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宮中出來,李國助頭腦逐漸清醒,拍了拍自己腦袋,詢問鄭芝虎和鄭彩道:


    “咱們給出的捐納價格是不是太高了?”


    “如果隻能開墾出一分地,每畝耕地的價格就是十石了。”


    “十石稻穀,在京城怎麽也能賣五兩銀子。”


    “拿這個價錢買海外沒開墾的耕地,實在是太高了!”


    江南開墾好的上好之田每畝也不過十餘兩,差點隻要三五兩就能買。


    以五兩的價格購買海外沒開墾的田地,在李國助看來實在是太高了。


    鄭芝虎剛才也決定捐納個男爵,先把自己的爵位提上去。此時聽到李國助的說法,摸了摸自己腦袋,疑惑道:


    “高嗎?”


    “不是一畝封地一石糧食嗎?”


    “你在封地上多開墾些耕地,價格不就低了!”


    認為這個價格很合理,稱不上高或者低。


    如果皇帝把捐納男爵的價格定得太低,他還覺得自己兄長之前受封的男爵不值錢。


    事實上,王體乾在聽到李國助最初開出的價格後,也是這個感覺。當初他是獻了上百萬家產,才得到皇帝的子爵許諾。


    如果李國助隻用十幾萬兩銀子就能捐納男爵,那他會覺得自己的子爵花費太高。所以李國助的價格一出口,他就大喝“大膽”。


    已經封爵的人,都想要維護爵位的價值。皇帝把捐納價格定為李國助提出的十倍,讓他們覺得很舒心。


    例如王體乾,現在就覺得自己的子爵升值了,畢竟男爵的捐納價格,算起來需要一百八十多萬兩。而且皇帝還沒放開子爵的捐納,這讓王體乾覺得自己是靠功勞,得到皇帝許諾的子爵爵位。現在他已經在綢繆著,選擇一塊好封地,讓自己弟侄前去。


    李國助沒在鄭芝虎這裏得到認同,又看向了鄭彩。因為在他看來,鄭彩這個擅長經商的人,一定會理解自己。


    孰料鄭彩雖然明白他的算法,卻和他立場不一樣。在早已投靠錦衣衛、認識到朝廷強大的鄭彩眼裏,皇帝能允許捐納男爵,已經是在施恩——


    換成其他時間,根本不要想這種事。


    所以他向李國助道:


    “李爵士,這捐納來的土地可不是你買的,而是爵位附帶的。”


    “沒有這個爵位,你用什麽名義占據海外的土地?”


    “就不怕你把田地開墾好,被其他人給搶了?”


    “那時可全是憑實力,有數不清的仗要打!”


    “要我說,趁著朝廷缺糧,多捐幾個爵位要緊。”


    “說不定過幾年就不怎麽旱了,朝廷不需要這麽多糧食!”


    說著,他還故意歎氣道:


    “你說剛才我怎麽沒向陛下說捐納爵士呢?”


    “爵士的封地隻有方十裏,相當於三萬七千五百畝地,第一年隻要付出三千七百五十石就行了。”


    “我這幾年賺的錢,應該能付首期。”


    “還有我家裏的弟弟,也能給他捐一個!”


    說得鄭芝虎一拍大腿,說道:


    “是啊!”


    “我也應該給芝鳳、芝豹、芝鵬捐一個。”


    “到時候選的封地挨著,還能讓他們一起開墾。”


    “這樣我就能來北邊打仗,不用操封地的心!”


    找到了這個兩全其美的方法,鄭芝虎拉著鄭彩,和他一起商議如何建議皇帝放開爵士捐納。


    畢竟他們家中的兄弟多,都捐納男爵不現實,更低的世襲爵士,就成了捐納的好選擇。


    而且如果能選塊好封地,把爵士的三萬多畝封地都開墾為耕地,將來有可能積攢出捐納男爵的首付,再捐納男爵爵位。


    李國助聽到鄭芝虎的這想法,簡直要驚呆了。他是萬萬沒有想到,鄭芝虎這個以勇猛憨直著稱的,能想出來這操作。


    而且仔細分析,還真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用這個方法捐納的人很多,好地方會被他們搶占。皇帝也可能不再缺糧,停止捐納爵位。


    這讓他心裏開始緊張起來,不再覺得自己捐納男爵貴了,反而同樣思索著,能不能用這個方法,給自己兄弟、親戚同樣捐納爵位。自己一家子聯合起來先占據一個好地方,在未來獲得伯爵後,作為自己的封地。


    可以說,在鄭芝虎和鄭彩的帶動下,李國助的思路逐漸被帶偏。從覺得捐納價格高了,轉變為搶著捐納,先搶一塊好封地。


    南洋最好的封地在哪裏呢?李國助一口就能說出,在占城國和爪哇島,他認為這兩個地方最適合種地。


    占城國現在被安南盯上了,已經是安南的屬國。安南是個強國,李國助作為一支海盜團夥的首領,沒能力和它搶地盤。


    但是爪哇島就不一樣了,據李國助所知,荷蘭人在九年前隻靠一兩千人,就搶占了椰城,改名為巴達維亞。


    然後荷蘭人招攬華人,建立了完善的城池。這次北上之前,李國助聽一些海商說,爪哇島上的馬打藍王國,正打算出兵驅逐荷蘭人。


    (南亞和東南亞的西方殖民據點建立時間)


    他從這件事裏麵,看到了在爪哇島占據一塊地的機會。以爪哇島的肥沃,能開墾大量的耕地,方便招攬移民。


    到時候他以這些移民為依托,就能向舊港一帶開拓,把原本的舊港宣慰司獻給皇帝,換個伯爵爵位。


    李國助盯上的是爪哇島,鄭芝虎盯上的則是婆羅洲。以婆羅洲的麵積,足以分封兩個藩王,還有很多剩餘。


    這樣他和哥哥就都能獲得伯爵,以後立下戰功提升爵位,也有地方擴大封地。


    婆羅洲上,最強大的是渤泥國。這個國家在一百年前很強盛,但在五十年前,遭到佛郎機入侵。渤泥國雖然靠著頑強抵抗和熟悉的氣候把佛郎機人逼走,國勢卻由盛轉衰。


    如今婆羅洲很多勢力已經脫離渤泥國,鄭芝虎覺得以鄭家的實力,完全能征服他們。


    兩人開拓的目標不一,正好有合作空間。在經過商議之後,可謂是一拍即合,劃分了南洋一帶最好和最大的兩個地盤。


    以往多有矛盾的兩個勢力,又開始聯合起來。其他人如果想反對,就麵對鄭家和李家的合力。


    達成共識之後,鄭芝虎、鄭彩、李國助在又一次覲見皇帝時,請求放開爵士捐納。


    朱由檢捐納爵士原則上並不反對,隻是覺得分十年收三萬多石糧食,實在有些麻煩,價格也有點低——


    畢竟他把捐納公士的價格都定在一千兩,有封地的世襲爵士價格,不能定得這麽低。


    否則人們都去捐納爵士了,他的公士還怎麽賣?


    所以思索之後,朱由檢決定道:


    “世襲爵士的捐納價格,定在十五萬石。”


    “封地可以定為方二十裏,正好十五萬畝。”


    “如果出價更高,封地可以增加,而且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挑選封地。”


    這個價格,有點出乎三個人的預料。但不是不能接受,畢竟首付是十分之一,隻需要一萬五千石,他們的船隊一次就能運過來。


    而且皇帝也沒有改變一畝一石的價格,隻是把捐納世襲爵士的起始價格提高點。這讓鄭芝虎和李國助心中都更舒服,知道皇帝之前冊封他們的世襲爵士,至少價值十五萬石糧食——


    雖然還不能說很高,但總比之前的三萬七千五百石更值錢!


    所以他們都接受了這個捐納價格,並且為自己的兄弟、親戚,提交了捐納爵士申請。


    朱由檢對這種送糧食的行為,自然欣喜笑納,用自己對海外事務的決定權,當場授與爵位——


    反正他付出的,不過是爵位的名義,以及海外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土地。


    至於這些捐納上來的糧食,和之前捐納公士的銀兩一樣,被朱由檢直接收入內庫,作為自己的底氣。將來即使被外廷討走發給士兵、災民,也要讓他們知道,是在吃誰的餉、是誰在救他們。


    高興地看著這些送財童子,朱由檢沒忘記對他們的約束,提醒道:


    “朕之前讓漕運總督郭尚友轉任南洋巡撫,開拓南洋的協調工作,就由他來操辦。實在無法決定,再來京城提交給朕。”


    “對於南洋上的那些勢力,朕對他們的實力不擔心,就算你們打不過,坐船總能離開。”


    “但是佛郎機和荷蘭兩國,船隊最是強大,在掌握製海權前,最好不要隨意招惹他們。”


    沒有掌握製海權,是朱由檢之前選擇在北方開藩,而非在南洋分封的原因。


    畢竟南洋的土地大多是島嶼和半島,被人家的艦隊一堵,就會斷絕聯係。


    所以他選擇讓鄭芝龍等海盜,先去南洋探探。


    李國助聽到皇帝的警告,心裏頓時一突,因為他瞄準的,是荷蘭人占據的巴達維亞。


    如今皇帝不讓他們招惹荷蘭人,那他就坐蠟了。所以他試探著問道:


    “東寧島上的荷蘭人呢?要不要動他們。”


    “這些人在東寧島上建了一個城堡,稱為熱蘭遮城。”


    “現在已建了一部分,過幾年就要建成了。”


    “要不要派人拆了,把荷蘭人趕走?”


    朱由檢聽到熱蘭遮城還沒建成,心中很是驚訝。畢竟他對這個城池的印象,是鄭成功花了很大力氣才拿下。本以為會有一場硬仗,沒想到荷蘭人連城池都沒建好。


    所以他當即詢問道:


    “現在拿下熱蘭遮城的把握有多大,能不能占據全島?”


    李國助還沒回答,鄭芝虎搶先說道:


    “不需要多,有一千人即可。”


    “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和荷蘭人有衝突,今年春天帶470個浪人和16個土人去鬧事,被荷蘭人提前知道,把他們的武器和火藥都扣留了。”


    “濱田彌兵衛氣不過,帶幾十個人把荷蘭人的長官和兒子都綁架了,還帶著他兒子返回日本,關閉荷蘭人在平戶的商館,斷絕和他們貿易。”


    “如今荷蘭人正在為這件事情發愁呢,我看那個荷蘭長官要換人!”


    朱由檢聽得大笑,萬萬沒想到這時的西方殖民者一點都沒有後來的霸氣,幾十個日本人就能把他們的長官和兒子綁了。


    這讓他認識到,荷蘭人如今在島上的力量並不強。想要驅逐他們,不需要花費大力氣。


    同時也意識到日本人的野心,要盡快占據東寧島。


    所以他下旨道:


    “有能力驅逐就驅逐,警告一下荷蘭人,讓他們通商的時候老實點,不要覬覦大明的土地。”


    “如果再發生澎湖和東寧島這樣的事情,大明會和他們斷絕貿易。”


    “隻有和平共處,大明才願意和他們通商,授予貿易配額。”


    “否則讓他們從哪來的,就滾回哪裏去!”


    這話聽得解氣,鄭芝虎和李國助當即答應,回去後就驅逐荷蘭人。


    之前他們對荷蘭人在東寧島上建城就看不順眼,隻是島上的地很多,他們又和荷蘭人有往來,所以選擇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占據一塊地。


    如今他們被皇帝冊封的爵位和領地誘惑,要去南洋開辟領地,東寧島是皇帝指定的大後方,他們當然不願意留著荷蘭人的據點,讓他們知道虛實。


    所以這些荷蘭人,還有打算在東寧島北邊建城的佛郎機人,都要從島上趕出去。


    鄭芝虎不覺得有任何困難,主動向皇帝請求這個任務,想要先立一功。


    朱由檢點頭答應,又想到荷蘭人正在修建的棱堡,囑咐身邊的太監道:


    “讓呂祥從文思院營造研究所選幾個人,去東寧島考察荷蘭人的城堡。”


    “最好把他們的建造者請過來,學習一下棱堡的建造和設計。”


    “這件事十分重要,叮囑呂祥派得力的工程師帶隊。”


    “鄭卿要配合他們,把熱蘭遮城的建造規劃、防禦布置、士兵編製、士兵裝備等等,全部都記下來。”


    一座未完工的棱堡,在朱由檢看來有很大價值。這可是這個時代,防禦力最強的堡壘。


    甚至可以說,因為棱堡的出現,現在是守強於攻的時代。主要圍繞著城池和要塞攻防,很少出現野戰。


    朱由檢之前為遼東軍隊製定的戰法,就是“結硬寨、打呆仗”,棱堡這種防禦力非常強的堡壘,當然要學習借鑒。(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