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黃鍾律頻率大約是295-299hz,朱載堉的黃鍾律頻率更高一點,《中國傳統樂學》說是比be1高22音分,大約是315.2hz。
(中國傳統樂學69頁)
十二平均律的意思,就是把一個音組分成十二等份的音律(現代音樂術語是一個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半音是和全音對應的概念,十二平均律的十二個音律都可以稱為半音,中國傳統五聲音階的宮商角是全音)。
朱載堉計算的就是黃鍾和大呂、太簇等音律之間相差多少,他算得非常精確。
確定黃鍾、大呂等十二個音律後,就能進行整除,確定其它音組的音律。黃鍾律管長度乘以二,就是所謂的倍黃鍾——律管長度是黃鍾律管的二倍,聲音頻率則是一半。黃鍾律管長度除以二,就是所謂的半黃鍾——律管長度是黃鍾律管的一半、聲音頻率則是二倍。
朱載堉據此製作了三十六根律管,確定了三組音律,他還製作了弦準用以調音。可以說是奠定了書中大明特色鋼琴的基礎。
以朱載堉確定的黃鍾律作為大明鋼琴中央鍵位,七十二鍵小鋼琴左右各三組音,九十六鍵中鋼琴左右各四組音,一百二十鍵大鋼琴左右各五組音。
下麵三張圖表為本書設定的大明幹支譜和現在使用的國際譜、男唱譜、女唱譜(也就是鋼琴譜)對應表,主要看第二張圖表,以黃鍾律為己組子音、鋼琴中央鍵位:
鑒於有些書友看不明白,我把設定的大明鋼琴鍵位放在第二張圖表右側,這樣看著更直觀。
先看黃鍾律,這是設定的大明鋼琴中央鍵位。把幹支譜的己組子音,和設定的大明特色鋼琴的己組子音對應,黑鍵對應五聲、白鍵對應十二律的其它音律,這樣就方便理解了。
黃鍾為宮時,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徵,南呂為羽,對應鋼琴五個黑鍵。
感謝書友“默先生是誰”的指點,“第293章十二平均律”有相關討論。(本章完)
(中國傳統樂學69頁)
十二平均律的意思,就是把一個音組分成十二等份的音律(現代音樂術語是一個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半音是和全音對應的概念,十二平均律的十二個音律都可以稱為半音,中國傳統五聲音階的宮商角是全音)。
朱載堉計算的就是黃鍾和大呂、太簇等音律之間相差多少,他算得非常精確。
確定黃鍾、大呂等十二個音律後,就能進行整除,確定其它音組的音律。黃鍾律管長度乘以二,就是所謂的倍黃鍾——律管長度是黃鍾律管的二倍,聲音頻率則是一半。黃鍾律管長度除以二,就是所謂的半黃鍾——律管長度是黃鍾律管的一半、聲音頻率則是二倍。
朱載堉據此製作了三十六根律管,確定了三組音律,他還製作了弦準用以調音。可以說是奠定了書中大明特色鋼琴的基礎。
以朱載堉確定的黃鍾律作為大明鋼琴中央鍵位,七十二鍵小鋼琴左右各三組音,九十六鍵中鋼琴左右各四組音,一百二十鍵大鋼琴左右各五組音。
下麵三張圖表為本書設定的大明幹支譜和現在使用的國際譜、男唱譜、女唱譜(也就是鋼琴譜)對應表,主要看第二張圖表,以黃鍾律為己組子音、鋼琴中央鍵位:
鑒於有些書友看不明白,我把設定的大明鋼琴鍵位放在第二張圖表右側,這樣看著更直觀。
先看黃鍾律,這是設定的大明鋼琴中央鍵位。把幹支譜的己組子音,和設定的大明特色鋼琴的己組子音對應,黑鍵對應五聲、白鍵對應十二律的其它音律,這樣就方便理解了。
黃鍾為宮時,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徵,南呂為羽,對應鋼琴五個黑鍵。
感謝書友“默先生是誰”的指點,“第293章十二平均律”有相關討論。(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