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是後世的箭形彈嗎?』


    看著眼前的箭形子彈,再聽著呂祥的介紹。朱由檢很快想到了後世的一個彈種,和眼前的子彈對應起來。


    雖然呂祥等人製造的箭形彈和後世不完全相同,但是基本原理是一樣的,在穿透力上基本不用擔心。


    而且因為是在非常成熟的弓箭箭頭基礎上發展而來,對無甲目標的殺傷力也應該不錯,不會出現朱由檢先前擔心的穿透力過剩問題。


    所以他看著這種子彈,心中非常滿意。


    不僅是這種子彈達到了他的要求,呂祥等人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的創造性,是他更看重的。


    箭形彈的出現,意味著他提出來的東西,呂祥等人能根據大明的情況,在原本基礎上具現。


    這讓他的很多想法,都有實現可能。


    『賞!』


    『一定要賞!』


    『這個團隊要保留下來。』


    能夠按自己要求做實驗,還能做出成品,朱由檢對此非常滿意,向呂祥道:


    “這麽快就把子彈造出來,可見你們是用心了。”


    “你在回去後盡快把有功人員報上來,朕為他們授勳,評定工程師等級。”


    又拿著手中子彈,說道:


    “這種箭形彈的最大射程、最大破甲距離,你們都測過嗎?”


    “之前說的百丈破甲,是它的最大威力嗎?”


    呂祥回想了一下,說道:


    “這是我們用火銃直射,測出來的最大距離。”


    “再遠的話,火銃就打不準了。”


    “實際上,一百丈的距離,是某些神射手打出來的。”


    “普通射手隻能在八九十丈打準。”


    按照朱由檢定的公製度量衡,九十丈就是三百米。所以他根據後世槍械的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向呂祥道:


    “既然如此,這種子彈和火銃的有效射程,暫時就定在三百米。”


    “你們回去之後,要多造些火銃和子彈,試驗集中對著一片目標拋射,測測最大破甲距離是多少。”


    “如果能在五六百米外破甲,那麽敵人在五六百米外集中時,就能對他們拋射了!”


    這種戰鬥方法,後世還能見到。重機槍超越射擊,是一項基本技能。


    如今火銃射速,當然比不過機槍。但是士兵的密集程度,同樣遠超後世。


    如果裝備箭形彈的火銃軍隊能在五六百米外對集群目標進行射擊,那麽對敵人來說,就是很大震懾——


    能讓他們不敢集中衝鋒,衝陣時衝擊力降低。


    呂祥聽到拋射,頓時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因為弓箭拋射,在此時更是常用。隻是他沒有想過用在火銃上,在五六百米外拋射。


    如今想想箭形彈的外形,下墜時正好箭頭朝下,比以前火銃用的鉛彈砸下來威力要大得多。所以他聽到皇帝的提示後,很是興奮地道:


    “臣回去後就安排人測試,看看拋射的破甲距離有多遠。”


    又想起一件事情,說道:


    “五六百米這個距離,通常是用佛郎機炮。”


    “要不要為佛郎機炮製造箭形炮彈,讓它的威力更大些?”


    朱由檢聽著他的話,腦海中“轟”的一聲,想到了一種彈藥:


    『榴霰彈!箭式榴霰彈!』


    『這才是最適合打擊集群目標的彈種——』


    『一次能拋射幾萬枚鋼箭!』


    『我怎麽把這個給忘記了?』


    這種彈藥,他曾在後世的新聞報導上看到過。如今被呂祥造出的箭形彈和炮彈啟發,終於想了起來。


    和箭形彈在槍械上沒有大規模裝備不同,後世的很多火炮,都有箭式榴霰彈這個彈種。它們在製造慘案上,受到廣泛抨擊。


    朱由檢曾經看過這種新聞,如今想起來後,才發現箭形彈最適合用的地方不是槍械,而是用於火炮。


    火炮的口徑比槍械大得多,一枚炮彈能裝填幾百枚、幾萬枚鋼箭,它們拋撒出去後,能對一大片目標進行打擊。


    相比傳統的霰彈、榴霰彈,箭式榴霰彈的威力和射程要大得多。因為它裏麵裝的是鋼箭,落下去的威力遠比普通彈丸大。


    (現代箭式榴霰彈,裏麵是密密麻麻的鋼箭)


    如果能造出合格的箭式榴霰彈,配合佛郎機炮的射速,幾乎可以宣告:


    士兵集群衝鋒的時代即將結束。


    無論步兵、騎兵,在這種彈藥麵前,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散開。


    建虜對大明占優勢的騎兵和重步兵,將會在這種彈藥麵前失去威懾力。


    就連燧發槍時代著名的排隊槍斃戰術,也可能在箭形彈和箭式榴霰彈的威懾下,不會在這個時空出現——


    這種彈藥的威力和射程實在太強了,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從線列隊形變成散兵線。


    所以,朱由檢對提出在佛郎機炮上開發箭形彈的呂祥極為讚賞,欣喜地向他說道:


    “呂卿這個提議,實在是太好了!”


    “朕現在就可以許諾,誰能造出合格的箭式榴霰彈,就冊封為百戶。”


    “而且還是世襲,以後世襲百戶!”


    這種能改變戰局的彈種,在朱由檢看來無論如何重視都不為過。


    所以他立刻開出賞格,讓呂祥用心研製。


    呂祥這麽努力地為皇帝做事,除了以蒯祥為目標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自家謀個富貴。


    即使他不知道世襲百戶以後有可能變成世襲爵士,在海外獲得封地,如今也非常清楚,這就是世代富貴——


    沒看到大明的進士,都有三成出自世官嗎?


    相比自己這個苦哈哈的工匠,世官要悠遊自在多了。


    所以,他立刻跪在地上,大聲道:


    “臣一定會為陛下,造出合格的箭式榴霰彈!”


    然後才詢問所謂的箭式榴霰彈到底是什麽,應該如何去造。


    朱由檢對這個彈種的了解,就沒有脫殼穿甲彈那麽清楚了。畢竟脫殼穿甲彈是後世坦克炮的主流彈種,資料非常豐富。箭式榴霰彈卻是一種小眾彈種,而且因為殺傷方式太殘酷,公開的資料並不多。


    他隻能告訴呂祥,箭式榴霰彈的炮彈裏麵,有數百枚到數萬枚小鋼箭。可以把很多箭形彈塞在炮彈裏麵,用火炮發射後在半空中散開,殺傷敵方人員。


    但是炮彈要怎麽造,又如何在發射後散開,朱由檢都不了解,讓呂祥自己摸索。


    這種非常粗略的提示,讓呂祥認識到箭式榴霰彈的製造沒有那麽簡單。自己想成為世襲百戶,還有很多困難。


    但是再大的困難他也不怕,最怕的是沒有目標。如今在皇帝明確提出授予世襲百戶的封賞後,他已經下決心無論花多長時間,都要把皇帝要求的箭式榴霰彈造出來。


    朱由檢對此也很期待,曾經讓他很是忌憚的建虜,似乎也沒有那麽可怕了——


    隻要箭式榴霰彈能造出來,隻要大明的火炮和炮彈能造好,士兵勇於作戰,他有絕對的信心,打敗後金建虜。


    甚至,看著手中的火銃,他的信心就很充足。雖然這種火銃的射速提高不多,仍舊趕不上弓箭。但是箭形彈的威力和射程,卻遠遠勝過之前的子彈。能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對弓箭手進行打擊。


    如果大明的官兵能充分發揮它的威力,擊敗建虜的可能就很大。


    所以朱由檢已經決定,把這種火銃和箭形彈裝備在徐光啟的新軍裏。讓他摸索出合適的戰術,專門針對建虜。


    命人傳喚徐光啟和孫元化,朱由檢又問呂祥道:


    “火銃和箭形彈的改進定型,需要多長時間完成?”


    “以軍械司的進度,多久能裝備五千人?”


    呂祥對此拿不準,說道:


    “火銃和箭形彈的改進容易,臣和其他工匠可以隨時待命。”


    “但是軍械司能製造多少,臣就不清楚了。”


    “陛下可以問畢侍郎,他是專督軍械侍郎。”


    聽出他是不想插手軍械司的事情,朱由檢換了種問法,說道:


    “火銃和箭形彈的工時,你們統計過沒有?”


    “製造一支火銃、一枚合格的箭形彈,需要多長時間?”


    呂祥還真沒有統計過,甚至就沒有這個概念,他隻能道:


    “臣在回去之後,會安排人統計。”


    “隻是工匠熟練不熟練,差距會非常大。”


    “一些工匠的工時數據,很可能會不好看。”


    朱由檢歎了口氣,再次感受到工業方麵的不完善。想著後世的流水線,說道:


    “能不能把製造過程分解,像印刷被分成排版工、雕刻工、模具工一樣,把箭形彈的製造,分成鑄造工、木工、火藥工、裝配工。”


    “甚至更細一點,每個人負責一道工序,完成之後交給另一人,負責另一道工序。”


    “這樣每個人熟悉一道工序,應該會更快成為熟練工。”


    “再統計平均工時,規定基本任務數額,然後對超出這個數額的工人,進行計件獎勵。”


    “這種方法,你們能做到嗎?”


    呂祥想著自己在印刷研究所的經驗,說道:


    “應該能夠做到,臣回去後安排人嚐試。”


    朱由檢點了點頭,讓他做好分工,以及各種標準。


    然後又看著箭形彈上的藥包,把它拆下來後,皺著眉頭說道:


    “絲綢藥包會不會很貴?”


    “這種箭形彈成本多少?”


    “大規模使用能不能用得起?”


    絲綢藥包,還是他提出來的,但是他的打算是像後世一樣用在炮彈上。


    如今箭形彈都需要這種藥包,這讓朱由檢擔心對絲綢的消耗會不會太多,成本難以承受。


    呂祥還沒有考慮過成本問題,也無法做出回答,隻能道:


    “臣回去後會多試驗材料,爭取用油紙、麻布代替。”


    朱由檢想著後世還經常用絲綢作為藥包,知道想替代它不是那麽容易。思索之後,說道:


    “把生絲、絲綢分級,盡量用劣等生絲和絲綢。”


    “反正藥包是要燃燒的,不需要太好的絲綢。”


    讓呂祥的軍械研究院和尚衣監合作,製定絲綢等級。盡量把便宜能用的劣等絲綢,作為藥包材料。


    然後他又想到,自己用絲綢做藥包都覺得貴,那麽建虜、西方的軍隊在使用絲綢藥包時,就會更嫌貴了。甚至他們有可能根本無法用絲綢藥包——


    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絲綢。


    這讓他的心情,轉而好了起來。覺得絲綢藥包也不錯,大明在這方麵有優勢。


    然後,他又拆開箭形彈上的木托,把它分成四瓣。看著它的形狀想了一會兒,說道:


    “這個木托的製造,應該很瑣碎吧?”


    “你有沒有想過,製造一種車床,專門切削木托?”


    用手拿著刺刀,在桌案上比劃了一下。意思是刺刀沿著固定方向運動,在經過木材的時候,對其進行切削。


    這個東西,呂祥還沒有想明白。但是剛剛趕到的徐光啟,卻是看明白了,說道:


    “陛下,泰西有水力鋸木機,似乎是這個樣子。”


    “能夠以水力驅動鐵鋸,鋸開木材。”


    朱由檢聽得很高興,說道:


    “就是如此!”


    “不過咱們切削的木材小,也不需要水力。”


    “可以做個踏板,用腳踩踏,讓刀具運動就行了。”


    “你們想辦法造個腳踏車床,像車輪一樣轉動輪子,讓刀具移動,加工彈托、銃托。”


    說著,他還大致繪出腳踏縫紉機的樣子,上麵繪個簡單的台板、手輪和刀具。讓呂祥和徐光啟一起,摸索腳踏車床。


    如果能造出來,彈托和銃托的製造效率,會得到質的飛躍。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摸索縫紉機,發展服裝行業。


    而且在腳踏車床出現的同時,一定會有水力車床出現。在斷斷續續的水力不能滿足需要時,蒸汽機這種能穩定產生動力的機械,就很有必要誕生了。工業革命的到來,也會自然而然。


    這是朱由檢的規劃,徐光啟雖然不知道,但他覺得腳踏車床很簡單。編寫過《泰西水法》的他,能夠很輕鬆地把這種類似水力鋸木機的東西造出來。


    他也沒有像很多儒家大臣一樣,認為皇帝關注這些是不務正業。反而欣喜於皇帝知道水力鋸木機,對西學很是關注。


    所以他很高興地接過任務,也沒有排斥皇帝讓他和呂祥合作。


    然後,朱由檢才把呂祥造出的刺刀、箭形彈展示給徐光啟,讓他和呂祥一起完善這種武器,摸索出使用方法。


    箭式榴霰彈的製造,朱由檢也告知了他,看他有沒有新思路,盡快把這種炮彈造出來。(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