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區議會通過有產稅率,完全在朱由檢的預料內。


    在這個皇權還高高在上的時代,一位皇帝願意和民眾對話,帶來的效果是後世無法想象的。


    這還隻是他派高時明做代表,自己沒有過去。


    如果他親臨涿鹿區,估計連會都不用開。那些議員隻會恭敬地跪在地上,表示皇帝說什麽是什麽——


    這些連官員都不敢反抗的議員,隻有等將來習慣後,才會壯起膽子,用手中的權力爭奪權益。


    朱由檢就是利用這種現狀,挾持民意威逼朝堂大臣,強行通過了有產稅。


    他相信,在涿鹿區的消息傳來後,有產稅和限田限租的旨意沒有人敢封駁。


    否則就是和民意過不去,被民間視為奸臣。


    皇帝罷免奸臣,自然會人人叫好,沒有人會為他們叫屈。


    所以,朱由檢在收到涿鹿區議會的消息後,立刻吩咐黃立極,起草詔書頒布。


    這份詔書,是在朝會通過後,皇帝命內閣大學士草擬、並且親自批紅,政務院戶部認可、大理院戶科通過、而且還蓋上了國會籌辦處的印信——


    可以說一切合規,擁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未來若想推翻,也需要這麽一套流程。不會因為某個官員反對,就喪失法律效力。


    但是朱由檢為了穩妥,決定先在順天府實行,給其它地方幾年緩衝時間,以後再嚴格要求。


    京城執行的人選,自然是兼任順天府丞的司農寺卿郭允厚。朱由檢讓他從田產稅開始,對超級有產者征稅。


    郭允厚暗暗叫苦,沒想到自己卸任太府寺卿後,還有收稅上的麻煩事。


    他之前就是覺得征稅太難,所以在司農寺從太府寺分立後,選擇擔任司農寺卿。


    沒想到皇帝讓他兼任了順天府丞,仍舊要負責順天府的征稅。


    不過事已至此,也由不得他退縮。他隻能糾集戶部和太府寺的機構,聯合征收有產稅。


    同時,他還指出一點,那就是京城有很多皇莊和貴族莊田,這些都沒有確定稅率,請求皇帝確認。


    朱由檢聽到郭允厚的請求,冷冷盯了他幾眼,不知這是他本人的想法,還是被人指點想將自己這個皇帝的軍。


    在有產稅的事情上得罪了大部分朝堂大臣後,朱由檢需要依靠的,自然是京城的勳貴。


    這些人平時看著不顯眼,卻畢竟掌握著京營。萬一發生不忍言的事情,朱由檢能利用他們平叛。


    所以即使覺得要對貴族征收有產稅,朱由檢也不可能在這時候征收。


    之前製定有產稅時,他就把貴族和世官單獨摘出來。


    此時麵對郭允厚的請求,朱由檢思索之後,緩緩道:


    “依法納稅,是所有大明國人的責任。”


    “朕作為大明皇帝,當為所有國人表率。”


    “傳旨,一切皇莊莊田,同爵田世業田一樣繳納十一稅。”


    “並且要執行限租政策,最高收取五成租稅、每畝最高一石。”


    用自己主動納稅的方式,帶動貴族納稅。


    如果貴族中還有人不滿,隻能說他們不配與國同戚。


    朱由檢在將來形勢穩定後,會讓那些被迫納稅的大臣好好修理他們。


    郭允厚萬萬沒有想到皇帝如此回答,這讓他真正認識到了,皇帝收稅的決心:


    為了向貴族和官員征稅,皇帝連皇莊都規定要納稅了。


    如果還有人偷稅漏稅,那就是和皇帝過不去。


    皇帝這樣的身份都讓皇莊交稅了,你們是什麽身份,膽敢偷稅漏稅?


    郭允厚想到這點後,恨不得扇自己幾巴掌,知道自己給自己找了個麻煩事。


    皇帝都如此表態了,如果戶部征不好稅,人們隻會說戶部官員無能,而不會去怪皇帝。


    但是皇莊的稅哪有那麽好收?


    那可是宮中太監的自留地,他們若去收稅,說不定就得罪了什麽人。


    如果有太監應景的時候在皇帝麵前進讒言,負責征稅的官員會吃不了兜著走。


    郭允厚想起這是自己主動提議的,就恨不得把剛才的話收回來——


    他是真的沒想到,皇帝讓戶部向皇莊收稅。


    這讓他隻能扭捏道:


    “皇莊是陛下所有,戶部怎麽能收稅呢?”


    “臣以為可讓內府監收取,直接存入內庫。”


    已經下決心作為納稅表率,朱由檢怎會退縮?


    更何況他對皇莊的管理也不放心,正好在戶部收稅時清查一遍。


    說不定皇莊剩下的收益,還會高於現在。


    所以他堅定道:


    “皇莊說是朕的,其實朕哪裏見過?”


    “以後把皇莊都劃給上林苑監管理,戶部比上林苑監的級別高,自然可以征稅。”


    “但是卿說的存入內庫也有道理,皇莊的稅收,由戶部和內府監一起收。”


    “和貴族藩國領地、爵田世業田的十一稅一樣,直接存入內庫。”


    “這些稅和外藩土司的朝貢一樣,是上貢給朕這個皇帝的,可以稱為貢賦。”


    “以後內廷的開支,主要從貢賦中支取。”


    這是進一步劃分內庫和外庫,確定內廷的收入來源。


    而且皇莊的征稅,也不過左手倒右手,從之前直接納入宮庭,變成一部分收稅後納入內庫。


    郭允厚聽得都有些麻了,感覺真是給自己找麻煩事。


    這樣完全是戶部幫皇帝收稅,還要落下罵名。


    他已經能夠想到,那些太監和貴族會怎麽罵戶部,罵他這個負責征稅的司農寺卿。


    而且這還沒完,朱由檢把貴族和世官的稅收納入內庫後,又想到了現在還被他留在京城開會的宗教人士,規定道:


    “朕為天子,代皇天後土管理天下諸神。”


    “所以天下宗教的收入,也要向朕上貢。”


    “戶部要配合太常寺確定各個寺廟的廟產,參考資產稅對那些寺廟征稅。”


    “宗教稅同樣作為貢賦,直接納入內庫。”


    郭允厚都有些無言以對了,沒想到皇帝那些僧道的錢都不放過。


    但是這件事和他無關,他也犯不著為僧道說話。


    想著皇帝內外庫的意思,他有些小心地問道:


    “還請陛下指示,哪些稅需要納入內庫?”


    朱由檢詢問他道:


    “以往都有哪些?”


    “朕會酌情分劃。”


    這讓郭允厚來了精神,覺得定下內外庫也能算一樁功績。


    仔細盤算之後,說道:


    “以往內庫的開支,主要來自金花銀,還有光祿寺的白糧。”


    “萬曆皇帝還曾派太監去各地征收礦稅、關稅,引起很多物議。”


    “除此之外,內廷還有皇莊、造辦,以及強製采買的物資,各地上貢物料。”


    “這些都是內廷的收入來源。”


    朱由檢微微點頭,覺得和自己知道的差不多,遂道:


    “金花銀要繼續收,以後朕會視情況用於戡亂救災。”


    “白糧朕已經讓光祿寺梳理,該征多少是多少,不得隨意加派。”


    “強製采買已經停止,各地上貢物料也會酌情減免。”


    “礦稅、關稅等由外廷收取,已經移交給稅務總署和海關總署,內府監會派人監督,從裏麵劃出一成給內庫。”


    “內廷征稅職能,以後都移交給戶部。涉及內廷的稅務,戶部和內府監一起收,審計總署審計。”


    “例如皇莊的田賦,以後就由戶部和內府監一起,征稅後直接納入內庫。”


    “內廷的造辦已轉為公司,以後製定法律收稅。”


    “現在先讓公司和工坊等企業自由發展,最初五年免稅。”


    “五年後再摸索收稅政策,內府監參股的企業正常向戶部納稅、獨資的企業戶部征稅後納入內庫。”


    這是一整套內庫外庫劃分方法,郭允厚聽到之後極為激動。


    如果能辦成這件事,由他主持著把內庫外庫區分開。以後在史書上少不了記一筆,把他作為理財能臣。


    與之相比,向勳貴大臣征稅,擔點罵名也算不上什麽。


    曾經擔任戶部尚書的他,能承擔這個壓力。


    想著皇帝的內外庫方案,還有以前內廷和外廷的錢財流動,郭允厚詢問道:


    “若是內庫支出不夠,應該要怎麽辦?”


    “戶部還要不要把外庫的錢財,撥給內庫使用?”


    朱由檢有些好笑地看著他,說道:


    “從來都是戶部錢財不足,請求朕發內帑。”


    “有些戶部官員,朕都不知道怎麽說才好。不專注於本職工作,隻想著從朕這裏拿錢。”


    “以後朕就定個規矩,無論內廷向外廷借錢,還是外廷向內廷借錢,都要有明確的收支,做好借貸記錄,約定還款期限。”


    “而且要有利息,利率隨行就市。”


    郭允厚這下放心了,知道皇帝真心把內廷和外廷的錢財區分開。


    同樣也認識到,除了金花銀可以用於戡亂救災外,戶部別想從內庫掏出其它錢。


    但是戶部也同樣不用擔心皇宮突然增加的開支,例如有些皇帝想修宮殿。


    想到這個,郭允厚詢問道:


    “若是陛下建宮殿,應該從哪裏支錢?”


    朱由檢思索了一下,覺得三大殿那樣的工程內庫承擔不起,遂道:


    “三大殿、文華殿、武英殿這樣的宮殿,雖然在皇宮內,卻也是朝廷所需。”


    “如果需要修繕,內廷和外廷一起出錢。”


    “但是後宮殿宇,還有西苑、南苑、清華園等別苑,以後由內廷出錢。”


    “天壇地壇、明堂辟雍這樣的建築,則是朝廷禮儀所需,完全由外廷出錢。”


    這個劃分比較合理,郭允厚很是認可。


    在商討了一些具體細節後,他向皇帝請求,寫成奏疏上奏。


    朱由檢樂得讓他衝鋒陷陣,也願意給他這個功績。遂把這件事交給他,讓他和征收有產稅一起辦。


    這種限製皇權的事情,朱由檢不覺得外廷會反對。內庫和外庫的劃分工作,很快就會展開。


    考慮到這個情況,朱由檢喚來內府監掌印王承恩,讓他為這件事做準備。


    以後內府監的財務司,要做好財務收支,真正擔負起內廷戶部的責任。


    王承恩聽到內廷的稅收職能要全部移交給戶部後,神情一陣扭曲。


    這些稅收職能,現在大部分歸內府監。是內府監在外的權力來源,最讓商人敬畏的權力之一。


    少了這個職能後,內府監收入有損不說,外人也不會那麽怕。


    這讓他的心中,對此很是不願。


    尤其是皇帝讓戶部對內廷產業征稅的事情,讓他很是不甘,勸諫道:


    “皇爺,這天下都是皇爺的,為何要讓戶部征稅呢?”


    “再說了,征了稅也要納入內庫,何不像以前一樣送入內庫呢?”


    朱由檢對他還算看重,願意解釋幾句:


    “納稅是對國人的基本要求,朕要以身作則,讓偷稅漏稅之人無處容身。”


    “而且,不讓戶部的人幫忙看著,內廷還不知道有多少錢,被蛀蟲給侵吞了呢!”


    “你是內府監掌印,是內廷府庫的大管家,一點要以身作則,不要貪圖錢財。”


    小小警告了幾句,王承恩臉色一白。


    他雖然不算特別貪財的人,但是迎來送往,也少不了收禮。


    更何況內府監現在大權在握,不知道多少商人巴結。他在擔任內府監掌印短短一年後,就積累了幾萬兩家財。


    皇帝警告的話,讓他心中一驚。再想到皇帝製定的贈與稅,他急忙跪地請罪道:


    “陛下,臣有罪,不該隨意收禮。”


    “臣願將所有家財獻給陛下,請求陛下赦免。”


    朱由檢沒料到王承恩這麽老實,警告了一下就要把所有家財獻上來。


    這讓他不得不處理道:


    “起來吧!”


    “過往的事朕不打算多追究,也不需要補稅。”


    “這些錢你自己留一半,向都知監申報後多餘的納入內庫。”


    “宅院什麽的就當朕賞賜給你的,你以後也要當內相,要有一些體麵。”


    對於太監貪財,朱由檢早有預料。畢竟這些人連根都沒有了,所想的就是權和財。


    所以他才讓戶部向內廷產業征稅,對太監加強監管。


    不過這種事情,單單加強監管還不夠,必須想辦法把太監的貪欲遏製住,不讓他們造成大危害。


    若是以後因為某些太監的貪欲壞了國事,朱由檢可就追悔莫及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