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日,殿試。


    這是之前早就定下的,甚至連題目也不出眾人所料,問的是重製禮樂。


    不過因為當前嚴峻的局勢,朱由檢還提出了兩個近期要務:如何讓大明四方穩定、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讓考生從重製禮樂出發,提出解決辦法。


    希望能從考生中,選拔出經世致用的人材。


    作為登極以來的第一次殿試,朱由檢對這件事還是十分重視的。不但親自出了題目,還在考試時巡視。甚至拿著名單,和考生的名字對應:


    『劉理順,史可法,冒起宗,張采,呂大器……』


    『這一科的人才還真不少,將來能夠重用。』


    劉理順和史可法的名字,朱由檢先前已經注意到。


    冒起宗之所以被他注意到,是因為這個人是冒辟疆的父親——


    冒辟疆的名字,朱由檢在梁羽生小說中如雷貫耳。如今雖然不知道他會不會有個名叫冒浣蓮的女兒,卻知道他在曆史上確實有個叫董小宛的侍妾。而且這個人稱得上大明遺民,一生沒有仕清。


    冒起宗作為冒辟疆的父親,自然也被他注意到。


    至於張采,則是因為和張溥齊名,並稱為婁東二張。考慮到曆史上複社的影響力,朱由檢當然注意他。


    呂大器這個名字,朱由檢隻是眼熟,卻不記得他做過什麽。不過這個人看名字就能成大器,他決定好好培養。


    其他朱由檢不熟悉、甚至在曆史上沒有在這一科上榜的,還有馬世奇、陳龍正等人。


    馬世奇是堵胤錫的老師,也是殉節忠臣,與華允誠、龔廷祥並稱“錫山三忠”。


    陳龍正是高攀龍的弟子,在明末大災時創建同善會,是民間慈善救濟的代表。


    另有金鉉、金聲、周鳳翔、汪偉、吳甘來等人,在後世的名聲不怎麽顯著,卻都是殉節忠臣。


    朱由檢來回查看,時而停下腳步,看這些考生作答。在經過劉理順的時候,特意停留了一下。


    見他引經據典,把重製禮樂的事情寫得井井有條,而且提出了作士氣、矜窮民、簡良吏、定師期、信賞罰等切實可行的建議。滿意地點了點頭,認為是個人才。


    旁邊的考官看到這一幕,頓時注意到了劉理順。有些人揣摩皇帝的意思,覺得要把劉理順定狀元。


    朱由檢確實有這個想法,因為他想用劉理順和牛金星,招攬河南人才。


    既然如此,劉理順的名氣自然越大越好。一個狀元的名聲,會有很大效果。


    對於會元曹勳,朱由檢也有些關注。這個人也是河南人,按理說能起到劉理順的作用。但因為他和高攀龍、魏大中等東林黨人交往密切,朱由檢當然不敢讓他招攬人。免得東林黨勢力更大,更加難以遏製。


    轉著這些念頭,朱由檢在殿中巡視幾圈,方才走了出去。


    在他離開之後,皇極殿中的考生,不少人鬆了口氣——


    被皇帝來回看著,他們也有些緊張,方才有很多人的注意力,都在觀察皇帝。


    朱由檢正是察覺到這個,所以出了皇極殿,去建極殿暫歇。


    坐在建極殿中,朱由檢想著這些日子的事情,不由有些煩心。


    一是遼東那邊,孫承宗在理順上下後,發現帶去的五十萬兩銀子,用起來有些不足。


    單是遼東欠餉,就有六十多萬。還有三十多萬兩采買銀子,沒有付給州縣。


    他帶去的五十萬兩銀子很快就不夠用,請求皇帝再撥五十萬兩,以解燃眉之急。


    二是陝西那邊,孫傳庭在把武道大會辦成招安大會後,借助那些被招安的山寨首領的情報,連滅幾股盜匪。


    如今陝西土賊已不足慮,但是在捕盜時發現的一個現象,讓他很是憂心——


    那就是流賊之中,出現越來越多的邊賊。邊鎮仍舊有士卒逃亡,不斷淪為盜匪。


    這讓朱由檢大皺眉頭,覺得自己去年補發給陝西邊軍的欠餉,效果有些不足:


    『或許是有人克扣餉銀,沒有實發下去。』


    『或許是陝西的情況實在太差,拿到餉銀也無法買到足夠的糧食。』


    銀子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很好用,但是在遇到災荒時,它就遠遠不如糧食了。


    如果用銀子無法買到足夠裹腹的糧食,那些邊軍在生存的壓力之下,自然會想法逃亡。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給邊軍發糧食。朱由檢之前讓鄭芝虎等人從南洋運糧,為的就是讓京城減少一些漕糧,從湖廣運到陝西去。


    不過湖廣到陝西的道路也很難走,朱由檢不確定能運去多少糧食。陝西那邊,更需要的是自救:


    『孫傳庭幹得不錯,陝西的事情可以放心交給他。』


    『今年八月三邊總督就要更換,可以讓他擔任!』


    按照之前定下的督撫任期製度,三邊總督一職,會在今年九月更換。


    如今的三邊總督史永安,因為曾經為魏忠賢建祠,被朱由檢降級留任。他在任期結束後,基本不可能繼續留任。


    所以朱由檢已經籌劃,讓孫傳庭接任。


    派錦衣衛傳了一封密信,讓袁樞暗示孫傳庭,好好寫施政綱要。同時囑咐袁樞,注意陝西周邊的河套等地——


    如果陝西的災荒一直不能緩解,朱由檢就隻能想法,把內部矛盾外移。讓邊軍死在拓邊的路上,也好過變成流賊。


    定下這個策略,朱由檢再想到光祿寺的奏疏,心中氣不打一處來。


    原來,因為這些日子接連舉辦宴席,還吩咐他們好好準備瓊華宴。光祿寺因此叫苦,討要更多經費。


    這讓朱由檢很是生氣,對光祿寺官員動了殺心:


    『宴席能花幾個錢?就是皇後的千秋節,上桌也不過四個菜、一碟點心、一碗壽麵、三鍾酒而已。』


    『這就開始哭窮,是他們以前活得太自在!』


    光祿寺茶湯的大名,朱由檢早就有所耳聞。和太醫院藥方、武庫司刀槍、翰林院文章,並列為京城四大笑話。


    不過因為朱由檢登極以來用了不少翰林院官員,發現他們的文章寫得還算不錯,能滿足自己要求。所以對這四個笑話,沒有特別在意。


    如今見光祿寺做了幾次宴席就向自己哭窮,再想到自己吃飯需要讓心腹太監輪流辦膳。他頓時覺得這個衙門的問題很大,很可能碩鼠成堆:


    『看來拿下阮大铖,並沒有讓一些官員警醒。』


    『還要再拿下一批,讓京城的官員長點心!』


    遼東、陝西的叫苦,朱由檢能夠理解,甚至要想辦法給兩地籌集資金。


    但是光祿寺的叫苦,朱由檢覺得絕對不能慣。他們就是再苦,能苦得過邊疆的軍民嗎?


    所以朱由檢已經打算,拿光祿寺開刀,看看能不能從光祿寺的貪官中,榨取到能滿足遼東需要的錢財。


    “光祿寺卿費兆元前些日子離世,新的寺卿範景文還沒上任。”


    “你們先去查查周延儒和張天麟兩個少卿,再調查其他官吏。”


    “官情司這次要好好查,把光祿寺所有官員的底細挖出來!”


    心中下了決心,朱由檢吩咐鄭士毅道。


    打算用這件事,檢驗一下錦衣衛官情司的能力——


    畢竟他調整錦衣衛已經半年了,北司房情報中心的各個司,架子也搭了起來。


    需要讓他們做事,在實踐中檢驗能力。


    鄭士毅聽到這個吩咐,當即激動領命。作為錦衣衛指揮使,他心中也幻想過前輩的威風。如今皇帝用他調查官員,自然是樹立威名的好機會。


    但是朱由檢卻沒完全指望他,又向另一位錦衣衛指揮方弘瓚道:


    “朕之前授予報刊行業輿論監督權,似乎還沒有人敢用。”


    “光祿寺茶湯的事情,京城人盡皆知。讓報紙上好好討論,揭發光祿寺的弊病。”


    “朕要看看報刊行業,能不能使用好輿論監督權。”


    吩咐兩人從官方和民間兩個方麵出發,徹底清查光祿寺。(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