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清查光祿寺的事情後,朱由檢又想到了遼東傳來的奏疏。
除了孫承宗上奏的缺少餉銀外,還有遼東護軍使畢自肅請發餉二十萬為買馬買車之用,請以參將管副將事何可綱負責護軍府直屬兵馬。
朱由檢對後一件事爽快答應,對於前一件事,則是有些為難。
二十萬兩他不是拿不出來,但是在拿出這筆錢後,孫承宗請求的五十萬兩就更應該拿出,否則遼東的將士知道了,可能軍心不穩。
但是一口氣拿出七十萬,對朱由檢也不是一個小數。他費勁心機搜刮,也不過從鄭芝龍等海盜那裏拿到一百萬兩銀子買糧食,另外一百萬兩隻是以慈善基金的名義存在四海銀行,作為銀行開辦的本金。
如今遼東一下子要走七十萬,朱由檢想從內庫撥錢,也感到有些吃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讓文官養成從內庫要錢的習慣,否則內庫的銀子再多,也不夠他們花的——
同時要求孫承宗,盡快把清點的遼東兵馬數量呈上來——
朱由檢就是把內庫的銀子全部撥出去,也填補不了這麽大的虧空。
在戶部調整之後、被任命為太府寺卿負責稅收工作的郭允厚,也終於在前些日子上疏,說是已經準備好了職位,請求派遣明算科進士或副榜上任——
朝廷這一科招收的進士這麽多,還允許副榜、舉人任職,他不信這些官位,會沒有人擔任。
『文人暫時是夠用了,這一科招收的八百進士、四百副榜,能夠把低品級官位撐起來。』
想到這裏,他下達一道旨意,起複徐階長孫、原任南鎮撫司徐本高為錦衣衛指揮僉事,負責去川貴五省組建西南鎮撫司。並且讓徐本高攜旨,傳給川貴總督朱燮元:
“朱燮元舊有功勳,蔭一子錦衣衛正千戶。”
『南北直隸和十三省拖欠的餉銀,高達八百多萬兩。』
『如果全部收上來,九邊的六百萬欠餉絕對能解決。』
畢自嚴知道戶部還有這一筆債的時候,就急得連忙籌措。隻是戶部的財政一直入不敷出,讓他無法把一百萬兩銀子湊出來。
如今天啟皇帝已經出殯,皇陵修建的速度在加快。再過半年就可能會用到這個銀子,戶部必須要補上去。
按照畢自嚴的計算,今年六月的時候,九邊欠餉會重新達到六百萬兩。
同時,因為皇帝之前設立了專督軍餉侍郎,畢自嚴請求專督軍餉侍郎盡快上任,負責軍餉收支。
朱由檢不認為自己好不容易從太監和武清侯那裏搜刮來的幾百萬兩銀子,能讓這些文官花多久。
之前為了解決陝西欠餉,工部把修皇陵的銀子挪出一百萬兩,用於給延綏鎮補發軍餉。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地方把拖欠的稅銀繳上來:
『希望南洋的糧食盡快到,把京城的糧倉填滿!』
可以說,在經過重製禮樂和舉人靜坐之事後,百官已經看到了皇帝對朝堂改製的決心,也猜到皇帝在準備人才取代一些人的官位。之前被皇帝吩咐卻進展很慢的事情,現在一下子進展飛快。
甚至他發狠之下,還讓吏部定下期限。在八月前上繳五成以下、在年底上繳八成以下的,負責官員一律免職,由其他官員替代——
『甚至還能有結餘,讓戶部把欠工部的錢給還上。』
『將領有的在武學進修,武道大會上也能選拔出一些來。』
“賜朱燮元尚方劍,全權負責西南戰事。”
無法可想之下,他隻能提議催繳稅銀,並且支持太府寺,在順天府推行皇帝提到的分稅製。
對畢自嚴的這些做法,朱由檢還是比較滿意的。
但他更希望的,是己巳之變不會發生,建虜無法入關打到京城——
可以說,戶部的官員,是被嚴峻的現實逼著,隻能按皇帝提出的辦法走。
至於孫承宗要求的五十萬兩,他打算先撥過去三十萬,其它的讓戶部解決。
尤其是戶部的官員,他們因為大明的財政製度很亂,他們的壓力也是最大。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他們把壓力傳到地方。督糧道、督冊道等改為戶政廳的事情,迅速被戶部推行。各省戶政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催繳積欠。
『士兵的選拔由徐光啟負責,他已經從京城周邊的衛所選拔精兵。這些衛所有多少敢戰之士,他在招兵之後大體就能摸清。』
可以說,曆史上明年十月發生的己巳之變,一直是懸在朱由檢頭上的一把劍。
畢竟京城的政治意義實在太重大了,如果建虜像曆史上那樣打到北京城下,整個天下的人心都會浮動。朱由檢不可能再像現在這樣,有閑心重製禮樂。
當年萬曆皇帝留下的兩千多萬兩銀子,短短三年就被文官掏個精光,國事還日漸敗壞。
年前朱由檢提出的大造黃冊、清丈土地等事,終於被戶部官員推行。
他要知道遼東能打仗的兵馬到底有多少,能不能把建虜完全擋在關外。
畢竟邊軍欠餉很多官員不關心,但是修建皇陵若是出了岔子,朝堂上的官員能把戶部給噴死。
想到畢自肅是畢自嚴的弟弟,在遼東也算盡心任職,已經設立地政科丈量遼東土地,為推行井田製做準備。朱由檢歎息一聲,最終還是決定支持他,把他申請的二十萬兩銀子撥過去。
這件事對他來說,可謂一大考驗。朱由檢要在明年十月前,準備足夠的物資和人才:
甚至畢自嚴還催著吏部落實考成法,以上繳的稅賦,確定官員政績。
現在他也不要求全繳,隻要把拖欠的八百多萬兩,能收到八九成就行了,這樣九邊的欠餉能解決,戶部欠工部的一百萬兩也能想辦法還上。
“但有不聽命者,總兵以下軍法從事。”
所以,他已經打算在招撫東南海寇後,盡快結束西南戰事。讓朝廷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遼東那邊。
這些糧食和人才,都是朱由檢在為京城防禦戰做準備。
甚至,他還想到畢自嚴之前的提醒,知道如果不能實現收支平衡的話,九邊欠餉會繼續累積。去年好不容易解決的一部分欠餉,今年會繼續出現。
這也是朱由檢前一段時間想到李起元,責怪他遲遲不上任的原因。
這對戶部的官員來說,是比九邊欠餉還要命的事情——
“總兵及以上,可用尚方劍解職,押送京城問罪。”
把西南的戰事,完全交給了朱燮元。
(本章完)
除了孫承宗上奏的缺少餉銀外,還有遼東護軍使畢自肅請發餉二十萬為買馬買車之用,請以參將管副將事何可綱負責護軍府直屬兵馬。
朱由檢對後一件事爽快答應,對於前一件事,則是有些為難。
二十萬兩他不是拿不出來,但是在拿出這筆錢後,孫承宗請求的五十萬兩就更應該拿出,否則遼東的將士知道了,可能軍心不穩。
但是一口氣拿出七十萬,對朱由檢也不是一個小數。他費勁心機搜刮,也不過從鄭芝龍等海盜那裏拿到一百萬兩銀子買糧食,另外一百萬兩隻是以慈善基金的名義存在四海銀行,作為銀行開辦的本金。
如今遼東一下子要走七十萬,朱由檢想從內庫撥錢,也感到有些吃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讓文官養成從內庫要錢的習慣,否則內庫的銀子再多,也不夠他們花的——
同時要求孫承宗,盡快把清點的遼東兵馬數量呈上來——
朱由檢就是把內庫的銀子全部撥出去,也填補不了這麽大的虧空。
在戶部調整之後、被任命為太府寺卿負責稅收工作的郭允厚,也終於在前些日子上疏,說是已經準備好了職位,請求派遣明算科進士或副榜上任——
朝廷這一科招收的進士這麽多,還允許副榜、舉人任職,他不信這些官位,會沒有人擔任。
『文人暫時是夠用了,這一科招收的八百進士、四百副榜,能夠把低品級官位撐起來。』
想到這裏,他下達一道旨意,起複徐階長孫、原任南鎮撫司徐本高為錦衣衛指揮僉事,負責去川貴五省組建西南鎮撫司。並且讓徐本高攜旨,傳給川貴總督朱燮元:
“朱燮元舊有功勳,蔭一子錦衣衛正千戶。”
『南北直隸和十三省拖欠的餉銀,高達八百多萬兩。』
『如果全部收上來,九邊的六百萬欠餉絕對能解決。』
畢自嚴知道戶部還有這一筆債的時候,就急得連忙籌措。隻是戶部的財政一直入不敷出,讓他無法把一百萬兩銀子湊出來。
如今天啟皇帝已經出殯,皇陵修建的速度在加快。再過半年就可能會用到這個銀子,戶部必須要補上去。
按照畢自嚴的計算,今年六月的時候,九邊欠餉會重新達到六百萬兩。
同時,因為皇帝之前設立了專督軍餉侍郎,畢自嚴請求專督軍餉侍郎盡快上任,負責軍餉收支。
朱由檢不認為自己好不容易從太監和武清侯那裏搜刮來的幾百萬兩銀子,能讓這些文官花多久。
之前為了解決陝西欠餉,工部把修皇陵的銀子挪出一百萬兩,用於給延綏鎮補發軍餉。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地方把拖欠的稅銀繳上來:
『希望南洋的糧食盡快到,把京城的糧倉填滿!』
可以說,在經過重製禮樂和舉人靜坐之事後,百官已經看到了皇帝對朝堂改製的決心,也猜到皇帝在準備人才取代一些人的官位。之前被皇帝吩咐卻進展很慢的事情,現在一下子進展飛快。
甚至他發狠之下,還讓吏部定下期限。在八月前上繳五成以下、在年底上繳八成以下的,負責官員一律免職,由其他官員替代——
『甚至還能有結餘,讓戶部把欠工部的錢給還上。』
『將領有的在武學進修,武道大會上也能選拔出一些來。』
“賜朱燮元尚方劍,全權負責西南戰事。”
無法可想之下,他隻能提議催繳稅銀,並且支持太府寺,在順天府推行皇帝提到的分稅製。
對畢自嚴的這些做法,朱由檢還是比較滿意的。
但他更希望的,是己巳之變不會發生,建虜無法入關打到京城——
可以說,戶部的官員,是被嚴峻的現實逼著,隻能按皇帝提出的辦法走。
至於孫承宗要求的五十萬兩,他打算先撥過去三十萬,其它的讓戶部解決。
尤其是戶部的官員,他們因為大明的財政製度很亂,他們的壓力也是最大。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他們把壓力傳到地方。督糧道、督冊道等改為戶政廳的事情,迅速被戶部推行。各省戶政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催繳積欠。
『士兵的選拔由徐光啟負責,他已經從京城周邊的衛所選拔精兵。這些衛所有多少敢戰之士,他在招兵之後大體就能摸清。』
可以說,曆史上明年十月發生的己巳之變,一直是懸在朱由檢頭上的一把劍。
畢竟京城的政治意義實在太重大了,如果建虜像曆史上那樣打到北京城下,整個天下的人心都會浮動。朱由檢不可能再像現在這樣,有閑心重製禮樂。
當年萬曆皇帝留下的兩千多萬兩銀子,短短三年就被文官掏個精光,國事還日漸敗壞。
年前朱由檢提出的大造黃冊、清丈土地等事,終於被戶部官員推行。
他要知道遼東能打仗的兵馬到底有多少,能不能把建虜完全擋在關外。
畢竟邊軍欠餉很多官員不關心,但是修建皇陵若是出了岔子,朝堂上的官員能把戶部給噴死。
想到畢自肅是畢自嚴的弟弟,在遼東也算盡心任職,已經設立地政科丈量遼東土地,為推行井田製做準備。朱由檢歎息一聲,最終還是決定支持他,把他申請的二十萬兩銀子撥過去。
這件事對他來說,可謂一大考驗。朱由檢要在明年十月前,準備足夠的物資和人才:
甚至畢自嚴還催著吏部落實考成法,以上繳的稅賦,確定官員政績。
現在他也不要求全繳,隻要把拖欠的八百多萬兩,能收到八九成就行了,這樣九邊的欠餉能解決,戶部欠工部的一百萬兩也能想辦法還上。
“但有不聽命者,總兵以下軍法從事。”
所以,他已經打算在招撫東南海寇後,盡快結束西南戰事。讓朝廷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遼東那邊。
這些糧食和人才,都是朱由檢在為京城防禦戰做準備。
甚至,他還想到畢自嚴之前的提醒,知道如果不能實現收支平衡的話,九邊欠餉會繼續累積。去年好不容易解決的一部分欠餉,今年會繼續出現。
這也是朱由檢前一段時間想到李起元,責怪他遲遲不上任的原因。
這對戶部的官員來說,是比九邊欠餉還要命的事情——
“總兵及以上,可用尚方劍解職,押送京城問罪。”
把西南的戰事,完全交給了朱燮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