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在文化宣傳上的作用,朱由檢是見識過它的威力的。在沒有電影等藝術形式的情況下,它就是最有效的宣傳形式。
自宋朝誕生南戲後,戲劇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越發成熟。關漢卿、馬致遠等雜劇大家,更是讓這種藝術形式,被文人廣泛接受。
王世貞、徐渭等人,都曾創作過戲劇。十多年前去世的湯顯祖,更是有戲聖之稱。
朱由檢招攬的淩濛初,便和湯顯祖有交往,而且創作了很多戲劇,刊刻有戲曲選集《南音三籟》。
大明的戲劇,可謂空前繁盛。朱由檢想到這些,向劉宗周等人道:
“戲劇中有樂曲,不知諸位以為,它能不能算樂?”
劉宗周作為講官,思索了一下之後,當即就回應道:
“戲劇當然是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
“戲劇是人感於物所作,當然能算作樂。”
參加經筵的溫體仁、錢謙益等人,同樣也認為戲劇能算為樂。
有了這個共識,朱由檢道:
“既然如此,樂府不但要收集詩歌、曲譜、舞譜,還要收集戲劇。”
“如今民間流傳的戲劇,多有良莠不齊之處。要組織人員對它們進行整理,以大同思想為指引,進行相應修改。”
“公開演出的戲劇,要能宏揚正氣,不違背公序良俗。讓人們在聽戲時既能身心愉悅、又能受到教化,潛移默化地提高道德水平。”
“將來進入大同之世,需要所有人都有極高的道德水平。戲劇在這個過程中,要能發揮作用。”
“一些不符合邁入大同之世要求的,要組織人員修改。”
從思想上指明戲劇創作的方向,讓它為宣傳服務。
大明的官員,對這點接受程度很高。因為戲劇既然能算為樂,當然要為禮樂教化服務。皇帝的這個要求,在他們看來理所當然。
溫體仁作為禮部尚書,樂府的設立就在他的責任範圍內。聽到這個命令後,詢問道:
“樂府應該由誰掌管,設幾品官?”
朱由檢不打算讓這些人員當官,思索之後,說道:
“樂府和大明通訊社一樣,看做事業單位,不設官員管理。”
“督導工作,由翰林院設立文藝館,任命翰林院學士掌管,一並負責樂府。”
“樂府的成員,邀請詩歌、作曲、舞蹈、戲劇大家進入。例如在通訊社任主編的淩濛初,便可以邀請他兼職。”
“其餘成員,你們可以推薦。”
這樣一說,很多官員都把本地的名家,向皇帝推薦了過來。阮大铖等擅長戲劇的朝中官員,也被推薦兼職。
畢竟樂府這個名字,還是很讓文人中意的。重製禮樂更是大事,想參與此事的人數不勝數。
就連劉宗周,也向皇帝推薦了一個人,那就是和周茂蘭一起進京,在寫《清忠譜》的李玉。
甚至,他還提到了這部戲劇,請求作為模範:
“《清忠譜》這部戲,完全按事實寫出,意在弘揚正氣、褒揚忠義。”
“臣以為可以作為模範,收錄進入樂府。”
朱由檢見劉宗周如此積極響應,心裏還是十分高興的。但是在聽到《清忠譜》的內容後,卻是眉頭微皺,思索劉宗周的用意:
『《清忠譜》事俱按實,卻又明寫褒貶,這是要將我的軍啊!』
『我若處理不好,豈不成了昏君?』
在《清忠譜》中,魏忠賢等閹黨之人明顯是反派,周順昌、周茂蘭等人,則是清正忠義的主角。
如今周茂蘭這個主角,來到朝廷為父親周順昌伸冤。朱由檢這個皇帝,能不答應這件事嗎?
所以朱由檢認為,劉宗周提到這部戲,是在將自己的軍!
相比在京城四處鬧騰的黃宗羲,劉宗周這個老師,明顯要厲害多了。隻要周順昌的案子能解決,黃尊素等東林君子的案子,難道會有困難嗎?
可以說,劉宗周一出手就是絕殺,讓朱由檢無路可退。隻要他不想在《清忠譜》上成為是非不分的昏君,就得把周順昌的案子翻過來。
這種被臣子逼著的感覺,朱由檢心裏不太好受。但是想想自己本就答應為遇害的東林黨人翻案,如今隻是做出個樣子,就能在《清忠譜》上留下美名,所以他順應形勢道:
“劉先生掌管調查總署,周順昌等人的案子,就由劉先生調查證據,提交給大理寺定案。”
“先生名滿天下,相信不會讓朕失望的。”
“《清忠譜》就讓李玉好好排,作為一部模範戲。”
把事情交給了劉宗周,看他如何處理。
劉宗周雖然不怎麽拉幫結派,但他確實被閹黨列入東林黨,和很多東林黨人交往密切。當年閹黨搗毀書院、迫害東林君子的時候,劉宗周曾經作賦、慷慨悲歌,想要對閹黨奮力一擊。隻是被高攀龍勸阻,讓他杜門謝客。
後來,高攀龍被閹黨迫害,自沉池塘而死。黃尊素等人,同樣相繼遇害。劉宗周自以為不免,在這樣一個境地中,領悟了慎獨學問。
可以說,他心中對閹黨是極為憤恨的,極重正邪之分。
此時,眼看皇帝把翻案的事交給他,劉宗周心中快慰的同時,立刻參劾起一個人,那就是之前被人推薦加入樂府的阮大铖:
“阮大铖當年爭吏垣而不得,致魏大中竟死於詔獄。”
“殺大中者魏璫,而大铖其主使者也。”
“有魏大中之子魏學洢書信在此,臣請陛下一觀。”
這件事情,是朱由檢不知道的。他隻知道阮大铖和閹黨有牽連,卻不清楚具體的事情。
如今聽劉宗周所言,才知道阮大铖是魏大中之死的主使者。這個罪名可就大了,按照他之前定下的處置方針,阮大铖這種導致人死亡的,即使不判死刑,也得罷官流放。
想到自己年前任命阮大铖擔任鴻臚寺少卿,朱由檢眉頭緊皺,知道自己若處理了阮大铖的話,之前任命的官員,都有可能被彈劾下來。
所以他的心中,是不想在這時處理阮大铖的。更別說阮大铖有點才學,稱得上戲劇人才。
但是劉宗周的彈劾,他又不能不理,隻能接過他呈上來的書信,仔細看了起來。(本章完)
自宋朝誕生南戲後,戲劇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越發成熟。關漢卿、馬致遠等雜劇大家,更是讓這種藝術形式,被文人廣泛接受。
王世貞、徐渭等人,都曾創作過戲劇。十多年前去世的湯顯祖,更是有戲聖之稱。
朱由檢招攬的淩濛初,便和湯顯祖有交往,而且創作了很多戲劇,刊刻有戲曲選集《南音三籟》。
大明的戲劇,可謂空前繁盛。朱由檢想到這些,向劉宗周等人道:
“戲劇中有樂曲,不知諸位以為,它能不能算樂?”
劉宗周作為講官,思索了一下之後,當即就回應道:
“戲劇當然是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
“戲劇是人感於物所作,當然能算作樂。”
參加經筵的溫體仁、錢謙益等人,同樣也認為戲劇能算為樂。
有了這個共識,朱由檢道:
“既然如此,樂府不但要收集詩歌、曲譜、舞譜,還要收集戲劇。”
“如今民間流傳的戲劇,多有良莠不齊之處。要組織人員對它們進行整理,以大同思想為指引,進行相應修改。”
“公開演出的戲劇,要能宏揚正氣,不違背公序良俗。讓人們在聽戲時既能身心愉悅、又能受到教化,潛移默化地提高道德水平。”
“將來進入大同之世,需要所有人都有極高的道德水平。戲劇在這個過程中,要能發揮作用。”
“一些不符合邁入大同之世要求的,要組織人員修改。”
從思想上指明戲劇創作的方向,讓它為宣傳服務。
大明的官員,對這點接受程度很高。因為戲劇既然能算為樂,當然要為禮樂教化服務。皇帝的這個要求,在他們看來理所當然。
溫體仁作為禮部尚書,樂府的設立就在他的責任範圍內。聽到這個命令後,詢問道:
“樂府應該由誰掌管,設幾品官?”
朱由檢不打算讓這些人員當官,思索之後,說道:
“樂府和大明通訊社一樣,看做事業單位,不設官員管理。”
“督導工作,由翰林院設立文藝館,任命翰林院學士掌管,一並負責樂府。”
“樂府的成員,邀請詩歌、作曲、舞蹈、戲劇大家進入。例如在通訊社任主編的淩濛初,便可以邀請他兼職。”
“其餘成員,你們可以推薦。”
這樣一說,很多官員都把本地的名家,向皇帝推薦了過來。阮大铖等擅長戲劇的朝中官員,也被推薦兼職。
畢竟樂府這個名字,還是很讓文人中意的。重製禮樂更是大事,想參與此事的人數不勝數。
就連劉宗周,也向皇帝推薦了一個人,那就是和周茂蘭一起進京,在寫《清忠譜》的李玉。
甚至,他還提到了這部戲劇,請求作為模範:
“《清忠譜》這部戲,完全按事實寫出,意在弘揚正氣、褒揚忠義。”
“臣以為可以作為模範,收錄進入樂府。”
朱由檢見劉宗周如此積極響應,心裏還是十分高興的。但是在聽到《清忠譜》的內容後,卻是眉頭微皺,思索劉宗周的用意:
『《清忠譜》事俱按實,卻又明寫褒貶,這是要將我的軍啊!』
『我若處理不好,豈不成了昏君?』
在《清忠譜》中,魏忠賢等閹黨之人明顯是反派,周順昌、周茂蘭等人,則是清正忠義的主角。
如今周茂蘭這個主角,來到朝廷為父親周順昌伸冤。朱由檢這個皇帝,能不答應這件事嗎?
所以朱由檢認為,劉宗周提到這部戲,是在將自己的軍!
相比在京城四處鬧騰的黃宗羲,劉宗周這個老師,明顯要厲害多了。隻要周順昌的案子能解決,黃尊素等東林君子的案子,難道會有困難嗎?
可以說,劉宗周一出手就是絕殺,讓朱由檢無路可退。隻要他不想在《清忠譜》上成為是非不分的昏君,就得把周順昌的案子翻過來。
這種被臣子逼著的感覺,朱由檢心裏不太好受。但是想想自己本就答應為遇害的東林黨人翻案,如今隻是做出個樣子,就能在《清忠譜》上留下美名,所以他順應形勢道:
“劉先生掌管調查總署,周順昌等人的案子,就由劉先生調查證據,提交給大理寺定案。”
“先生名滿天下,相信不會讓朕失望的。”
“《清忠譜》就讓李玉好好排,作為一部模範戲。”
把事情交給了劉宗周,看他如何處理。
劉宗周雖然不怎麽拉幫結派,但他確實被閹黨列入東林黨,和很多東林黨人交往密切。當年閹黨搗毀書院、迫害東林君子的時候,劉宗周曾經作賦、慷慨悲歌,想要對閹黨奮力一擊。隻是被高攀龍勸阻,讓他杜門謝客。
後來,高攀龍被閹黨迫害,自沉池塘而死。黃尊素等人,同樣相繼遇害。劉宗周自以為不免,在這樣一個境地中,領悟了慎獨學問。
可以說,他心中對閹黨是極為憤恨的,極重正邪之分。
此時,眼看皇帝把翻案的事交給他,劉宗周心中快慰的同時,立刻參劾起一個人,那就是之前被人推薦加入樂府的阮大铖:
“阮大铖當年爭吏垣而不得,致魏大中竟死於詔獄。”
“殺大中者魏璫,而大铖其主使者也。”
“有魏大中之子魏學洢書信在此,臣請陛下一觀。”
這件事情,是朱由檢不知道的。他隻知道阮大铖和閹黨有牽連,卻不清楚具體的事情。
如今聽劉宗周所言,才知道阮大铖是魏大中之死的主使者。這個罪名可就大了,按照他之前定下的處置方針,阮大铖這種導致人死亡的,即使不判死刑,也得罷官流放。
想到自己年前任命阮大铖擔任鴻臚寺少卿,朱由檢眉頭緊皺,知道自己若處理了阮大铖的話,之前任命的官員,都有可能被彈劾下來。
所以他的心中,是不想在這時處理阮大铖的。更別說阮大铖有點才學,稱得上戲劇人才。
但是劉宗周的彈劾,他又不能不理,隻能接過他呈上來的書信,仔細看了起來。(本章完)