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強行推動的有產稅,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但是在民間引起的風浪,卻沒有在朝堂上那麽大。


    因為有產稅四個稅種,都和普通人無關。


    隻有作為遺產稅補充的贈與稅,才和普通人有關連。


    皇帝對贈與稅禮物價值的規定,讓普通人有了很多談資。


    禮物價值不超過十兩,也在苦於禮物的人們推動下,迅速成為了民間約定俗成的新規矩。


    如果說以前帶著價值幾兩的禮物,還擔心被人看不起的話,現在他們都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那就是免交贈與稅。


    甚至一些人借著過壽等理由收禮的行為也收斂了不少,因為按照規定,每年累計收送禮物超過一百兩,同樣要繳納贈與稅。


    如果收的禮物太多,被人告發沒有按照規定納稅,就有可能丟失國人身份,喪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根據朝堂上傳出的消息,國會的籌辦已經如火如荼。


    各府和各區也都成立了籌辦處。


    為了這個,皇帝還調整了北直隸的府縣,州一級已經在北直隸成為曆史,全都改成了區和縣。


    這讓北直隸的民眾,對此極為自豪。


    很多人都覺得是因為他們的爭取,才讓皇帝決定加快籌辦議會。


    涿鹿區的議會,也因此有更多的人去參觀。


    很多有心競選議員的,都向涿鹿區議員請教相關經驗。


    不過這些人哪有什麽經驗,許多人隻是身份符合,就被選入了議會。


    甚至選民也稀裏糊塗,根本想不起來當時是如何選的。


    幾乎是官府提名誰,他們就在誰的名字上按手印。


    有些人現在都不明白,議會是什麽東西。


    也因為此,朱由檢把這一屆的涿鹿區議會,定為臨時議會,明年再次選舉,定下正式議員。


    很多涿鹿區議員得知,朝廷打算把區縣的議員定為一百人。


    隻有府一級的議會,才能有二三百議員。


    這讓很多涿鹿區議員都會緊張,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中有一半人,無法擔任議員。


    甚至按照議員六年一屆、三年更換一半的要求,明年隻會選出五十名正式議員。


    其他五十名議員,還是臨時身份。


    這讓他們在議會開會時都很積極,爭取在議會上發言,得到留任機會——


    畢竟五十名臨時議員,還是由官府指定的。


    他們若是被主持議會的官員看中,就有機會留下來。


    甚至有些人還懷著雄心壯誌,想要成為府議員、國會議員。


    劉理順因為主持上次會議時很成功,如今身上已經多了一個兼職,那就是涿鹿區議長:


    負責製定議事規則,保障會議秩序。


    將來,所有的議長都要根據議事規則召集並主持會議,依據議事規則對會議結果做出裁決,行使議事規則賦予的權力。


    所以他身上的職責可謂重大,讓他更注重涿鹿區議會。


    這次,他召集會議的目的,就是審議皇帝在朝堂上提出的有產稅率。讓各位議員發表意見,並且做出決議。


    可以說,在沒有其它議會的情況下,現在的涿鹿區議會,是在代行國會職責。


    雖然很多涿鹿區議員沒有這個覺悟,外人卻大多這樣看,認為他們能代表民意。


    有產稅和限田限租政策就是涿鹿區議會製定的,他們麵對皇帝提出的有產稅率,自然是熱烈擁護。


    甚至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皇帝決定的事情,還要和他們商議。


    就連那些需要交稅的議員,對此也舉著雙手歡迎。


    尤其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高時明,向他們傳達了皇帝的問候後。


    有些涿鹿區議員,甚至激動得暈了過去。


    這讓劉理順等人都覺得,涿鹿區民心可用。


    當今皇帝也可以說,是最尊重民意的皇帝之一。


    幾乎是走了個過場,就讓朝堂上千難萬難的事情,在這裏輕易通過。


    很多報社的記者幾乎是迫不及待地返回京城發消息,把有產稅率確定的事情,告訴全體國人。


    高時明在會議結束後,留下涿鹿區官員,宣旨道:


    “陛下有旨,涿鹿區改製和議會籌辦有功,所有參與的官吏各記一年功。”


    “主持事務的文震孟、劉理順、史可法、陳仁錫等人,再記一年功。”


    “主官文震孟、議長劉理順額外賞賜一年功。”


    “文震孟正六品磨勘期滿,升任從五品侍講學士,兼任順天府同知,負責西路行署。”


    “劉理順從六品磨勘期滿,升任正六品侍講,兼任涿鹿區區長,主持涿鹿區事務。”


    接連宣讀了幾道聖旨,讓涿鹿區的官吏,人人都很歡喜。


    在年功還比較難獲得的現在,他們普遍獲得了一年功,還有人獲得了兩年功、三年功,怎麽能不歡喜?


    這個年功,打通了吏員轉為官員的階梯,也給官員按部就班升到從四品的機會。


    從四品代表著什麽?以前還無法擔任知府。但是在知府級別由正四品降為正五品後,他們現在完全有機會。


    所以涿鹿區的官吏,現在對皇帝更擁護。恨不得皇帝再多幾個想法,讓涿鹿區試行。


    不過這是不可能的,涿鹿區在經過這麽大的改變後,已經進入了穩定期。


    朱由檢需要涿鹿區做樣板,讓其它地方參考改製。


    所以,他選擇把文震孟調走,讓劉理順這個在議會上表現更好的,擔任涿鹿區主官。


    涿鹿區的政務署,也被他派遣了一位有能力的官員。


    高時明指著一位帶來的官員,向涿鹿區官吏介紹道:


    “這位倪元珙倪禦史,是天啟二年進士。曾任山西祁門知縣、南直隸歙縣知縣,治政經驗豐富。”


    “而且他在歙縣時,平定了因為黃山大獄激起的民變。因為治行高等,被選為廣西道禦史。”


    “不過諸位也知道,陛下規定科道官員盡量從三法司選。”


    “因此倪禦史被調離都察院,擔任涿鹿區副區長,負責主持政務署。”


    “以後政務上的事情,劉翰林可與倪署長多商議。”


    “涿鹿區的事務,諸位區長和署長要商量著來。要像府政會那樣召開區政會,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


    這是朱由檢繼續推進的集議製規則,仿照民主集中製,讓主官聚在一起開會。


    以後地方的事務就不是一言堂,而是主要官員聚集起來商議,才有決定的權力。


    新調來的副區長倪元珙,也不是個尋常人。他是倪元璐的從兄、商周祚的親家,和東林黨、中立派都能拉上關係。


    而且他是浙江紹興人,以後涿鹿區的製度向南方推廣,可以派他過去。


    對於倪元珙來說,這次轉任也是一個機會。


    雖然從禦史轉任副區長隻是升了一級,相比以前的禦史能升為四五品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倪元珙卻很高興,因為涿鹿區的事情,正被天下矚目。


    隻要他在這個職位上做得不差,以後就少不了升遷的機會。


    而且對於擔任過兩任知縣的他來說,處理政務也是輕車熟路。能給劉理順、史可法這兩個新科進士很大幫助。


    臨行前皇帝的召見,也讓他懷著雄心壯誌,探索如何利用議會保障商人的權利,避免再一次出現“黃山大獄”。(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