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次千秋節的效果,朱由檢十分滿意。


    尤其是在經過報紙宣傳後,所有人都知道了皇帝對皇後的寵愛,對千秋節發生的事情津津樂道。


    之前的唐藩案和楚藩案,很快就無人關注。人們討論更多的,是皇帝創作的詞和戲。


    詞是文人議論的熱點,很多文人從這首詞看到了皇帝的文學水平,認為不亞於古之名篇。


    戲則被人傳唱,京城大街小巷,都有人唱著“誰料皇榜中狀元”。


    這段唱詞實在簡單,曲調也很明快,很多人聽一兩遍,就能哼唱出來。


    他們笑著唱戲,對寫出這段唱詞的皇帝,自然也感覺極為親切。


    文人雖然覺得這段戲太過直白、不適合皇帝創作,但是在殿試即將舉行、要出現狀元的現在,誰也不會殺風景說這段唱詞不好,應該怎麽怎麽改——


    因為戲聲中歡快的氛圍,實在太符合京城的氣氛了。


    那些有資格參加殿試的士子,都在等著中狀元,參加宮裏的瓊華宴。


    可以說,朱由檢通過詞和戲,成功拉近了自己和士子百姓的距離。


    這讓他很是高興,催促李玉根據這個唱段,改編出來《女狀元》。


    但是李玉之前就苦思冥想了好幾天,實在想不出來要如何寫。因為直到現在,他連這段戲的曲牌都不明白,更別說以此創作一整部戲劇了。


    為了避免皇帝以後怪罪,李玉實話實說,告訴皇帝自己寫不出來:


    “這段戲和現在的戲大不一樣,臣勉強寫了幾段,實在寫不出全篇。”


    “這幾個唱段,也遠遠不如陛下所寫。”


    把自己寫的唱詞獻給皇帝,李玉內心之中,實在有些赧然。


    因為“誰料皇榜中狀元”這段唱詞,任誰都能聽出它的直白。但是能把直白的戲唱出來,還唱得那麽歡快,唱出“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感覺,李玉覺得實在太難了。


    他真的沒有信心,寫出這樣的唱段。


    朱由檢卻覺得他寫的唱詞還不錯,雖然不能和“誰料皇榜中狀元”那個唱段比,但是已經算可以了——


    後世那麽多戲劇,都沒有多少唱段比上它。


    經典的唱段可遇不可求,哪有那麽容易創出來。


    所以他沒有感到失望,而是安慰李玉道:


    “你寫的唱詞已經不錯了,不用對自己要求太高。”


    “這部戲可以更直白些,不要太追求文雅。”


    說著,他把自己對戲劇的要求,向李玉道了出來:


    “朕推廣戲劇的目的,是為了娛樂大眾,讓百姓知道什麽是樂。”


    “還有就是推廣官話,推廣禮部正在製定的《大明正音》。”


    “所用言語,越口語化越好,要讓百姓知道,正音如何發音。”


    這是朱由檢的一個目的,也是他在製定拚音時發現要做的事。


    拚音製定之後,必然要選擇一種語音做正音。


    這種語音要如何推廣,朱由檢最先想到了戲劇——


    畢竟在沒有廣播、也沒有電視的情況下,戲劇和音樂這種發音的藝術形式,最適合推廣語音。


    所以他已經決定了,要在確定正音的同時,對昆曲進行改造,把昆曲所用的中州韻,轉變為新的大明正音。


    新編的戲劇自然要用大明正音演唱,讓所有戲劇從業者,必須使用正音。


    《女狀元》這部戲,便是朱由檢的試驗。希望李玉用大明正音,編寫出一部廣為傳唱的戲劇。


    李玉聽著皇帝的期望這麽高,更覺得有些惶恐。他在今年以前,一直以奴仆之子的身份生活。縱然才華橫溢,也無法得到施展。


    如今驟然成為皇帝近臣,並且被皇帝寄予厚望。他心中實在有些惴惴,擔心撐不起來。


    所以他一再推辭,請皇帝多找幾個人,一同編寫戲劇:


    “臣現在都不知道,這種戲劇要如何編。”


    “寫幾個唱段還好說,完整的戲劇實在寫不來。”


    “馮先生、淩先生擅長戲劇,臣請和他們一起創作。”


    朱由檢微微點頭,答應了李玉和馮夢龍、淩濛初一起創作的要求。


    但是他這時也明白了,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憑空創作新戲種非常難:


    『從昆曲到黃梅戲,中間隔了幾百年,戲劇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方麵都不同了。』


    『讓李玉一下邁過幾百年,創作類似黃梅戲的新戲,難度實在太高了。』


    『得降低點難度,要求更簡單點。』


    這麽想著,朱由檢很快想到了,馮夢龍、淩濛初擅長什麽,能寫出什麽樣的戲:


    『話本!』


    『這兩人都擅長話本創作。』


    『如果把話本搬到舞台上演成劇,不就類似話劇?』


    『可以把話劇和戲劇結合,讓大明的人更容易接受。』


    推廣話劇這件事,朱由檢一直都在綢繆中。他之前讓呂祥設計的辟雍大講堂,就有讓學生編排話劇的用途——


    畢竟在他的印象中,話劇大多是科班出身的學生表演的,觀看話劇的也大多是有文化的人。


    所以他打算把推廣話劇這件事,放在太學等學堂。


    但是如今才發現,話本和戲劇結合,似乎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大眾化。而非放在學堂裏,變成所謂的文明戲。


    越想越覺得這樣更容易推廣,朱由檢道:


    “讓馮夢龍和淩濛初寫各個角色的對話和旁白,推動戲劇情節。”


    “你在各個情節的關鍵處,寫段唱詞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這種話劇戲,你能創作出來嗎?”


    李玉聽著皇帝的想法,思索了一會兒道:


    “似乎有些像雜劇,和戲劇也差不多。”


    “隻是更注重對白,隻在關鍵時唱戲。”


    朱由檢聞言大笑,撫掌道:


    “正是如此!”


    “甚至可以不要唱詞,用對白表演故事。”


    “話劇戲可以用姿態、動作、對話、獨白、唱詞等等塑造形象,演員的妝也不要化得那麽濃。要讓劇院裏的觀眾,能欣賞到表情、感受到演員的情緒。”


    “這樣塑造的人物形象會更鮮明,而不像傳統戲劇的生旦淨末醜裝扮,有些千篇一律。”


    “在服裝、道具、布景等方麵,話劇戲可以更寫實點,更加生活化接地氣。”


    說著這些要求,朱由檢越來越想到,似乎有一部戲,很符合自己說的話劇戲。


    他皺眉苦思,終於想起了這部戲的名字:


    『《朝陽溝》!』


    『它不就是我說的話劇戲嗎?』


    『隻不過這部和《女駙馬》幾乎同時出現的戲劇,在後世被稱為現代戲。』


    『和它同類的戲劇,似乎還有一些。』


    耳濡目染聽到過一些戲,朱由檢仔細一想,發現《朝陽溝》等現代戲和傳統戲劇的布景、對話、唱詞等等有很大區別。似乎是吸收了話劇的藝術形式,更加注重對白和人物塑造,服化道和布景也更寫實,更加貼近生活。


    這種戲在後世廣受歡迎,甚至發展出用於政治宣傳的樣板戲。隻是因為牽涉到政治鬥爭,導致這條戲劇現代化道路被打斷,讓戲曲改革停步不前、甚至出現倒退。


    如今朱由檢想起這些,頓時覺得自己的思路是正確的,話劇戲是正確的方向,甚至有可能取代曆史上取代昆曲的地方戲的地位:


    『地方戲雖然不錯,但是用的是方言,和我推廣正音的方向不符。』


    『如果發展出相比地方戲更生活化的話劇戲,它的前景會很廣闊。』


    『這條戲劇發展方向,是正確的。』


    找到了戲劇發展的方向,朱由檢十分欣喜。


    甚至他想到了,從話劇戲這種藝術形式,發展出真正的話劇。


    未來膠片出現後,電影也能基於戲劇和話劇自然而然誕生。


    這種藝術形式,可以說很有生命力。


    李玉看著皇帝興奮地來回踱步,也在思索著皇帝提到的話劇戲。越想越覺得皇帝才華橫溢,佩服得五體投體。


    熟悉戲劇的他,這時已經能看出,話劇戲出來以後,會比昆曲吸引人——


    裏麵生活化的對白,天然更受人們歡迎。夾雜的戲劇唱段,也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皇帝短短時間就想到了這個新戲種,甚至還降低了他創作《女狀元》的難度,讓他如何不敬畏。


    尤其是想到話劇戲會在自己手中誕生,第一部就是皇帝參與的《女狀元》,他更是仿佛看到了,青史留名的機會。


    所以他極為高興地道:


    “陛下放心,臣必竭盡全力,完成這部新戲。”


    朱由檢勉勵了幾句,又問道:


    “先前朕讓你組建皇家樂團時,你說要改造樂器。”


    “現在改造得如何了?有沒有什麽成果?”


    說到這個,李玉就興奮了。在皇帝開出大庶長的賞格後,他就一直思索著如何把泰西傳過來的大鍵琴,改造成所謂的鋼琴。


    隻是因為之前沒有錢,也沒有大鍵琴改造。所以他雖然有了方案,卻無法實踐。


    被皇帝任命組建皇家樂團後,他終於接觸到宮中的大鍵琴。讓仿製的工匠按自己的設想,造出了一台鋼琴。


    如今皇帝問起,他立刻請求把自己製作的鋼琴抬過來,認真介紹道:


    “陛下請看,這台鋼琴,被臣重新調整了鍵位。”


    “以端清世子確定的黃鍾律高,作為鍵盤的中央鍵位。”


    “往右音律變高,往左音律變低。”


    “從左到右之間,一共六個音組、七十二個鍵位。”


    “可以用一台鋼琴,發出七十二個音律。”


    “而且更妙的是,它上麵五個黑鍵,正合宮商角徵羽。”


    “可以說這台鋼琴,完全符合五聲十二律。”


    (大明七十二鍵小鋼琴鍵位圖)


    對自己改造出符合五聲十二律的鋼琴,李玉非常滿意,談起來滔滔不絕。認為這台鋼琴一定能打動皇帝,給自己授予勳級。


    朱由檢看著李玉改造的鋼琴,的確非常驚訝。因為他隻知道鋼琴天然符合十二平均律,卻沒想到把黑鍵獨立使用時,會符合宮商角徵羽五聲。


    這讓他極為驚訝,讓李玉細細講解。如果這種大明特色的鋼琴能完全契合五聲十二律,以它作為重製禮樂的核心樂器,就不可能會有阻礙了。


    李玉講了他對音組的劃分,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劃分十個音組;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作為黃鍾、大呂、太簇等音律的名字。


    然後把大明黃鍾律高定為己組子音,也就是鋼琴上的中央鍵位,因為子時是深夜,所以定為黑鍵。往左往右各延伸三組音,成為七十二鍵鋼琴。


    這種在六十鍵大鍵琴基礎上發展來的鋼琴,符合地煞之數。在李玉看來,已經能夠交差。


    但是在他的設想中,七十二鍵鋼琴還可以繼續增加鍵位,把十組音的一百二十個音律,都用鋼琴演奏出來——


    這才是他心目中,最完整的鋼琴。


    朱由檢聽著他的設想,心中暗暗咋舌。實在沒想到李玉能在鋼琴上,給自己這麽大驚喜。


    因為李玉這不但是造鋼琴,還創造出來幹支譜,把音組、音名都確定了,把大明的音樂,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他已經可以想到,在這種鋼琴推廣後,大明的音樂會更規範。各種樂器樂曲,都會蓬勃發展。


    這讓他讚歎連連,高興地對李玉道:


    “你造出的鋼琴很好!”


    “朕現在就可以兌現承諾,授予你大庶長勳級、音樂大師稱號。”


    “任命你擔任皇家樂團團長,兼任首席指揮官。”


    高興地給李玉授勳,朱由檢命人傳訊稽勳司,兌現這個承諾。


    同時讓李玉擔任皇家樂團團長,繼續改進鋼琴。


    看著這台七十二鍵鋼琴,再聽著李玉的一百二十鍵鋼琴設想,朱由檢想著後世的鋼琴鍵數,說道:


    “鋼琴的鍵位,當以八九十鍵為宜。”


    “太高或太低的音,已經無法聽到,也很難製造出來。”


    “朕覺得你可以往左右再延伸一個音組,製造九十六鍵鋼琴。”


    鋼琴鍵位的數量,後世一般是八十八鍵,最多有九十七鍵,沒有繼續擴展。


    所以朱由檢認為,能造出九十六鍵鋼琴就行了,沒必要製造一百二十鍵鋼琴。


    他更希望的,是把這種基於大鍵琴的鋼琴繼續改進,完善成真正的鋼琴。


    想著自己在後世看到的鋼琴影像,朱由檢把踏板、擊弦機等說了一下,向李玉道:


    “鋼琴不應該是雙排鍵盤,一排應該就夠了,而且要能按下鍵就持續發音,發出更優美的音色。”


    “如果有人造出更好的鋼琴,朕會繼續授勳,或者提升勳級。”


    “李卿,你把這台鋼琴的結構和設想仔細寫出來,讓其他正在摸索鋼琴的人按法製造,然後繼續改進。”


    “當然,專利技術是你的,如果有人要售賣,你可以收取專利費。”


    對鋼琴這種東西,朱由檢不覺得有什麽需要保密的,更希望有興趣的人完善,推動它的迭代——


    他希望鋼琴會像揚琴、嗩呐等樂器一樣,和中國其它樂器融合,成為民族樂器。


    然後,他又讓李玉坐下,試著用這台鋼琴,彈奏一支樂曲。


    李玉的彈奏技巧雖然稱不上純熟,但是他這些日子,卻把自己創作的一首曲子,用鋼琴完整地彈奏出來。


    聽到久違的鋼琴樂曲,朱由檢很是緬懷。在李玉彈奏結束後,說道:


    “這首曲子不錯,是誰創作的?”


    李玉道:


    “這是送別之曲,是前些日子送周茂蘭兄弟回鄉時,臣有感所作。”


    朱由檢聞言更喜,再想著李玉今年十九歲的年齡,仿佛看到了未來的鋼琴家在誕生。


    為了讓他更熟悉鋼琴這種樂器,他說道:


    “朕也有一首送別曲,你試著彈唱一下。”


    把自己耳熟能詳的《送別》,輕輕哼唱了出來。


    李玉聽著這首送別曲,頓時覺得自己先前所作,有些貽笑大方。


    皇帝這首送別曲,明顯比他的好多了,而且很適合鋼琴彈奏。


    所以他聽著皇帝的演唱,立刻開始記譜,並且記下唱詞。


    朱由檢看著他的工尺譜,感覺很難看懂。想著記憶中的五線譜樣式,又看著鋼琴鍵位,忽然道:


    “既然是鋼琴曲,就要用鋼琴的記譜方法。”


    “你可以仿照鋼琴鍵位,製定一種新樂譜。”


    說著,他粗略畫了幾條線,用實線、虛線和裏麵的區間,代表鋼琴鍵位。認為用這種記譜方法,看著更直觀些——


    這卻是因為他雖然知道五線譜的名字,也在記憶中找到一些五線譜的圖片。但是對五線譜上的符號代表什麽,卻完全沒什麽了解。


    所以就根據鋼琴的鍵位,參考五線譜的樣式,製定這種記譜法。用五條實線代表鋼琴黑鍵、七個區間代表鋼琴白鍵,記錄要彈奏的鋼琴鍵位。


    李玉看著這種記譜法,感覺的確適合鋼琴。當即按皇帝的吩咐,轉用這種記譜法。


    因為這種譜有五條實線,仍舊被稱為五線譜,廣泛用於記錄大明的鋼琴曲。並且隨著鋼琴曲的發展,逐漸得到完善,用於其它領域。


    現在雖然剛誕生,用來記錄鋼琴鍵位就夠了,李玉很快用它記錄了皇帝哼唱的送別曲,並且彈唱出來。


    朱由檢聽著他的彈奏,心中很是滿意,感覺有這首送別曲,能夠讓人認識到鋼琴的魅力。


    但是對李玉的演唱,他就有些皺眉了。因為李玉彈奏鋼琴還不熟練,很難在彈奏的時候,自如地演唱出來。


    所以他想到自己聽過的童聲合唱《送別》,又指點李玉從小太監中選人,用多聲部合唱的方式,演唱這首歌曲。


    皇家樂團下麵,也因此設立了合唱團,和音樂團、戲劇團、話劇團、歌舞團等,一起得到組建。(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