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衛的開辟,是朱由檢登極後確定的。


    深知現在是大航海時代的他,想要以這個島為跳板,向著南洋開拓。


    也因為此,他將這個島的名字,由東番島改為東寧島,並且設立東寧衛。


    把閹黨臣子流放這裏,讓他們負責開辟——


    這些人能在朝堂上成為大臣,能力多少是有的。而且他們別無選擇,隻能聽從旨意。


    事實證明,這個辦法很有效。


    田爾耕、許顯純等人,最初被流放海外時還不願意,到處托關係想留在京城,等待起複機會。


    霍維華等人因為開辟東寧衛的功勞,被皇帝授予世襲男爵和世襲爵士等爵位,分配十方裏以上的爵田作為爵祿。並且隨著東寧島的開拓,還有提升的機會。


    即使這些人死得太早,在開辟東寧時沒有做出什麽大功績,但他也必須褒獎,讓活著的人心安。


    霍維華等人見到這些海盜的陸上兵力後,頗感不堪入目,也明白了他們為何連所謂的大肚王國都沒征服。請求朝廷從北方的衛所,遷移軍戶過來——


    衛所征集的兵役,則是加入防衛軍。參考營兵編製,以總兵、參將帶領。


    這個人和霍維華等人還有些香火情,對這些有可能起複的前上司,絲毫不敢怠慢。


    而且隻有爵位承襲者有這個優待,其他貴族子孫即使從軍校畢業,也隻能從從九品少尉做起。


    同時根據世業田的多寡,設置了軍戶和九級軍士劃分:


    軍戶的世業田五十畝,如果祖上服役的時間長、並且立下功勳,授田麵積超過375畝,就把土地單位轉換為用方裏,或者說是井田。


    即使如今被列為閹黨,也絲毫不影響鄉民崇拜。甚至前段時間在奉朝廷命令把生祠改為城隍廟或土地廟、名宦祠時,連城縣還專門有人過來,詢問他的意思。


    鄭芝龍有心接受招安,對這些有可能起複的權貴不敢阻攔。甚至還專門派船,為他們引導道路。


    這些軍士隻要有能力,輕易就能擔任什長、伍長,成為基層軍官。


    其餘兒子想要分家,隻能分配剩下的51畝土地。或者分出浮財,讓他們自己創業。


    但是爵田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隻要不被除爵,爵田就不會被收回。皇帝甚至沒要求爵士必須服役——相應的也沒有服役退稅。


    在這過程之中,他也為自己家族選好了地,認為能遷來一支,以後在此世居。


    霍維華、徐大化踏上笨港,了解到島上情況後,頓時大為震驚。


    這讓田爾耕等人真的怕了,知道閹黨如今是人人喊打,在福建也不安全。如果不是皇帝要保他們,他們都沒活路。


    李三水等陝西軍戶,就是因此被遷徙而來。用他們這些邊疆的軍戶,加強東寧衛的陸上戰力。


    田爾耕等人在福建,那是逍遙快活。尤其是吳淳夫和俞谘皋是親家,他們在俞家照應之下,在泉州活得很自在。


    這是朱由檢在衛所製度瀕臨崩潰、營兵製大行其道的情況下,所做出的選擇——


    八月的時候,京城傳來回信。皇帝褒獎了他們的作為,把東寧衛改為東寧府,在島上設立軍民府,由駐紮在東寧的南洋巡撫掌管。


    難怪皇帝稱這個島東寧島,隻有掌握這裏,東南才能安寧。


    達到這個麵積後,可以開辟為領地,世代自主治理——


    (當時島上勢力主要有四股:漢民主要在笨港、又被稱為北港;北邊是大肚王國;南邊是荷蘭人的熱蘭遮堡,也就是後來的安平鎮,還沒完全建成;最北邊是西班牙人的聖多明各堡,在淡水剛剛開始建)


    消息傳到京城,朱由檢頗為感歎,認識到這時候開拓海外的不容易。


    但是在東林黨逐漸起勢,對他們喊打喊殺後,這些人終於怕了。在皇帝通過廷鞫將他們定為流放後,田爾耕等人一刻都沒停留,坐船南下福建。


    以此類推,直到九井田九級軍士。


    例如李三水被授予二級軍士,他被分配的801畝土地,就有二方裏被劃分為世業田。必須由從軍的兒子承襲,不可分割買賣——


    李三水現在謀求的,就是把自己世業田麵積提升,達到十方裏成為爵田——


    作為出身羽林右衛的軍籍進士,徐大化知道有個世官的好處,更別說皇帝有意把世官轉為世爵,給他們分配土地。


    霍維華等人通過廠衛傳話,讓鄭芝龍放開道路。被奪爵的武清侯李誠銘,同樣也傳了話,打算把庶長子李國臣送過去,去東寧島上建廟。


    軍戶和民戶則沒有任何優待,隻能從大頭兵開始幹。


    霍維華等人,建議參照隋唐的府兵製,把衛所軍戶當成府兵,為他們授與永業田,免去相應賦稅,以後世代服役。


    在這過程之中,還發生了鄭芝虎等人率軍,威逼荷蘭人讓出熱蘭遮堡的事情。


    這個軍士身份是世襲,他們的子弟進入軍中之後,初始級別就是相應等級的軍士,發放相應餉銀。


    他們的賦稅則正常交,除了需要服役三年之外,和民戶沒有任何區別。


    徐大化在了解到這裏一年可種兩季水稻、比福建很多地方產量更高後,更是深為震驚。認為東寧島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可以興修水利。


    並且按這些人的建議,對軍民府和軍民衛的架構,從整體上進行梳理。


    這些世襲爵士,還有子爵、男爵,在朱由檢的規劃中不再世襲衛所官職。而是根據他們子弟在軍校的成績,授予相應官職:


    世襲爵士九品起、世襲男爵八品起、世襲子爵七品起。成績好的是正,成績差的是從。最高就是正七品,不超過狀元的從六品。


    守備營或守衛隊隻有骨幹兵力,在遭到敵人進犯時,召集預備役防禦。


    免稅則是沒有,世業田統一繳納十一稅。但是隻要家中有人服役,十一稅就會返還,稱為服役退稅。


    皇帝把這個權力,交給了南洋巡撫郭尚友。


    甚至還有些士子請求官員上疏,讓朝廷嚴懲他們。周起元的兒子周彥升,更是寫了血書,進京為父申冤。


    到了東寧島上,還給他們安排了住宅,並且派來向導,跟著他們考察。


    最遲二十年後,軍士家中必須有人服役。否則朝廷會把世業田收回去,重新分配給他人。


    在顏思齊招募三千之眾後,鄭芝龍繼續招募,在島上聚集了上萬漢民。


    所以,在霍維華、徐大化等又一批閹黨臣子被流放過來後,這些人計議之下,打算渡海過去。


    東寧府可自行決定設立多少衛所,尋找地方開拓。


    後代想從軍也能直接做官,從軍校畢業就能被授予相應品級。


    郭尚友就是之前的漕運總督,閹黨少有的參與建祠、仍舊被留任的官員。


    同時,他讓霍維華等人,盡皆選擇十方裏的土地。並預留方十裏的空間,作為賜給他們的爵田。


    軍民府和軍民衛的管理,則是交給政務署、廷尉署、衛尉署這三署。再設立守備和守衛隊長,負責衛所守備。


    為了鼓勵活著的人努力開拓,他下令追封吳淳夫、孫雲鶴等人為男爵,後裔世襲爵士,分配十方裏爵田——


    霍維華等人磨合之下,逐漸形成了霍維華、田爾耕掌軍,徐大化、吳淳夫理政,張訥、許顯純司法,楊寰、崔應元、孫雲鶴等人執法的格局。


    在這過程之中,也不是沒有損失。那就是吳淳夫、孫雲鶴等人病逝,死在了衛所開辟中。


    名義上是監禁,實際全無限製。隻要他們不逃跑,哪裏都可以去。


    這是皇帝給軍戶的一條特殊政策,隻要他們祖上到現在累計的功勞,能夠被分配十方裏土地,就授予世襲爵士身份,世業田變成爵田。


    但是這個很難,朱由檢在了解到東寧島的重要性後,越來越想要加強控製力。隻打算分配世業田和爵田,不打算分配領地。


    李三水的兒子從軍後,會從二級軍士做起。可以擔任什長、伍長,甚至有考取軍校擔任軍官的機會。直到四五十歲退役,讓下一代人頂上來——


    爵田相比世業田區別不大,同樣按皇帝的要求繳納十一稅。


    作為後七君子之一,周起元被很多福建士子同情。他們在得知閹黨罪臣來到泉州後,打探到這些人的住所,時常前來謾罵。隻要他們出來,就會被丟爛菜葉。


    當年,他在癸巳京察中被東林黨黜落、下放汀州府連城縣擔任知縣時,就是靠著興修水利等政績,得到鄉民認可,為他建了生祠。


    恰好這個時候,朝廷招撫鄭芝龍,正在商談條件。


    衛所的民戶則沒有永業田,每人成丁後服役三年即可,以後作為預備役。如果服役人員充足,甚至能繳納免役錢替代。


    但是好景不長,福建的士子得知了他們前來的消息。這裏是葉向高的故鄉,泉州府旁邊的漳州府海澄縣,更是周起元的老家。


    在防衛軍中表現優秀的,可以被調入京營、禦營,或者由邊軍精銳組成的野戰軍。


    所以,他用一身所學,和霍維華、田爾耕等人,確定了東寧衛所在。然後上疏皇帝,請求遷來移民開辟東寧衛。


    他們在麵對官吏欺壓時,會更有底氣反抗。一般的小官小吏,根本就不敢欺壓他們。


    顏思齊和繼任的鄭芝龍,都執行這個方略。


    朱由檢參考他們的建議,為軍官、軍戶授予了世業田:以後世代承襲,不許分割買賣。


    按照皇帝的規定,東寧島上被賜予的最大土地麵積,是一百方裏,也就是海外世襲爵士的封地麵積方十裏。


    李三水的世襲二級軍士,就是這一製度的產物。


    但是憑著爵士的身份,他們可以向皇帝直接上疏。即使觸犯法律被審判,也需要大理寺貴族法庭再審,皇帝最終裁決。


    此時的東寧島上,已經有上萬漢民。最初是顏思齊招募來的,是陳衷紀定的策略:


    以這個島為根基,勢控東南、侵略四方,成為海上霸主。


    把衛所轉為軍民衛擴大士兵來源,在軍中實行營兵製。


    所以這些人以這個理由,心安理得地留在福建,在這邊的錦衣衛照顧下,過了一段好日子——


    所以他來到東寧島後,一頭紮在了水利上麵,把這一帶的河流渠道,盡皆規劃了一遍。


    東寧府名義上由他執掌,實際是霍維華等人說了算。郭尚友主要負責的,是協調鄭芝龍等人對南洋的開拓,並且吸引運河上的商人,轉向海洋貿易。


    擔任過兵部尚書的霍維華,很快認識到這個島的重要性:以東寧島為根基,可掌握東南海權。


    一井田授予一級軍士、二井田授予二級軍士……


    霍維華在了解到荷蘭人建的熱蘭遮堡、還有西班牙人也打算在北方建立城堡後,更是向皇帝提議,把東寧衛改為東寧軍民府,分設北衛、南衛。


    到了福建之後,他們頗是過了一段時間好日子。因為當時鄭芝龍集團還沒有受撫,福建到東寧的海路不通,他們想要登島,也找不到機會。


    如果期間不幸戰死或傷殘,會根據實際情況,免去十年到二十年的服役期,並且享受退稅。


    但是皇帝保他們的目的,是讓他們去開辟東寧衛。如果他們遲遲不去,遲早失去聖心。


    這讓徐大化很是感動,又因為如今風燭殘年,頗想做幾件事,在東寧島上留下自己的印記,為兒孫博個世襲爵位。


    朱由檢需要培養一個類似容克地主的階層,作為軍中根基。


    這些世襲軍士,就是未來的基層軍官和軍中骨幹。


    東寧衛、或者說東寧府作為試點,如今走在了最前列。(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