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孔貞運再次前來,心情已完全不同。
去年他來草原時,隻是詹事府的小官,抱著一腔熱血,為皇帝招撫察罕部。
如今再次前來,他已經在朝堂上做了半年多的刑部右侍郎。並且在經過前段時間審理三案的挫折後,變得更加沉穩。
來到草原之後,孔貞運沒有急著去見林丹汗,而是找到貴英恰等被冊封的貴族,詢問他們的損失。
貴英恰不肯說出實情,但是交流時還是漏了嘴,讓孔貞運知道察罕部麵對建虜大敗,興安嶺故地被劫掠。
貴英恰更是恨恨道:
“最可恨的是科爾沁部,竟然夥同建虜一起劫掠。”
“還有哈喇慎部的首領,也沒有按照約定防禦。”
說到這裏,他還責問孔貞運,問他之前的盟約算不算數。大明主導漠南蒙古各部共抗建虜的盟約,還有沒有效力?
孔貞運麵對忿怒的察罕部貴族,自然要附和他們的提議,在保證會對不尊盟約的部落進行懲戒後,還告知他們一個好消息:
“我大明的艦隊,已成功抵達奴兒幹城,現在被稱為廟街。”
“部分艦隊沿黑龍江而上,在上遊發現了科爾沁部。”
“如果貴部需要,大明可以從北麵對科爾沁發動進攻。”
“貴部還可以派出使者,和科爾沁周圍的部落聯係。”
(科爾沁部當時有兩支,嫩科爾沁在嫩江一帶,天啟四年投靠後金。阿魯科爾沁在黑龍江上遊,額爾古納河明朝稱阿魯那麽連,所以有這個名字,崇禎三年投靠後金)
這是大明對北方的開拓,最令人振奮的成果。
發現能夠沿著黑龍江深入東北,甚至在那邊發現科爾沁部後,黑龍江和廟街的重要性,在大明直線上升。
如今,兵部已謀劃調集更多兵力,從北方打擊建虜。科爾沁部作為建虜的盟友,也在打擊之列。
貴英恰等人聽到這個好消息,臉色稍好了一些。同時也對大明的實力,心中感到震驚。
他們本以為大明想要幹涉草原,需要從南方出兵。沒想到大明依靠艦隊,竟然能從北方抵達科爾沁。
如此一來,之前在大興安嶺南麓的察罕部,也能被大明打擊到。實力全麵發動的大明,當真令人生畏。
不過,現在不是忌憚大明的時候。興安嶺故地被建虜和科爾沁部劫掠,點燃了所有察罕部人員的憤怒。
雖然他們西遷時就有放棄故地的準備,但是真的被劫掠了,他們仍舊難受。
貴英恰毫不猶豫地道:
“我會讓大汗曉諭留守的部落,和大明的人聯係。”
“希望大明能同樣為他們封爵,允許互市貿易。”
孔貞運一口答應,他現在有這個權限。畢竟整個塞外都是戒嚴區,他又被皇帝授權。
深知此行任務的他,在打探到察罕部沒有繼續西遷、從其他部落找補的想法後,略微鬆了口氣,知道皇帝最擔心的事情沒出現——
皇帝最擔心的,就是察罕部打不過建虜,西遷去劫掠其他部落。讓大明北方的草原上出現勢力真空,建虜暢通無阻。
現在嘛,因為察罕部一直都在,建虜即使看不上他們,也必須分出兵力。建虜劫掠了興安嶺,沒有更多的時間南下,在十月入冬之後,已經返回沈陽了。
所以察罕部的人現在才這麽安心,他們在見到孔貞運前來後,沒有請求大明出兵相助,反而更多地討要市賞,彌補他們的損失。
在孔貞運承諾按他們的表現給予封賞後,這些人還不知足。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像去年一樣貸款,購買盡可能多的物資。
如果大明不答應,損失慘重的他們,這個冬天會很不好過。說不定到了明年,就要被迫遷徙了。
孔貞運沒有這方麵的授權,好在他帶來了掌管張家口皇店的王朝用。
對這些人貸款的請求,王朝用笑眯眯地說道:
“好說!好說!”
“諸位都有功於國,陛下向我吩咐過,利息上要多優惠。”
“戰功最多的會免息,相當於提前發放爵祿。”
“其次月息百分之零點五,再次月息百分之一。”
“還有各家的皮毛,這次都可以拿出來售賣,不計算在貿易配額裏。”
“陛下還讓我收羊毛,以後諸位又多一項進益。”
喜得察罕部的貴族眉開眼笑,認為皇帝對他們是真優待。
尤其是立功最多的那個人,更是鼓起胸膛,頗有些得意地看著眾人。
畢竟他這次立功最多,不但被林丹汗嘉獎,連大明皇帝也有賞賜,給予各種優待。
這讓他頗是感到自豪,覺得自己已高於其他人。
王朝用看著他們的樣子,心裏卻在暗笑。雖然給出了這麽多條件,大明在貿易上卻不吃虧。
這次大批量收購皮毛,主要是因為遷移災民需要,必須給一些人準備衣物禦寒。
還有就是燒製草木灰水泥時,發現了更好的用草木灰溶液鞣製皮革的方法,讓鞣製皮革的成本得到很大下降,卻能夠得到更多的精品。
把這些精品賣到南方,就能覆蓋成本。所以京城皮毛行業現在的需求很大,需要收購更多。
羊毛則是因為皇帝要發展毛紡織業,在草原上提前布局。
隻要泰西的美利奴細毛羊運回來,大明會迅速在草原上推廣,讓草原能靠養羊吃飯,從經濟上再也和中原分不開。
這些謀劃,王朝用作為實施者,已經知道大概。
作為魏忠賢的掌家,他知道自己這輩子都沒有回宮掌權的指望。如今最希望的,就是在張家口好好立功,希望皇帝看在他兢兢業業的份上,以後賞賜個爵位。
同時,他還代表皇帝,告訴了這些人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察罕部送過去的美人,已經在宮中懷孕。
皇帝非常高興,將她冊封為皇嬪。還要封她的生父為世襲爵士,在草原上劃分領地。
這讓一眾貴族頗為羨慕,知道這一家子,算是靠著女兒翻身了。
同時也對皇帝感覺更是親近,向王朝用打探皇帝的喜好,能不能再送去幾個美人。
王朝用懷的就是這個心思,想要靠進獻美人獲得皇帝的寵信。所以他頗是從各家貴族中選了幾個美女,打算在返回後獻給皇帝。
大明和察罕部的關係,進一步密切起來。(本章完)
去年他來草原時,隻是詹事府的小官,抱著一腔熱血,為皇帝招撫察罕部。
如今再次前來,他已經在朝堂上做了半年多的刑部右侍郎。並且在經過前段時間審理三案的挫折後,變得更加沉穩。
來到草原之後,孔貞運沒有急著去見林丹汗,而是找到貴英恰等被冊封的貴族,詢問他們的損失。
貴英恰不肯說出實情,但是交流時還是漏了嘴,讓孔貞運知道察罕部麵對建虜大敗,興安嶺故地被劫掠。
貴英恰更是恨恨道:
“最可恨的是科爾沁部,竟然夥同建虜一起劫掠。”
“還有哈喇慎部的首領,也沒有按照約定防禦。”
說到這裏,他還責問孔貞運,問他之前的盟約算不算數。大明主導漠南蒙古各部共抗建虜的盟約,還有沒有效力?
孔貞運麵對忿怒的察罕部貴族,自然要附和他們的提議,在保證會對不尊盟約的部落進行懲戒後,還告知他們一個好消息:
“我大明的艦隊,已成功抵達奴兒幹城,現在被稱為廟街。”
“部分艦隊沿黑龍江而上,在上遊發現了科爾沁部。”
“如果貴部需要,大明可以從北麵對科爾沁發動進攻。”
“貴部還可以派出使者,和科爾沁周圍的部落聯係。”
(科爾沁部當時有兩支,嫩科爾沁在嫩江一帶,天啟四年投靠後金。阿魯科爾沁在黑龍江上遊,額爾古納河明朝稱阿魯那麽連,所以有這個名字,崇禎三年投靠後金)
這是大明對北方的開拓,最令人振奮的成果。
發現能夠沿著黑龍江深入東北,甚至在那邊發現科爾沁部後,黑龍江和廟街的重要性,在大明直線上升。
如今,兵部已謀劃調集更多兵力,從北方打擊建虜。科爾沁部作為建虜的盟友,也在打擊之列。
貴英恰等人聽到這個好消息,臉色稍好了一些。同時也對大明的實力,心中感到震驚。
他們本以為大明想要幹涉草原,需要從南方出兵。沒想到大明依靠艦隊,竟然能從北方抵達科爾沁。
如此一來,之前在大興安嶺南麓的察罕部,也能被大明打擊到。實力全麵發動的大明,當真令人生畏。
不過,現在不是忌憚大明的時候。興安嶺故地被建虜和科爾沁部劫掠,點燃了所有察罕部人員的憤怒。
雖然他們西遷時就有放棄故地的準備,但是真的被劫掠了,他們仍舊難受。
貴英恰毫不猶豫地道:
“我會讓大汗曉諭留守的部落,和大明的人聯係。”
“希望大明能同樣為他們封爵,允許互市貿易。”
孔貞運一口答應,他現在有這個權限。畢竟整個塞外都是戒嚴區,他又被皇帝授權。
深知此行任務的他,在打探到察罕部沒有繼續西遷、從其他部落找補的想法後,略微鬆了口氣,知道皇帝最擔心的事情沒出現——
皇帝最擔心的,就是察罕部打不過建虜,西遷去劫掠其他部落。讓大明北方的草原上出現勢力真空,建虜暢通無阻。
現在嘛,因為察罕部一直都在,建虜即使看不上他們,也必須分出兵力。建虜劫掠了興安嶺,沒有更多的時間南下,在十月入冬之後,已經返回沈陽了。
所以察罕部的人現在才這麽安心,他們在見到孔貞運前來後,沒有請求大明出兵相助,反而更多地討要市賞,彌補他們的損失。
在孔貞運承諾按他們的表現給予封賞後,這些人還不知足。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像去年一樣貸款,購買盡可能多的物資。
如果大明不答應,損失慘重的他們,這個冬天會很不好過。說不定到了明年,就要被迫遷徙了。
孔貞運沒有這方麵的授權,好在他帶來了掌管張家口皇店的王朝用。
對這些人貸款的請求,王朝用笑眯眯地說道:
“好說!好說!”
“諸位都有功於國,陛下向我吩咐過,利息上要多優惠。”
“戰功最多的會免息,相當於提前發放爵祿。”
“其次月息百分之零點五,再次月息百分之一。”
“還有各家的皮毛,這次都可以拿出來售賣,不計算在貿易配額裏。”
“陛下還讓我收羊毛,以後諸位又多一項進益。”
喜得察罕部的貴族眉開眼笑,認為皇帝對他們是真優待。
尤其是立功最多的那個人,更是鼓起胸膛,頗有些得意地看著眾人。
畢竟他這次立功最多,不但被林丹汗嘉獎,連大明皇帝也有賞賜,給予各種優待。
這讓他頗是感到自豪,覺得自己已高於其他人。
王朝用看著他們的樣子,心裏卻在暗笑。雖然給出了這麽多條件,大明在貿易上卻不吃虧。
這次大批量收購皮毛,主要是因為遷移災民需要,必須給一些人準備衣物禦寒。
還有就是燒製草木灰水泥時,發現了更好的用草木灰溶液鞣製皮革的方法,讓鞣製皮革的成本得到很大下降,卻能夠得到更多的精品。
把這些精品賣到南方,就能覆蓋成本。所以京城皮毛行業現在的需求很大,需要收購更多。
羊毛則是因為皇帝要發展毛紡織業,在草原上提前布局。
隻要泰西的美利奴細毛羊運回來,大明會迅速在草原上推廣,讓草原能靠養羊吃飯,從經濟上再也和中原分不開。
這些謀劃,王朝用作為實施者,已經知道大概。
作為魏忠賢的掌家,他知道自己這輩子都沒有回宮掌權的指望。如今最希望的,就是在張家口好好立功,希望皇帝看在他兢兢業業的份上,以後賞賜個爵位。
同時,他還代表皇帝,告訴了這些人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察罕部送過去的美人,已經在宮中懷孕。
皇帝非常高興,將她冊封為皇嬪。還要封她的生父為世襲爵士,在草原上劃分領地。
這讓一眾貴族頗為羨慕,知道這一家子,算是靠著女兒翻身了。
同時也對皇帝感覺更是親近,向王朝用打探皇帝的喜好,能不能再送去幾個美人。
王朝用懷的就是這個心思,想要靠進獻美人獲得皇帝的寵信。所以他頗是從各家貴族中選了幾個美女,打算在返回後獻給皇帝。
大明和察罕部的關係,進一步密切起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