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主義,仍舊還有競爭力啊!』
看著鄭彩離去的身影,朱由檢心中感慨道。
和鄭彩的交流,讓他知道鄭彩投靠自己的最大目的,是獲得爵位和封地。
但是區區爵士的身份和封地,收益絕對比不上他在東寧公司的股份。
以朱由檢的眼光來看,鄭彩在東寧公司的股份,升值潛力很大。他得到的封地,價值遠遠比不上這些股份。
但是鄭彩就是想要封地,甚至為了這個,敢冒著股份丟失的風險。
朱由檢在他身上,看到封建主義的生命力——
尤其是分封建製的真封建,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有莫大的吸引力。
畢竟擁有一塊世代傳家的土地,是很多人心中所渴求的。更別說能還有爵位,能作為君主建立製度,統治屬於自己的土地:
『別說在這時了,就是放在後世,土地對國人的吸引力也很大。』
『連包玉剛那樣的船王都要棄船上岸,鄭芝龍這樣的海盜,那就更不用說了——』
『畢竟他們是拿命在海上拚,還不如海運穩定呢!』
想著後世的例子,朱由檢更加明白了,自己提出的封建,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
難怪鄭芝龍等人在海上占據優勢的情況下,仍舊謀求招安。
所以,在次日正式接見鄭芝虎和鄭彩等人時,朱由檢更有底氣。
而且拿臣子的上疏,嚇唬他們道:
“這是三月初五的時候,福建巡按禦史遞上來的奏疏。”
“王掌印你來讀讀,講一講裏麵是什麽。”
旁邊侍立的王體乾,當即接過奏疏,大聲朗讀起來。
這份奏疏他早就知道,甚至就是他按皇帝的意思批複的,如今朗讀起來,當真極為流利。甚至還揣摩皇帝的意思,把裏麵重點說的事情,仔細讀給眾人。
鄭芝虎雖然聽不懂奏疏裏麵文縐縐的話語,但是“請禁洋舡下海”這六個字,他卻聽得明明白白。急得他大聲說道:
“不能禁海啊!”
“陛下,靠海生活的人很多,千萬不能禁啊!”
以為朝廷這邊,有意實施禁海。
實際這份奏疏,朱由檢此前根本沒理會,甚至都懶得在朝堂上討論。隻是在內閣票擬的基礎上,讓王體乾按自己的意思批紅。
若非這件事發生沒幾天,又遇到鄭芝虎等人前來,他都不會把這份奏疏拿出來。
現在他借題發揮,把這份奏疏拿出來。鄭芝虎聽到福建巡按禦史提議禁海,嚇得急忙勸阻——
畢竟在他看來,巡按就是僅次於巡撫的文官。這種大官的言論,當然不能忽視。
朱由檢隻是用這份奏疏嚇唬鄭芝虎,卻沒料到他的反應這麽大,竟然連王體乾的朗讀都敢打斷。
氣得王體乾大聲嗬斥,責備他君前失儀。
鄭芝虎聽到嗬斥,這才意識到自己在皇帝麵前。慌得他急忙跪地請罪,連鄭彩等人也跪了下去。
朱由檢聽著王體乾的斥責,在鄭芝虎告罪之後,方才向他說道:
“念你剛受招安,朕不追究你這次的過失。”
“但是以後在朝廷任官,要認真學學禮儀。”
“如今朝廷在重製禮樂,禮儀上的事情,萬萬不可輕慢。”
警告了鄭芝虎一通,把這件事放了過去。
聽得鄭芝虎急忙謝恩,謝皇帝不追究責任。又把兄長鄭芝龍吩咐的一件事,在這時道了出來:
“承蒙陛下招安,臣和兄長等人,願意獻銀一百萬,以贖昔日罪過。”
“臣在臨行之前,兄長已經和眾位兄弟在準備銀子。”
“大約半年之後,就能送到京城來。”
這是鄭芝龍等人看到武清侯李家的事情後,想出來的主意。
畢竟在他們看來,皇帝把武清侯抄家,目的就是錢財。
他們之前搶了那麽多的錢,不掏出來點是說不過去的。
與其被皇帝以後惦記,還不如主動獻出一些錢財,讓其餘的錢過明路。
所以這些人就湊了一百萬兩銀子,讓鄭芝虎獻給皇帝。
這件事極為機密,隻有眾位頭領得知。就連鄭彩也隻是隱約有察覺,卻不知道詳情。所以他在昨日被皇帝秘密召見時,沒有說出這件事。
朱由檢現在聽到,心中極為歡喜。因為他最缺的就是錢財,需要有銀子給邊軍發欠餉。鄭芝龍等人主動獻銀,可謂解了他燃眉之急。
不過,想到邊軍的欠餉還有數百萬,一百萬兩銀子彌補不了這個缺口,朱由檢眉頭一沉,說道:
“隻有一百萬兩嗎?”
“你們之前劫掠的,到底有多少錢財?”
“又害死了多少人?”
他可不想因為收了這一百萬,就放過鄭芝龍等人的其餘財產。
想要把那些搶劫來的錢財過明路,這些人需要掏出來更多的錢。
鄭芝虎還沒有聽出皇帝在討價還價,隻以為皇帝要追究之前的罪過,嚇得跪在地上,請求道:
“陛下金口玉言,招安的時候已經說過要赦罪。”
“不能出爾反爾,現在還問罪啊!”
聽得朱由檢臉色一黑,沉聲向他說道:
“朝廷規定的刑罰可以在招安時特赦,但是你們給他人造成的傷害,必須予以補償。”
“回去告訴你哥和其他人,拿出一百萬兩銀子放在四海銀行,由銀行監管,成立東寧慈善基金會。”
“今後若有苦主去尋仇,除了要道歉謝罪外,還要從基金裏麵拿錢,補償給受到傷害的人。”
“總之,要用錢求得遇害家屬諒解。不要以為受了招安,一切就煙消雲散。”
“尤其是涉及人員傷亡的,你們最好要主動點。”
一連說了幾遍,著重提及“傷亡”“傷害”,鄭芝虎終於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知道搶來的東西不用還,但是如果在搶劫過程中殺傷了人,有苦主找上來的,需要補償這些人。
這在他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就是為了和家鄉的人打好關係,也需要做這件事,所以他很高興地接受,說道:
“大哥讓我們行仁義,所到地方,但令報水,而未嚐殺人。”
“若是真有被殺的,我和大哥一定會主動賠罪,求得苦主諒解。”
此時此刻,他是真的感謝大哥的遠見。不然皇帝這條命令,能讓他們連苦主都應付不過來。哪像現在這時,答應得如此輕鬆。
就連鄭彩,此時對鄭芝龍那些“假仁假義”的行為,也有點佩服起來。
當時鄭芝龍下達這種命令,海盜中多有不以為然的,甚至稱之為“假仁假義”。
如今皇帝提起給遇害家屬補償,鄭彩終於感受到,鄭芝龍這麽做的遠見。
甚至還想到了,鄭芝龍受招安後,就能光明正大地回鄉。而不像一些盜匪,即使受了招安也無法在家鄉待下去。
朱由檢嚇唬一通,又榨出一百萬兩錢財,心中也覺得不能逼迫太甚,看著桌案上的地圖道:
“福建離越南不遠,你們應該能去買糧吧?”
“鄭彩伱來說說,能不能把一百萬兩銀子,全部買成糧食運到京城來?”
鄭彩聽到皇帝問話,急忙回答道:
“越南有些遠了,臣以為可去呂宋買糧。”
“每年經過東寧的船隻都有數十艘,他們運送貨物過去,回程時卻大多沒有什麽東西要買。”
“臣以為可以讓這些人,從呂宋那邊買糧。”
如今的大明,真的敢說是物產充盈、不需外洋貨物。憑借在絲綢、瓷器等方麵無與匹敵的製造能力,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
甚至可以說,大明隻需要洋人從殖民地開采出來的銀子,洋人運過來的其它商品,很難在大明賣出去。
大明海商發愁的事情也在於此,那就是他們出海時能滿載貨物,但是在回來時,隻能帶著銀子、香料等高價值物品。
為了保證船隻平穩,他們有時還需要壓艙石,免得在海上跑空船,遇到風浪時不穩。
所以鄭彩認為,可以讓這些海商回程時運糧食,而且不需要多少運費。諒那些海上的商人,不敢違抗他們。
朱由檢聽到鄭彩的回答,心中極為高興。但他對呂宋能提供多少糧食,卻還有些疑慮,詢問道:
“呂宋現在的人很多嗎?”
“那邊每年能生產多少糧食?”
鄭彩剛才隻想著呂宋距離東寧很近,卻沒有想到皇帝要買的糧食數量很多。隻能想著呂宋的情況,辯解道:
“呂宋現在有幾十萬人,單是大明的人就有數萬,還有幾千佛郎機人。”
“那裏土地肥沃,糧食也長得快,生產出來的糧食多,可以購買幾十萬石。”
“如果還有不足,南洋知道大明收糧食的商人,會主動運糧食過去。”
這讓朱由檢點了點頭,同時對呂宋的人口分布很是吃驚。原來這個所謂的西班牙殖民地,隻有幾千西班牙人。難怪他們會擔心華人、挑撥華人和土著的關係。
想到前些年發生的馬尼拉屠華事件,朱由檢給他們狠狠記上一筆,打算騰出手來,就教訓一下西班牙人。
幾千人的據點,相比大明來說力量實在太小了。隻需要徐光啟的新軍練成,就能在陸地上把這些人打敗。
難點在於呂宋是島嶼,想登陸需要掌握製海權。沒有強大的海軍,打敗西班牙人也沒用。而且還可能打斷大帆船貿易,讓美洲的西班牙商船不再過來。
所以朱由檢隻能記下這件事,現在仍捏著鼻子和西班牙人做貿易:
“能買到糧食那就買!”
“把你們獻給朕的銀子,還有以後朕在東寧公司的分紅,都買成糧食運過來。”
“朕給你們的價格,是一石糧食七錢,能運過來多少,就抵多少錢財。”
“你們從中賺多少朕不管,但是每年運來的糧食,不能低於百萬石。”
鄭彩聽到這些,心中可謂大喜。因為皇帝開出的糧食收購價比較高,而且是有多少收多少。
這種生意雖然稱不上暴利,但是隻要能打通,就能穩定獲益。
需要他去計算的,是從南洋收購糧食後運過來,會不會導致虧本?
畢竟海運的風險現在還是比較大的,鄭彩和鄭芝虎這幾個月跑了幾趟,中間遇到了不少風險。走這條路運輸糧食,顯然要把海上漂沒算進去。
粗略計算,鄭彩覺得虧本的可能性不大,很快答應了這件事。又請求皇帝疏通航道,允許在沿海停靠、規避海上風險。
朱由檢一口答應,還讓他去海軍衙門找航海署,清理沿途礁石、建設導航燈塔。要把南北航運線路完善,降低航運風險。
如果這條航線能穩定運輸糧食,大明就有了一條輸血線。海外運來的糧食,會彌補京城糧食的缺口。這樣南方往京城運輸的漕糧就能挪出來,改為運往陝西救濟災民。
而且對朱由檢來說,他現在缺的就是糧食。隻要糧食足夠,能讓士兵吃飽飯。那麽士兵的基本戰鬥能力就有保障,不會輕易逃亡,從邊軍變成流民。
所以,在一時無法把欠餉全部補發的情況下,朱由檢決定發放糧食,先保障這些人的基本生存。
如果南洋那邊因此看到財路,開發更多的土地種糧食、甚至把糧食主動運過來,朱由檢會更欣慰,用大明生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和他們進行貿易。
想到這點,朱由檢又推出了一條政策,說道:
“你們回去之後,要告訴所有的海商:來天津貿易的商人,可以用糧食抵稅。”
“海關總署會發放票據,並且對糧食、油料等食物免征進口稅。”
“京城這邊對糧食的需求是無限的,讓他們放心把糧食運過來。”
這番話語,讓鄭彩更是欣喜,認識到可以聯合南方的海商,共同開拓這條糧食航線。
雖然目前跑這條航線的商人很少,但他覺得糧食貿易的刺激下,這條航線會很快熱起來。
而且據他所知,定州的瓷器還是不錯的,靠近天津的永平府一帶也多產陶器罌甕盆盎之屬,這些都能在海外賣個好價錢。甚至山東的山繭綢,都有可能賣出去。
如果不局限於賣給洋人,北方草原上的皮毛、牛馬,都能賣到南方去。
來到北方的商船,不用擔心回去時運輸什麽東西。
可以說,北方的物產並不少,南北貿易很有潛力。
(本章完)
看著鄭彩離去的身影,朱由檢心中感慨道。
和鄭彩的交流,讓他知道鄭彩投靠自己的最大目的,是獲得爵位和封地。
但是區區爵士的身份和封地,收益絕對比不上他在東寧公司的股份。
以朱由檢的眼光來看,鄭彩在東寧公司的股份,升值潛力很大。他得到的封地,價值遠遠比不上這些股份。
但是鄭彩就是想要封地,甚至為了這個,敢冒著股份丟失的風險。
朱由檢在他身上,看到封建主義的生命力——
尤其是分封建製的真封建,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有莫大的吸引力。
畢竟擁有一塊世代傳家的土地,是很多人心中所渴求的。更別說能還有爵位,能作為君主建立製度,統治屬於自己的土地:
『別說在這時了,就是放在後世,土地對國人的吸引力也很大。』
『連包玉剛那樣的船王都要棄船上岸,鄭芝龍這樣的海盜,那就更不用說了——』
『畢竟他們是拿命在海上拚,還不如海運穩定呢!』
想著後世的例子,朱由檢更加明白了,自己提出的封建,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
難怪鄭芝龍等人在海上占據優勢的情況下,仍舊謀求招安。
所以,在次日正式接見鄭芝虎和鄭彩等人時,朱由檢更有底氣。
而且拿臣子的上疏,嚇唬他們道:
“這是三月初五的時候,福建巡按禦史遞上來的奏疏。”
“王掌印你來讀讀,講一講裏麵是什麽。”
旁邊侍立的王體乾,當即接過奏疏,大聲朗讀起來。
這份奏疏他早就知道,甚至就是他按皇帝的意思批複的,如今朗讀起來,當真極為流利。甚至還揣摩皇帝的意思,把裏麵重點說的事情,仔細讀給眾人。
鄭芝虎雖然聽不懂奏疏裏麵文縐縐的話語,但是“請禁洋舡下海”這六個字,他卻聽得明明白白。急得他大聲說道:
“不能禁海啊!”
“陛下,靠海生活的人很多,千萬不能禁啊!”
以為朝廷這邊,有意實施禁海。
實際這份奏疏,朱由檢此前根本沒理會,甚至都懶得在朝堂上討論。隻是在內閣票擬的基礎上,讓王體乾按自己的意思批紅。
若非這件事發生沒幾天,又遇到鄭芝虎等人前來,他都不會把這份奏疏拿出來。
現在他借題發揮,把這份奏疏拿出來。鄭芝虎聽到福建巡按禦史提議禁海,嚇得急忙勸阻——
畢竟在他看來,巡按就是僅次於巡撫的文官。這種大官的言論,當然不能忽視。
朱由檢隻是用這份奏疏嚇唬鄭芝虎,卻沒料到他的反應這麽大,竟然連王體乾的朗讀都敢打斷。
氣得王體乾大聲嗬斥,責備他君前失儀。
鄭芝虎聽到嗬斥,這才意識到自己在皇帝麵前。慌得他急忙跪地請罪,連鄭彩等人也跪了下去。
朱由檢聽著王體乾的斥責,在鄭芝虎告罪之後,方才向他說道:
“念你剛受招安,朕不追究你這次的過失。”
“但是以後在朝廷任官,要認真學學禮儀。”
“如今朝廷在重製禮樂,禮儀上的事情,萬萬不可輕慢。”
警告了鄭芝虎一通,把這件事放了過去。
聽得鄭芝虎急忙謝恩,謝皇帝不追究責任。又把兄長鄭芝龍吩咐的一件事,在這時道了出來:
“承蒙陛下招安,臣和兄長等人,願意獻銀一百萬,以贖昔日罪過。”
“臣在臨行之前,兄長已經和眾位兄弟在準備銀子。”
“大約半年之後,就能送到京城來。”
這是鄭芝龍等人看到武清侯李家的事情後,想出來的主意。
畢竟在他們看來,皇帝把武清侯抄家,目的就是錢財。
他們之前搶了那麽多的錢,不掏出來點是說不過去的。
與其被皇帝以後惦記,還不如主動獻出一些錢財,讓其餘的錢過明路。
所以這些人就湊了一百萬兩銀子,讓鄭芝虎獻給皇帝。
這件事極為機密,隻有眾位頭領得知。就連鄭彩也隻是隱約有察覺,卻不知道詳情。所以他在昨日被皇帝秘密召見時,沒有說出這件事。
朱由檢現在聽到,心中極為歡喜。因為他最缺的就是錢財,需要有銀子給邊軍發欠餉。鄭芝龍等人主動獻銀,可謂解了他燃眉之急。
不過,想到邊軍的欠餉還有數百萬,一百萬兩銀子彌補不了這個缺口,朱由檢眉頭一沉,說道:
“隻有一百萬兩嗎?”
“你們之前劫掠的,到底有多少錢財?”
“又害死了多少人?”
他可不想因為收了這一百萬,就放過鄭芝龍等人的其餘財產。
想要把那些搶劫來的錢財過明路,這些人需要掏出來更多的錢。
鄭芝虎還沒有聽出皇帝在討價還價,隻以為皇帝要追究之前的罪過,嚇得跪在地上,請求道:
“陛下金口玉言,招安的時候已經說過要赦罪。”
“不能出爾反爾,現在還問罪啊!”
聽得朱由檢臉色一黑,沉聲向他說道:
“朝廷規定的刑罰可以在招安時特赦,但是你們給他人造成的傷害,必須予以補償。”
“回去告訴你哥和其他人,拿出一百萬兩銀子放在四海銀行,由銀行監管,成立東寧慈善基金會。”
“今後若有苦主去尋仇,除了要道歉謝罪外,還要從基金裏麵拿錢,補償給受到傷害的人。”
“總之,要用錢求得遇害家屬諒解。不要以為受了招安,一切就煙消雲散。”
“尤其是涉及人員傷亡的,你們最好要主動點。”
一連說了幾遍,著重提及“傷亡”“傷害”,鄭芝虎終於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知道搶來的東西不用還,但是如果在搶劫過程中殺傷了人,有苦主找上來的,需要補償這些人。
這在他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就是為了和家鄉的人打好關係,也需要做這件事,所以他很高興地接受,說道:
“大哥讓我們行仁義,所到地方,但令報水,而未嚐殺人。”
“若是真有被殺的,我和大哥一定會主動賠罪,求得苦主諒解。”
此時此刻,他是真的感謝大哥的遠見。不然皇帝這條命令,能讓他們連苦主都應付不過來。哪像現在這時,答應得如此輕鬆。
就連鄭彩,此時對鄭芝龍那些“假仁假義”的行為,也有點佩服起來。
當時鄭芝龍下達這種命令,海盜中多有不以為然的,甚至稱之為“假仁假義”。
如今皇帝提起給遇害家屬補償,鄭彩終於感受到,鄭芝龍這麽做的遠見。
甚至還想到了,鄭芝龍受招安後,就能光明正大地回鄉。而不像一些盜匪,即使受了招安也無法在家鄉待下去。
朱由檢嚇唬一通,又榨出一百萬兩錢財,心中也覺得不能逼迫太甚,看著桌案上的地圖道:
“福建離越南不遠,你們應該能去買糧吧?”
“鄭彩伱來說說,能不能把一百萬兩銀子,全部買成糧食運到京城來?”
鄭彩聽到皇帝問話,急忙回答道:
“越南有些遠了,臣以為可去呂宋買糧。”
“每年經過東寧的船隻都有數十艘,他們運送貨物過去,回程時卻大多沒有什麽東西要買。”
“臣以為可以讓這些人,從呂宋那邊買糧。”
如今的大明,真的敢說是物產充盈、不需外洋貨物。憑借在絲綢、瓷器等方麵無與匹敵的製造能力,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
甚至可以說,大明隻需要洋人從殖民地開采出來的銀子,洋人運過來的其它商品,很難在大明賣出去。
大明海商發愁的事情也在於此,那就是他們出海時能滿載貨物,但是在回來時,隻能帶著銀子、香料等高價值物品。
為了保證船隻平穩,他們有時還需要壓艙石,免得在海上跑空船,遇到風浪時不穩。
所以鄭彩認為,可以讓這些海商回程時運糧食,而且不需要多少運費。諒那些海上的商人,不敢違抗他們。
朱由檢聽到鄭彩的回答,心中極為高興。但他對呂宋能提供多少糧食,卻還有些疑慮,詢問道:
“呂宋現在的人很多嗎?”
“那邊每年能生產多少糧食?”
鄭彩剛才隻想著呂宋距離東寧很近,卻沒有想到皇帝要買的糧食數量很多。隻能想著呂宋的情況,辯解道:
“呂宋現在有幾十萬人,單是大明的人就有數萬,還有幾千佛郎機人。”
“那裏土地肥沃,糧食也長得快,生產出來的糧食多,可以購買幾十萬石。”
“如果還有不足,南洋知道大明收糧食的商人,會主動運糧食過去。”
這讓朱由檢點了點頭,同時對呂宋的人口分布很是吃驚。原來這個所謂的西班牙殖民地,隻有幾千西班牙人。難怪他們會擔心華人、挑撥華人和土著的關係。
想到前些年發生的馬尼拉屠華事件,朱由檢給他們狠狠記上一筆,打算騰出手來,就教訓一下西班牙人。
幾千人的據點,相比大明來說力量實在太小了。隻需要徐光啟的新軍練成,就能在陸地上把這些人打敗。
難點在於呂宋是島嶼,想登陸需要掌握製海權。沒有強大的海軍,打敗西班牙人也沒用。而且還可能打斷大帆船貿易,讓美洲的西班牙商船不再過來。
所以朱由檢隻能記下這件事,現在仍捏著鼻子和西班牙人做貿易:
“能買到糧食那就買!”
“把你們獻給朕的銀子,還有以後朕在東寧公司的分紅,都買成糧食運過來。”
“朕給你們的價格,是一石糧食七錢,能運過來多少,就抵多少錢財。”
“你們從中賺多少朕不管,但是每年運來的糧食,不能低於百萬石。”
鄭彩聽到這些,心中可謂大喜。因為皇帝開出的糧食收購價比較高,而且是有多少收多少。
這種生意雖然稱不上暴利,但是隻要能打通,就能穩定獲益。
需要他去計算的,是從南洋收購糧食後運過來,會不會導致虧本?
畢竟海運的風險現在還是比較大的,鄭彩和鄭芝虎這幾個月跑了幾趟,中間遇到了不少風險。走這條路運輸糧食,顯然要把海上漂沒算進去。
粗略計算,鄭彩覺得虧本的可能性不大,很快答應了這件事。又請求皇帝疏通航道,允許在沿海停靠、規避海上風險。
朱由檢一口答應,還讓他去海軍衙門找航海署,清理沿途礁石、建設導航燈塔。要把南北航運線路完善,降低航運風險。
如果這條航線能穩定運輸糧食,大明就有了一條輸血線。海外運來的糧食,會彌補京城糧食的缺口。這樣南方往京城運輸的漕糧就能挪出來,改為運往陝西救濟災民。
而且對朱由檢來說,他現在缺的就是糧食。隻要糧食足夠,能讓士兵吃飽飯。那麽士兵的基本戰鬥能力就有保障,不會輕易逃亡,從邊軍變成流民。
所以,在一時無法把欠餉全部補發的情況下,朱由檢決定發放糧食,先保障這些人的基本生存。
如果南洋那邊因此看到財路,開發更多的土地種糧食、甚至把糧食主動運過來,朱由檢會更欣慰,用大明生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和他們進行貿易。
想到這點,朱由檢又推出了一條政策,說道:
“你們回去之後,要告訴所有的海商:來天津貿易的商人,可以用糧食抵稅。”
“海關總署會發放票據,並且對糧食、油料等食物免征進口稅。”
“京城這邊對糧食的需求是無限的,讓他們放心把糧食運過來。”
這番話語,讓鄭彩更是欣喜,認識到可以聯合南方的海商,共同開拓這條糧食航線。
雖然目前跑這條航線的商人很少,但他覺得糧食貿易的刺激下,這條航線會很快熱起來。
而且據他所知,定州的瓷器還是不錯的,靠近天津的永平府一帶也多產陶器罌甕盆盎之屬,這些都能在海外賣個好價錢。甚至山東的山繭綢,都有可能賣出去。
如果不局限於賣給洋人,北方草原上的皮毛、牛馬,都能賣到南方去。
來到北方的商船,不用擔心回去時運輸什麽東西。
可以說,北方的物產並不少,南北貿易很有潛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