著行業大洗牌。


    尤其是典當行業出了名的本多利重,很多從業者擔心內廷看上了這些錢。


    順天銀行開辦一年多,和錢莊、銀鋪的業務沒少發生衝突,就連當鋪都受到抵押貸款影響,業務受損很大。


    所以這些人擔心,內廷會靠強權把他們整體收編——


    就像佛教寺廟,現在已禁止從事金融業。


    一些人已經思考,要不要讓背後的人出麵,和內廷官員談談。


    不過塗文輔是沒有收編他們的想法的,因為他從皇帝那裏,得到了更好的辦法。


    所以,他在開場之後,向這些商人介紹道:


    “這次會議,本官還請來了太府寺卿參加。”


    “董寺卿還執掌戶部銀行,由他先宣讀戶部政策。”


    董應舉忍著不適,向這些商人說道:


    “戶部有令,鑒於近年來錢莊、當鋪多有事故,以後要對金融業實行準入製。”


    “凡是沒有牌照的,禁止從事金融業。”


    “望諸位盡早申請牌照,避免影響生意。”


    這個命令下來,場中的商人頓時議論紛紛。


    因為金融行業的準入製,明顯會影響到他們。


    不過鑒於抄報行實行的準入製,讓原本從事這一行的大多發了財。


    所以他們的抵製也不強烈,甚至有很多人期盼。


    有些人就主動提出,是不是像報業協會那樣,成立金融協會,並且從他們之中,選出會長和理事?


    塗文輔沒料到這些人這麽積極,竟然想主動成立協會。


    這可是他打算放在後麵說的,擔心的就是這些商人可能會反對。


    這卻是他不知道,很多沒有靠山、或者靠山不硬的商人,對於依附內廷那是一萬個願意——


    抄報行的人已經做出了榜樣,那些人發了財不說,還取得了行業話語權。


    現在很多報紙從業者,都能出入士大夫之家,參加各種聚會。


    他們現在的地位,相比之前提升了何止數倍。


    甚至一些報社獲得了內廷入股,隻要這個合作能延續,報社沒有被經營得連續虧損破產,就可以說擁有了可以世代傳家的世業。


    所以在場的商人,大多都很期盼。甚至想像報業協會的會長和理事那樣,擁有行業話語權。


    塗文輔反應很快,見到這種情況,開始拿捏起來。故作沉思了一下,向這些金融業商人道:


    “大明金融協會,必然是要成立的。”


    “但是能不能加入協會,還要看你們能否拿到牌照。”


    “金融業同樣是公共服務行業,需要進行監管。”


    “而且因為涉及到民生,監管還要更嚴些。”


    “你們先聽董寺卿的要求,完成相應整改。”


    使了個眼色給董應舉,董應舉把戶部的規定,一一說了出來:


    “第一,各家業務要規範。”


    “按按照所擁有的牌照,從事銀錢兌換、存款、貸款、典當、租賃、保險等業務,不得隨意越界。”


    這點眾人沒什麽意見,甚至能減少競爭。


    不能一些當鋪開著開著,幹起了銀鋪的活。


    董應舉見此繼續道:


    “做生意要講誠信,以後金銀和錢幣的兌換,同樣要有標準。”


    “不能隨意定價,坑害兌換的人。”


    “而且在發現私鑄的銅錢,以及假金、假銀時,要及時向衛尉寺檢舉,打擊金融犯罪。”


    這個要求有點嚴格,一群商人探討後,在錢莊行業頗有名望的黃堅白道:


    “金銀和銅錢的價格,向來變動很大。”


    “金有赤金、足金,銀有紋銀、足銀,銅錢的重量也不一,如何定下價來?”


    這個問題董應舉沒有回答,塗文輔笑著向他們道:


    “正式因為有這種情況,所以皇資委打算,開辦一個貴重金屬交易所。”


    “對金銀等貴重金屬的大宗交易進行規範,並且確定價格。”


    “錢莊、銀鋪和客人的小額兌換,參照交易所的價格來,不得浮動太大,對客人坑蒙拐騙。”


    “交易所的銀子,白銀可定為九二五標準銀,含銀量百分之九十二點五。”


    “或者定為足銀,含銀量百分之九十九,當做純銀看待。”


    “金則定為足金,含金量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若能達到千分之九百九十九,則可稱為千足金。”


    這個標準,讓很多商人咋舌。因為提煉出這麽高純度的金銀,對很多店鋪都困難。大多數店鋪,隻有提煉九二五標準銀的能力。


    其實這也是朱由檢的用意,那就是通過對黃金提煉工藝的掌握,控製黃金市場。把大明的黃金,盡量集中到內廷來。


    畢竟他知道金貴銀賤是大趨勢,白銀的產量會越來越高,黃金則越來越保值。


    所以內廷的儲備,當然要盡量以黃金為主,而非此時用的更多的白銀。


    事實上,若非此時的黃金不能滿足大明的商業需求,他現在就想定為金本位。


    但是金的產量太少了,全世界所有的黃金,都不一定能滿足大明商品交易的需求。


    隻有產量更多的白銀,能勉強滿足這一點。


    所以現在的朱由檢,隻能暫時維持大明現行的雙本位甚至三本位——


    黃金、白銀、銅錢,都能作為法定貨幣。


    現在的大明,銀兩是主要貨幣,銅錢作為補充。黃金也能使用,但是更不常見。


    貴重金屬交易所開設後,暫時會以銅錢計價,確定金銀價值。


    未來可能會以黃金白銀為基準,確定其它金屬的價值。


    但是這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同時期的銅錢,鑄造質量不一。


    有的比較精美,民眾甚至舍不得用。有的則極為粗劣,魏忠賢當政的時候,就曾鑄造過僅重七分、含銅量不足三成的小錢。


    這種錢流通到百姓手上後,他們會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以免什麽時候錢幣價值低了,可能會爛在自己手裏。


    所以說,劣幣驅逐良幣,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民眾會用實際行動,讓劣幣在市場上流通起來。


    一些商人提出這個問題,塗文輔道:


    “陛下早已確定,崇禎通寶重一錢,也就是三點七五克。”


    “上下浮動在三克到四點五克之間的,都當做一錢看待。”


    “你們在營業時也要看好了,把不符合標準的錢收上來,由寶源局重新鑄造。”


    銅錢的重量出現波動,這是現在鑄錢時必然出現的問題。


    朱由檢已經下令工匠改進工藝,盡量把鑄造的錢幣維持在三點七五克,縮減誤差範圍。


    同時,為了維護皇兄的名聲,他也不得不給魏忠賢鑄造的劣錢擦屁股,規定天啟年間的錢隻要確定是朝廷鑄造的,都按相應麵值對待——


    民眾可以拿著天啟通寶,兌換新鑄造的崇禎通寶。


    當十錢等錢幣,同樣也能兌換。


    說到這個,朱由檢不得不感到慶幸,因為天啟年間最劣質的當十錢,隻鑄造了三年。而且在天啟年間就開始回收,現在已回收了大部分。


    否則他還要出很大一筆錢,以回收這些劣錢。


    這些都是維持朝廷信用所必須的花費,也被塗文輔當成朝廷的政策,傳達給金融行業從業者。


    一眾錢莊、銀鋪掌櫃,對此都是門清。


    此時他們就聽出了,這似乎有他們的機會。


    因為天啟年間的錢幣,重量是從七分到一錢三分浮動。


    當今皇帝定的三克到四點五克,似乎浮動範圍更小點。


    所以一些人已經琢磨著,要如何利用這個信息套利,用更低的價格,從民間收購天啟年間的劣錢。


    不過朱由檢是不給他們這個機會的,董應舉很快就宣布,各家店鋪必須按朝廷的規定,接受相應麵值的錢。


    否則就是違背戶部的政策,吊銷營業執照。


    而且他還提出了存款準備金一說,要求從事存貸業務的店鋪,都繳納存款準備金:


    “錢莊、當鋪卷款逃竄,是近年來時有之事,多有民眾遭受損失。”


    “為了避免儲戶、當戶的錢財被席卷一空,所有從事存貸、典當業務的店鋪,都要繳納保證金。”


    “其中存貸業務要繳納多一些,稱為存款準備金。必須要繳納三成儲蓄給戶部銀行,由戶部銀行監管。”


    這個規定,頓時引得一眾商人大嘩。


    因為他們都懷疑,朝廷這是想吞他們的錢。


    三成的準備金交上去後,什麽時候才能拿回來呢?


    所以這個政策幾乎被群起反對,尤其是那些仗著有後台的,更是當麵反對這個政策。


    塗文輔見到這個場景,心中有些慶幸這個政策不是自己提出來。


    否則現在被反對的,那可就是他了。


    不過董應舉這時候,卻拿出一個官員應有的決斷。


    他本來就對這些商人有些看不上,覺得自己堂堂大臣和商人談判有些跌份。


    此時見這些商人不聽話,當即強硬表示:


    “不繳納存款準備金的,不得從事存貸業務,牌照上不會給存貸業務權限。”


    “當鋪的保證金也是如此,不繳納沒有牌照。”


    然後拂袖而去,把這些商人晾在這裏。


    一群商人見此,頓時更是喧嘩。沒想到董應舉這個年前被處分的官員,麵對他們竟然如此硬氣。


    一些人已經想著,是不是要給相熟的科道官員送禮,讓他們彈劾董應舉,把這個人給趕下去。


    可以說,金融業的這些掌櫃和東家,份量和抄報行完全不一樣。他們對朝堂官員,也沒那麽畏懼。


    如果是底氣不足的官員,麵對他們的威脅,多半就會退讓。


    但是塗文輔這個內臣,顯然不在此列。


    他的地位如何,完全在皇帝一念之間。


    而且他在南京的做法比這激進多了,哪裏會把這些商人放在眼裏?


    若非皇帝顧忌名聲,想要和平收編金融業,他可能直接就讓錦衣衛,通知這些商人。


    麵對這些人的紛紛嚷嚷,塗文輔似笑非笑道:


    “諸位若不願意,那就隻有內廷和朝廷的銀行,能夠拿到牌照了。”


    “說不定內府監也要開些當鋪,免得京城的人家典當不方便。”


    這讓很多叫囂的商人,頓時安靜下來。


    因為他們知道,塗文輔絕對幹出來這種事。


    他在南京的時候,就強行把應天銀行推廣到南直隸各地。


    現在南方的金融業,可以說是完全以應天銀行為尊,很多錢莊、當鋪,都被擠兌得沒法生存——


    董應舉之前提到的卷款,就大多發生在南方。一些錢莊、銀鋪眼見經營困難,就卷款直接逃竄。


    北京的順天銀行則遠沒有這麽霸道,除了內廷和朝廷的業務外,基本不對外擴展。


    所以他們現在才能聚在這,商議金融行業。


    鎮住這些人後,塗文輔才向他們道:


    “諸位若能接受這個規定,本官就可以保證,戶部銀行不會和你們搶業務。”


    “甚至可以明確說,戶部銀行就不負責商業經營,隻負責對金融業的監管。”


    “隻有內廷的銀行,才有經營權力。”


    這個許諾,稍稍安撫了在場商人的心。


    因為戶部銀行如何經營業務的話,有可能像南方的應天銀行一樣,把他們擠兌得無法生存。


    不過還有人擔心應天銀行,詢問道:


    “不知應天銀行,會不會有所限製?”


    “或者是像我們一樣,繳納存款準備金?”


    塗文輔斜眼看著這個人,卻毫不猶豫地道:


    “內廷的銀行同樣要按朝廷政策經營,會向戶部銀行繳納準備金。”


    “而且本官還可以向你們許諾,內廷銀行不經營小額存貸業務,那些都留給你們。”


    “你們需要做的,就是遵守朝廷的政策,並且依法納稅。”


    清楚地知道皇帝的目的是什麽,塗文輔當場做出了保證。


    雖然這樣會讓內廷銀行都出一筆錢,但是在皇帝做出表率後,會逼迫金融行業都繳納所謂的保證金。


    這會讓戶部銀行迅速獲得一筆錢財,作為今年戰爭的備用軍費。


    可以說,皇帝讓他召開會議的目的就在於此——


    給朝廷準備一筆錢壓箱底。(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