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泥扶不上牆!”


    朱由檢如此評價道。


    對於閹黨殘留人員,他是真的有點怒其不爭。


    這些人但凡爭點氣,他就不需要一直起複東林黨人。


    但是那些被他保下來的閹黨人員,除了楊景辰、郭允厚寥寥幾個有本事的人之外,大部分根本不幹正事。


    甚至有些人連以前的首尾都沒清理幹淨,以至於這次京察時被東林黨人挖出來。


    已經給過他們一次機會的朱由檢,這次不打算再保下他們了。


    他需要用這些人的下場,重塑京察威嚴。


    而且時至今日,朱由檢也不是剛剛登極的時候了。


    他不需要留著這些人,阻擋東林黨人上台——


    已經登極一年半,朝堂上但凡有眼力的,都看得出皇帝對東林黨雖然很看重,卻遠遠沒有到言聽計從的地步。


    甚至對東林黨出身的大臣,一直極為防備。


    直到現在,東林黨出身的大學士和九卿,也隻有韓爌和成基命。


    東林黨後起之秀錢謙益,被牢牢地壓在太常寺少卿的位置上。至今還沒有成為侍郎,找不到入閣的機會。


    所以有見識的臣子,已經開始和東林黨人拉開關係。


    之前被看作東林黨的倪元璐,此時就更接近座師袁可立。


    孫傳庭、盧象升等地方督撫,同樣也親近袁可立。


    甚至還有溫體仁、周延儒這樣的官員,直接和東林黨劃開界限,隱隱有針鋒相對之勢。


    這一切都導致朱由檢不需要依靠閹黨殘留人員,就能壓製東林黨人。


    所以,朱由檢很快決定了對他們的處置。把這些人按照四維八法審查,樹立京察的威嚴。


    對於有貪腐行為的更是罰沒財產,為今年的戰爭籌集軍費。


    隻有寥寥幾個有能力的,被他示意楊景辰保了下來。


    李若琳不在這個名單上,無奈他有個叫李若璉的好弟弟——


    這個人是去年的武進士,朱由檢記得他是甲申殉國的錦衣衛,所以安排去涿鹿區衛尉署當署長。


    這種要大用的近臣,朱由檢是不能讓他寒心的。


    所以李若琳隻是被罰了一些金錢,然後被朱由檢發配南洋去當官。


    希望他能夠洗心革麵,將來從南洋升回來。


    除了李若琳等人外,還有臣子被朱由檢派去南洋。


    其中職位最高的,就是司禮監掌印王體乾,這個可以稱為內廷首輔的人。


    對於王體乾的請辭,朱由檢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因為他沒有想到,有人願意從內廷首輔的位子上主動退下來。


    所以他很是挽留了一下,向王體乾道:


    “王卿為何請辭?”


    “先前所犯罪過,朕已一概赦免。”


    “外廷那些臣子做的錯事,現在牽涉不到你。”


    王體乾苦笑一聲,既感激於皇帝的看重,又知道自己真的幹不下去了。


    作為閹黨的二號人物,魏忠賢倒台之後,他就是閹黨的象征。不知有多少人期盼他倒台,瓜分閹黨空出來的權力。


    在黃立極確定今年八月卸任的情況下,他這個內廷閹黨殘餘人員首領,在朝堂上是越來越突出。


    韓爌主持逆案審判時,就把很多和他有關的案子挖了出來。


    朝堂上彈劾他的奏疏也連篇累牘,王體乾作為司禮監掌印對此不可能不知道。


    若非皇帝保著,他在去年就幹不下去了,根本不可能撐到現在。


    但是現在他的情況也沒有多好,因為塗文輔從南京回歸,內廷很多太監擔心兩人聯合,讓魏忠賢遺留的閹黨重新強大起來。


    所以他們就不斷找王體乾的麻煩,逼迫他主動辭職。


    王體乾越來越撐不住這些壓力,在看到皇帝決定放棄外廷的閹黨殘留人員後,決定主動請辭。


    這樣他至少還能給其他人留個好印象,不至於退下去後,被他們繼續針對。


    所以王體乾感謝皇帝的看重後,又誠心誠意地說道:


    “臣的年齡大了,做事情越來越力不從心。”


    “現在想的就是給家裏留份家業,以後有人祭祀。”


    “請陛下允許臣告退,安然度過晚年。”


    朱由檢聽著這番話,覺得王體乾說得不實,因為王體乾的年齡,還不到力不從心之時。


    之前在司禮監批紅,仍舊盡心盡力。


    所以他請辭的原因,那就是後麵一番話——


    想要安然度過晚年,給家裏留份家業。


    這讓他想到了先前對王體乾的承諾,歎了一口氣道:


    “王卿執意請辭,朕也隻能答應了。”


    “先前朕許諾給卿封爵,讓卿以後能在宗廟中受祭祀。”


    “現在就可以兌現,王卿可作為世襲子爵,第一代原本說是二等子,現在提升為一等子。”


    “以後每代降襲,降為三等子之後不再降。”


    把之前私下裏的許諾,轉為正式旨意。


    王體乾聽聞此言,心中的喜悅忍不住在臉上顯出來。


    魏忠賢當年苦心謀畫,結果給子侄封的公侯伯全都沒留下來。


    自己隻是幫皇帝穩定局麵,就得到世襲子爵的封賞。


    讓他感慨當今聖上真是個好皇帝,自己先前是做對了。


    不過想到皇帝把東寧衛轉為軍民府,世官也隻能分配到永業田,王體乾又帶著不安地道:


    “東寧為朝廷直轄,臣不敢覬覦領地。”


    “臣想把領地放在南洋,望陛下能夠允許。”


    朱由檢聞言大奇,對王體乾這個選擇很是意外。


    直到現在為止,除了鄭芝龍那些海盜外,他封出去的子男爵位,大多是能選擇井田就選井田。


    主動去南洋開辟領地的,可謂是一個沒有。


    就連他賜下的空頭土地券,都比南洋的領地有吸引力。


    所以他對王體乾這個選擇十分意外,讚賞道:


    “王卿此舉,甚合朕意。”


    “來人,取南洋的地圖,讓王卿挑選二百裏領地。”


    命人把南洋的地圖取了過來,讓王體乾自己挑封地。


    這是之前陽武侯的待遇,王體乾沒想到自己也能享受,這讓他知道自己這步棋算是走對了,贏得了皇帝的歡心。


    以後隻要不犯下什麽大錯,他這個子爵完全能夠傳下去。即使有人詆毀,皇帝也會保下來。


    可以說,這才是他選擇去南洋開辟領地的真實用意——


    就是怕離開皇宮後被皇帝忘了,以後被仇家找個機會彈劾,爵位保不下來。


    否則他何必離開福建旁邊的東寧去南洋,遠去萬裏之外?


    看著皇帝取出的地圖,王體乾即使早已見過,仍舊感到驚歎。


    不同於之前那幾位更像凡人的皇帝,當今皇帝有神人天授這件事,他是深信不疑的。


    否則深居宮中的皇帝,如何連南洋等地的地圖都能畫出來?


    這可是利瑪竇、李之藻等人都沒畫清楚的,他們都不如深居宮中的皇帝畫得明白。


    所以他的心中,對皇帝很是敬畏。沒有自己挑選,腆著臉向皇帝道:


    “臣選的一定沒有陛下好。”


    “還是請陛下賜下吧!”


    朱由檢聞言大笑,指著王體乾道:


    “你啊!”


    “倒是一個精明的!”


    看著南洋地圖,指著陽武侯國的西麵道:


    “這裏有個島嶼,被鄭和稱為檳榔嶼。”


    “朕看它很有潛力,以後可以作為從滿剌加去印度的停靠點。”


    “你派人把這個島嶼占了,在附近岸上劃二百裏領地。”


    “南洋總督府說那邊有個吉打國,國力不算很強,你去幫南洋總督府把它隔開。”


    王體乾聽著皇帝的安排,可謂又驚又喜。


    驚的是皇帝對他期望太高了,讓他去隔開所謂的吉打國。


    喜的是這確實是個好地方,以後能成為從滿剌加去印度的停靠點。


    畢竟連鄭和都為它命名了,說明它確實有建立貿易點的潛力。


    如果以後經營好,收入應該不會少。


    所以他懷著擔心,接受了皇帝的安排。又問道:


    “陛下,既有所謂的吉打國威脅,能不能給臣多派一些軍戶,或者多設衛所?”


    朱由檢考慮了一下,還是沒有鬆口,向王體乾道:


    “子爵能夠有兩個千戶所,如果下屬是軍民戶,每個千戶所最高允許有一萬戶。”


    “等你能接納兩萬戶移民再說,到時候朕會看你的功勞賜予。”


    這樣一說,王體乾也就放了心。


    因為這樣千戶所,其實更應該稱為萬戶所。完全動員起來,能夠相當於以前的兩個衛。


    他有兩個千戶所,實際相當於四個衛的兵力。雖然平時隻能保持兩千士兵,但在打仗時能夠動員兩萬人。


    兩萬人的兵力,在南洋隻要不招惹暹羅那樣的大國。其它任何小國,他都不用擔心。


    甚至,他這時還盯上了所謂的吉打國。看看能不能征服它立功,把自己的子爵領,以後提升為諸侯國。


    就這樣,王體乾這個司禮監掌印的辭職,算是定下來了。


    朱由檢為了加強對南洋的掌控,還給他加了個南洋鎮守太監的名義,協助南洋總督府鎮守一方。


    這讓王體乾更是歡喜,以後能調動南洋的人力物力。


    內廷其他太監見到皇帝對王體乾如此優待,對當今皇帝也變得更加忠心——


    因為他們想像王體乾一樣,以後受封爵位,建立宗廟享受祭祀。


    所以王體乾離開皇宮時,反而得到很多太監祝福。這些太監都希望他能夠趟開一條新路,在海外成功開藩。


    王體乾這時也不擔心被清算了,因為皇帝的態度,明顯還對他很信任。


    他這次可以說是外放,不是完全離職。


    再加上他之前安排去信王府、如今成為皇帝心腹的王文政,還有之前同屬於魏忠賢麾下、如今回到京城的塗文輔,都是他在宮裏麵的奧援。


    所以他是躊躇滿誌地離京,期待像三寶太監那樣,在海外做出功業。


    塗文輔看著王體乾離去的背影,心中是有一些羨慕。


    但是他此時想的更多的,是宮裏麵的局勢。


    之前他身為禦馬監掌印依附徐應元,在當今皇帝登極上立了大功,指望的就是保住自己的權位,甚至更進一位。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徐應元屁股下的屎太多,被人告發之後,被皇帝直接處死。


    他這個被徐應元照管的侄子,也因此受到牽連。


    因為皇帝的不放心,被派去南京擔任守備太監。


    雖然這個職位不差,是南京三巨頭之一。但是哪比得上禦馬監掌印,在北京就屬於內廷三巨頭。


    所以他這一年多,是想盡辦法立功。為的就是向皇帝表忠心,能夠重返北京。


    讓他高興的是,皇帝真記得登極的功勞。在確定他沒有為徐應元陪葬的意思後,就把他重新調回京。


    如今執掌的皇資委雖然級別未明,卻明顯權力很大,能對內府監、內官監、尚衣監、尚膳監等衙門的公司,進行監督管理。


    他希望能在這個位置上做出一番事業,以後能成為司禮監掌印。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一下王體乾卸任司禮監掌印後,如今的內廷格局了。


    作為宮中資曆最老的太監之一,又曾在徐應元之事後幫皇帝穩定內廷,高時明這個禦馬監掌印,毫無疑問地接替了司禮監掌印一職,成為內廷首輔。


    他空出來的禦馬監掌印一職,被皇帝任命李鳳翔接任——


    這是皇帝從原本的司禮監太監選拔出來的,在兵事上頗有見解。


    而且能通過對他的任命,表示對宮中太監一視同仁。


    所以李鳳翔這個之前還有些默默無聞的司禮監太監,自此一躍而上,成為司禮監掌印高時明、東廠提督王永祚之後,內廷第三號太監。


    其他的都知監掌印王文政、內官監掌印劉若愚、內府監掌印王承恩,雖然權力不見得弱於他們,也被皇帝很看重。卻因為資曆較淺,隻能排在後麵。


    塗文輔資曆更淺,但他之前擔任過禦馬監掌印。現在執掌的皇資委又是跨部門衙門,所以他自認為內廷第四號,現在的內廷太監也是如此排位。


    司禮監掌印高時明、東廠提督王永祚、禦馬監掌印李鳳翔、皇資委主任塗文輔、都知監掌印王文政、內官監掌印劉若愚、內府監掌印王承恩,這七個太監成為內廷新的掌權者,構成了內廷以後的新格局。


    除了高時明作為司禮監掌印明顯高於其他人外,職權被削的東廠、被皇帝親自掌握的下屬兵馬的禦馬監,相對皇資委、都知監、內官監、內府監的優勢並不明顯。


    再加上他們都有司禮監秉筆身份,所以這六個人,地位基本相當,隻是按之前的慣例排序。


    實際他們所擁有的權勢,還要看掌管的衙門。


    塗文輔希望在皇資委主任的位置上幹好,提升自己在內廷的排位。


    所以,他在回到京城將近一月、了解京城局勢後,開始對皇資委下屬銀行下手,推行在南京實行的政策。(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