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邊趕路邊做工,走了兩個多月,李三水等人不知道何時才會結束這段路程時,忽聽帶領他們宋應昇大聲道:
“到了!”
“前麵就是滄州的移民營。”
“待會兒男女分開,先去裏麵沐浴。”
讓李三水等保長甲長把麾下男女分開,由甲長、副甲長帶頭,進入營中沐浴。
同時告訴他們,沐浴後每人會發一套衣服。原有的衣物和行李要集中存放,並安排人看管。
李三水等人聽到抵達滄州,大聲歡呼起來。
一路之上,他們雖然不知道目的是哪,哪裏才是他們遷移去的軍民衛。
『每次遷移一千戶,還需要三十七次。』
李三水用手巾擦幹身子,換上這套對他來說,頗顯肥大的衣物。
宋應昇因為帶來的戶數排在前列,人口損失也不多,成功得到一年功,甚至受到表彰。
可以說,他們都沒有在乎衣服合不合身,隻在乎用料多少,能不能裁出布來。
“本官已經查過了,你祖上在洪武年就從軍,還曾立下功勳。”
朝廷需要的是他們帶到滄州一千戶,然後遷移海外。
“這裏有瘟疫嗎?”
“從此以後,你這個軍戶就要成為世襲軍士了,子弟進入軍中,都會有軍士身份。”
相比於他來說,還要更加簡單:
『我是帶領千戶的文官,戶數要求是李三水這樣的軍戶十倍。』
再加上冬天不方便遷移,意味著宋應昇竭盡全力,每年也隻能遷徙兩次,三十七次那就需要十九年。
也就是說,就是天啟七年從軍、願意當軍戶的,都會被授予三十一畝土地。
當即就要改口,跪在地上稱宋應昇為老爺。
一次遷徙就是兩個多月,即使快馬加鞭回去,需要的時間估計也要四個月。
“到了東寧好好幹,朝廷不會虧待有功將士。”
畢竟皇帝對軍戶實在太大方,給洪武年間從軍的軍戶三百畝土地,永樂年間從軍的軍戶二百六十畝。其他軍戶從祖上從軍那年開始,按年份每年授予一畝,最後再額外加上三十畝土地。
如今抵達滄州,就有新衣服可穿。這讓他們更是覺得,滄州是一個富饒的地方,能讓他們吃飽飯。
宋應昇想招攬李三水當下屬,沒想到李三水隻是想打短工掙土地。在思索相關的政策後,忽然眼前一亮,肯定道:
“本官給你記功,以後會多分地。”
李三水等獲得土地賞賜的軍戶,向麾下的流民極力講解海外的豐饒,告訴他們海外的土地也是地。
“按照陛下的命令,洪武年從軍的軍戶,到海外一律賜田三百畝。”
喝開水、撒石灰、防蚊蟲等,在冊子裏被重點強調。讓他們到了東寧,小心感染瘧疾。
“我怎麽就沒多帶二十戶人?”
宋應昇誇了他之後,取出一件袍子,說道:
宋應昇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這樣幹下去,但是按照皇帝的預測,這次旱災會持續十幾年。
對於這些陝西人來說,也更容易適應。
“軍中不興這個,稱我宋上尉即可。”
“加上你祖上殺韃子和參加戰鬥的功勳,又被賞賜四百畝。”
李三水撓了撓頭,從來沒想過這件事。詢問道:
即使這些地遠在海外,需要他去開墾。
“如果你能做得好,說不定還能當上世襲爵士,就像以前的張百戶。”
“要不是其他人幹得更差,我早就把他們換了。”
李三水作為軍戶,另有一些優待。那就是他被發了一套馬甲,前胸後背上都寫著“兵”字。
可以說他這十天,一直緊張兮兮。
不過他這時候,顧不上問東寧在哪裏,而是問宋應昇道:
“明年幫上尉帶移民,也是一戶一畝地嗎?”
這讓他頗為後悔,沒有多帶些人。
然後,他帶著一個繪製成圖像的冊子,讓麾下人一起看。
“要是給俺多分地,俺就幫上尉帶移民!”
宋應昇沉吟了一會兒,說道:
“馬上就要入冬,今年不會再遷徙。”
這些人都是海邊衛所的士兵,被海軍衙門收編,經過訓練後安排來做這些事。
相比於他來說,隻需要遷移二十九次、大約十五年的李三水,封爵的機會還大些。
可以說,在用衛所遷移後留下的土地買斷世官功勳後,皇帝又用海外的土地,買斷軍戶功勳。
讓李三水帶人去燒熱水,把衣服放在裏麵煮洗。
有幾個保則是一直生事,甚至逼得他把保甲重新編排。
災民們傳說之中,滄州是一個糧食滿倉的地方。否則不可能有那麽多糧食,一路上這麽多人都吃不完。
聽到瘟疫兩字,李三水嚇了一跳,問道:
這讓他頗為歡喜,知道自己不但不會受罰,還會多分到一百零一畝地。
那些士兵在看到穿上馬甲的他時,態度也更溫和了一些。囑咐他要帶人清洗原來的衣物,避免帶來瘟疫。
但是這隻是個約數,多幾十戶少幾十戶也不算什麽,沒有人會在意。
不枉他這一路上,辛辛苦苦照顧他們。
“其中還有一些出自貴人之手,發給將士禦寒。”
也就是說,十幾年後旱災停止,他就沒辦法再靠著移民立功。十九年對他來說,是一個頗為危險的數字。
以後,這些軍戶優秀的會轉為世襲軍士,成為軍民衛中,介於軍官和軍戶、民戶的階層,未來基層軍官的主力。
此時他心中想的,就是自己成地主了,一定要多生幾個孩子,把這份家業傳下去。
他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分到這麽多土地。
“天氣將寒,這是聖上特意從草原上采購皮毛,讓宮女太監製作的。”
其他人暫時記半年功,直到以後把戶數補上。
“總之好好聽話,朝廷不會害你們!”
那個海軍衙門的士兵道:
這也是他想招攬李三水,讓李三水跟著自己的原因。
“一方裏是375畝,801畝比二方裏還多些,按照陛下的旨意,授予二級軍士。”
“俺就跟著上尉幹了!”
“你可不知道有幾個保長,一直給我添亂。”
“你帶來的戶數超過百戶,賞賜大衣一件。”
隨著一聲令下,頭頂上的鐵管噴出來了熱水。讓李三水嚇了一跳,然後聽士兵指揮,任憑熱水把身上的泥垢衝下來。
這讓他不知說什麽才好,隻能羨慕李三水祖上立下的功勳。
『隻有遷移的戶數達到37500戶,才有機會獲得世襲爵士。』
這讓他頗為高興,對麾下做得最好的李三水,也是頗為滿意。在受到獎勵之後,詢問李三水道:
“三水,願不願意跟隨本官,以後幫我移民?”
其他人的衣物也是如此,惟有小孩的小一些,一些家長還不滿意。認為用的布少,拿到這種小衣服吃虧。
已經有801畝土地的李三水,如果再立下2949畝的功勞,就能升為爵士。
就這樣過了約有一刻鍾,很多人還享受著熱水衝洗的感覺時,水管裏的水停了下來。他們被士兵驅趕,進入旁邊的更衣室。
“跟著上尉,俺還能分地嗎?”
“誰說路上沒發生過?”
“以後我能不能有爵位,還要指望你呢!”
李三水聽到這裏,急忙跪了下來。
“路上怎麽沒聽說過?”
『他得到世爵的機會,比我還大一些。』
李三水安排楊大妮帶女隊,自己帶領男隊,隨著士兵引導,進入寬敞的淋浴室中。
“分給俺的一百零一畝去哪領?”
宋應昇卻急忙把他扶起來,說道:
宋應昇向李三水許諾的世襲爵士,就是由此而來。
想到兩個多月前,自己還想著逃亡、不然李家就有可能絕戶。
這也是他想要招攬李三水,開出封爵許諾的原因。
但是滄州這個地方,他們卻是知道的。路上吃的糧食,很多就是從滄州運過來——
“明年乘船過來,然後追隨本官。”
宋應昇在滄州移民營的官員幫助下,統計清楚麾下的戶口後,卻是險些垮了。
『李三水若是幹得好,二十九次就行了。』
最差的十人不計功,讓他們漲漲教訓。
但是來到滄州一統計,他帶來的戶數,隻有九百八十戶。除了李三水那一保外,其他各保距離百戶都差了一點。
尤其是肯定自己的是宋上尉,聽說是比縣主簿還要高一級的大人物,讓他頗為歡喜。
李三水穿著這樣的馬甲,更加安心了些。似乎覺得這個陌生的地方,存在自己的同類。
總督移民大臣張夢鯨在知道這個狀況後,按照皇帝授予他的權力,對這一批官員推出了一個臨時政策:
那就是帶來的戶數超過平均數、人口損失比例也在平均線以下的,仍舊記一年功。
“以後上尉就是俺老爺!”
好在他這一保人沒有染上瘟疫,即使有人歇下來突然生病,卻都被治好了,並沒有人死去。
李三水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要去東寧。
剛才引導他沐浴的士兵,也穿著這樣的馬甲。隻是那些人的馬甲都是黃色,寫著海軍二字——
一路上他辛辛苦苦、費心勞力,很多人都說他是個好官,後續沒有再逃離。
李三水聽到這裏,呼吸都有些急了。張百戶在他看來,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達到張百戶的地位。
所以,在聽到宋應昇的許諾後,他當即道:
“幹!”
“隻是你不知道罷了。”
很有可能,他根本湊不到冊封爵士需要的戶數。以後他需要冒點險,每次多帶些人。
聽著他的誇讚,李三水嘿嘿笑著,頭一次感受到被人肯定的滋味。
朝廷的規定之中,是讓他們在出發時帶著一千一百戶人。
他和其他人一樣,用力揉搓身上的泥灰,似乎想把一路上的晦氣,全部都搓下去。
如果有軍戶應該分配的土地超過十方裏、也就是3750畝,皇帝還會把這樣的軍戶升為軍官,授予世襲百戶、或者說世襲爵士身份。
“加上這次的一百零一畝,那就是801畝土地。”
說起這個,宋應昇沒有忍住,對幾個保長發出了抱怨。
他是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夠得到皇帝的賞賜,還有可能出自貴人之手。
這讓他險些崩潰,怪自己之前沒多帶幾十戶人:
好在,現在已是十月,東寧那邊也涼爽下來,蚊蟲相對少一些。
這冊子上,都是朝廷許給他們的條件,還有就是遷到東寧後,需要的注意事項。
李三水被瘟疫嚇了一跳,絲毫不敢違背這個士兵的話,帶人煮洗衣物,每日還往營帳裏撒石灰水。
很久沒有洗澡、甚至很多年沒有去澡堂的李三水,在這淋浴室中,感受到久違的舒爽。
其餘人待在營帳裏不要亂跑,度過十天的隔離期。
像他這樣的人不止一個,很多人第一次移民沒有經驗,路上因為各種原因損失了不少人。
“二十戶!”
“你可以先去東寧把地領了,在那安頓下來。”
李三水不知道世襲軍士是什麽,相比軍戶又有什麽區別,但是八百畝的土地,讓他瞪大了眼睛——
“下一次遷徙時間,應該是明年開春。”
這還不包括他們加入東寧衛,分到的五十畝土地。
在這裏,每個人被發了一套新衣服,還有一條手巾。
宋應昇見此情景,知道說服李三水這樣的軍戶遷往海外應該不難。
他在一路上去李三水的保最少,就因為李三水讓他最省心。
“就差了二十戶啊!”
李三水讓麾下的甲長數數,剩下的還有一百零一戶人。
宋應昇想到一千戶才有一年功,自己就差了那麽一點。
再想到自己現在不但有了女人,還分了八百零一畝土地。這讓他對給自己賜田的皇帝,心中極為感激。猛然又跪在地上,大聲喊著萬歲。
這讓他不知說什麽才好,隻能向著京城方向,大聲呼喊“萬歲”!
宋應昇把這件用羊皮製成的軍大衣披在李三水身上,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
“說實話,本官從未想過,你一個目不識丁的軍戶,竟然能帶好百戶人。”
被宋應昇掰碎了講解,得知自己成為張百戶那樣的世襲百戶、或者說封為世襲爵士的條件,李三水更是激動,和宋應昇約定明年還跟他幹。
在他們鼓動之下,流民大多放下了對前往海外的畏懼。
在東寧的船隊到來後,踏上船前往東寧衛。
宋應昇也終於完成了這一次移民任務,開始返回陝西。(本章完)
“到了!”
“前麵就是滄州的移民營。”
“待會兒男女分開,先去裏麵沐浴。”
讓李三水等保長甲長把麾下男女分開,由甲長、副甲長帶頭,進入營中沐浴。
同時告訴他們,沐浴後每人會發一套衣服。原有的衣物和行李要集中存放,並安排人看管。
李三水等人聽到抵達滄州,大聲歡呼起來。
一路之上,他們雖然不知道目的是哪,哪裏才是他們遷移去的軍民衛。
『每次遷移一千戶,還需要三十七次。』
李三水用手巾擦幹身子,換上這套對他來說,頗顯肥大的衣物。
宋應昇因為帶來的戶數排在前列,人口損失也不多,成功得到一年功,甚至受到表彰。
可以說,他們都沒有在乎衣服合不合身,隻在乎用料多少,能不能裁出布來。
“本官已經查過了,你祖上在洪武年就從軍,還曾立下功勳。”
朝廷需要的是他們帶到滄州一千戶,然後遷移海外。
“這裏有瘟疫嗎?”
“從此以後,你這個軍戶就要成為世襲軍士了,子弟進入軍中,都會有軍士身份。”
相比於他來說,還要更加簡單:
『我是帶領千戶的文官,戶數要求是李三水這樣的軍戶十倍。』
再加上冬天不方便遷移,意味著宋應昇竭盡全力,每年也隻能遷徙兩次,三十七次那就需要十九年。
也就是說,就是天啟七年從軍、願意當軍戶的,都會被授予三十一畝土地。
當即就要改口,跪在地上稱宋應昇為老爺。
一次遷徙就是兩個多月,即使快馬加鞭回去,需要的時間估計也要四個月。
“到了東寧好好幹,朝廷不會虧待有功將士。”
畢竟皇帝對軍戶實在太大方,給洪武年間從軍的軍戶三百畝土地,永樂年間從軍的軍戶二百六十畝。其他軍戶從祖上從軍那年開始,按年份每年授予一畝,最後再額外加上三十畝土地。
如今抵達滄州,就有新衣服可穿。這讓他們更是覺得,滄州是一個富饒的地方,能讓他們吃飽飯。
宋應昇想招攬李三水當下屬,沒想到李三水隻是想打短工掙土地。在思索相關的政策後,忽然眼前一亮,肯定道:
“本官給你記功,以後會多分地。”
李三水等獲得土地賞賜的軍戶,向麾下的流民極力講解海外的豐饒,告訴他們海外的土地也是地。
“按照陛下的命令,洪武年從軍的軍戶,到海外一律賜田三百畝。”
喝開水、撒石灰、防蚊蟲等,在冊子裏被重點強調。讓他們到了東寧,小心感染瘧疾。
“我怎麽就沒多帶二十戶人?”
宋應昇誇了他之後,取出一件袍子,說道:
宋應昇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這樣幹下去,但是按照皇帝的預測,這次旱災會持續十幾年。
對於這些陝西人來說,也更容易適應。
“軍中不興這個,稱我宋上尉即可。”
“加上你祖上殺韃子和參加戰鬥的功勳,又被賞賜四百畝。”
李三水撓了撓頭,從來沒想過這件事。詢問道:
即使這些地遠在海外,需要他去開墾。
“如果你能做得好,說不定還能當上世襲爵士,就像以前的張百戶。”
“要不是其他人幹得更差,我早就把他們換了。”
李三水作為軍戶,另有一些優待。那就是他被發了一套馬甲,前胸後背上都寫著“兵”字。
可以說他這十天,一直緊張兮兮。
不過他這時候,顧不上問東寧在哪裏,而是問宋應昇道:
“明年幫上尉帶移民,也是一戶一畝地嗎?”
這讓他頗為後悔,沒有多帶些人。
然後,他帶著一個繪製成圖像的冊子,讓麾下人一起看。
“要是給俺多分地,俺就幫上尉帶移民!”
宋應昇沉吟了一會兒,說道:
“馬上就要入冬,今年不會再遷徙。”
這些人都是海邊衛所的士兵,被海軍衙門收編,經過訓練後安排來做這些事。
相比於他來說,隻需要遷移二十九次、大約十五年的李三水,封爵的機會還大些。
可以說,在用衛所遷移後留下的土地買斷世官功勳後,皇帝又用海外的土地,買斷軍戶功勳。
讓李三水帶人去燒熱水,把衣服放在裏麵煮洗。
有幾個保則是一直生事,甚至逼得他把保甲重新編排。
災民們傳說之中,滄州是一個糧食滿倉的地方。否則不可能有那麽多糧食,一路上這麽多人都吃不完。
聽到瘟疫兩字,李三水嚇了一跳,問道:
這讓他頗為歡喜,知道自己不但不會受罰,還會多分到一百零一畝地。
那些士兵在看到穿上馬甲的他時,態度也更溫和了一些。囑咐他要帶人清洗原來的衣物,避免帶來瘟疫。
但是這隻是個約數,多幾十戶少幾十戶也不算什麽,沒有人會在意。
不枉他這一路上,辛辛苦苦照顧他們。
“其中還有一些出自貴人之手,發給將士禦寒。”
也就是說,十幾年後旱災停止,他就沒辦法再靠著移民立功。十九年對他來說,是一個頗為危險的數字。
以後,這些軍戶優秀的會轉為世襲軍士,成為軍民衛中,介於軍官和軍戶、民戶的階層,未來基層軍官的主力。
此時他心中想的,就是自己成地主了,一定要多生幾個孩子,把這份家業傳下去。
他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分到這麽多土地。
“天氣將寒,這是聖上特意從草原上采購皮毛,讓宮女太監製作的。”
其他人暫時記半年功,直到以後把戶數補上。
“總之好好聽話,朝廷不會害你們!”
那個海軍衙門的士兵道:
這也是他想招攬李三水,讓李三水跟著自己的原因。
“一方裏是375畝,801畝比二方裏還多些,按照陛下的旨意,授予二級軍士。”
“俺就跟著上尉幹了!”
“你可不知道有幾個保長,一直給我添亂。”
“你帶來的戶數超過百戶,賞賜大衣一件。”
隨著一聲令下,頭頂上的鐵管噴出來了熱水。讓李三水嚇了一跳,然後聽士兵指揮,任憑熱水把身上的泥垢衝下來。
這讓他不知說什麽才好,隻能羨慕李三水祖上立下的功勳。
『隻有遷移的戶數達到37500戶,才有機會獲得世襲爵士。』
這讓他頗為高興,對麾下做得最好的李三水,也是頗為滿意。在受到獎勵之後,詢問李三水道:
“三水,願不願意跟隨本官,以後幫我移民?”
其他人的衣物也是如此,惟有小孩的小一些,一些家長還不滿意。認為用的布少,拿到這種小衣服吃虧。
已經有801畝土地的李三水,如果再立下2949畝的功勞,就能升為爵士。
就這樣過了約有一刻鍾,很多人還享受著熱水衝洗的感覺時,水管裏的水停了下來。他們被士兵驅趕,進入旁邊的更衣室。
“跟著上尉,俺還能分地嗎?”
“誰說路上沒發生過?”
“以後我能不能有爵位,還要指望你呢!”
李三水聽到這裏,急忙跪了下來。
“路上怎麽沒聽說過?”
『他得到世爵的機會,比我還大一些。』
李三水安排楊大妮帶女隊,自己帶領男隊,隨著士兵引導,進入寬敞的淋浴室中。
“分給俺的一百零一畝去哪領?”
宋應昇卻急忙把他扶起來,說道:
宋應昇向李三水許諾的世襲爵士,就是由此而來。
想到兩個多月前,自己還想著逃亡、不然李家就有可能絕戶。
這也是他想要招攬李三水,開出封爵許諾的原因。
但是滄州這個地方,他們卻是知道的。路上吃的糧食,很多就是從滄州運過來——
“明年乘船過來,然後追隨本官。”
宋應昇在滄州移民營的官員幫助下,統計清楚麾下的戶口後,卻是險些垮了。
『李三水若是幹得好,二十九次就行了。』
最差的十人不計功,讓他們漲漲教訓。
但是來到滄州一統計,他帶來的戶數,隻有九百八十戶。除了李三水那一保外,其他各保距離百戶都差了一點。
尤其是肯定自己的是宋上尉,聽說是比縣主簿還要高一級的大人物,讓他頗為歡喜。
李三水穿著這樣的馬甲,更加安心了些。似乎覺得這個陌生的地方,存在自己的同類。
總督移民大臣張夢鯨在知道這個狀況後,按照皇帝授予他的權力,對這一批官員推出了一個臨時政策:
那就是帶來的戶數超過平均數、人口損失比例也在平均線以下的,仍舊記一年功。
“以後上尉就是俺老爺!”
好在他這一保人沒有染上瘟疫,即使有人歇下來突然生病,卻都被治好了,並沒有人死去。
李三水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要去東寧。
剛才引導他沐浴的士兵,也穿著這樣的馬甲。隻是那些人的馬甲都是黃色,寫著海軍二字——
一路上他辛辛苦苦、費心勞力,很多人都說他是個好官,後續沒有再逃離。
李三水聽到這裏,呼吸都有些急了。張百戶在他看來,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達到張百戶的地位。
所以,在聽到宋應昇的許諾後,他當即道:
“幹!”
“隻是你不知道罷了。”
很有可能,他根本湊不到冊封爵士需要的戶數。以後他需要冒點險,每次多帶些人。
聽著他的誇讚,李三水嘿嘿笑著,頭一次感受到被人肯定的滋味。
朝廷的規定之中,是讓他們在出發時帶著一千一百戶人。
他和其他人一樣,用力揉搓身上的泥灰,似乎想把一路上的晦氣,全部都搓下去。
如果有軍戶應該分配的土地超過十方裏、也就是3750畝,皇帝還會把這樣的軍戶升為軍官,授予世襲百戶、或者說世襲爵士身份。
“加上這次的一百零一畝,那就是801畝土地。”
說起這個,宋應昇沒有忍住,對幾個保長發出了抱怨。
他是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夠得到皇帝的賞賜,還有可能出自貴人之手。
這讓他險些崩潰,怪自己之前沒多帶幾十戶人:
好在,現在已是十月,東寧那邊也涼爽下來,蚊蟲相對少一些。
這冊子上,都是朝廷許給他們的條件,還有就是遷到東寧後,需要的注意事項。
李三水被瘟疫嚇了一跳,絲毫不敢違背這個士兵的話,帶人煮洗衣物,每日還往營帳裏撒石灰水。
很久沒有洗澡、甚至很多年沒有去澡堂的李三水,在這淋浴室中,感受到久違的舒爽。
其餘人待在營帳裏不要亂跑,度過十天的隔離期。
像他這樣的人不止一個,很多人第一次移民沒有經驗,路上因為各種原因損失了不少人。
“二十戶!”
“你可以先去東寧把地領了,在那安頓下來。”
李三水不知道世襲軍士是什麽,相比軍戶又有什麽區別,但是八百畝的土地,讓他瞪大了眼睛——
“下一次遷徙時間,應該是明年開春。”
這還不包括他們加入東寧衛,分到的五十畝土地。
在這裏,每個人被發了一套新衣服,還有一條手巾。
宋應昇見此情景,知道說服李三水這樣的軍戶遷往海外應該不難。
他在一路上去李三水的保最少,就因為李三水讓他最省心。
“就差了二十戶啊!”
李三水讓麾下的甲長數數,剩下的還有一百零一戶人。
宋應昇想到一千戶才有一年功,自己就差了那麽一點。
再想到自己現在不但有了女人,還分了八百零一畝土地。這讓他對給自己賜田的皇帝,心中極為感激。猛然又跪在地上,大聲喊著萬歲。
這讓他不知說什麽才好,隻能向著京城方向,大聲呼喊“萬歲”!
宋應昇把這件用羊皮製成的軍大衣披在李三水身上,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
“說實話,本官從未想過,你一個目不識丁的軍戶,竟然能帶好百戶人。”
被宋應昇掰碎了講解,得知自己成為張百戶那樣的世襲百戶、或者說封為世襲爵士的條件,李三水更是激動,和宋應昇約定明年還跟他幹。
在他們鼓動之下,流民大多放下了對前往海外的畏懼。
在東寧的船隊到來後,踏上船前往東寧衛。
宋應昇也終於完成了這一次移民任務,開始返回陝西。(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