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真打算分封啊!”


    “連臣子效忠誰都確定了——”


    “這是真的要分封啊!”


    連連感歎著這件事,鄭芝虎聽著鄭彩讀的報紙。對前幾日經筵上的事情,可謂頗感興趣。


    上次來京,皇帝冊封他為爵士、冊封他哥哥鄭芝龍為男爵,並且讓他們在東寧島選擇封地。


    當時他覺得皇帝金口玉言,一定會兌現承諾。但是回去以後,和哥哥鄭芝龍等頭領討論時。大多數人都覺得皇帝是用爵位安他們的心,不可能實行分封——


    畢竟自大明開國以來,從沒有人獲得實土分封。就連黔國公沐家,也隻是世鎮雲南。


    所以鄭芝虎興奮之後,心中也慢慢涼了下來。對於獲得封地,並無多大期待。


    隻希望皇帝的封爵能被世人認可,自己以後能與國同戚。


    但是,鄭芝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來京之後,在報紙上就看到了皇帝和群臣探討分封製的消息。


    而且從皇帝的態度來看,似乎真打算推行分封。甚至在為分封,確立君臣關係。


    這讓鄭芝虎如何不激動興奮,認識到皇帝讓自己等人選封地,並非隻是虛言。


    皇帝真打算在海外行分封,授與他們封地。


    這讓他興奮地向身邊的鄭彩等人道:


    “陛下講信義啊!”


    “說到就會做到,俺可不能負義!”


    對皇帝信守承諾,心中極為驚喜。


    雖然從皇帝確定諸侯之臣效忠天子來看,這個封地不可能讓他們為所欲為。但是鄭芝虎卻不在意,因為大明所有人在理論上都要效忠皇帝,除了外藩之外,沒有人覺得不對。


    鄭芝虎現在欣喜的,是自己真的能獲得封地——


    有了封地之後,家族就有了穩定的基業。


    他的後代,會有世代富貴。


    甚至,想到俞谘皋拉攏自己的話,鄭芝虎覺得自己還有機會建功立業,繼續提升爵位。


    公侯伯這樣的爵位不敢想,但是子爵、男爵,他卻覺得很有機會。


    畢竟按他打探來的消息,皇帝是打算把世襲指揮轉子爵、世襲千戶轉男爵、世襲百戶轉爵士。他距離提升為男爵,隻差一步而已。


    而且他打算率三千船兵北上,按照大明的編製,那就是三個千戶、相當於半個衛。獲得指揮官階,還不手到擒來?


    所以鄭芝虎的心裏,已經打定主意為朝廷效力。甚至迫不及待地等待手下船兵到來,領兵去遼南作戰。要讓皇帝看到他的能力,提升他的爵位。


    這個想法,和鄭芝龍的囑咐有點衝突。畢竟他這次北上之前,鄭芝龍千叮萬囑的事情,就是提醒他多長個心眼,不要為朝廷賣死力,折了麾下人手。


    但是鄭芝虎在路過天津時再次被俞谘皋鼓動,又在京城看到皇帝真的要行分封的消息。建功立業的想法頓時充斥於心,把大哥的話拋在腦後——


    畢竟他和大哥都有爵位,以後必然會分家。他在內心之中,當然要為自己後代考慮。


    一時間,鄭芝虎哈哈笑著,和身邊的人,暢想著以後成封君。


    旁邊讀報的鄭彩,對此極為豔羨。他因為上次談判做得好,得到鄭芝龍的股份承諾,但是相比爵位,股份又算得了什麽?


    此時此刻,他心中就在想著,自己如何能獲得爵位:


    『想封爵就要有軍功,手下要有船兵。』


    『但是我下海才三年,一直都在經商。』


    『不知什麽時候,才會擁有兵馬?』


    想著這件事情,再想到接受招安之後,鄭芝龍等人麾下的兵馬,也受到朝廷限製。


    鄭彩此時已經想到,自己以後能擁有兵馬的機會很小,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機會。


    除非他放棄現在的一切,立刻轉去從軍。


    但是現在從軍他也不可能分到兵馬,甚至有可能在沙場上戰死。


    想想建虜的殘暴,鄭彩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知道自己不是鄭芝虎,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他思來想去,覺得最可能的辦法,就是捐納爵位。


    皇帝允許人捐納公士,說不定爵士的爵位,也有可能捐來:


    『一千兩能成公士,一萬兩能不能成爵士呢?』


    『如果不成,那就十萬兩、百萬兩,就不信皇帝不動心。』


    上次回去的路上,鄭彩遇到了武清侯李家的人。聽著李家的遭遇,他感覺皇帝抄了武清侯李家,目的就是為了錢。


    尤其是在知道九邊數百萬欠餉、天啟皇帝的皇陵也需要二百萬後,他幾乎能夠確定,皇帝抄家是為了錢——


    畢竟作為海盜,他本能地會想到這些。


    所以,他覺得向皇帝捐錢,有可能獲得爵位。


    而且這個錢還不是他出,是他作為中間人,幫皇帝向鄭芝龍等人收錢:


    『陛下隻知道我們在海上收錢,卻不知道能收多少。』


    『如果我投靠陛下,幫他把該收的錢都收上來——』


    『每年幾百萬的銀子,還得不到爵位?』


    想著自己在東寧公司的那一點股份,分紅即使降低也少不了多少,鄭彩心中已經有了投靠皇帝、給皇帝做眼線的想法——


    相比那些錢財,爵位才是能世代傳家的富貴。


    可以說,自從接受招安那一刻起,鄭芝龍對手下的控製力,就開始急劇下滑。


    他和其他頭領的地位,都是天子之臣。


    如果天子不在意也就罷了,在知道自己有機會受到天子關注時,他們紛紛選擇越過鄭芝龍,直接投靠天子。


    鄭芝虎和鄭彩的想法,緣由都在於此。其他不姓鄭的頭領,想法還要更甚些,劉香、李魁奇等人,都有其他想法。


    所以鄭彩不覺得這種事有什麽,甚至他都不擔心事情敗露後,會受鄭芝龍處罰。


    畢竟他在投靠皇帝後,就是皇帝的人。鄭芝龍即便察覺,也不敢輕易懲罰。


    而且作為鄭芝龍的同族,兩人血脈相連。即使有些分歧,也不至於翻臉。


    所以,鄭彩在下定決心後,很快就找到上次談判的戚昌國,請他把自己的心意傳上去。


    得知鄭彩要投靠,朱由檢頓時大喜。鄭彩這個人看似不顯眼,但他是鄭芝龍的族人,很受鄭芝龍信任。鄭氏集團的底細,此人可謂熟知。


    如果能收服這個人,自己在鄭氏海盜集團中,就有了穩定的情報來源。而且能減少鄭芝龍隱瞞不報的可能,多收取些錢財。


    所以他思索之後,說道:


    “朕打算把東寧總公司,改為東寧集團公司。”


    “集團設董事會和監事會,負責日常管理和監督。”


    “董事會下設總經理和總賬房,負責日常經營和財務收支。”


    “鄭彩如果願意投靠,朕可以讓他擔任副總賬房,同時兼任東寧保險公司的賬房職位。”


    “如果他在這個位置上能做好,朕自然會提拔,甚至加官進爵。”


    對鄭彩這麽看重,是因為朱由檢認識到,自己重製禮樂,需要很多錢財。


    薊鎮、宣大那些還沒解決的欠餉不說,他一直在推進的增加八九品官員、規範吏員等級,都需要俸祿支撐。軍械製造、新軍編練,同樣需要錢財。


    這些錢有的需要幾萬,有的需要十幾萬,在朱由檢看來並不算多,他從武清侯那裏抄來的錢財就能支撐很久。


    但是對年入現銀不滿二百萬的朝廷來說,其實是很大的支出。


    在分稅製沒有完全推行、朝廷掌握的錢財非常少的現在,朱由檢迫切需要財源,幫自己渡過這段時間。


    鄭芝龍從海上獲得的巨額收益,早已被他盯上。


    鄭彩主動投靠,可謂撞到了槍口裏。


    所以,朱由檢在召見鄭芝虎之前,秘密召見鄭彩。


    萬萬沒想到皇帝秘密召見自己,鄭彩當即感覺到,皇帝對此事極為重視。


    所以他苦思冥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部道了出來:


    “船至報水,計貨抽分,這是海上的慣例。”


    “嘉靖年間每條船分銀幾百,後來漲到一千。”


    “現在每一條船,按例要交三千。”


    “據臣所知,月港每年進出的商船,至少有二百艘。”


    “去年臣隨各位頭領入月港,沿江而下百五十艘,報水者戶十而五。”


    “單是那一次的收入,就有二十多萬兩。”


    這件事情說出,朱由檢還沒覺得什麽,旁邊陪同的戚昌國等人,聽得眼都紅了——


    收取一次報水,就能獲得二十多萬兩銀子。他們很多人的家產,都達不到這個數。


    甚至,就連朝廷每年收到的不到二百萬兩現銀,相比起來也稱得上可憐。


    這讓戚昌國等人深切認識到,皇帝為何重視這些海盜。甚至連鄭彩這個稱不上頭領的人,都要親自接見。


    朱由檢卻沒覺得二十多萬兩很多,因為這和他的預期,還有很大差距。


    但是想想鄭芝龍前幾年一直在和俞谘皋等人打仗,爭奪海上利益。朱由檢認識到此時的鄭芝龍遠遠稱不上獨霸海上。還有很多商人,不給他交報水。


    這讓他的籌碼,自然更多了點。和鄭芝龍分享利益,也是更有底氣。


    所以他詢問鄭彩道:


    “經過福建和東寧之間海峽的船隻,每年能有多少?”


    “如果都收報水的話,能收到多少銀子?”


    打算靠著掌握海峽的便利,向所有船隻收錢。


    不過這種總體的數據,鄭彩一個海盜是不清楚的。他隻能根據自己見聞,估算道:


    “臣下海的第一年,也就是天啟五年,經過東寧前往呂宋的船隻,大約三五十艘,前往真臘的有七艘,前往越南的有八艘,前往暹羅的有七艘。”


    “天啟六年的時候,經過東寧去呂宋的,就有七八十艘了,其餘地方則少了點。”


    “海上的事情也要看行情,每年沒有定數。”


    “而且海上最多的,其實是紅毛夷的船。但他們船大炮多,我們收不到報水。”


    “以臣估算,若是經過海峽船隻都收報水的話,有可能歲入千萬。”


    “陛下把東寧公司分為一千萬股,想必是這個用意。”


    這個數據,和朱由檢的腦海裏的印象差不多,讓他更加明白了,什麽是海上暴利。


    鄭芝龍的歲入千萬,是他的隱約印象。但是鄭芝龍如何收入這麽多,他卻並不了解。


    如今聽到鄭彩的解釋,朱由檢終於明白,鄭芝龍的歲入千萬,是在完全稱霸海上後的收入。相比整個海上的利益,其實並不算多——


    畢竟每年一千萬兩,隻需要收三千多條船的報水而已。


    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現在有商船一萬多艘。大明這麽大的國家,相比荷蘭那個彈丸之地,需要的船隻隻會更多,而非如今的相差甚遠。


    所以在朱由檢看來,大明的海貿潛力很大,如果自己出台鼓勵海貿的政策,大明沿海的船隻,有可能迅速增多。能收取到的錢財,自然也會增多。


    想想大明如果有一萬艘商船,自己能收取到的銀子,朱由檢的眼也有些紅了,感歎海上暴利:


    『暴利!』


    『海上真的是暴利啊!』


    『難怪現在是大航海時代!』


    想到朝廷統治這麽大的地方,每年收到的現銀不到二百萬兩。朝廷全部稅收,合計折算起來也不過勉強超過二千萬。


    對比鄭芝龍輕輕鬆鬆歲入千萬,甚至在海貿發展後有可能歲入三千萬,朱由檢深切感受到,現在為何是大航海時代。


    如今,就是他和鄭芝龍等人合作,分享這個利益的時候。


    朱由檢也不求多,每年能分到三五百萬兩銀子就好,隻需要分個幾年,讓朝廷緩過氣來。


    那時他再想法完善稅收,改變這種稱得上搶劫的手段。


    所以,他對主動投靠的鄭彩不吝賞賜,讓錦衣衛經情司設立海貿廳,專門收集這類消息。


    並且任命鄭彩為錦衣衛百戶,在東南沿海收集情報。


    鄭彩得到任命,心中喜不自勝。因為皇帝有意把世襲百戶轉為世襲爵士的事,他也聽到過風聲。


    如今自己有了百戶職位,隻要努努力轉為世襲,以後就能成為世襲爵士,和鄭芝虎等人一樣有封地。


    所以他欣喜地接受皇帝命令,成為錦衣衛這個越來越龐大的情報機構的一員。(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